绍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95160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绍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绍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绍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绍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绍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绍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doc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绍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doc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绍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doc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绍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doc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绍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绍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绍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绍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绍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绍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绍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绍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绍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绍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绍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绍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doc

《绍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绍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doc(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绍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doc

绍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目录

 

引言 1

一、现实基础 1

(一)发展现状 1

(二)主要问题 3

二、发展背景 4

(一)全球科技革命催生发展新形势 4

(二)经济转型升级提出发展新要求 4

(三)长三角规划实施带来发展新机遇 5

(四)资源环境倒逼赋予发展新使命 5

三、总体思路 5

(一)指导思想 5

(二)基本原则 6

(三)发展目标 7

四、产业导向 9

(一)五大优势产业 9

(二)三大新兴产业 12

(三)其他产业 13

五、空间布局 14

(一)北部产业集聚区 14

(二)临杭产业发展带 15

(三)临城产业发展带 15

(四)临绍产业发展带 15

六、重点工作 16

(一)优势企业引进培育工程 16

(二)重点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17

(三)产业服务平台打造工程 19

(四)产业科技创新推进工程 21

(五)企业卓越管理提升工程 22

(六)优势特色产业链建设工程 23

七、保障措施 25

(一)加强组织领导 25

(二)优化政策激励 25

(三)强化要素保障 26

(四)创新工作机制 28

(五)推进项目建设 30

附件1:

绍兴县新兴(优势)产业领域重大项目汇总表 31

附件2:

绍兴县新兴(优势)产业领域重大项目表 32

 

引言

近年来,绍兴县充分发挥纺织产业集群优势和民营经济体制机制优势,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一直走在全省和全国前列。

2007年绍兴县出台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模以上非纺产业产值比重从2006年的31.2%提高到了2010年的37.0%,发展速度超过同期纺织业,初步形成了县域经济发展新动力。

“十二五”时期是绍兴县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长三角区域规划实施、杭州湾都市经济圈建设和绍兴县新一轮城市化进程等有利契机,牢牢把握国家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具有鲜明县域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经济发展格局由“一业独大”向“双轮驱动”、“多业并举”转变,已成为绍兴县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

绍兴县的非纺产业经过多年的提升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强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特别是在纺织装备、汽车汽配等优势产业领域和太阳能装备、住宅产业化等新兴产业领域已经形成较大的区域影响力和较强的技术支撑力,特色产业领域也在加快形成。

因此,绍兴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必须扎根县域产业环境,以现状基础,以这些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为重要着力点,明确发展导向,突出发展重点,创新发展举措,进一步加大培育扶持力度,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不断抢占发展制高点,继续走在长三角乃至全国前列。

本规划所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五大优势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汽车汽配、高档皮革塑料、新型建材、特种金属制品),三大新兴产业(新能源、生物医药、住宅产业化)和符合国家、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导向的其他产业。

围绕以新兴(优势)产业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要求,本规划旨在系统梳理绍兴县新兴(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基础、特色优势,明确“十二五”期间新兴(优势)产业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空间布局,突出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技术方向,提出加快新兴(优势)产业的重点工作和有效举措。

本规划主要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绍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绍兴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等编制。

规划范围为绍兴县整个行政区域,规划期限为2011年到2015年,远景展望到2020年。

 

 

 

一、现实基础

(一)发展现状

1、产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

2010年绍兴县规模以上新兴(优势)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479.7亿元

[1],规模以上新兴(优势)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逐年上升,2010年占全县规模以上总产值19.6%,推动绍兴县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不断增强。

表1:

2010年新兴(优势)产业主要领域情况(单位:

万元)

产业领域

产值

产业领域

产值

装备制造

876480

金属制品

1345584

汽车汽配

370304

新能源

68907

新型建材

887937

生物医药

68507

皮革塑料

1103409

住宅产业化

75356

2、产业特色领域逐步形成

“十一五”以来,绍兴县新兴(优势)产业特色领域逐步形成,目前已在汽车汽配、装备制造、金属制品、皮革塑料、新型建材等五大优势产业领域和新能源、生物医药、住宅产业化等三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一定发展基础。

