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6201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教案.docx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教案.docx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教案

教案

科目:

物理班级:

九年级执教人:

课题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

第一节电压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电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知道电压的单位:

伏、千伏、毫伏。

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

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

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

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

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准备

电脑平台、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复习电流、电路知识,为新课做准备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电荷的运动是靠什么做动力的呢?

……电压

进行新课:

1、电压:

电压的作用就是使电荷做定向运动。

产生电流的两个因素是:

有电源电路必须闭合

其中电源的作用就是提供电压:

导体要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1)、符号:

U

(2)、单位:

伏特,符号V,

还有千伏(kV)、毫伏(mV)

1kV=1000V1V=1000mV

例:

U=220V=kV=mV

2、电压的测量:

用电压表,符号

(1)、电压表的结构:

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

(2)、电压表的使用:

电压表必须和用电器并联(等于一断开的开关)。

电压必须红接线柱接正极,黑接线柱接负极。

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

边讲边演示一遍

(3)、读数:

确定量程……选择

确定分度值……

读数,写上单位

例:

投影图片……让学生读数

练:

给出图片……让学生读数

3、动手做:

(1)、让学生连一电路,并连上电压表测电压。

(2)、读出电压的大小。

4、达标练习:

课本后7页“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修改意见:

作业布置

练习册

思:

乌尊布拉克乡学校教案

科目:

物理班级:

九年级执教人:

杨金香

课题

第二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教学内容

第二节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2、过程和方法

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切身体验,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连接串联、并联电路,作出电路图。

能用电压表测出各导体两端的电压,找出规律。

教学难点

连接串联、并联电路,作出电路图。

能用电压表测出各导体两端的电压,找出规律。

教学准备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画出由两个灯泡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1、在串联电路中(如上图),a、b、两用电器及

电源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2、在并联电路中(如上图),a、b、两用电器及

电源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进行新课:

1、探究:

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1)、学生猜想:

Ua=Ub=U总

Ua+Ub=U总…………

(2)、设计实验:

把电压表分别接入a、b、电源两端,

测量出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找出规律。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共三个)

(4)、进行实验:

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a两端的

电压Ua

b两端的

电压Ub

电源两端的

电压U总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5)、分析实验结果,寻求规律:

教师总结:

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即U总=U1+U2+……

(6)、讨论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规律)

2、探究:

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1)、学生猜想:

U=U1+U2

U>U1>U2

…………

(2)、设计实验:

把电压表分别接入a、b、电源两端,测量出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找出规律。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共三个)

(4)、进行实验:

把结果记录在下表

a两端的

电压Ua

b两端的

电压Ub

电源两端的

电压U总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5)、分析实验结果,寻求规律:

教师总结:

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即U1=U2=U3=……

(6)、讨论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3、实例:

上两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修改意见:

作业布置

练习册

教学反思:

乌尊布拉克乡学校教案

科目:

物理班级:

九年级执教人:

杨金香

课题

第三节电阻

教学内容

第三节电阻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电阻及其单位。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使用滑动变阻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试验、对比等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流、电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电阻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电阻的大小因素。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

电阻的大小因素。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教学准备

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阻丝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导体……

绝缘体……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试验:

课本13页图6.3-1示

结果:

不同的电阻丝,灯泡的亮度不同。

进行新课:

1、电阻: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1)符号:

R

单位:

欧姆(欧)(Ω)

其他单位:

千欧(kΩ)兆欧(MΩ)

1kΩ=1000Ω1MΩ=106Ω

例:

(2)、一种元件:

电阻器,符号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a、材料

b、长度:

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c、横截面积:

学生阅读:

13页表格,了解电阻的属性。

学生阅读:

半导体、超导现象(教师可进行一定解释)

3、变阻器:

电位器、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

符号

(1)、结构:

实物观察

(2)、原理:

改变电阻丝的长度改变电阻

(3)、作用:

(4)、使用:

学生试验:

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注意问题:

滑动变阻器的连接?

电阻的大小如何判断?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修改意见:

作业布置

思:

乌尊布拉克乡学校教案

科目:

物理班级:

九年级执教人:

杨金香

课题

∙第四节  变阻器

教学内容

∙第四节  变阻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把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来改变电流。

二、过程和方法

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电压。

教学重点

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教学难点

根据要求正确连接与使用变阻器。

教学准备

接线板、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长短粗细相同的铁丝及铜丝各一段、滑动变阻器、电阻箱、调光台灯。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实验中,铁丝和铜丝电阻不同,接入电路中,使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不同。

由此,同学们考虑电阻的作用是什么呢?

电阻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不同材料的铜丝、铁丝接入电路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那么同一种材料的一根导线能否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呢?

 二、新课学习

想想做做

用刀将铅笔剖开,仔细取出铅笔芯,注意不要折断。

用铅笔芯代替前面实验中铁丝(铜丝)。

铅笔芯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铅笔芯接入电路,电灯能发光,所以铅笔芯是导体。

如果想要改变接入电路中的铅笔芯的长度,谁有办法,请来操作一下。

将连接铅笔芯的导线一端打开,并使其在铅笔芯上滑动。

滑动过程中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灯泡的亮度发生了变化。

连入电路的铅笔芯越长,灯越暗;连入电路的铅笔芯越短,灯越亮。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电源没动,是同一个电源,灯的亮、暗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灯泡的亮暗,说明通过灯泡中的电流大小不同,灯亮时电流大,灯暗时电流小。

相同电压下,电流大、电阻小;电流小、电阻大。

铅笔芯越长,电阻越大;铅笔芯越短,电阻越小。

如果我们换用铁丝做实验会怎样呢?

