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备考30分钟课堂专练系列 专题8 实验与探究学生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7101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 备考30分钟课堂专练系列 专题8 实验与探究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 备考30分钟课堂专练系列 专题8 实验与探究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 备考30分钟课堂专练系列 专题8 实验与探究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 备考30分钟课堂专练系列 专题8 实验与探究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 备考30分钟课堂专练系列 专题8 实验与探究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 备考30分钟课堂专练系列 专题8 实验与探究学生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 备考30分钟课堂专练系列 专题8 实验与探究学生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 备考30分钟课堂专练系列 专题8 实验与探究学生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 备考30分钟课堂专练系列 专题8 实验与探究学生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 备考30分钟课堂专练系列 专题8 实验与探究学生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 备考30分钟课堂专练系列 专题8 实验与探究学生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 备考30分钟课堂专练系列 专题8 实验与探究学生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考生物 备考30分钟课堂专练系列 专题8 实验与探究学生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 备考30分钟课堂专练系列 专题8 实验与探究学生版.docx

《高考生物 备考30分钟课堂专练系列 专题8 实验与探究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 备考30分钟课堂专练系列 专题8 实验与探究学生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 备考30分钟课堂专练系列 专题8 实验与探究学生版.docx

高考生物备考30分钟课堂专练系列专题8实验与探究学生版

2013年高考生物备考30分钟课堂专练系列专题8实验与探究(学生版)

(时间:

30分钟 总分:

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下表是某研究小组在“研究宇宙空间条件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得到的实验结果。

表中太空组(S)的材料都是选用在太空飞行了2周后返回地面的种子;地面组(G)的材料,选用的是地面条件下保存的种子。

每组又分为加O2和不加O2两种情况。

分析表中实验结果,所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比较S与G或S+O2与G+O2两组数据可知太空组发芽率比地面

组的高

B.比较油菜组与芦笋组两组数据可知油菜组发芽率比芦笋组的高

C.对于同一种生物来说,无论是太空组还是地面组有氧条件下的发芽率都较高

D.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宇宙空间条件对油菜种子发芽率影响较显著

2.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或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取材→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B.用同位素示踪法可验证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来自水

C.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和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D.在高倍镜下观察,若发现细胞质流动缓慢,则表明此时细胞是死细胞

3.下列对于所示的实验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①表示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可见其液泡体积逐渐变小,颜色逐渐变深

B.若图②是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某视野中的图象,则要看清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右移动

C.若图③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的数目增多

D.若图④是利用2m×2m的样方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荚菜的种群密度(圆圈表示个体),则该样方内苦荚菜的种群密度为3株/m2

4.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表有关科学家研究成果所属的研究方法不恰当的是()

选项

科学家

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

A

施旺和施莱登

细胞学说

调查法

B

摩尔根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实验和假说一演绎法

C

沃森和克里克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物理模型法

D

林德曼

能量传递的特点

调查和系统分析法

5.下列有关操作中,哪一项被改变后仍有可能观察到正常的有丝分裂图像()

A.使用洋葱的根尖做材料B.利用显微镜作为观察工具

C.解离时间大约3~5分钟D.解离后先漂洗再染色

6.下列关于下图实验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NaOH对植物的影响

B.该植物在实验前一定需要经过黑暗处理

C.用碘液检验A、B中两片叶是否含有淀粉时,不可能A、B中叶片均出现蓝色

D.此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二、非选择题(共

54分)

7.实验题目:

探究哺乳动物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是否具有专一性。

材料与用具:

适宜浓度的蔗糖酶、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4种溶液,斐林试剂、恒温水浴锅。

(1)实验设计:

下表中“+”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加溶液。

请分析:

溶液

试管

蔗糖溶液

淀粉溶液

蔗糖酶溶液

淀粉酶溶液

+

-

+

-

-

+

-

+

+

-

-

+

-

+

+

-

①验证蔗糖酶具有专一性,可选用的试管组合是;

②验证淀粉酶具有专一性,可选用的试管组合是;

③根据单一变量原则,无法形成对照的是。

(2)实验步骤:

①取四只洁净的试管,分别编号甲、乙、丙、丁;

②;

④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3)结果预测:

(4)结论:

(5)在上述实验中,如果仅将37℃恒温

水浴锅的温度调到10℃,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做上述实验,砖红色沉淀的颜色比37℃时浅,其原因是。

8.取胚根、胚芽长度相同的玉米幼苗若干,将胚根尖端及胚芽尖端切去1/3,再将剩余的2/3(约9mm)每10条一组,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保持在28℃下培养3d,实验结果如下表:

生长素溶液浓度(mol/L)

10-13

10-12

10-11

10-10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3d后平均长度(mm)

去尖胚芽

11.5

11.5

11.

12.7

13.9

15.2

14.3

11.4

10.0

9.2

去尖胚根

10.5

11.3

11.