从产业规模看,2010年金属制品和皮革塑料产业产值均超过百亿,分别达到134.5亿元和110.3亿元;新型建材和装备制造产业均突破50亿,分别达到88.8亿元和87.7亿元。

从产业影响力看,目前装备制造产业在纺织装备上,汽车汽配产业在转向拉杆和摆臂球头总成上,住宅产业化产业在研发设计上,新能源产业在新能源装备上,在全国的影响力逐步加强,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

3、优势骨干企业逐步涌现

绍兴县新兴(优势)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优势骨干企业逐步涌现,已成为绍兴县新兴(优势)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2010年新兴(优势)产业共有70家企业销售收入突破亿元,占全部新兴(优势)产业销售收入的38.3%,其中11家企业销售收入突破了10亿元。

上市企业数量稳步增加,截至2011年4月,全县有8家企业在海内外上市。

优势骨干企业在所处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如汽配产业中索密克公司生产的转向拉杆在国内市场比重超过40%,新能源产业中精工科技生产的单晶硅结晶炉在国内市场比重超过45%,住宅产业化试点企业宝业集团被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认定为国家十大住宅产业化基地之一。

4、集聚发展趋势逐渐显现

近年来,绍兴县新兴(优势)产业在总量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形成了开发区与镇街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主要工业集聚区的新兴(优势)产业比重逐年上升。

从企业数量看,2010年滨海工业区和柯桥开发区的新兴(优势)企业数占全县新兴(优势)企业总数的21.1%,柯岩街道、华舍街道、钱清镇、齐贤镇等镇(街道)企业数量占比都在5%以上。

从工业产值看,滨海工业区、柯桥开发区、柯岩街道、华舍街道、福全镇、平水镇等六个镇(街道、开发区)新兴(优势)产业产值之和占全县新兴(优势)产业产值的62.6%。

5、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兴(优势)产业对推动县域经济增长和提升竞争优势的作用,2007年研究出台了《绍兴县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并安排专项财政资金对新兴产业发展进行扶持和奖励。

新兴(优势)产业领域研发机构建设不断推进,2010年全县46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新兴(优势)产业领域达到40家,占86.9%。

产业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为绍兴县新兴(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问题

1、龙头企业带动相对不足,集群发展缺乏高价环节

从企业层面看,尽管近几年企业数量增长较快,但是新兴(优势)产业领域仍然缺少能够对整个产业起到明显辐射和带动作用的龙头型企业。

企业总体规模相对较小,目前尚无企业销售规模超过50亿元,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控制力相对较弱,难以有效吸引上下游企业的集聚。

从产业链层面看,多数新兴(优势)产业领域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个别领域产业链关键环节缺乏,导致企业停留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等环节上,研发、设计、品牌、销售等高附加值环节较少,产业链层次相对较低,反过来也影响了产业的招商选资。

2、产业空间布局较为分散,集聚发展缺乏要素保障

绍兴县新兴(优势)产业大多在企业自身基础上成长发展起来,由于缺乏先期规划引导,产业空间布局基本以点状为主,缺乏明显的集聚效应。

同一产业在全县的布局较为分散,大多数新兴(优势)产业布局遍布全县。

当前,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的土地制约十分明显,除两大开发区外,镇(街道)新增工业用地有限,难以满足龙头项目引进对土地的需求,现有企业提升发展所需要的新增用地也较为紧张。

3、公共平台建设相对滞后,转型发展缺乏服务支撑

由于新兴(优势)产业长期来总量较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较之纺织业相对滞后。

目前,新兴(优势)产业研发中心基本上停留在企业层面,县级以上层面的新兴(优势)产业检测平台建设尚处于酝酿阶段,孵化器、共性技术支持平台、新兴产业人才服务平台基本缺位。

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相对滞后导致中小企业难以借助外部力量实现技术提升,也影响了产业发展氛围的进一步强化,制约了优势项目和优势人才的引进和培育。

4、企业高端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发展缺乏技术支持

新兴(优势)产业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尤其在发展初期,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建立在技术优势基础之上。

当前,绍兴县新兴(优势)产业中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数量偏少,少数企业已经拥有的核心技术与国内外同行相比优势也不明显,大多数企业停留在引进和模仿层面。

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偏低,进行高端创新无论是能力还是动力都相对不足,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水平的压力较大。

