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5943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粤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粤教粤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粤教粤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粤教粤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粤教粤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粤教粤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粤教粤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粤教粤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粤教粤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粤教粤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粤教粤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粤教粤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粤教粤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粤教粤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粤教粤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粤教粤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粤教粤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粤教粤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粤教粤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粤教粤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粤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粤教粤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粤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粤教粤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粤教粤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粤教粤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枫树与叶子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知道枫叶和竹叶的特征。

(2)描述不同植物的叶子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能用颜料涂在叶片表面,拓印在纸上。

(2)能写出拓印纸上的植物的名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叶子的多样性,体会到叶子美丽的纹路。

【教学重点】

1.枫叶和竹叶的特征。

2.不同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不同植物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学情分析。

简单介绍一下自己,讲一下课堂的要求和规则,强调科学课堂小组合作的机制。

多媒体展示“黑豹”的相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老师提出问题:

这是什么电影?

学生:

“黑豹”。

接着老师继续提出问题:

我们一起来看看“黑豹”里面的片段,说说有哪些科技?

学生观看完视频,抽部分学生回答,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和热爱。

接着老师提出问题:

什么是科学?

引入科学课堂主题。

二、课前导入。

老师提出几个问题:

暑假,你去过哪里?

暑假,你做过什么?

暑假,你看到什么?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请代表发言。

引出新知识:

“第1单元,身边的植物”,老师提出问题:

那么,我们身边有哪些植物?

学生回答。

老师拿实物展现,学生看到马上回答。

同时老师也在多媒体展示常见的植物,学生回答。

三、课堂内容。

活动1“枫树与竹子”。

老师组织学生观看多媒体,在多媒体上展现枫叶和竹子叶,提出问题:

这是什么叶子?

漂亮吗?

学生回答。

接着老师提出问题:

枫叶像什么,竹子叶像什么?

它们是什么颜色?

把它们的特征写在课本“活动1”图片下方。

学生交流、汇报。

活动2“观察常见植物的叶”。

老师在多媒体上展现四种不同的植物,提出问题:

这是什么植物,它叶子有什么特征?

同学交流、回答。

活动3“拓印叶片”。

老师首先演示一次如何拓印叶片,接着让学生小组完成。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叶子有不同的特征,也有共同的特征。

樟树与彩叶草

【教学目标】

1.能从茎的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茎的差异。

2.知道如何运用感觉器官观察茎的外部形态。

3.知道不同植物的茎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并会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

4.乐于与同学分享观察的结果。

【教学重点】

能从茎的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茎的差异。

【教学难点】

知道不同植物的茎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并会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樟树和彩叶草的茎的图片、彩叶草茎的标本、教学PPT课件。

学具准备:

彩叶草茎的标本。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设置情景:

琪琪和波波放学途中,边走边观察校园里生长茂盛的植物,琪琪摸了一下路旁的樟树,觉得樟树的树干很硬,便把发现告诉了波波。

由于彩叶草是草本植物,没有明显高大的枝干,同时叶子生长得比较密集,所以不容易观察到它的茎,因此引发了波波的探究欲望,想知道彩叶草的茎是怎样的。

问题:

大家见过这两种植物?

它们的名称是什么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樟树和彩叶草的茎。

讲述:

樟树是高大的植物,彩叶草却比较矮小,而且生长比较密集。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观察樟树和彩叶草的茎。

媒体:

出示本课课题“樟树与彩叶草”。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

樟树和彩叶草的茎。

问题:

植物一般都有茎,樟树和彩叶草的茎有什么不同?

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

问题: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观察?

讨论:

分小组讨论观察樟树和彩叶草的茎的方法。

汇报:

分享小组讨论的观察方法,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任务:

比较樟树与彩叶草的茎。

要求:

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和发现,先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茎的颜色、粗细,再引导学生用手去摸,感受茎的质感和软硬程度。

活动:

在校园里观察樟树和彩叶草的茎,描述其特征。

汇报:

分享小组的观察和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小结:

樟树的茎粗大,直而坚硬,树皮粗糙,树皮灰褐色,分枝较少。

彩叶草的茎较短、较细,较柔软,茎为四棱形,茎表面有细细的柔毛,绿色,分枝较多。

(2)活动2:

观察更多植物的茎。

问题:

你认识校园里的哪些植物呢?

它们的茎有什么特征呢?

