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4.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7118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4.docx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4.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4.docx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4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

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图书档案着火: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B.汽车油箱着火:

用水浇灭

C.森林起火:

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D.酒精灯着火:

用湿抹布盖灭

2.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风助火威﹣﹣为燃烧提供足够多的氧气

C.釜底抽薪﹣﹣移去可燃物使火熄灭

D.火上浇油﹣﹣隔绝空气

3.中学生要有一定的安全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家里煤气泄漏,应打开排气扇抽风

C.图书、档案起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把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方便调水温

4.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

A.

B.

C.

D.

5.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

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厨房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B.汽车油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C.酒精在桌面上着火时用湿布盖灭

D.图书档案着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6.水能灭火,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A.水蒸发后吸收热量,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水的密度比空气大

C.水蒸发吸热,使可燃物温度降到了其自身的着火点以下,而且水蒸气又起到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的作用

D.水不助燃

7.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燃料架空的实质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8.“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房子着火时要打开所有门窗

B.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C.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我们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

D.煤矿的坑道内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

9.将一根火柴折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如图所示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火柴头先燃烧起来。

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火柴梗不是可燃物

B.火柴头着火点比火柴梗低

C.火柴梗燃烧需要更多的氧气

D.加热提高了火柴头的着火点

10.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下图中的()

A.

B.

C.

D.

11.为了避免火灾,加油站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严禁烟火B.禁止使用手机

C.架高顶棚加强通风D.降低燃料着火点

12.下表是几种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据此判断在空气中最易爆炸的是

气体

CH4

H2

CO

C2H2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

5%~15%

4%~75%

12.5%~74%

2.5%-80%

A.CH4B.H2C.COD.C2H2

13.假如你在家中发现天然气、煤气或液化气等泄漏,你首先应该做的是()

A.立即关严门窗、隔绝空气

B.立即打开门窗通风、断绝火源

C.立即在家中拨打电话通知煤气管理所

D.用明火查找漏气部位

14.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味,这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A.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汽B.打开所有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C.让车内的乘客集中到车厢后部D.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15.现有的是①石油气、②面粉粉尘、③氮气、④天然气、⑤一氧化碳,当这些物质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二、简答题

16.某同学做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将点燃的红磷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红磷剧烈燃烧,过一会儿,燃烧匙内火焰熄灭.接着立即从集气瓶中取出燃烧匙,熄灭的红磷又复燃了.

(1)请你分析红磷复燃的原因:

(2)消防队员在火灾现场扑灭明火后,还要继续洒水的原因是.

三、填空题

17.依据事实,通过比较、推理等可以总结归纳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的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2)图B所示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

(3)点燃篝火时,常将木柴架空以促进燃烧,是利用了增大_____________的方法。

18.家用燃气主要有天然气(主要成分是

)、管道煤气(主要成分是

)和罐装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

)等,为了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以在厨房中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器。

(1)如果某家庭用的是罐装液化石油气,报警器的位置应按______(填“A”或“B”)图安装,原因是______。

(2)如果厨房里发生燃气泄漏,是否可以开灯检查?

______。

(3)燃气燃烧不充分时火焰就会显黄色或有黑烟,这时可调大气灶______进入量或调小气灶______进入量。

(均填"空气”或“燃气")

19.在青岛市某公交车火灾事故原因的调查中,多项证据显示,有人携带汽油上车。

(1)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______(填“高”或“低”)。

(2)加油站必备的消防用品之一是沙子,用沙子灭火的原理是______。

(3)乘坐汽车、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下列物品禁止携带的是______(填序号,多选,下同)。

A鞭炮B瓶装饮料

C书刊杂志D酒精

(4)这次事故引发了人们对公共交通消防安全问题的讨论,下列观点合理的是______。

A公交车上要配备消防器材

B公交车上座椅用阻燃材料制成

C对司乘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20.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事实是_________。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温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实验室的安全性和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师生的绿色化学和环保意识得到强化。

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相比,_______(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追求。

21.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 ②蜡烛没有点燃时

③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的煤粉时

(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2.瓦斯已成为导致我国煤矿特大恶性事故的“头号杀手”。

(1)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

瓦斯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当发生瓦斯爆炸时,下列自救措施不恰当的是(________)

A站在原地不动

B背对爆炸地点迅速卧倒

C若眼前有水,应俯卧或侧卧于水中,并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D选择合适的通道迅速逃生

(3)瓦斯爆炸后,为了防止发生二次爆炸,应采取的措施是①______;②______(答两条)。

(4)煤矿瓦斯爆炸有三个必需条件:

瓦斯浓度达到爆炸极限、______和足够的氧气,对任何一个条件的有效控制都可避免瓦斯爆炸。

四、多选题

23.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

关于爆炸灭火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爆炸使燃烧处暂时缺氧B.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C.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D.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图书档案着火: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可以避免损坏图书,选项正确;

