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一模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5584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一模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广州一模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广州一模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广州一模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广州一模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广州一模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广州一模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广州一模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广州一模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广州一模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广州一模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广州一模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广州一模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广州一模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广州一模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广州一模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广州一模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广州一模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广州一模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广州一模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一模分析报告.docx

《广州一模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一模分析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州一模分析报告.docx

广州一模分析报告

2010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一)

化学学科分析报告

一、命题意图和背景

1、命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2009-2010学年广州市高三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一)理科基础化学试题的命制以“诊断教学、把握方向、区分学生”为目的,紧扣“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考试大纲的说明(化学部分)”(以下简称“考试说明”)。

命题过程中力图体现如下特点:

(1)突出对能力的考查。

从“考试说明(化学部分)”分析,理科基础试题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与X科相比,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在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范围和比例、难度要求、命题风格、试题呈现形式等方面没有明显变化。

而化学学科能力主要表现在“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三个方面。

(2)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所有考点都是考试说明中所要求的学科主干知识。

特别突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内容的考查。

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是整个学科的基础,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内容比例占40%,而且由于近年广东卷对元素化合物的考查方式的改变,使其占实际内容的比例还会更高,在第一轮复习中应该让学生从更高层面认识一些基本概念,不应该只是概念的重复记忆;对实验的考查力图体现区分是否做实验和在实验过程中是否认真思考。

(3)体现广东化学试题的命题风格。

2005年以来,广东化学试题的最主要的特点是在新颖的情境中考查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非选择题的命题素材都是来自生产生活实际,都是原创题。

(4)力图体现理科综合的特点。

理科综合由于受考试时间和题量的影响,试题内容的综合性可能会比较大。

因此我们在选择题中力图体现基础性和综合性,强调知识的覆盖面,每道选择题的四个选项都尽可能涉及不同的知识点,尝试把无机与有机、原理与物质性质综合在一起;非选择题也力图体现知识的综合性,如实验题中渗透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性质试题中渗透实验等。

2、考点内容分布

题号

试题内容

分值

概念

理论

无机物

有机

实验

7

气体的制备和收集,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4

4

8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同分异构体、官能团性质

4

4

9

基本概念的辨析(强、弱电解质,合金,pH的含义),常见无机物的组成和性质

4

1

2

1

10

常见无机物的性质(Cl2、SO2、Na、Al、Fe等)

4

4

11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原因

4

4

12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对图象的阅读分析

4

4

双选题

22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常见无机物性质

6

2

4

2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

6

6

非选择题

30

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实验探究能力、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能力

16

4

12

31

盖斯定律、平衡常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图形数据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17

17

3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概念的判断,常见无机物的性质,物质的分离提纯,电解池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工艺流程图的阅读与分析能力

16

5

6

5

33

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核磁共振氢谱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质量守恒定律,简单有机物的命名,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官能团性质,读图、吸收、整合、迁移化学信息的能力

15

15

总计

100

43

16

20

21

考纲要求

100

40

18

20

22

3、各题考查重点及命题意图分析:

第7题:

考查NH3、NO、H2、O2的制备装置和收集装置。

整个新教材体系,气体的制备方面重点研究了O2、CO2、NH3,其他气体的制备都是在此基础上拓展迁移而得。

因此建议此题得分率偏低的学校要认真复习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制备O2和CO2的实验探究内容。

第8题:

本题的四个选项分别涉及生活中常见有机物的组成、卤代烃的性质及反应类型、加聚反应的特点、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及同分异构体。

有机物的性质是高考重点,学生记忆有机物性质应该有一定的序,当前的教学中常从三个方面体现这种序。

一是以官能团为核心,通过记忆官能团的性质记忆、分析、推理有关有机物的性质;二是以反应类型为出发点,通过整理有机物中哪些结构能够发生取代反应、哪些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等,形成有机物性质的知识网络;三是反应条件,以一些特殊的反应条件为出发点,整理有机物性质,如看到“NaOH水溶液”的反应条件,就联想到水解反应,继而联想能够进行水解反应的物质有卤代烃、酯、油脂、双糖或多糖类、氨基酸等。

教学中建议在不同的复习阶段采用不同的序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和记忆有机物性质。

第9题:

本题是一些基本概念的辨析,其中还涉及常见有机物和无机物质的性质。

属于综合性比较强的基础题。

考查的有强弱电解质、pH的含义、合金的应用、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的组成、CO2的性质、Na2CO3和NaHCO3的性质。

所有知识都是最基础的,但把它们放在一起学生就不一定能够保持清晰的思维,从而有可能出错。

第10题:

考查常见无机物的性质。

本题的四个选项涉及金属、非金属,综合性比较强。

第11题:

考查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原因

第12题:

考查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对图象的阅读和分析

第22题:

本题表面考查的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但本质上考查的是常见物质的性质。

第23题: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的定义、物质的分类。

第30题:

以实验为主题的试题,从实验目的上大致分为物质的制备、物质的检验、物质的提纯和分离、定量测定和验证性实验,从题型上大致分为实验方案分析与评价、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方案设计。

实验目的决定实验原理和步骤的选择,相关的设问也多是围绕实验的核心目的展开,分析和思考时应迅速抓住方向:

制备倾向于解决原理简单、产率高、杂质少、污染小的问题;检验倾向于解决科学严谨、灵敏度高、步骤合理的问题;提纯和分离是制备的一部分;定量实验倾向于解决误差小的问题;验证性实验倾向于解决原理是否合理、推理是否严密的问题。

题型则对解题的策略有影响:

实验方案的分析与评价题作答时必须花精力在实验过程的整体把握上,避免断章取义的解题方式;实验结果处理的试题必须弄清每一个现象或数据的来源和含义,用好分类、对比等手段帮助抽象出结论;实验方案设计的试题要回答好应遵循明确目的→原理和试剂的选择→实验草案→实验预报告的基本工序。

理综的实验试题会综合上述要素,但基本的思路不会有太大变化。

本题综合了实验方案的分析和实验结果处理,同时属于定量测定实验。

以菠菜中草酸含量的测定为背景,考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

主要涉及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法、物质的检验、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实验数据的处理(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考查了信息的接受、吸收、整合能力和实验操作经验。

本题是要“测定菠菜中的草酸及草酸盐含量”,而且是以“C2O42-”形式计算的含量。

接下来就要研读试题,看用什么方法从菠菜中提取到“C2O42-”,用什么方法测定它的含量。

从试题信息中可知,将菠菜中的草酸及草酸盐全部转化为CaC2O4固体,从而达到提取“C2O42-”的目的,然后是利用与KMnO4溶液的定量反应,测定“C2O42-”含量。

因为是定量测定实验,在理解每一步操作时总是要坚持一点:

每一个步骤都是为了将C2O42-这一原子团尽可能不损失的收集和转移。

在这种思维的指引下一些步骤中的细节也比较容易发现和理解。

(类似语文,一句话看不懂不一定是本身深奥,而是未抓住上下文)。

实验方案的研读效果如何直接决定了本题所有问题的作答,部分学生的失策值得反思。

(1)小题考查样品预处理的方法,如果将菠菜灼烧成灰,那么作为有机物的草酸将分解,因此只能选用研磨成汁的方法。

物质的分离提纯、检验和定量分析都涉及样品的预处理问题,通过预处理获得合适的物质存在形态。

有些样品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富集浓缩的目的,如从海水中提溴,先用氯气置换溴离子使之成为溴单质,再用SO2吸收,转化为氢溴酸,达到富集的目的,然后再用氯气将期氧化得到产品溴。

有些样品的预处理是为了获得物质合适的存在形态以便下一步的分离,如植物中金属元素的检验、海带中碘元素的检验,就要将植物灼烧成灰,使这些元素以易溶于水的离子化合物形式存在;而当检测对象为有机物时,如果采用灼烧的方法,则有可能使该物质碳化,因此常采用研磨成汁的方法进行预处理,加大该物质的提取率。

对比上述几个实例可以发现,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样品的预处理与实验目的直接相关,有的是以检测元素总含量为目的,有的则要保持元素的价态不变,有的则要保持物质的结构不发生变化,目的和要求不同预处理的方法有所不同,只要不违背实验目的或者能保证间接实现实验目的,预处理可以尽可能简单、彻底。

