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6513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docx

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题训练

古诗文阅读

一、课标古诗文

1.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关关雎鸠(jūjiū),在河之洲。

B.小惠(huì)未遍(piān),民弗从也。

C.兔从狗窦(dòu)入,雉(zhì)从梁上飞。

D.酒酣(hān)胸胆尚开张。

鬓(bìn)微霜,又何妨!

2.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舂(chōng)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gēng)。

B.水何澹澹(dàn),山岛竦峙。

C.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

D.我报路长嗟(chà)日暮,学诗谩(màn)有惊人句。

3.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瀚海阑(lán)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B.西

市买鞍鞯(ānjiān),南市买辔(pèi)头。

C.晓镜但愁云鬓(bìn)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否(fǒu),不宜异同。

4.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B.年少万兜鍪(dōu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

C.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niǎn)冰辙(zhé)。

D.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huò)阻绝。

5.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B.羌(qiāng)管悠悠霜满地。

C.人不寐(mèi),将军白发征夫泪。

D.荡胸生曾云,决眦(cǐ)入归鸟。

6.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xiū)直万钱。

B.左牵黄,右擎(qíng)苍,锦帽貂裘(qiú)。

C.纷纷暮雪下辕(yuán)门,风掣(zhì)红旗冻不翻。

D.骈(pián)死于槽枥(cáolì)之间。

7.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

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窈窕(yáotiáo)淑女,君子好逑(qiú)。

B.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

C.半匹红纱(shā)一丈绫(líng),系(jì)向牛头充炭直。

D.高者挂罥(juàn)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ào)。

8.下

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下视其辙(zhé),登轼(shì)而望之。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xuān)。

C.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chì),五十弦翻塞外声。

D.蒹葭(jiānjiā)苍苍,白露为霜。

9.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一箪(dān)食,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C.求之不得,寤寐(wǔmèi)思服。

D.怀旧空吟闻笛赋(fù),到乡翻似烂柯(kē)人。

10.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秋风萧瑟(xiāosè),洪波涌起。

B.城阙(què)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C.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qiú)不暖锦衾(qīn)薄。

D.抟(chuán)扶摇(yáo)而上者九万里。

二、文言文词语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人不知而不愠   愠:

生气,恼怒

B.又何间焉间:

参与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

选拔

D.不知其旨也旨:

主旨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舍:

舍弃

B.隐天蔽日隐:

隐藏

C.多会于此会:

聚集

D.富贵不能淫淫:

惑乱,迷惑

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山门圮于河圮:

倒塌

B.以其境过清清:

凄清

C.思而不学则殆殆:

明白

D.中通外直直:

挺立

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属引凄异        引:

延长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靡:

奢靡

D.求二石兽于水中求:

寻找

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故患有所不辟也辟:

同“避”,躲避

B.然后能自强也强:

强制

C.一食或尽粟一石或:

有时

D.伯牙善鼓琴善:

擅长

6.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威武不能屈屈:

屈服

B.有仙则名名:

出名,著名

C.卒逢暴雨卒:

最终

D.俶尔远逝俶尔:

忽然

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晓雾将歇歇:

休息

B.连月不开开:

天晴

C.三军可夺帅也夺:

改变

D.俟其欣悦俟:

等待

8.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修:

身高

B.可爱者甚蕃蕃:

C.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寻:

寻找

D.亲贤臣,远小人亲:

亲近

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走送之走:

走路

B.入则无法家拂士入:

在国内

C.缘溪行缘:

沿着

D.余拏一小舟拏:

撑(船)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夕日欲颓颓:

坠落

B.林壑尤美尤:

格外,特别

C.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

同“横”,梗塞,不顺

D.及下船及:

及时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徙:

迁徙

B.言和而色夷夷:

平易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

刺激

D.念无与为乐者念:

考虑,想到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

表示选择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从:

跟从

C.陶后鲜有闻闻:

闻名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殂:

死亡

三、文言文句子翻译

1.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B.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D.绝𪩘多生怪柏。

绝大多数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2.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赐福(保佑)你的。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现在齐国这个地方有一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D.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作战的原因)。

3.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据实情慎重处理。

B.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C.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

D.故曰:

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是一起增长的。

4.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穿戴好上朝的服装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

“我与城北徐公比,谁美?

B.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小恩小惠未遍及百姓,百姓不会听从您的。

C.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选拔。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中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5.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B.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起回家呢?

C.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才可以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6.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领着妻子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C.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太阳和星星隐藏起了光辉,山岳隐没在阴云中。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为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

7.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消失了。

B.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和别人一起用脚踢,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C.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D.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8.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芳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来来往往的都是博学的人,没有无学问的人。

C.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在水底的石头上布满。

D.属予作文以记之。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9.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B.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杂乱的叫声。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啊。

10.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先帝不嫌我品行恶劣。

B.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

C.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空与云与山峦与湖水,浑然一体,上下全白了。

D.尔辈不能究物理。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2018·泰安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6分)

广汉①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

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

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

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④,皆知之。

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⑤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

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

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

“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

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

“幸全活郎,甚厚!

