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76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5695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7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7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7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7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7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76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76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76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76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76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76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76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76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76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76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76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76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76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76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76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76篇.docx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7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76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76篇.docx

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复习题集第3676篇

2019年国家教师公开招聘《中学教育理论综合》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

A、动态性

B、客观性

C、永恒性

D、普遍适应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2.教师要钻研教材,要努力做到懂、透、()

A、化

B、通

C、明

D、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教师掌握教材有一个深化的过程,一般要经过懂、透、化三个阶段。

3.我国学校德育内容包含的两个层次为()。

A、现实性与理想性

B、个性与共性

C、一般性与特殊性

D、形式与内容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包含两个层次。

一是我们要注重德育的现实性。

这就是说,现阶段的学校德育要反映社会主义初级的生产关系,商品经济和按劳分配等需要,应当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德育,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是对青少年学生的基本要求,应当教育学生普遍遵循,切实做到,并养成相应的品德。

二是我们也要讲德育的理想性。

这就是说,我们的德育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前进的历史运动,认真宣传,提倡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精神,鼓励先进青年去自勉、力行和为之奋斗。

4.教育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过程,其最后一个环节是()

A、问题

B、计划

C、行动

D、反思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为循序渐进的四个环节,即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

5.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B、热爱学生

C、团结协作

D、以身作则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

6.初中生陈某在课堂上顶撞老师,班主任让他停课一周反省。

班主任的做法()。

A、侵害了陈某的平等权

B、侵害了陈某的人身自由权

C、侵害了陈某的受教育权

D、侵害了陈某的名誉权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规定。

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

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班主任让陈某停课一周,侵害了陈某的受教育权。

7.由内部动机引发的行为是()。

A、为了不被老师批评,上课认真听讲

B、为了得到奖学金而勤奋学习

C、为了暑假能跟随父母出去旅游.认真复习功课

D、为了解飞机起飞原理.乐此不疲地搜集相关书籍和网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内部动机指的是人自发的对所从事的活动的一种认知。

内部动机直接与活动本身有关,由于做某种事能激发人的兴趣,令人愉快,活动本身就是行动者所追求的目的。

A、B、C都是外部动机。

8.某班级中很多学生学习成绩差,思想品德差,班集体意识差,同学之间几乎没有合作行为,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

这个班级的班主任所采取的领导方式最可能是()。

A、集权型

B、权威型

C、放任型

D、专断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放任型领导方式的班主任对学生过于溺爱,让学生随心所欲,有时会失控。

学生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唯我独尊等。

从题中“品德差、学习差”等描述可以判断该领导方式为放任自流型。

9.依据课程层级的不同,古德莱德提出了五种类型的课程。

据此,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方案和教材属于()

A、领悟的课程

B、理想的课程

C、正式的课程

D、经验的课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正式的课程。

10.根据著名课程理论家拉尔夫,泰勒的观点,课程开发的四个环节包括()。

A、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教育经验—完善实施方案

B、确定课程目标—组织教育经验—实施教育活动—完善实施方案

C、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教育经验—评价实施效果

D、确定课程目标—组织教育经验—实施教育活动—评价实施效果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指出课程开发的四个环节,即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教育经验—评价实施效果,构成著名的“泰勒原理”。

11.()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手段

D、教学模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教学模式的内涵。

12.教师在班级建设和管理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A、在班里设常务班长、值周班长和负责养鱼、养花的鱼长、花长等

B、动态分配管理岗位,即实行干部轮换制,让学生在不同岗位上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C、鼓励学生相互找缺点,并开展“缺点大王”评比活动

D、让几个学生承担同一干部岗位,让“老干部”带动“新干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多发现学生的优点,以达到长善救失的效果,而不能鼓励学生互找缺点,因为那样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

13.新入职的王老师想去优秀教师李老师班上听课,学习经验。

李老师笑容可掬地说:

“你是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才生,我的课上得不好,就不要去听了。

”这表明李老师()。

A、缺乏专业发展意识

B、缺乏团结协作精神

C、能够尊重信任同行

D、鼓励同事自我提升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李老师不接受新老师听其课程,没有体现帮助新同事,缺乏团结协作精神。

14.学生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自我效能感

B、自我归因

C、自我预期

D、自我期待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理论提出者是班杜拉。

15.德育的内容是()。

A、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

B、品德教育、社会教育和思想教育

C、品德教育、思想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

D、道德教育、品行教育和政治教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德育的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