任务:

观察校园里各种植物的茎。

要求:

服从教师指挥,分小组观察,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能采摘植物。

选择两种植物的茎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活动:

分小组观察校园里植物的茎,选择两种植物的茎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交流:

分享小组的观察和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小结:

不同植物的茎的高度、粗细、颜色、形状、质感(粗糙程度)都不同。

(3)拓展活动。

任务:

选择合适的植物的茎做手环。

要求:

通过观察植物茎的柔软性而选择做手环的植物。

活动:

学生按要求制作手环。

交流:

分享自己用植物的茎制作的手环。

亲子时间:

课后与家长一起选择合适的茎做几个漂亮的植物手环或头环。

百合与朱槿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百合花和朱槿花的不同,并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科学的精神。

3.观察几种常见植物的花,并了解它们的名称。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比较百合花和朱槿花的不同,并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科学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媒体:

出示课本任务图。

问题:

你认识这些花吗?

在哪里见过?

学生自由讨论。

教师由此引出课题。

二、新课导入。

活动1:

百合花和朱槿花。

教师:

出示准备好的百合花和朱槿花。

学生:

观察百合花和朱槿花的不同。

引导学生观察的方向。

讨论。

汇报:

1.百合花是白色的。

2.朱槿花是红色的。

3.百合花香香的。

教师给予点评。

小结。

活动2:

观察多姿多彩的花。

媒体:

出示非洲菊、三色堇、桂花等图片。

问题:

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吗?

它们有什么特征?

学生自由讨论并记录。

教师派代表回答。

小结。

三、谈谈你今天的收获。

作业。

选择一种熟悉的花,并做成小卡片。

番茄与花生

【教学目标】

1.能从光滑、粗糙、软硬、多汁、干燥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果实的差异。

2.尝试根据果实的特征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果实进行分类。

3.能运用感觉器官对不同植物的果实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会用合适的词汇进行描述。

4.乐于与同学相互沟通,共享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从光滑、粗糙、软硬、多汁、干燥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果实的差异。

【教学难点】

尝试根据果实的特征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果实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番茄、花生、葫芦、橙、桃、葵花子、樱桃、大叶紫薇果、羊蹄甲果等果实的标本或图片,塑料刀,碟子,抹布,教学PPT课件。

学具准备:

提前布置学生选带一种果实。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创设情境:

周末,琪琪和波波去农场参观,农田里种植了番茄和花生,琪琪看到了番茄已结出了果实,波波则蹲着试图找到花生的果实。

问题:

番茄结果了,可是花生的果实生长在哪里,有哪些特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番茄和花生。

讲述:

番茄和花生是生活中常见果实,我们可以通过对番茄和花生的观察,知道如何观察果实的特征,能用哪些语言进行描述。

媒体:

出示本课课题“番茄与花生”。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

番茄和花生的果实。

问题:

番茄和花生都是果实,它们有什么特征呢?

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

问题: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观察?

讨论:

分小组讨论观察番茄和花生的方法。

汇报:

分享小组的观察方法,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任务:

观察番茄和花生的果实。

要求:

观察番茄、花生以及学生带来的果实,描述它们有什么特征。

活动:

观察、比较并描述番茄和花生的特征,写下来。

汇报:

分享小组的观察和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小结:

番茄果实长在地面上,多汁,种子小而数量多,成熟的番茄果实是红色的。

花生果实长在泥土里,果皮较硬而粗糙,颜色多为黄白色;种子数量较少,2—4颗。

(2)活动2:

形态各异的果实。

问题:

不同植物的果实具有不同的特征吗?

你认识这些植物吗?

能不能说出这些植物的名称?

交流:

学生口述自己认识的植物名称,丰富学生的植物知识。

任务:

观察几种常见植物的果实,知道它们的名称并尝试根据果实的特征进行分类。

要求:

先对课本中七种果实进行观察,描述它们各自的特征,并根据果实的特征给它们分类,说出依据。

活动:

用观察、比较、解剖等方法认识七种果实的特征。

汇报:

分享小组活动的结果,介绍自己的发现。

整理:

我们可以从果实的颜色、大小、形状、气味、表皮光滑或粗糙等进行分类。

小结:

我们认识了一些果实的名称,知道有的果实表皮粗糙、有的果实表皮光滑;有的肉厚多汁、有的较硬而干燥。

不同果实的颜色、大小、形状、气味各不相同,形态各异,多种多样。

(3)拓展活动。

任务:

在校园里找一找哪些植物结出果实。

要求:

课后与同学在校园里寻找结出果实的植物。

活动:

学生按要求进行观察。

交流:

分享自己的发现。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我们的小车

【学情分析】

玩具车是学生身边熟悉的物品,在幼儿阶段他们都有玩过,但学生很少会去关注玩具车的特征。

虽然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过用感觉器官观察物体,但他们的观察能力还不强,往往只观察到物体的某个特征。

【教学目标】

1.观察玩具车的特征,并能从玩具车的材料、颜色、轻重、动力等方面描述玩具车的特征。

2.根据玩具小车的特征给小车分类。

【教学重点】

能从玩具小车的材料、颜色、轻重、动力等方面描述玩具小车的特征。

【教学难点】

能观察到玩具小车的多种特征并能给小车分类。

【教学准备】

玩具车。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

展示本课情境图片。

波波和彬彬在客厅里玩玩具车。

问题:

彬彬指着一辆玩具车说这是他最喜欢的小车,波波问这辆车有什么特别吗?