12.8

11.8

11.2

10.1

9.2

9.2

9.2

(1)实验中盛有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的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

切去胚芽尖端及胚根尖端的主要原因是。

(2)实验数据显示,在相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下,胚芽与胚根的生长效应有所不同,可能的原因是。

实验数据同时显示了胚芽、胚根随生长素浓度变化所表现出的相似的生长规律,这种规律就是。

(3)若要证明生长素的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体积变大,而细胞数目并未增加,请设计相应实验步骤加以说明:

9.控制肥胖的基因ob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它编码167个氨基酸的肽类激素(瘦蛋白)。

ob基因突变将破坏瘦蛋白在机体内的正常调控机制,导致动物产生肥胖性状。

遗传性肥胖小鼠ob基因有多种形式的突变:

其一是在第105位发生G—T的碱基突变,使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这一突变使ob基因的mR

NA的表达量提高了20倍,但不能产生正常功能的蛋白质;其二是等位基因中的部分碱基缺失,使肥胖基因的mRNA不能产生。

(1)隐性基因ob与其等位基因的根本区别是。

(2)该激素的作用机制可能是。

试列举出在动物养殖上的意义:

;在人类医学上的意义:

(3)从题干中可知,基因突变的特点之一是。

(4)肥胖是脂肪物质过多引起的,检验脂肪的试剂是苏丹Ⅲ(Ⅳ)染液,则颜色反应是色。

(5)科学家发现过度肥胖往往造成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简称血糖浓度)过高,且血液中胰岛素浓度也偏高。

有人发现使用阿司匹林能够改善肥胖者体内血糖和胰岛素的状况。

为了进一步探究阿司匹林对体内血糖和胰岛素改善效果,某研究小组以过度肥胖的老鼠进行实验研究。

将过度肥胖的老鼠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使其服用阿司匹林;另一组为对照组,使其不服用阿司匹林。

实验3周后对肥胖老鼠作如下实验处理,实验结果如右图甲及图乙所示:

实验Ⅰ:

实验3周后喂食葡萄糖,测定老鼠180分钟内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变化,如图甲所示。

实验I的结果表明:

实验Ⅱ:

实验3周后注射胰岛素,测定老鼠120分钟内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实验Ⅱ的结果表明:

10.俗话说“久旱必有蝗”,2011年上半年我国北方大旱,加强防御北方农牧交错区蝗虫灾害的工作成了农业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其实一只小小的蝗虫并不可怕,但当它们成群结对,黑压压铺天盖地而来时,绿地就将变成荒野。

有科学家研究发现沙漠中的某种蝗虫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孤独生活的,一种是结群的。

孤独生活的蝗虫一般不会对农业造成危害。

(1)研究中发现,10株紧密生长在一起的植物可能会触发蝗虫的合群性,但10株分散的植物却不能。

这表明蝗虫从孤立性到合群性的突变除了因为蝗虫种群数量暴增外,还与作为蝗虫食源的植物的(种群特征)有关。

(2)长期以来,直接采用杀虫剂灭蝗是人类首选的方法,但现

在人们对此治蝗方法表示怀疑,请你对此作出评价。

(3)科学家对蝗虫的孤立性与合群性行为从视觉、嗅觉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请你对下面有关的实验设计方案作出简要分析。

实验步骤:

第一步:

选择两只生长发育状况相同孤立性雌性蝗虫编号l、2;另选两只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孤立性雌性蝗虫,编号3、4,备用。

第二步:

别用视觉、嗅觉两种刺激进行实验。

将编号l的蝗虫置于密闭透明玻璃容器中,容器外放置编号3的蝗虫,记作A组;将

,记作B组。

第三步:

观察并记录A、B组蝗虫的反应。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A与B均表现出较明显的合群化行为,证明视觉、嗅觉两种刺激都是有效的合群化触发机制;

②;

③;

④。

B卷

(时间:

30分钟 总分:

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光学显微镜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利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操作正确的是()

A.玻片标本被放大了30倍是指物体的表面积被放大30倍

B.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反光镜

C.移动装片可确定污物在物镜上

D.使用高

倍镜时,用粗调节器调节

2.在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多次用到酒精,下列关于酒精的使用正确的是()

A.脂肪鉴定中可使用体积分数为50%酒精溶液固定脂肪滴

B.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常用作医用和实验室消毒液

C.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解离细胞

D.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提取绿叶中色素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3.下列关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中,搅拌、离心的目的是把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离

B.可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DNA的半保留复制

C.使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

D.可以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

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

C.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5.下图是洋葱根尖压片制备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根尖软化时需要用到卡诺氏液

B.图中用蒸馏水的目的是洗去药液,防止根尖过度软化

C.染色时可以采用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替代醋酸洋红溶液

D.图中最后一步的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

6.技术进步推动科学的发展,下列关于科学研究成果及使用的技术不相匹配的是()

A.艾弗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物质提纯及分离技术

B.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同位素示踪技术

C.细胞膜的结构模型—电子显微镜技术

D.细胞膜的流动性—荧光标记技术

二、非选择题(共54分)

7.请根据下表所列实验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试剂

观察记录

A

经稀释的鸡蛋清

双缩脲试剂

颜色反应

B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

细胞染色情况

C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0.3g/mL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现象

D

蔗糖溶液

斐林试剂

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

E

洋葱根尖

解离液、龙胆紫溶液等

细胞的有丝分裂

F

芹菜幼苗

梯度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

幼苗平均株高

组别

平均株高(cm)

16

21

37

51

43

24

(1)下表是梯度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表中①为清水,②~⑥为浓度由低到高的五种油菜素内酯水溶液)。

请分析:

该实验结果能否说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幼苗的生长具有两重性?