例如用浸泡、研磨、过滤的方法也可以将海带中的碘元素(或某些金属元素)转移到水溶液中,但与灼烧、浸泡、过滤的方法相比,提取率不如后者高。

建议在复习中采取典型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实验目的、目标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与预处理方法的内在联系,然后再简单梳理,但是仍然要避免下结论。

(2)小题考查酸、碱、盐的性质、盐类的水解和物质检验的具体操作。

从步骤③提供的信息可知,H2C2O4的酸性比HCl弱,因此H2C2O4与CaCl2溶液不能反应生成CaC2O4沉淀,就象CO2通入CaCl2溶液中不会产生沉淀一样。

因此要将H2C2O4全部转化为草酸盐,才能生成CaC2O4沉淀,所以要调节溶液的酸碱性至弱碱性。

如果CaCl2溶液已“足量”,则溶液中再滴加CaCl2溶液时将不再产生沉淀,但是为了观察到明显的现象,应该首先将混合液静置,待上层溶液澄清后再滴加CaCl2溶液,否则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这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做过实验。

这一问是考查实验中的局部操作过程,在理综考试阅读量、书写量限制的背景下也是命题的一种可能变化。

从学生的反馈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关注细节,但策略不对,只是尽可能将自己的答案描绘的详细一些,而忽略了本实验真实过程中的一些细节。

检验沉淀完全的实验方法应用也很普遍,其本质无非是利用沉淀反应检验离子的存在与否,具体如何使用则要放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去分析,“直接考查记忆的试题越来越少”正是体现在这样一些问题中。

第(3)小题考查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

学生如果有比较多的实验经验,在阅读步骤③时,就能边读边想象自己在实验室动手做这个实验的情境,就很容易回答出所需要的仪器是酸式滴定管和容量瓶。

第(3)小题考查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主要体现为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在回答本小题时,学生如果缺乏实验经验,容易被众多数据所迷惑,不知道该用哪个数据来计算。

如在计算菠菜样品中C2O42-的总物质的量时,只算了25.00mL的量、计算消耗的KMnO4标准溶液的量时,没有作体积单位的换算等。

选修6“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实验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本题答案为:

(1)B 

(2)A。

静置,待上层溶液澄清后继续滴加CaCl2溶液,不出现浑浊

(3)酸式滴定管、容量瓶

(4)10-4Vmol×100%

第31题:

本题以洁净液体燃料二甲醚(CH3OCH3)的新旧生成工艺为素材,考查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平衡常数的含义、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图形数据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1)小题给出了生产CH3OCH3新工艺的总反应,要求计算反应热,写出平衡常数表达式,属于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简单复述和再现。

(2)小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从新工艺的总反应可知,该反应是一个分子数目减少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H3OCH3产率增大。

第(3)小题考查分析问题和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

考查学生能否将实际问题分解转化,在新的情境中应用化学基础知识的能力。

解答本小题的知识点是“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生解答本题时最大的障碍可能是不能将本题的产率问题与平衡的移动联系起来。

实际上化工生产中提高产率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使化学平衡向希望的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就是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使单位时间的产率提高。

实际生产中有时候难以两全其美,而应该选择以较高速率获取适当转化率的反应条件和反应时间。

第(4)小题考查图形数据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其中第一个小问题实际上是将图形信息进行初步加工,转化为文字信息表达出来,能力要求层次较低;第二小问要求从反应原理的本质上来分析影响转化率的因素。

正如上述对第(3)小题的分析中所提出的,从反应原理的角度分析影响转化率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平衡的移动方向对转化率的影响,这是在反应达到平衡后才能发生作用的;二是反应速率,当一定条件下反应时间不够长,反应没有达到化学平衡,这时反应速率是主要影响因素。

本小题改编自2009年广东卷15题。

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是两个不同的维度?

如何让学生认识到转化率的比较必须对应反应体系当时的状态?