B.汽车油箱着火:

如用水浇灭,油的密度比水的小,汽油漂在水面上,与氧气接触更充分,燃烧更剧烈,选项错误;

C.森林起火:

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可以使火焰因为没有可燃物而熄灭,选项正确;

D.酒精灯着火:

用湿抹布盖灭,可以使火焰因隔绝氧气而熄灭,选项正确。

2.D

【解析】

【详解】

A、钻木取火﹣﹣钻木时,温度升高,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A正确;

B、风助火威﹣﹣为燃烧提供足够多的氧气,能使燃烧更剧烈,故B正确;

C、釜底抽薪﹣﹣移去可燃物使火熄灭,故C正确;

D、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能使燃烧更剧烈,故D错误。

故选D。

3.C

【详解】

A、用水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不是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因为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故错误;B、晚上家里煤气泄漏,应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不能打开排气扇,以免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故错误;C、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发生火灾时,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正确;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浴室透气效果较差,若天然气泄露,可能引起爆炸,且甲烷燃烧要消耗氧气,会造成浴室内氧气减少,故错误。

故选C。

4.B

【解析】

A、图中小木条能燃烧,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故选项错误;B、图中小木条先燃烧,小煤块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正确;C、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错误;D、图示烧杯中的蜡烛一定时间后熄灭,放在空气中的蜡烛正常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5.B

【详解】

A.厨房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以隔绝氧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可燃性的液体着火不能用水灭火,会扩大燃烧面积,此选项符合题意;

C.酒精在桌面上着火时用湿布盖灭,以隔绝氧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灭火器对贵重的仪器、设备、图书无损坏,图书档案着火时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解析】

【详解】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A.水蒸发后吸收热量,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是不可改变的,选项错误;

B.水能灭火,主要是水蒸发吸热,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选项错误;

C.水蒸发吸热,使可燃物温度降到了其自身的着火点以下,而且水蒸气又起到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的作用,选项正确;

D.不助燃的物质不一定可用来灭火,如,氢气、氮气不助燃都不能用来灭火,水不助燃不是水能用来灭火的主要原因,选项错误。

故选C。

7.D

【分析】

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是:

(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增大氧气的浓度.根据两种方法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

【详解】

因为空气中氧气的浓度是不变的,只能通过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来促进可燃物的燃烧,物质的着火点是物质的故有属性,不能改变,观察选项,答案:

D。

8.A

【解析】

【详解】

A、房子着火时打开所有门窗,会引入空气,引起火势的蔓延,故A错误;

B、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故B正确;

C、对于不明原因引起的失火,我们不能贸然采取灭火措施,故C正确;

D、煤矿的坑道内存在可燃性的气体和粉尘,要严禁烟火,以避免爆炸的发生,故D正确。

故选A。

9.B

【解析】

【详解】

A.火柴梗是可燃物,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选项错误;

B.火柴头着火点比火柴梗低,所以同样温度时火柴头温度达到着火点而燃烧,选项正确;

C.燃料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空气中氧气充足,能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充分,选项错误;

D.加热提高了火柴头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是不可改变的,选项错误。

故选B。

10.D

【详解】

A、表示物品有毒;

B、表示节约用水;

C、表示药品有腐蚀性;

D、表示严禁明火。

故选D。

11.D

【详解】

A、严禁烟火是防止引爆挥发出来的汽油,从而可以避免火灾.正确;

B、禁止使用手机是防止引爆挥发出来的汽油,从而可以避免火灾.正确;

C、架高顶棚加强通风时,汽油或柴油的浓度不容易达到其爆炸极限,从而可以避免火灾.正确;

D、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属性,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错误.

故选D。

12.D

【分析】

根据爆炸极限表示的是该气体在混合气体中所占的气体体积分数的范围,该范围越大表示该气体越容易发生爆炸.

【详解】

爆炸极限所表示的范围越大,该气体发生爆炸的可能性越强,在四种气体中C2H2的爆炸范围最大,是最容易发生爆炸的气体.

故选D

【点睛】

该题是对爆炸极限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爆炸极限范围的意义,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13.B

【解析】

【详解】

A.发现天然气、煤气或液化气等泄漏,为了降低室内空气中可燃气体的含量,应立即关严阀门、打开门窗,选项错误;

B.立即打开门窗通风、断绝火源,可降低可燃物的含量,使之不在爆炸极限范围,有效防止爆炸,选项正确;

C.立即在家中拨打电话通知煤气管理所,不利于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选项错误;

D.用明火查找漏气部位,易引发爆炸,选项错误。

故选B。

14.B

【详解】

汽油属于易燃易爆品。

一旦在车内泄漏需要打开所有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以保证安全,故选B。

15.D

【解析】

可燃性的气体及粉尘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静电或电火花都可能发生爆炸。

①石油气是可燃性的气体,正确;②面粉粉尘是可燃性的粉尘,正确;③氮气不是可燃性的气体,错误;④天然气是可燃性的气体,正确;⑤一氧化碳是可燃性的气体,所以正确。

故选D。

点睛:

充分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爆炸的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

(1)红磷又接触到空气中氧气,且温度达到了红磷的着火点,满足了燃烧的条件

(2)继续洒水,可进一步降低温度,使其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防止重新燃烧.