二、发展背景

总体来看,“十二五”期间,绍兴县经济发展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自身特征都将发生明显变化,这些变化给新兴(优势)产业发展带来了压力,但同时也酝酿着重要发展机遇和空间。

(一)全球科技革命催生发展新形势

“十二五”期间,全球经济发展形势依旧复杂多变。

一方面,发达国家重拾实体经济、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新一轮贸易保护兴起,均对绍兴县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构成严峻挑战;另一方面,全球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部署,推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绍兴县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优势)产业,形成若干个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领域,在未来国际国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二)经济转型升级提出发展新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攻坚时期,经济转型步伐将全面提速。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用20年时间,使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面临这一新的发展要求,绍兴县必须在纺织业以外加快发展一批现状基础好、辐射带动强的优势产业和一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新兴产业,高起点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

(三)长三角规划实施带来发展新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国家长三角规划实施的关键时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步伐将全面加快。

随着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杭州湾大都市经济圈建设、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等快速推进,长三角整体战略地位将显著提升,国际国内更多战略资源、优势资源将加快向长三角集聚。

绍兴县必须牢牢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利契机,深度嵌入长三角核心发展圈中,充分利用这一高端发展平台整合境内外优势资源,全面改善发展环境,积极吸纳长三角发达地区的产业、人才、资金转移,引进集聚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实现新兴(优势)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四)资源环境倒逼赋予发展新使命

目前绍兴县经济发展还主要建立在资源要素大规模投入基础之上。

随着土地、人力等资源要素日益短缺,节能减排等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原有粗放型为主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新兴(优势)产业主要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对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绍兴县应当抓住先进县(市、区)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刚刚起步的契机,着力发展新兴(优势)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县域特色和显著竞争力的新兴(优势)产业基地,为构筑区域综合竞争优势提供新的动力。

三、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绍兴县新兴(优势)产业发展总体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县委“富民强县、走在前列”战略部署,以打造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构筑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为目标,按照“创新引领、集群发展、彰显特色”总体要求,提升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汽车汽配、高档皮革塑料、新型建材、特种金属制品等五大优势产业,突破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住宅产业化等三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符合国家和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导向的其他产业,着力推进实施六大重点工程,构筑“一区三带”空间布局,重点打造国家级高端纺织装备制造基地、环杭州湾重要的先进汽车汽配基地和新能源产业基地,努力形成新兴(优势)产业与纺织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开放驱动,创新引领。

坚持开放驱动战略,加快实现以单一出口为特征的传统开放模式向主动整合境内外资源的高层次开放模式转型,加大力度引进龙头企业和优势项目,支撑、示范和带动本地产业和企业的转型升级。

着力强化新兴(优势)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突破一批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提升产业发展附加值。

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对新兴(优势)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争取在若干特色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产业发展的高位切入。

——政府引导,企业主导。

突出政府引导,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控制、政策引导、整合资源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多种政策工具,引领产业投资方向,引导社会要素投向新兴(优势)产业领域。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强化企业的投资和决策主体地位,发挥企业在市场敏感度高以及应变迅速的优势,提高绍兴县新兴(优势)企业的市场控制力和行业竞争力。

——整体谋划,梯度推进。

在整体谋划、全面发展基础上,注意区分产业梯度和时间梯度,集中优势资源进行重点突破。

区分发展的产业梯度,优先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汽车汽配和新能源产业,引导发展新型建材、高档皮革塑料、特种金属制品、生物医药和住宅产业化产业,积极培育节能环保、新材料、电子信息、海洋高技术等其他产业。

区分发展的时间梯度,按照“近期抓平台、中期促产出、远期建集群”思路,从产业基地、龙头项目、服务体系、政策框架等入手,首先在平台建设上有新突破,五年内实现产业规模跨越式增长,十年内形成完善协调的产业体系。

——优化布局,集群发展。

大力引导产业优化空间布局,推进新兴(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

构建以省级开发区为主载体、省级中心镇为依托、镇街工业集聚区为支撑的发展格局,着力打造一批新兴(优势)产业基地,不断提升基地创新创业能级。

强化规划对产业布局的引领,统筹全县新兴(优势)产业项目空间配置,积极调整重点布局镇街产业结构,实现开发区与镇街集聚区新兴(优势)产业互动发展。

——产业联动,平台支撑。

高度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对新兴(优势)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结合产业发展进程适度超前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氛围和发展环境,支撑产业跨越式成长。