,理由是

(2)A~F六组实验中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的是。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

①先用低倍镜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②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调节准焦螺旋,直至看清楚物像为止。

(3)A组实验所观察到的

颜色反应是。

在B组实验中观察到细胞质被染成了红色,说明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

在D组实验中,不能观察到砖红色沉淀的

8.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活性较强,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

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以下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min后失活。

实验材料:

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主要试剂及仪器:

麦芽糖标准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

制作麦芽糖梯度液。

取7支干净的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表加入试剂,再将试管置于60℃水浴中加热2min,取出后按试管号顺序排列。

步骤二:

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制备淀粉酶溶液。

步骤三:

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70℃水浴中15min,取出后迅速冷却。

步骤四:

另取四支试管,编号A、B、C、D,向A、B试管中各加5mL5%淀粉溶液,向C、D试管中分别

加入2mL已经处理的酶溶液(忽略其中含有的少量麦芽糖)和蒸馏水,将四支试管置于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然后将C、D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入到A、B试管中,摇匀后继续在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

步骤五:

取A、B试管中反应溶液各2mL分别加入E、F试管,然后向E、F试管分别加入                           ,最后                   ,观察颜色变化。

试剂

试管号

1

2

3

4

5

6

7

麦芽糖标准液(mL)

0

0.2

0.6

1.0

1.4

1.6

2.0

蒸馏水(mL)

2.0

1.8

1.4

1.0

X

Y

Z

斐林试剂(mL)

2.0

2.0

2.0

2.0

2.0

2.0

2.0

结果分析:

将E试管中颜色与第①步中获得的麦芽糖标准液进行比较,获得该试管中麦芽糖浓度,并计算出α—淀粉酶催化效率。

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                                  。

(2)步骤一的6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的量(Y)是       (单位mL)。

(3)实验中B试管所起的具体作用是                                      。

(4)请补全步骤五的做法                          ,                             。

(5)若要测定另一种淀粉酶的活性,则需在步骤         进行改变。

9.化感作用是指生活的或腐败的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而产生促进或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效应。

某同学从网上查到“洋葱与小麦或豌豆为邻,洋葱的分泌物几秒钟内就会把小麦黑穗病孢子或豌豆的黑斑病置于死地(小麦黑穗病的病原菌为裸黑粉菌,是一种真菌,孢子繁殖,孢子萌发后形成菌丝侵入穗部,使小麦患黑穗病)”。

为验证洋葱的分泌物会杀死小麦黑穗病孢子,使孢子失去萌发成菌丝的能力。

有同学设计了如下验证实验,请你给予完善。

实验的材料用具:

洋葱组织提取液(含有洋葱的分泌物,无菌)、裸黑粉菌孢子、无菌水等必需的材料用具。

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1)配制培养基,灭菌后倒入两只培养皿内冷却备用。

将两只培养皿编号为1号、2号;

(2)在1号培养皿中加入_______________(作为实验组),2号培养皿中加入_______________(作为对照组)

(3)在酒精灯的火焰旁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上培养皿盖。

(4)将1号和2号培养皿置于恒温箱内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黄萎病是棉花的严重病害,而海岛棉具有高度抗黄萎病的特性,但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不适于种植。

(1)为使广为种植的陆地棉具有抗黄萎病的特性,有人将海岛棉与陆地棉进行有性杂交,几乎不能产生子代,

原因是这两个

物种间存在。

(2)我国科学家已分离出抗黄萎病基因,并成功导入陆地棉。

为了确定导入的基因是否位于染色体上,有人选择不抗黄萎病的陆地棉作母本,抗黄萎病的陆地棉作父本进行杂交实验,若F1表现,即可推测该基因在染色体上,若F1表现,则无法判断,还需补充实验。

(3)已证实抗黄萎病基因、抗虫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用能稳定遗传的抗黄萎病、不抗虫与不抗黄萎病、抗虫的陆地棉为亲本进行杂交,若F2表现型有四种且分离比为9∶3∶3∶1,则可推测控制黄萎病、抗虫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科学家已培育出转基因抗黄萎病和转基因低酚两个陆地棉品种。

已知抗黄萎病(A)对不抗黄萎病(a)是显性,低酚(R)对高酚(r)是显性,假设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请你利用甲(AArr)、乙(aaRR)两个陆地棉品种,在最短时间内培育出基因型为AARR的陆地棉植株。

请简要写出育种步骤:

第一步:

甲和乙进行杂交产生F1;

第二步:

第三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