【详解】

(1)从集气瓶中取出燃烧匙,红磷又接触到空气中氧气,且温度达到了红磷的着火点,满足了燃烧的条件,所以红磷又复燃;故答案为红磷又接触到空气中氧气,且温度达到了红磷的着火点,满足了燃烧的条件;

(2)火灾基本扑灭后,可能存在暗火,继续洒水,可进一步降低温度,使其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防止重新燃烧.故答案为继续洒水,可进一步降低温度,使其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防止重新燃烧.

【点睛】

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解答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

17.可燃物隔绝氧气(或O2)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详解】

图A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的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可燃物.故填:

可燃物.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与氧气隔绝.故填:

与氧气隔绝.

将木柴架空可以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故填: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8.B液化石油气密度比空气大否空气燃气

【详解】

(1)如果某家庭用的是罐装液化石油气,报警器的位置应按B图安装,原因是液化石油气密度比空气大,泄漏的液化气在室内由低到高聚集,报警器安装在低处更有利于及时发现液化气泄漏,以采取有利防爆措施,避免生命、财产损失;

(2)如果厨房里发生燃气泄漏,不可以开灯检查,因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易发生爆炸;

(3)燃气燃烧不充分时火焰就会显黄色或有黑烟,这时可调大气灶空气进入量或调小气灶燃气进入量,增大燃气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完全燃烧。

19.低隔绝空气ADABC

【详解】

(1)当空气中悬浮着一定量的汽油时,一个小火星就足以使其燃烧,这说明汽油的着火点较低,非常易燃;

(2)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加油站必备的消防用品之一是沙子,用沙子灭火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3)A鞭炮是易燃易爆物品,禁止携带;

B瓶装饮料不是易燃易爆物品,不需要禁止携带;

C书刊杂志不是易燃易爆物品,不需要禁止携带;

D酒精是易燃易爆物品,禁止携带;故选AD;

(4)A公交车上要配备消防器材,以便于发生着火时及时灭火;

B公交车上座椅用阻燃材料制成,可以防止燃烧的发生;

C对司乘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避免火灾的发生或者当发生火灾时可以及时转移人员,并能及时采取合理、快捷的灭火措施。

20.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④乙

【详解】

(1)根据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知,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3)图乙中的实验产生的白烟不会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

21.使面粉充满金属筒①②严禁烟火

【解析】

(1)促进燃料的方法是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者提高氧气的浓度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使面粉充满金属筒,增大金属粉和氧气的接触面积;

(2)爆炸是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空气充分接触,并且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里,由于燃烧放出大量热,使气体迅速膨胀产生的后果。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气体流通性好,不会发生爆炸, ②蜡烛没有点燃时,没有热量放出,不会发生爆炸。

(3)爆炸是燃烧引起的,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

严禁烟火,及时通风。

22.混合物A立即切断通往事故地点的一切电源扑灭明火火源

【解析】

【详解】

(1)瓦斯存在于煤层及周围岩层中,是井下有害气体的总称。

所以瓦斯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瓦斯属于混合物;

(2)A站在原地不动更危险,应及时逃离危险现场,选项错误;

B背对爆炸地点迅速卧倒,可以有效降低爆炸对人造成的损伤,选项正确;

C若眼前有水,应俯卧或侧卧于水中,并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可以降低热浪对人的灼烧,并减少有害气体的吸入,选项正确;

D选择合适的通道迅速逃生,可以及时、迅速脱离危险,选项正确;

故选A;

(3)瓦斯爆炸后,为了防止发生二次爆炸,应采取的措施是①立即切断通往事故地点的一切电源;②扑灭明火,防止再次燃烧,引发爆炸;

(4)煤矿瓦斯爆炸有三个必需条件:

瓦斯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温度达到着火点(明火)和足够的氧气,对任何一个条件的有效控制都可避免瓦斯爆炸。

23.BD

【详解】

A、爆炸是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剧燃烧,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气体的体积膨胀造成的.可见爆炸需要氧气的参与,可使燃烧处于暂时缺氧状态,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B、爆炸可以聚集大量的热,使周围的温度升高,并不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错误;C、爆炸可以掀起大面积的沙土,覆盖可燃物,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D、可燃物的着火点是一定的,不会降低,错误;故选BD。

【点睛】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灭火时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