建议师生共同完成一个活动:

将本题的九个反应体系的反应历程反映在同一个“转化率-时间”图中,或选择四到五个作代表。

从中体会转化率是反应一开始后就有的一个指标(不论是否达到平衡),体会在反应的不同阶段决定转化率大小的主要原因,体会工业生产选择反应条件时为什么不能片面追求高转化率或高反应速率。

本题答案:

(1)①-247kJ.mol-1

②k=

(2)增大(3分)。

(3)反应③消耗了反应②中的产物H2O,使反应②的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而提高CH3OCH3的产率。

(4)温度低于240℃时,CO的转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高于240℃时,CO的转化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在较低温时,各反应体系均未达到平衡,CO的转化率主要受反应速率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增大,CO的转化率也增大;在较高温时,各反应体系均已达到平衡,CO的转化率主要受反应限度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减小。

第32题:

本题考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理解、对常见无机物性质的掌握、对沉淀溶解平衡、结晶等知识点的理解,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的运用,对电解池工作原理的理解,同时考查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工艺流程图的观察、分析能力。

解答与工艺流程有关的试题,首先要读懂流程,个别细节不理解也要注意把握核心的物质转化过程。

通常流程图中一个方框代表一个工序,也就是一个岗位。

读流程的关键是理清原料是如何变成产物的,每个工序的目的是什么。

从试题所给信息可知,原料是FeCl3、NaClO、NaOH、KOH,产物是K2FeO4,分析原料和产物,发现整个工艺的主要目的是将Fe由+3价氧化为+6。

“氧化”过程中实际上就已经实现了将Fe由+3价氧化为+6的目的,但获得的是有关的钠盐,因此后续工艺实际上是将钠盐转化为钾盐,并结晶析出。

(1)小题考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运用,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解答本题首先需要解决产物是什么,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Fe元素由+3价升高到+6,必然有另一种元素的化合价要降低,这时就要求学生能够调用有关无机物性质的知识,知道原料中只有NaClO具有氧化性可以做氧化剂,Cl元素的化合价可以降低。

但是Cl元素的降低到多少价呢?

如果降低到0价,那么Cl2还可以与NaOH反应,所以只能是降到-1价,因此氧化过程中的产物之一应该是NaCl;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产物中还应该有含H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是H2O。

运用得失电子守恒可进行方程式的配平。

学生书写陌生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一般思路可以概括为:

结合物质的类别、化合价情况确认反应发生的本质;确定最关键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配平关键反应物和生成物;再根据守恒配平或补充其他辅助反应物和产物;依据题目信息写好反应条件;结合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所处的环境对各物质的存在形式、状态进行修正。

(2)小题考查学生对流程图的阅读分析能力。

这里是将钠盐转化为钾盐。

设计本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阅读流程图,理清思路,同时提示方法Ⅱ中“在阳极液中加入KOH”实际上也是钠盐转化为钾盐的过程。

第(3)小题考查信息的吸收、整合能力。

题干中已知是用重结晶的方法来提纯,但由于K2FeO4特殊的化学性质,不能用水溶解,只能溶于碱性溶液;同时从题干流程图可知,结晶的方法也不用蒸发浓缩,说明加热对K2FeO4也有影响,因此只能采用冷却结晶的办法,加入饱和KOH溶液可使更多的K2FeO4结晶析出,这里对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要求较高。

重结晶法提纯只是具体应用的一个统称,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操作方法,但必定包括重新溶解和结晶两个过程。

溶解的溶剂、温度、环境,结晶的原理和方式等都是由目标产物和杂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共同决定的。

需要学生在试题中找出关键信息对一般的操作经验进行反思和修正,决定适合新问题的实验方法。

第(4)小题考查对电解池工作原理的理解,学生首先需要判断阳极什么物质放电,然后根据产物特点,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和电量守恒原则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

本题有多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设问,如何评价学生的答案体现命题意图。

我们从化学方程式作为一种化学语言的功能上分层次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第一层次是主要反应物和主要产物的化学式正误(考查学生的反应原理理解水平),第二层次是其它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式(考查学生质量守恒意识),有的时候甚至产物的化学式或结构式的书写还可以分层次给分(如有机),第三层次是反应条件和配平,这两者分别体现化学反应的条件意识和质量守恒意识。

本题答案:

(1)2FeCl3+NaOH+3NaClO=2Na2FeO4+9NaCl+5H2O,NaClO

(2)Na2FeO4+2KOH=K2FeO4+2NaOH

(3)稀KOH溶液,然后加入饱和KOH溶液,冷却结晶。

(4)Fe+8OH--6e-=FeO42-+4H2O

第33题:

以一种黄芩酮的合成为背景,考查了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核磁共振氢谱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质量守恒定律,简单有机物的命名,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官能团性质,有机物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读图、吸收、整合、迁移化学信息的能力。