”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

至冬当出死,豫⑥为调⑦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

“死无所恨!

(选自《汉书·赵广汉传》)

[注释]①广汉:

即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

②钩距:

辗转推问,得出实情。

③参伍其贾:

反复比较其价钱。

参,同“三”。

④铢两之奸:

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

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⑤穷里:

隐蔽的里巷。

⑥豫:

事先准备。

⑦调:

治办,办理。

1.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素”的释义有如下四项。

文中“又素闻广汉名”中“素”的意思是(  )(2分)

A.白色的生绢B.质朴,朴素

C.一向,平素D.预先

2.根据选文的句子,分析赵广汉的性格特征。

(4分)

(1)“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该句表现了赵广汉      的性格特征。

 

(2)“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皆曰:

‘死无所恨!

’”这句表现了赵广汉       的性格特征。

 

二、[2018·天津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4分)

上①谓侍臣曰:

“吾闻西域贾胡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

”侍臣曰:

“有之。

”上曰:

“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吏受赇③抵④法,与帝王徇⑤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

”魏征曰:

“昔鲁哀公谓孔子曰:

‘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

’孔子曰:

‘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

’亦犹是也。

”上曰:

“然。

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

指唐太宗。

②贾(gǔ)胡:

胡商。

③赇(qiú):

贿赂。

④抵:

触犯。

⑤徇:

顺从。

1.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宜”的释义有如下四项。

文中“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中“宜”的意思是(  )(2分)

A.应当;应该 B.适宜;合适

C.大概;也许 D.事宜

2.文中君臣对话,唐太宗讲述西域胡商剖身藏美珠的故事,主要意在警诫:

  。

(2分) 

三、[2018·吉林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4分)

龙卷风

熙宁九年,恩州武城县有旋风自东南来,望之插天如羊角,大木尽拔。

俄顷旋风卷入云霄中。

既而渐近,所经县城官舍、居民略尽,悉卷入云中。

县令儿女奴婢,卷去复坠地,死伤者数人。

民间死伤亡失者,不可胜计。

县城悉为丘墟,遂移今县。

(选自《梦溪笔谈》)

1.下面“略”的义项摘录于《古代汉语词典》,其中符合“所经县城官舍、居民略尽”的一项是(  )(2分)

A.疆界B.巡行,巡视

C.谋略,智谋D.大致

2.文中“尽拔”表现龙卷风的特点,其理由是:

                  。

(2分) 

四、[2018·梧州]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4分)

卫南之战

泽①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

先驱云②前有敌营

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

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③至。

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

泽下令曰:

“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

”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

乃暮徙其军。

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

(选自《宋史》)

[注释]①泽:

宗泽,南宋将领。

②云:

报告。

③生兵:

新兵。

1.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度”的释义有如下四项。

文中“度将孤兵寡”中“度”的意思是(  )(2分)

A.度过,越过 B.揣测,估量

C.衡量D.度量,胸襟

2.下列关于宗泽在卫南之战中取胜原因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善于鼓舞士气 B.将士同心

C.灵活用兵D.孤军深入

五、[2018·凉山州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4分)

张良奇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

“孺子,下取履!

”良愕然,欲殴之。

为其老,强忍,下取履。

父曰:

“履我!

”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还,曰:

“孺子可教矣。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

“诺。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

“与老人期,后,何也?

”去,曰:

“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

“后,何也?

”去,曰:

“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

有顷,父亦来,喜曰:

“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

“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后十年兴。

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1.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尝”的释义有如下四项。

文中“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中“尝”的意思是(  )(2分)

A.辨别滋味,品尝 B.曾经

C.试探 D.经历

2.下列对于张良人物形象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张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表现其富有爱心、耐心。

B.张良“为其老,强忍,下取履”,表现其尊敬长辈。

C.张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表现其游手好闲。

D.张良“五日,良夜未半往”,表现其诚实守信。

六、[2018·山西考前适应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4分)

晋王羲之,字逸少。

七岁善书。

十二,见前代《笔说》①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

“尔何来窃吾所秘?

”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

“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②之,语羲之曰:

“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

“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③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月④,书便大进。

晋帝时,祭北郊文,更祝版⑤,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三十三书《兰亭序》,三十七书《黄庭经》。

书讫,空中有语:

“卿书感我,而况人乎!

吾是天台丈人。

”自言真胜钟繇⑥。

[注释]①《笔说》:

论书法的书。

②秘:

守住秘密。

③幼令:

幼时的美好才华。

④期月:

一整月。

⑤祝版:

祭神的木板。

一作“祝板”。

⑥钟繇:

三国时期书法家。

1.与文中“入木三分”意思相近的一个成语是(  )(2分)

A.笔走龙蛇B.矫若惊龙

C.力透纸背D.龙飞凤舞

2.依据上文内容

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七岁善书”,可见王羲之有极高的书法天赋。

B.“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表明年幼的王羲之十分顽皮淘气。

C.“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

‘尔看用笔法?