交流:

你喜欢哪一辆玩具车?

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媒体:

出示本课课题“我们的小车”。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

我喜欢的玩具车。

媒体:

出示一辆玩具车。

问题:

这辆玩具车有什么特征?

活动:

选择一辆玩具车进行观察,描述小车的特征。

交流:

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你观察的那辆小车的特征。

活动:

把小组内同学的小车放在一起,一个同学描述其中一辆小车,其他同学猜猜是哪辆小车。

小结:

不同的玩具小车有不同的特征。

(2)活动2:

给小车分分类。

媒体:

出示各种各样的玩具小车。

问题:

这么多的玩具车我们能将其进行分类吗?

可以根据什么特征来分类?

活动:

根据玩具车的特征进行分类,把分类的结果记录下来。

交流:

根据小车的什么特征进行分类?

怎么分?

小结:

我们可以根据小车的材料、轻重、颜色、大小、动力等来给小车分类。

【板书设计】

我们的小车

不同玩具小车有不同的特征:

材料、轻重、大小、颜色、动力……

做一辆小车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玩具小车由哪些部件组成不太了解,他们的动手能力比较弱。

他们往往会找生活中的一些物品粘贴在一起来做一辆小车,但是,如果车轮贴在车身上,那车轮就转动不了。

因此,学生对做一辆小车的活动会很感兴趣。

【教学目标】

1.知道玩具车主要由车身、车轮、车轴组成。

2.能用合适的材料制作一辆小车并能让车轮灵活转动。

【教学重点】

知道玩具车主要由车身、车轮、车轴组成。

【教学难点】

能用合适的材料制作一辆小车并能让车轮灵活转动。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小车的部件、组装好的小车、课件。

学具准备:

塑料瓶、牙膏盒、纸筒、吸管、竹棒、瓶盖、硬纸片、纸黏土。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

展示本课情境图片。

琪琪和彬彬正在组装一辆小车。

问题:

琪琪拿起车轴问彬彬:

“这是什么部件?

交流:

小车还由哪些部件组成呢?

媒体:

出示本课课题“做一辆小车”。

二、活动探究。

活动:

制作我的小车。

(1)小活动1:

观察小车的主要部件。

媒体:

出示拆散的玩具小车部件。

问题:

小车由哪些部件组成?

讨论:

这些部件分别是小车的哪个部分?

有什么作用?

交流:

学生分小组对小车的组成进行汇报。

展示:

小车的不同组成部件,包括车身、车轮、车轴。

演示:

请学生代表进行小车的组装。

小结:

玩具车主要由车身、车轮、车轴组成。

(2)小活动2:

做一辆小车。

媒体:

出示各种生活中的材料。

问题:

这些材料分别适合做小车的什么部件?

为什么?

讨论:

选择合适的材料准备制作小车。

交流:

你选择哪些材料?

这些材料分别制作小车的哪个部件?

原因是什么?

整理:

以小组为单位确定制作小车的材料。

讨论:

如何制作小车的不同部件?

分小组进行讨论,确定小车的制作方法。

活动:

选定材料制作车身。

问题:

怎样在车身上安装车轴和车轮?

讨论:

分小组进行讨论,确定安装车轴和车轮的方法。

指导:

参照活动手册的做法,在车身上和车轮上钻孔。

思考:

要让车轮灵活转动,那孔的大小要钻多大?

活动:

在车身上和车轮上钻孔。

要求:

先用铅笔确定孔的位置和大小,保障安全的情况下进行钻孔。

活动:

组装小车。

要求:

在活动手册上填写组装小车的步骤,再根据步骤来操作。

展示:

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小车,并让小车动起来。

交流:

你的小车是怎样做的?

它能动起来吗?

小结:

要让车轮灵活转动,车身和车轴上孔的大小要根据车轴的粗细来考虑。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做一辆小车

小车的主要部件:

车身、车轮、车轴

怎样让小车动起来

【学情分析】

怎样让小车动起来,学生首先会想到用推的方法,但为什么用推的方式能让小车动起来呢?