(重复上述实验)铁丝越长,电阻越大;铁丝越短,电阻越小。

铁丝和铅笔芯都是导体,根据实验现象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在相同粗细的条件下,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导体越短,电阻越小。

可以通过改变导体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这就是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但是,老师有一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助,在前面观察“几种金属导线的电阻”时,哪种金属电阻最大呢?

镍铬合金。

长1m,横截面积是1mm2的镍铬合金的电阻是0.1Ω。

如果老师需要电阻在0~10Ω范围内变化,使用电阻最大的镍铬合金丝,需要多长?

需100m。

也就是说,老师要想将接入电路的电阻从0变化到10Ω,就必须进行一次百米跑,这样做可行吗?

将100m长的镍铬线绕成像弹簧那样的圈,就能减小长度。

(教师可预先将变阻器拆开,取出绕着线圈的瓷管)请同学们看,是不是这样绕就可以呢?

(得到同学们的肯定后,教师继续引导)怎样使用它呢?

需要使用哪部分,就在哪个地方抽出一个头。

就像刚才实验中在铅笔芯上滑动一样,用一个头在线圈上滑动就可以。

(教师将滑动变阻器的金属杆及滑片再装上)是不是这样就可以了呢?

(同学们肯定)利用滑片在线圈上滑动就可以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所以把它叫做:

“滑动变阻器”。

同学们面前的就是实验室常用的滑动变阻器。

播放视频:

滑动变阻器

板书:

变阻器的构造

结构示意图:

变阻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先板书问题,然后由同学补充结论)电阻丝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为什么要将电阻丝绕在绝缘瓷管上?

电阻丝外面为什么要涂绝缘层?

教师引导同学们分析后明确:

滑动变阻器是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制成的,这种合金线又叫电阻线。

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导体的长度来改变其电阻的。

要想增大变阻范围,电阻线必须做得很长。

因此要将电阻线绕在绝缘管上,并使各线圈间互不接触。

变阻器滑片上还有一个铭牌,上面写有“50Ω,1.5A”是什么意思呢?

同学们讨论一下,你认为是什么意思?

“50Ω”可能是说这个变阻器的变化范围是0~50Ω,它的最大电阻值就是50Ω。

“1.5A”应该是说它能通过1.5A的电流。

变阻器铭牌上标出的是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因此在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使用规则:

(1)为了防止烧坏变阻器,通过变阻器的电流,不能超过允许的最大值。

(2)为了避免电路中电流过大,使用变阻器前应将其阻值调到最大。

演示:

1.用调光台灯的控光旋钮,改变灯的亮度。

2.用收音机控制音量的旋钮改变收音机的音量。

光亮的控制、改变,收音机音量的控制、改变就是利用变阻器来实现的。

收音机控制音量的变阻器是电位器。

探究:

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大家想不想试试怎样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灯泡的亮度呢?

同学们先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看一下滑片滑过的地方有什么特别吗?

滑片滑过的地方绝缘漆被刮去了。

为什么呢?

必须刮掉这些地方的绝缘漆,滑片到达时,变阻器才能接入电路。

同学们现在可以设计电路,进行实验,在设计和实验过程中弄清下列问题。

(1)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

(2)移动滑片时,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

向哪个方向移动,电阻变大?

(3)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电流大小相等,变阻器应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

(4)要能控制电流的大小,应使用滑动变阻器的哪两个接线柱?

(5)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结束,各组进行交流,提出发现的问题。

要想控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改变小灯泡的亮度,滑动变阻器必须串联接入电路,并使用“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

要使灯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就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放在电阻最大的位置上。

请同学将你们滑动变阻器不同的连接情况画在黑板上。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各组变阻器的连接情况,分析产生区别的原因,进一步弄清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规则及方法。

滑动变阻器阻值的最大位置及滑片的移动方向,都与变阻器的连接情况有关。

如图,如果使用接线柱CA或DA,电阻丝AP段被接入电路,这时电阻值最大的位置滑片P应在B端,滑片从B端向A端滑动时,电阻逐渐减小电流逐渐变大,灯泡由暗变亮。

如果使用接线柱CB或DB,则电阻丝PB部分被连入电路,电阻最大值的位置就应是滑片P在A端,而要使灯由暗变亮,滑片要从A端向B端滑动。

三、小结

 滑动变阻器

原理:

通过改变导体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构造:

电阻丝绕成的线圈、绝缘管、金属棒、滑片。

结构示意图:

 电路图中的符号:

使用规则:

a.首先观察变阻器的铭牌,弄清变阻器的最大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b.连接时要将滑动变阻器的“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串联接入所要控制的电路中。

c.闭合电路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到阻值最大的位置上。

修改意见:

作业布置

练习册

第四节 变阻器

  原理:

  构造:

  结构示意图:

  电路图中符号:

  使用规则: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