结合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生产性服务企业,尤其是孵育孵化、检测服务、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等知识密集型的科技服务业,构筑符合新兴(优势)产业发展特点的区域创新体系。

(三)发展目标

1、“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优势产业“5个500亿”计划和新兴产业“金种子”计划,力争到2015年,新兴(优势)产业总体规模明显扩大,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产业体系完备的重点产业基地,培育一批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突出的优势企业,打造一批技术支撑力强、产业契合度高的产业服务平台,基本形成新兴(优势)产业与纺织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2)具体目标

——产业总量目标。

到2015年,全县新兴(优势)产业工业总产值增长到3000亿元以上,占全县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以上。

——产业结构目标。

到2015年,形成以五大优势产业和三大新兴产业为发展重点的新兴(优势)产业体系。

其中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汽车汽配、高档皮革塑料、新型建材、特种金属制品等五大优势产业成为全县支柱产业,产值各突破500亿元,总产值达到2500亿元;新能源、生物医药、住宅产业化等三大新兴产业成为全县先导产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

——产业质量目标。

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到2015年,全县新兴(优势)产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家,企业研究与开发(R&D)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2%以上,规模以上企业中建立研究机构比例达到10%以上,发明专利占全部授权专利比例超过2%,专利技术含量进一步提升,成果转化率大幅提高。

产业效益明显提升,规模以上工业销售利税率达到12%以上。

——产业集聚目标。

到2015年,柯北二期新兴产业集聚态势基本形成,北部新兴产业集聚区产值占全县产值40%以上。

产业空间集聚度明显提高,基本形成以大企业为核心,一批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在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汽车汽配、新能源等领域形成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链。

主要产业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体系,并占据价值链较高环节。

产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新兴(优势)产业与服务业联动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产业组织目标。

在新兴(优势)产业领域内,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格局。

到2015年,壮大一批具有一定国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形成销售额超10亿元企业50家以上,争取年销售收入超百亿企业2家。

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新兴(优势)产业领域上市公司达到15家以上。

——可持续发展目标。

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发展扎实推进,到2015年,在新兴(优势)产业领域,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到0.2吨标准煤以下,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下降到25立方米以下。

清洁生产深入实施,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达到100%。

2、2020年远景展望

到2020年,新兴(优势)产业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以上,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左右。

产业运行质量大幅提升,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10家以上,形成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型企业。

产业集群化发展进一步彰显,产业链优势更加突出。

新兴(优势)产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以品牌性服务企业为支撑,辐射能力强劲的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四、产业导向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为三个层面:

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汽车汽配、高档皮革塑料、新型建材、特种金属制品等五个领域为优势产业,发展定位是“提升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住宅产业化等三个领域为新兴产业,发展定位是“突破发展”;新兴(优势)产业之外符合国家、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导向的其他产业为第三个层面,发展定位为“积极发展”。

(一)五大优势产业

1、高端装备制造

在绍兴县原有高端装备制造业基础上,聚集发展资源,重点支持成套通用设备、装备工业基础件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专用设备制造、船舶制造、仪器仪表制造等领域形成突破。

充分发挥绍兴县纺织资源优势,支持引导相关企业向纺织装备领域延伸,大力培育纺织装备特色产业链。

 

专栏1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和技术突破方向

Ø        重点发展领域:

重点发展成套通用设备、装备工业基础件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专用设备制造、船舶制造、仪器仪表制造等领域。

包括机械成型加工装备;高速精密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及伺服系统;高精度加工中心及开放式数控系统;大型高效智能化农业机械;高速、智能、节能电梯和超大型起重机械。

大型、精密模具及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制造;精密轴承及各种主机专用轴承制造;航空航天及核电等重大装备配套件。

高性能输变电设备制造;数字化、智能化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关键电器件;变频调速系统和交直流伺服系统等机电一体化产品。

