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5595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

010105)

一、培养目标

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是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实际需要而发展起来的哲学学科,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素养,具有伦理学、人生哲学、道德学及哲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学养,能够较好地从事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事务和理论研究工作,从事伦理学、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教学、德育原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从事文化、宣传、出版部门、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有关部门实际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研究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中外伦理学史的基础知识;能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伦理道德问题,有分析有鉴别地对待中外伦理学的历史遗产和现代西方伦理学的主要流派;具有较强的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以及从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实际工作能力;在掌握外语工具方面,应具有较强的阅读本专业书籍与报刊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的研究主要围绕伦理学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展开,凸显为当代社会道德建设服务的基本宗旨。

目前本专业已经形成了伦理学原理、科技伦理学、行政伦理学等三个稳定的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

1.伦理学原理

2.科技伦理学

3.行政伦理学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所修学分至少要求35学分。

本校在职研究生学习年限为三年至四年,每年应累计脱产学习3个月以上。

在职研究生从事毕业论文工作时,一般可脱产一年。

四、课程设置

原则上硕士研究生必须按照本专业的培养方案用一年半的时间修完规定的课程。

(一)公共必修课(8学分)

1.第一外国语(5学分);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

(二)学科基础课(不低于6学分)

1.伦理学原理专题研究;2.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3.中国伦理思想专题研究;4.西方伦理思想专题研究。

(三)专业主干课(不低于6学分)

1.元伦理学;2.行政伦理学;3.科技伦理的理论与实践;

(四)选修课程(不低于12学分)

1.生命伦理学;2.公共政策中的伦理问题研究;3.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4.中、西方伦理学原著选读;5.制度伦理学。

每位研究生至少选修12学分,可以跨专业选修。

专业方向课列入选修课程,导师在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时从选修课程中指定。

五、专业课程介绍

  包括课程名称、总课时、开课学期、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材和参考书目(附后)。

六、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教学工作量相当于助教一个月的工作量。

教学实践经考核合格者,计2学分。

效果不好的,不给学分,但允许重新安排一次教学实践。

七、业务实习与社会实践

硕士研究生根据科研和论文工作的需要,可外出进行田野考察、社会调查、收集资料与实验等业务实习工作,一般安排在第二、第三学年进行。

部分文科专业应特别加强研究生的社会实践环节,把社会实践活动列入教学计划。

业务实习、社会实践均不计学分,但要进行检查、总结及考评。

八、学位论文

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35学分才准许撰写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的写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从第3学期开始进行选题、提交学位论文计划和做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开题报告应得到导师的同意,并经院组织的开题报告会议通过。

经导师组讨论认为选题合适且计划可行者,方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内完成论文的选题工作,要求最迟于第四学期开学后的前两个月内提交学位论文计划。

在撰写过程中,实行汇报与阶段性学术报告制。

每隔3—5个月,硕士生要在一定范围内报告论文进展情况,由导师、指导小组及时给予指导;第四学期5、6月份结合中期考核对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

在申请答辩前3—5个月,要向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师全面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以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论文。

学位论文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作者应了解所研究方向的最新成就,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创新。

论文工作要有足够的工作量。

论文的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

论文要求观点正确并具有科学性,有一定的创新,资料翔实,论据充分,逻辑严密,文字流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若需要在其工作单位进行论文实验,必须事先征得导师同意,实验结果必须附有实验工作所在单位证明,表明确系该生本人的工作成果。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并完成学术活动或实习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的审议和答辩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按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培养方式:

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研究生指导小组由导师及本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的教授、副教授组成,由本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担任组长。

每位导师至少要为研究生开设1门本专业课程,一般为专业必修课。

每位导师必须在学术带头人的组织下,为研究生开列出必读书目并及时检查研究生对必读书目的阅读情况。

参与审核学位课程的命题及评分。

负责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对学位论文的质量和进展情况进行检查。

协助组织学位论文的答辩。

研究生的指导小组应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全面负责,其主要职责是:

(1)参与制定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及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2)审核学位课程的命题及评分结果;

(3)负责对研究生进行开题报告审核和中期考核,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和进展情况进行检查;

(4)协助组织学位论文答辩。

培养方法:

对研究生的培养,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调查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法。

十、考核

必修课均安排为考试,选修课可以安排为考试或考查。

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计分制评定成绩。

具体考核办法按《河南师范大学关于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的规定》执行。

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四学期的五、六月份进行中期考核,即对其政治思想、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教学能力等各个培养环节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测评,具体办法按《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执行。

十一、其他

研究生入学后,要根据培养方案在三个月内制定出个人学习计划。

个人学习计划既要服从本专业培养方案的总原则,又要在选课、培养方式、论文、实习等方面具体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个人学习计划一式三份,分别由院、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保存。

伦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及周学时

备注

必修课(学位课程)