学生没有意识到在推小车的时候用了力,“力”对他们来说比较抽象。

【教学目标】

1.用推和拉的方式让制作好的小车动起来,并在推动桌子、拉动椅子时能感受到力。

2.通过观察橡皮筋拉小车时的变化,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3.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力对物体能产生作用。

4.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推力和拉力。

【教学重点】

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力对物体能产生作用。

通过观察橡皮筋拉小车时的变化,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能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推力和拉力。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小车、字典、木块、课件。

学具准备:

小车、绳子、橡皮筋、纸山洞、大木块、字典、卡片。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

展示本课情境图片。

妍妍和波波正在讨论怎样让小车动起来。

问题:

妍妍说推一推可以让小车动起来,是否真能让小车动起来?

交流:

还有什么方法能让小车动起来?

媒体:

出示本课课题“怎样让小车动起来”。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

让小车动起来。

问题:

这里有个山洞,要让小车穿过山洞,有什么方法?

活动:

分小组让小车穿过山洞,并尝试更多的方法。

交流:

你在活动中是怎样做的?

小结:

教师对学生成功的做法进行肯定,归纳“推”和“拉”能让小车动起来。

问题:

如果把绳子换成橡皮筋,再拉动小车,能成功拉动小车吗?

还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表达: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汇报自己的想法。

整理:

①怎样固定橡皮筋;②拉动小车时观察的要求。

活动:

分小组用橡皮筋拉动小车,并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交流:

在拉动小车过程中,橡皮筋有什么变化?

媒体:

播放拉动橡皮筋时橡皮筋变化的视频。

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汇报,整理学生的发现,归纳“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2)活动2:

用了力吗。

问题:

用推和拉的方式能让小车动起来,这是为什么?

出示:

桌子的实物。

任务:

你用什么办法可以让桌子像小车一样动起来?

演示:

请学生代表进行“让桌子动起来”的演示。

表达:

请演示的学生分享“桌子能动起来吗?

你有什么感觉?

整理:

用推和拉的方式让桌子动起来,是因为用了力。

活动:

分组展开“让字典、大木块和椅子动起来”的活动。

要求:

模仿让小车和桌子动起来的方法,让字典、大木块和椅子动起来,并交流在推和拉物体时的感受?

交流:

学生分享小组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小结:

教师帮助学生整理“推力和拉力对物体能产生作用”。

(3)活动3:

推力和拉力。

媒体:

播放生活中运用了推力和拉力的图片和视频。

交流:

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推力和拉力?

交流:

图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推力和拉力?

活动:

小组里每人抽取一张卡片,说说卡片上运用了推力还是拉力。

小结:

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拓展:

你还能举例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拉力或推力?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有趣的钓鱼玩具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大多知道磁铁能吸铁。

但他们对磁铁的其他性质并不了解。

通过分析磁铁玩具的奥秘来了解磁铁的性质,有助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从而使他们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的性质叫磁性。

(2)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实验,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并重视实验的严谨与公平。

(2)了解并学会进行模拟实验,体会模拟实验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到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2)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学会尊重他人意见,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

实验论证磁铁能(隔着一些物体)吸铁;学会进行模拟实验。

【教学难点】

能较严谨地设计公平的科学实验。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纸质的鱼和海龟若干,自制钓鱼竿,PPT等。

学具准备:

条形磁铁、小块毛巾、打磨过尖锐处的铁钉、长尾夹、橡皮筋9条、木片、橡胶片、塑料片、方格纸、回形针、包边铝片、记录表格、水槽、硬币等。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游戏引入:

两位同学比赛钓鱼,比一比哪位同学钓起的鱼(小动物)分值多。

问题:

鱼竿上没有小钩,怎么也能钓起鱼呢?

媒体:

出示本课课题:

“有趣的钓鱼玩具”。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

鱼竿的奥秘。

问题:

为什么鱼竿没有小钩也能“钓”起小鱼?

观察:

鱼竿的奥秘。

分享:

交流观察到的发现。

归纳:

鱼竿上有一个小圆片,小鱼都是被它吸起来的。

你知道这个小圆片是什么吗?

问题:

鱼竿没有小钩也能钓鱼,是因为安装了磁铁。

那小鱼身上也有秘密吗?

观察:

小鱼能被吸起来的奥秘。

分享:

交流观察到的发现。

归纳:

小鱼嘴上有铁片,能被鱼竿上的小磁铁吸引。

思考:

磁铁还能吸引什么呢?

(2)活动2:

磁铁能吸引什么?