高端纺织装备制造业;军民结合高端制造。

舱室设备、船舶控制与自动化系统、通讯导航、仪器仪表、辅机等船用关键配套产品开发制造;海洋工程、海洋油气开采工程装备及配套;游艇等海洋休闲设施设备。

工业自动控制系统及检测检验装置制造;导航、气象及海洋专用仪器制造等。

Ø        技术突破方向:

纺织、轻工、包装等专用装备技术;气流纺、紧密纺等新型设备技术;节能、节水和环保型纺织专用装备技术;机电一体化新型无梭织机及针织设备制造技术;高效、节能成套装备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集成化的数控机床加工技术;高级塑料模具、特种压缩模具等模塑成型装备技术;精密轴承及各种主机专用轴承技术;船舶控制中的通讯导航、仪器仪表、辅机等船舶制造关键技术等。

2、先进汽车汽配

重点发展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及现代交通装备等领域。

通过培育核心骨干企业和完善产业关键环节,逐步建立较为完整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着力打造以品牌企业为支撑专业化的先进汽车汽配品牌配套基地。

通过引导和鼓励企业向技术含量高的汽车电子核心部件和服务领域拓展,引导企业由低附加值价值链向高附加值价值链攀升,推进产业整体转型升级。

支持有条件企业由普通汽车零部件生产转向核心关键零部件生产,零件生产企业转向部件和部分总成生产。

专栏2 先进汽车汽配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和技术突破方向

Ø        重点发展领域:

重点发展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及现代交通装备等领域。

包括符合国家安全、节能、环保要求的经济(中)型轿车、重型车、SUV、中高档客车;汽车发动机、自动变速箱、制动器总成及系统、传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新型汽车电子产品。

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及其他新能源汽车整车;电动汽车电池及电池控制系统;电机及驱动系统、电驱动变速系统、车载充电器、专用动力耦合及传动等电动汽车专用系统和器件;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配套用关键零部件和控制系统等。

Ø        技术突破方向:

经济型轿车、中档高客车的车身局部设计、制造和检测技术;汽车关键零部件的精密锻压技术;重要部件的汽车模具技术;汽车安全和故障诊断系统技术,汽车信息系统技术;智能化、集成化汽车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电池及电池控制技术等。

3、高档皮革塑料

重点发展人造(合成)革、塑料薄膜和特种橡胶等领域。

积极引进国际先进塑料薄膜技术装备,强化工艺能力建设,提升塑料薄膜工艺水平。

根据国际时尚产品发展潮流,强化皮革企业深加工能力,大力提高人造(合成)革等皮革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牌知名度,提升产品档次,走高端发展路线。

推广应用CAD/CAM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绿色生产。

专栏3 高档皮革塑料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和技术突破方向

Ø        重点发展领域:

重点发展人造(合成)革、塑料薄膜和特种橡胶等领域。

包括高档产业用革;高档服饰、皮鞋、箱包用革;精品皮鞋、皮箱及包袋用革;轻量化高保暖羽绒产品系列化生产;高等级子午线轮胎及配套专用材料生产;高档新型橡胶板、管、带系列化生产;医用橡胶制品;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玻璃钢)的开发生产;航天、航空、汽车、船舶等用高端工程塑料;汽车轻量化、节能用塑料零部件;食品及工业包装薄膜。

Ø        技术突破方向:

高档次的新型防水、耐洗、耐高温皮革面料技术;透气透湿人造革技术;降解及废塑料薄膜回收技术;塑料薄膜制造中的节能降耗技术;先进薄膜改性专用料技术;橡胶抗龟裂、发粘、硬化、软化、粉化、变色、长霉等技术。

4、新型建材

重点发展特种玻璃、钢结构、装潢建材等领域。

积极发展低碳生产技术,推进清洁生产计划,引导企业适应建材业产业化、生态化发展要求,致力开发环保、节能、高附加值的新型建材产品,拓展市场发展空间。

加强传统建材企业的技术改造,积极支持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改造传统建材企业,提升企业技术进步水平。

专栏4 新型建材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和技术突破方向

Ø        重点发展领域:

重点发展特种玻璃、钢结构、装潢建材等领域。

包括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绝热隔音材料和防水材料;高性能、耐腐蚀性等新型耐火材料;超硬材料、无机功能材料、特种陶瓷材料和高性能特种玻璃;钢结构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