11_000001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1

修8学分

09_000003

英语

216

5

5

11_0000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2

学科

09_070301

伦理学原理专题研究

54

3

3

至少修9学分

09_07030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

54

3

3

09_070303

西方伦理思想专题研究

54

3

3

09_070304

中国伦理思想专题研究

54

3

3

15_070305

元伦理学

54

3

3

修9学分

15_070306

公共行政伦理研究

54

3

3

09_070408

科技伦理的理论与实践

54

3

3

09_070406

制度伦理

54

3

3

至少选修6学分

15_070309

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

54

2

2

09_070411

生命伦理学

54

2

2

09_070415

法伦理学

54

2

2

09_070414

公共政策中的伦理问题研究

54

2

2

09_070416

西方伦理学原著选读

54

2

2

09_070417

中国伦理学原著选读

54

2

2

教学

实践

09_079001

2

*

修2学分

主要课程介绍

课程编号:

070301课程名称:

伦理学原理专题研究

总课时:

54学分:

3

开课单位: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深入系统地掌握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对若干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

有关道德本质的理论;道德与其他社会因素的相互关系;道德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与理论问题;道德意识的形成与道德品质的培养;道德观念、现实利益与道德行为选择的关系;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道德接受问题等。

通过系统学习伦理学原理,帮助学生掌握伦理学的学科特性和理论体系,形成比较完备的伦理学知识结构,提高其研究伦理学理论以及伦理现实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内容:

1、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性;2、道德与社会生活条件的关系;3、道德与人性;4、道德价值和现实的道德规范体系;5、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6、道德的社会本质及其功能;7、道德的规范性与主体性;8、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9、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10、公民道德;日常生活道德;11、道德义务与道德良心;12、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13、道德人格及其道德创造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罗国杰:

《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

2.唐凯麟:

《伦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3.王海明:

《伦理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4.高兆明:

《伦理学:

理论与方法》,人民出版社,2005年

5.R.T兰诺:

《伦理学与现实生活》,姚新中等译,华夏出版社,1998年

6.焦国成:

《伦理学通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95年

7.鲍尔生:

《伦理学体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8.魏英敏:

《新编伦理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9.梯利:

《伦理学导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课程编号:

070302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

总课时:

54学分:

3

开课单位: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比较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轨迹;全面、准确、深刻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与基本精神;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当前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问题。

为顺利开展本学科领域的探讨研究夯实理论基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提供进一步研究思考的基础平台。

教学内容:

1、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体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与意识观及其当代发展;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思想及其前沿问题;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及其前沿问题;5、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发展;6、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问题。

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李秀林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或单行本)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

4.《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

5.《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

6.《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

7.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改造我们的学习》、《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民出版社

8.《邓小平文选》第3卷

9.《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0.《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

11.《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一卷本),(8卷本),黄楠森等主编

1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现状》(上、下),孙伯揆、侯惠勤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13.《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俞吾金、陈学明,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14.《新编现代西方哲学》,刘放桐主编

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其历程》,曾乐山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16.《中国当代哲学40年》,李震霞主编,华夏出版社,1997年

17.纳尔斯基:

《十九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上、下卷)

18.麦克莱伦:

《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

19.《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共10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20.《人学理论三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21.《新世纪的哲学走向》,修毅等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22.《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郝立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2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疑难解析》,韩庆祥、毛卫平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24.《人的哲学论说》,薛德震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25.《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杨耕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6.《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侯衍社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27.《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研究》,庞元正、董德刚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

28.《哲学原理》、《哲学动态》等人大复印资料

课程编号:

070303课程名称:

西方伦理思想专题研究

总课时:

54学分:

3

开课单位: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和理解西方伦理思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系统掌握西方伦理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学习和运用人性分析法、怀疑方法、逻辑与历史统一法、解释学方法、分析方法、现象学方法等掌握西方伦理思想的精神实质并能联系实际思考中国当代社会伦理价值的建构问题。

教学内容:

1、西方伦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重点是古希腊罗马伦理思想和近现代伦理思想。

2、美德伦理学、规范伦理学与元伦理学。

3、理性主义伦理学、非理性主义伦理学与经验主义伦理学。

4、神学伦理学:

道德与宗教。

5、伦理思维与伦理学研究方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万俊人:

《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宋希仁:

《西方伦理思想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亚里斯多德:

《尼各马科伦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休谟:

《道德原理探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5.彼彻姆:

《哲学的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6.西季威克:

《伦理学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7.麦金太尔:

《德性之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8.L·M·黑尔:

《道德语言》,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9.拉斐尔:

《道德哲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0.约翰·罗尔斯:

《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课程编号:

070304课程名称:

中国伦理思想专题研究

总课时:

54学分:

3

开课单位: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中国在近代以前,虽然不像西方那样存在着独立的伦理学学科,但是却有着丰富的伦理思想。

对伦理思想史的细致梳理与把握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先秦时期的伦理思想在中国伦理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必须予以特别的注意;要特别注意不同时代思想家伦理思想的特点及其历史脉络、逻辑联系,注意特定思想与社会经济、政治和社会道德状况等的关系;还应当从人类认知发展的角度把握伦理思想的发展及其历史继承关系。

我们要正确对待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发掘民族传统伦理文化的源头活水,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伦理思想,为增强中华民族伦理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服务。

教学内容:

1、先秦时期的伦理思想,重点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伦理思想。

2、两汉时期的伦理思想;3、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伦理思想;4、宋元明时期的伦理思想;5、明朝中叶——清代前期的伦理思想;6、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时期的伦理思想。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陈瑛:

《中国伦理思想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

2.朱伯昆:

《先秦伦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

3.陈少锋:

《中国伦理学史》(上、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4.陈谷嘉:

《儒家伦理哲学》,人民出版社,1996年

5.(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全二册)》,中华书局,1980年

6.国学整理社辑,《诸子集成》全八册,中华书局,1954年

7.陈瑛、唐凯麟:

《中国伦理思想史》,贵州人民出版,1985年

8.朱贻庭: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华东师大出版社,1989年

9.沈善洪、王风贤:

《中国伦理学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

10.张岱年: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11.张锡勤:

《中国近代伦理思想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12.高思谦:

《中外伦理思想比较研究》,台湾现代文艺出版社,1968年

13.张怀承:

《成人与成圣:

儒家道德伦理精粹》,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14.王泽应:

《自然与道德:

道家道德伦理精粹》,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15.陈谷嘉:

《宋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16.李申:

《儒学与儒教》,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

课程编号:

070305课程名称:

元伦理学

总课时:

54学分:

3

开课单位: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元伦理学是20世纪初所产生的用逻辑和语言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伦理学中的概念、判断的性质和意义的一种伦理学理论。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元伦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所使用的基本哲学方法;要求学生学习和了解元伦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哲学思想;要求学生学习元伦理学的基本理论派别及其思想;要求学生掌握元伦理学的逻辑和语言分析方法,能够用以分析和解决自己所面临的理论问题。

教学内容:

1、元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和历史流变;2、元伦理学中的直觉主义;3、元伦理学中的情感主义;4、元伦理学中规定主义;5、元伦理学中的自然主义;6、认知主义和非认知主义的元伦理学;7、道德实在论和非实在论;8、元伦理学的衰落;9、元伦理学的最新理论进展和趋向。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向敬德:

《西方元伦理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孙伟平:

《伦理学之后-现代西方元伦理学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3.杨志华:

《元伦理学的终结-黑尔伦理学思想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

4.龚群、陈真:

《当代西方伦理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5.万俊人:

《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上、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摩尔:

《伦理学原理》,长河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7.黑尔:

《道德语言》,万俊人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

8.斯蒂文森:

《伦理学与语言》,姚新中、秦志华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9.约翰·麦凯:

《伦理学——发明对与错》,丁三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

10.万俊人:

《20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课程编号:

070306课程名称:

公共行政伦理研究

总课时:

54学分:

2

开课单位: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行政伦理主要是调整政府行政管理领域里除政治规范和法律规范外的属于道德事实部分的管理关系。

由于公共行政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多重身份危机和知识危机,因此,行政伦理的知识发展和理论建构具有多种研究理论视角和价值取向。

关于“行政伦理的本质是什么?

行政伦理的基础为何物”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在某种意义上直接决定了行政伦理理论和实践的范式选择。

公共行政伦理不仅对于行政事务管理具有重要的规范作用,而且对于整个公共领域治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学内容:

1、公共行政伦理形成与演进。

2、公共行政伦理基础与实质。

3、公共行政伦理的研究范式。

4、公共行政伦理理论困境。

5、公共行政伦理的实施途径。

6、公共行政伦理法制化化问题。

7、公共行政伦理的未来发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美]弗雷德雷克森:

《公共行政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万俊人:

《现代公共管理伦理导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张康之:

《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5.[美]库珀:

《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郭夏娟:

《公共行政伦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课程编号:

070307课程名称:

科技伦理的理论与实践

总课时:

54学分:

3

开课单位: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科技伦理是介于科学技术和伦理学之间的新兴边缘学科,主要研究科学技术与伦理的关系、科技道德现象以及科技领域的具体道德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现代科技活动自觉地建立起伦理观念,关心和探索科学技术活动的社会伦理意蕴,能够从跨学科视角,结合案例正确认识和分析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教学内容:

科技伦理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科技伦理学的性质与特征;科技伦理学的一般问题;科技伦理学的评价方法;科技伦理的基本规则;科技活动及其与伦理的关系;科技活动的伦理审视与审查;科技工作的特点与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伦理;学风与学术道德建设;当代科技伦理的特殊问题;科技伦理实践难题及其解决路径;国外科技伦理学研究进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徐少锦:

《科技伦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2.张华夏:

《现代科学与伦理世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3.杨怀中:

《现代科技伦理学概论——高科技伦理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4.赵迎欢:

《高技术伦理学》,东北大学出版社,2005

5.尼葛洛庞帝:

《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7

6.拜尔茨:

《基因伦理学》,华夏出版社,2000

7.甘绍平:

《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8.赫费:

《作为现代化之代价的道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9.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10.汉斯·约纳斯:

《技术、医学与伦理学:

责任原理的实践》,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11.BernardE.Rollin:

ScienceandEthic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6

12.MortonE.Winston:

Society,EthicsandTechnology,ThomsonWadsworth,2006

13.HansJonas:

TechnologyandResponsibility-Reflec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