预测:

5种物品,学生预测哪些物品能够被磁铁吸引。

实验:

小组实验,并填写表格。

表1实验记录单1

序号

物品名称

能否被磁铁吸引

预测

实测

1

铁钉

2

橡皮筋

3

抹布

4

橡皮擦

5

硬币

汇报:

1—2个小组进行汇报。

活动:

分小组展开磁铁实验,并记录下来。

提问:

能被磁铁吸引的物品有什么共同点?

结论:

磁铁能够吸引铁、镍制品。

问题:

磁铁能不能隔着一段距离吸引铁、镍制品?

演示:

在钓鱼活动中,磁铁可以钓起“海龟”,可是我们钓起的“海龟”表面并没有铁和镍,为什么还能被钓起来?

设计实验:

思考除了纸以外,磁铁能不能够隔着其他的物体吸引铁、镍制品,要怎样设计实验才能够证明猜想。

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需考虑3个重要问题:

需要什么工具和材料?

看到什么现象能判断磁铁能(或不能)隔着一段距离吸引铁、镍制品?

交流,讨论,汇报。

引导:

为了更好地体现实验的公平性,应尽可能控制实验中间隔物体的厚薄。

媒体:

在幻灯片上展示实验的操作步骤,统一实验方法。

实验: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填写表格,展开讨论。

表2实验记录单2

序号

物品名称

磁铁能否隔着物体吸引铁、镍等物品

预测

实测

1

纸片

2

布(纤维)片

3

木片

4

塑料片

5

铝片

6

橡胶片

表3实验记录单3

序号

与物品相隔的距离/mm

磁铁隔着一段距离能否吸引铁、镍等物品

预测

实测

1

1

2

2

3

3

4

4

汇报:

小组汇报。

结论:

磁铁可以隔着一段距离吸引铁、镍。

应用:

生活中隔物、隔空吸引铁、镍制品的应用实例。

思考:

科学家探索世界以发现科学原理,而工程师根据科学原理设计实际应用的产品,这些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舒适和便利。

我们能否也像工程师一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

(3)拓展活动。

过渡:

海龟肚子的秘密——硬币。

讲述:

泰国许愿池的海龟——翁辛,由于吞食了将近千枚硬币,病情恶化导致死亡。

思考:

有什么方法能快速地清理池中的硬币。

提问:

怎样证明你的方法是可行?

模拟实验:

与学生共同进行演示模拟实验,强调试验成功后可应用到真实的情况中,强调模拟实验的重要性。

(4)总结。

回顾课堂内容,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磁铁有磁性,磁铁能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

磁铁的本领大,我们可以在生活中多去发现磁铁的妙用。

磁铁小车

【学情分析】

经历了一年科学课的学习,学生都对科学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本课的学习从玩磁铁小车的情境展开,符合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

同时,利用主题人物的提问让学生产生共鸣并引起学生对磁铁小车奥秘的思考,驱动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在观察、比较、实验、交流、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磁铁磁极的特点,掌握如何科学地展开实验活动,描述实验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科学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说出磁铁总是同时存在两个磁极,一个是南极,另一个是北极。

2.知道相同的两个磁极接近,互相排斥;不同的两个磁极接近,互相吸引。

3.能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

4.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5.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知道相同的两个磁极接近,互相排斥;不同的两个磁极接近,互相吸引。

【教学难点】

能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对问题作出简单猜想,最后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小车、条形磁铁、环形磁铁、铁架台、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课件。

学具准备:

小车、条形磁铁、环形磁铁、铁架台等。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设置情境:

两个小朋友在玩小车,而这些小车的车厢里都装着条形磁铁。

当两辆小车接触时,有的小车能连起来,有的则不可以。

问题:

一个小朋友把磁铁小车连起来了,另一个小朋友的尝试却不成功,这是为什么?

交流:

根据情境和生活经验,继续发表自己的想法。

任务:

观察两种小车的磁铁,思考磁铁小车成功连接是否与磁铁摆放的位置有关。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

把小车连起来。

出示:

小车和条形磁铁。

任务:

两节磁铁小车吸在一起,并提示如果不成功可换一个方向进行多次的尝试。

分享:

学生交流活动的具体做法和注意事项。

活动:

学生动手尝试玩磁铁小车,并记录下来。

交流:

在玩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有时磁铁小车能成功连起来,有时会失败。

指导: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示学生留意条形磁铁上标有的字母“N”和“S”,帮助学生发现连接小车成功与否有一定的规律。

问题:

磁铁小车是否能连起来,与磁铁的放置方法有关吗?

你有什么发现?

(2)活动2:

让两块磁铁靠近。

引导:

两个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共有几种情况?

交流:

学生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