故正确答案为A。

16.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学低年级阶段不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五年级以上开设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必须实施的课程

C、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D、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三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

17.有利于对个人或团体的行为做出量化处理并进行等级评定的道德评价方法是()。

A、量表评价法

B、个案研究法

C、成长记录袋

D、操行评语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量表评价法是根据设计的等级评价量表来对被评价者进行评价的方法.是有利于对个人或团体的行为做出量化处理并进行等级评定的道德评价方法。

18.李阳这次考试成绩非常差,老师找他谈话时。

他分析原因是因为近期喜欢上班里一个女生,上课开小差。

所以学习不够努力。

这种原因归因属于()。

A、不稳定不可控制的外归因

B、不稳定可控制的内归因

C、稳定可控制内归因

D、稳定不可控制内归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李阳把考试成绩差的原因归为没有努力,而努力这个是因素是不稳定可控制的内归因。

19.()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

A、课外阅读活动

B、社会公益活动

C、体育活动

D、科技活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社会公益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使他们养成爱劳动、爱劳动人民、爱护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并使其掌握生产劳动基本知识、技能,提高他们的劳动技术素质。

20.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认为教学过程是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其提出者是()

A、孔子

B、昆体良

C、杜威

D、赫尔巴特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早在公元前6世纪,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教学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

2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意思是:

君子如果要教化百姓,形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人手。

这种观点所体现的教育观是()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

D、发展本位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成员和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

“教化百姓”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观点。

22.某生认为,自己的作文水平跟前一学期相比有明显提高。

这种评价类型是()

A、绝对性评价

B、相对性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诊断性评价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某生将自己在不同时期的作文水平进行对比,体现了个体性差异评价的内涵。

23.主张“接受教育应该是一个人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事情,教育应当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这一观点的当代教育思潮是()。

A、继续教育

B、终身教育

C、生涯教育

D、补偿教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负责人保罗·朗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指出接受教育应该是一个人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事情,教育应当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24.某小学为了创建学校特色,组织本校教师开设了一门动漫课程。

该课程属于()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校本课程

D、隐性课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教师,其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5.按学习进行的方式,奥苏伯尔把学习分为()。

A、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

B、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

D、发现学习.机械学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奥苏伯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

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

2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反映了教师职业角色中的()

A、“传道者”角色

B、示范者角色

C、“授业、解惑者”角色

D、“研究者”角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意思是:

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这体现了教师职业角色中的“传道者”角色。

27.以下哪种形式不属于教师考核结果的依据?

()

A、受聘任教

B、晋升工资

C、实施奖惩

D、提拔管理者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四条,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28.小学科学课上,教师给学生演示了如何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的内部结构,获得有关植物的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A、演示法

B、实验法

C、参观法

D、实习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具和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题干的描述体现的是演示法。

29.放学后,教师李某让小明留下写作业,李某临时有事,将小明反锁在办公室直到深夜。

李某的行为()。

A、合法,教师由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

B、不合法,李某侵犯了小明的人格权

C、合法,教师由监督学生完成作业的义务

D、不合法,李某侵犯了小明的人身自由权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教师李某非法将学生拘禁在办公室,显然侵犯了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30.为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开设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是()

A、综合课程

B、选修课程

C、学刻课程

D、活动课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题干阐述的是选修课程的概念。

31.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负责。

A、教务主任

B、党委书记

C、副校长

D、校长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

32.教育法律法规是()及其常设机构制定的关于教育规范性的文件。

A、全国政协

B、全国人大

C、人大常委会

D、国务院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教育法律法规是全国人大及其常设机构制定的关于教育规范性的文件。

33.构成教育法律责任前提条件的是()

A、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B、有损害事实

C、行为违法

D、有因果关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略。

34.《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属于()(易混)

A、教育单行法

B、教育行政法规

C、地方性教育法规

D、教育规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是由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只在山东省有效,所以属于地方性教育法规。

3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自我认知和反思的能力是()。

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

【解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自我认知的能力是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36.“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够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的生长能力。

”持这种观点的人,在教育目的上主张()。

A、教育准备生活说

B、教育适应生活说

C、教育超越生活说

D、教育改造生活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斯宾塞提出了教育准备生活说,也称为教育预备说,他认为教育应当教导一个人怎样生活,使他获得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科学知识,为完满的生活做好准备。

杜威反对斯宾塞提出的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观,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过程,教育要适应生活,主张“教育适应生活说”,题干所述即为此观点;教育改造生活是陶行知的观点。