’”这句话表明母亲对王羲之很了解,温柔细致。

D.“羲之拜请:

‘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

’”这句话表明年幼的王羲之胸怀大志,上进心强。

七、[2018·太原二模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4分)

天有风雨,人以宫室蔽之;地有山川,人以舟车通之。

是人能补天地之阙也,而可无为乎?

人有性理,天以五常①赋之;人有形质,地以六谷②养之。

是天地且厚人之生也,而可自薄乎?

[注释]①五常:

仁、义、礼、智、信。

②六谷:

稻、黍、稷、粱、麦、苽,泛指粮食作物。

1.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薄”的释义有如下四项。

文中“而可自薄乎”中“薄”的意思是(  )(2分)

A.轻视,看不起 B.轻薄,不厚道

C.迫近,接近 D.急迫,紧迫

2.对上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天地造物是有缺失的,人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作为来加以改善。

B.天地造物“以五常赋之”“以六谷养之”,说明天地对待人的生命是优厚的。

C.天地人各有其责,只有天地人和谐统一,才能推进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D.人绝不可以看轻自己,绝不能听天由命,只有人类才能称得上万物的主宰。

八、[2018·山西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4分)

范宣①年八岁,后园挑菜,误伤指,大啼。

人问“痛邪”?

答曰:

“非为痛,身体发肤,不敢毁伤②,是以啼耳。

”宣洁行廉约③,韩豫章④遗绢百匹,不受;减五十匹,复不受。

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

韩后与范同载⑤,就车中裂二丈与范云:

“人宁可使妇无裈⑥邪?

”范笑而受之。

[注释]①范宣:

字子宣,居住在豫章郡,后被召为太学博士、散骑郎,推辞不就。

②身体发肤,不敢毁伤:

出自《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身,躯干。

体,头和四肢。

③洁行廉约:

品行高洁,清廉俭朴。

④韩豫章:

韩伯,字康伯。

因其曾任豫章太守,故称韩豫章。

⑤同载:

一起坐车。

⑥裈(kūn):

裤子。

1.下列加点词的读音和意思与“韩豫章遗绢百匹”中“遗”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B.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深追先帝遗诏

D.遗珠弃璧

2.范宣大声啼哭,主要是因为“                ”,可以看出他        。

(2分) 

九、[2018·北京房山区初三模拟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4分)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

“或谓君不善学,信①乎?

”王生不说,曰: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②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之曰: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③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

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④改之乎?

不然,迨⑤年事蹉跎⑥,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王生惊觉,谢曰:

“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座右⑦,以昭炯戒⑧。

[注释]①信:

真的。

②志:

记。

③冀:

希望。

④盍:

何不。

⑤迨:

等到。

⑥蹉跎:

光阴消逝,事无进展。

⑦请铭之座右:

请让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

⑧炯戒:

明显的警诫。

1.下面加点的“故”与“李生故寻王生”一句中“故”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温故知新B.明知故问

C.桓侯故使人问之D.沾亲带故

2.阅读文章,李生认为“善学者”应做到“         ”“           ”。

(用原文回答)(2分) 

十、[2018·北京景山区初三模拟题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5分)

(苏轼)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

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筑东南长堤。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1.与“吾谁与守”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孔子云:

何陋之有

C.三军可夺帅也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用自己的话概括苏轼在洪水泛溢“城将败”之际,采取的措施:

          、          、        。

(3分) 

十一、[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4分)

锦石滩

余家江上,江心涌出一洲,长可五七里,满洲皆五色石子。

或洁白如玉,或红黄透明如玛瑙。

如今所重六合①石子,千钱一枚者,不可胜计。

余屡同友人泛舟登焉。

净练外绕,花绣内攒。

列坐其上,似在瑶岛中。

余尝拾取数枚归,一类雀卵,中分玄黄二色;一类圭,正青色,红纹数道,如秋天晚霞;又一枚,黑地布金彩,大约如小李将军山水人物。

东坡《怪石供》所述,殊觉平常。

藏簏中数日,不知何人取去,亦易得不重之耳。

一日,偕诸舅及两弟游洲中,忽小艇飞来,一老翁向予戟手,至则外大父方伯公②也。

登洲大笑:

“若等谩我取乐!

”次日,送《游锦石洲》诗一首,用蝇头字跋诗尾曰:

“老怀衰飒,不知所云,若为我涂抹,虽一字不留亦可。

嗟夫!

此番归去,欲再睹色笑,不可得矣!

[注释]①六合:

今江苏六合区。

②外大父方伯公:

即袁氏兄弟的外祖父龚大器。

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若为我涂抹,虽一字不留亦可”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段总写锦石滩的迷人之处,也交代了下文作者与朋友屡次登临的原因。

B.第二段中作者把锦石滩比喻为瑶池仙岛,说它周围江水澄澈,如白练萦绕,滩上花团锦簇,可以留得文人雅士在此相聚闲游。

C.作者没有邀请外祖父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