(1)小题考查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核磁共振氢谱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方法。

学生首先需要通过仔细的观察,判断化合物Ⅰ的结构简式中哪些位置连有H原子,然后根据分子的对称性分析这些H原子所处的化学环境是否相同。

(2)小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简单有机物的命名。

学生要认真分析试题所给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得出A的分子式,根据两种产物与已知的反应物(CH3CO)2O的结构关系,推断A的结构简式。

对于有机物命名和同分异构体的考查,近年广东卷多次出现含苯环结构的物质的命名和环上位置的异构。

关于有机物的命名的教学和备考,不需要训练很复杂的烃类命名,选几个典型的把原则解释清楚即可,反而需要跟学生补充一些常见的、化工常用的有机物的名称。

第(3)小题考查阅读有机物结构式图的能力。

从反应①前后物质结构的变化点推测出断键的位置和方式,从而判断反应①的类型;从化合物Ⅰ和Ⅱ的结构特点、酯的结构特点,结合反应①中化合物Ⅱ的断键方式,推断出酯的结构简式。

第(4)小题考查对复杂有机物结构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

化合物Ⅴ中有酚羟基、碳碳双键、两个苯环等官能团,因此具有酚、烯烃的某些性质;在判断是否溶于水时,学生可能会有障碍,这里虽然有三个亲水的羟基,但有两个疏水的苯环,因此是难溶于水的。

本题答案:

(1)4

(2)  -CHO,苯甲醛(3)取代反应,                

 

(4)b、c、d

二、试卷分析

(一)数据分析

表12010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一)理综化学基本指标

 

平均分

难度

一卷

23.8

0.66

二卷

32.3

0.5

全卷

56.1

0.56

表22010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一)理综化学分数段分布图

 

表32010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一)理综化学全市前十名

名次

组别

学校

姓名

成绩

1

1组

增城市增城中学

伍俊杰

100

2

2组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何泳波

99

2

1组

广东实验中学

高畅

99

2

1组

广东实验中学

瞿舸

99

2

3组

广州市真光中学

郭子彦

99

2

2组

广州市培英中学(鹤洞校区)

蔡志辉

99

2

2组

广州市铁一中学

李显阳

99

8

2组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

曹嘉琦

98

8

1组

广东仲元中学

吴嘉欣

98

8

1组

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

曾俊奇

98

8

3组

广州市真光中学

曾晓亮

98

8

2组

广州市第五中学

吴启亮

98

8

1组

广东仲元中学

钟楚瑶

98

8

2组

广州市铁一中学

周乐夔

98

表42010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一)理综化学分组统计

组别

人数

单项选择

平均分

双向选择

平均分

二卷

平均分

全卷平均分

全卷标准差

1组

6521

19

(0.79)

10

(0.83)

42.8

(0.67)

71.8

15.36

2组

4830

17

(0.71)

9

(0.75)

35.2

(0.55)

61.1

15.63

3组

4530

16.4

(0.68)

8.5

(0.76)

32.8

(0.51)

57.7

17.56

4组

3176

13.9

(0.58)

6.9

(0.57)

27.1

(0.42)

47.9

16.83

5组

4483

13

(0.54)

6.5

(0.54)

25.3

(0.40)

44.8

16.46

6组

2900

11.1

(0.46)

4.9

(0.41)

19.8

(0.31)

35.8

14.82

7组

1090

16.20

(0.67)

8.6

(0.72)

31.7

(0.495)

56.5

18.89

全体

27530

15.7

(0.655)

8

(0.67)

32.3

(0.505)

56.1

19.97

表52010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一)理综化学各小题指标

题号

平均分

难度

区分度

标准差

7

3.3

0.81

0.25

1.55

8

2.4

0.6

0.47

1.96

9

2.3

0.58

0.65

1.97

10

2.3

0.58

0.59

1.98

11

2.7

0.68

0.48

1.86

12

2.7

0.67

0.34

1.88

22

4.1

0.68

0.54

2.56

23

4

0.66

0.58

2.64

30

(1)

1.2

0.6

-0.11

0.98

30

(2)

3.4

0.57

0.44

2.01

30(3)

2

0.5

0.44

1.39

30(4)

0.8

0.2

0.5

1.37

30

7.4

0.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