37.中国近代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六三三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1922年,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它采用美国六三三分段法,也称六三三学制。

此学制一直沿用至全国解放初期,它是中国近代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

38.主张不再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而是辅导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复式教学

B、分组教学

C、道尔顿制

D、个别教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

【解析】:

道尔顿制是美国教育家柏克赫斯特于1920年提出的,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

3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中等或中等以下教育的管理部门是()。

A、在国务院领导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B、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

C、由国务院直接管理

D、由省政府直接管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

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

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40.()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A、正确的舆论

B、共同的目标

C、干部队伍

D、良好的秩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

【解析】:

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二、多选题

1.课程目标取向的分类包括()

A、普遍性目标取向

B、预成性目标取向

C、行为性目标取向

D、生成性目标取向

E、表现性目标取向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D,E

【解析】:

课程目标取向基本包括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性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和表现性目标取向四种。

2.与心智技能相比,操作技能的特点为()。

A、对象具有客观性

B、执行具有外显性

C、结构具有展开性

D、对象具有观念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操作技能的特点:

对象具有客观性、执行具有外显性、结构具有展开性:

心智技能的特点:

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3.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经历的过程有()。

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普及教育

D、非制度化教育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

【解析】:

历史上的教育经历了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教育、从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

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出现的非正式、非正规教育都可归为前制度化教育,而之后出现的正式、正规化教育则都归为非制度化教育。

因此,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4.下列关于教师职业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教师职业是一种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专业知识、技能和修养的专业

B、教师职业是一个正在形成中的专业

C、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一个持久的探索过程

D、教师职业不是一个专业

E、教师职业是一个非专业化的职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现代教师职业是一种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修养的专业。

从专门职业的特征来看,教师职业离成熟专业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教师职业是一个“形成中的专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历程。

5.与他人有关的情感体验包括()。

A、惊奇

B、兴趣

C、厌恶

D、爱

E、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D,E

【解析】:

根据价值的目标指向的不同,情感可分为对物情感,对人情感,对己情感和对特殊事物情感四大类。

对物情感包括惊奇、兴趣、厌恶等,对人情感包括仇恨、嫉妒、爱戴等,对己情感包括自卑、害羞、骄傲等。

6.关于情绪和情感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情绪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B、情绪依赖于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

C、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D、情绪具有外显性、冲动型.而情感具有内隐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C,D

【解析】: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①情绪的产生与有机体的自然需要有关;而情感的产生则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有关。

②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而情感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③情绪产生早(个体生命开始,如饥饿哭闹),情感产生晚(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

④情绪具有情境性和动摇性,而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⑤情绪多是外显性和冲动性,而情感则具有内隐性与持久性。

7.课程的类型是根据()来确定的。

A、教学目的

B、课的具体任务

C、学科特点

D、教学内容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

【解析】:

课程的类型是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课程设计的种类。

课的类型是根据教学目的和课的具体任务来确定的。

课程类型,指课程的分类,有许多纬度。

像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等。

所以依据应该是很多的,课程内容,课程设计主体,课程任务等。

8.激情是一种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状态,其特点有()

A、激动性

B、弥散性

C、渲染性

D、冲动性

E、应激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D

【解析】:

弥散性与渲染性属于心境的特点,应激性指的是应激,不属于激情的特点。

9.常用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包括()。

A、头脑风暴法

B、直觉思维训练

C、发散思维训练

D、推测与假设训练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D

【解析】:

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包括:

①头脑风暴法;②直觉思维训练;③发散思维训练;④推测与假设训练;⑤自我设计训练。

10.态度的结构包括()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D、行为倾向成分

E、理智成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D

【解析】:

态度的结构

1、态度的认知成分

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2、态度的情感成分

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

3、态度的行为成分

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11.义务教育的特点是()。

A、强制性

B、免费性

C、普及型

D、提高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义务性)、公益性(免费性)和普及性(统一性)的基本特点。

1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于学位制度的相关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实行学位制度

B、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

颁发学位证书

C、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D、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科研工作量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不颁发学位证书

E、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实行学位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1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工作方针包括()。

A、育人为本

B、改革创新

C、提高质量

D、全面发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A,B,C

【解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工作方针为: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14.当代的迁移理论有()

A、概括化理论

B、关系理论

C、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D、产生式理论

E、情境性理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答案】:

C,D,E

【解析】:

概括化理论和关系理论是早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