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与旅游.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97544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饮食文化与旅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饮食文化与旅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饮食文化与旅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饮食文化与旅游.doc

《饮食文化与旅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食文化与旅游.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饮食文化与旅游.doc

中国饮食文化与旅游

1.中国饮食文化的渊源

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能够体现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中国的饮食文化更是如此。

中华美食历史悠久,迄今已有约8000多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饮食文化成长过程中不断凝练的医食同源的辩证观、奇正互变的创造性思维、五味调和的境界说、孔子食道成为中国饮食文化四大基础理论体系,是中国饮食能够成为独立的文化体系的理论基石。

另外,中国饮食文化的和、养、变源于中华民族创立的古典哲学中阴阳、五行学说以及儒家中庸学说和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

儒家的仁、和的哲学思想及对饮食的积极、肯定的基本态度,道家为实现长生不老所做的不懈努力,这一切都造就了中国饮食文化以追求食与人之和、食与自然之和、食与社会之和为最高境界。

求和赋予了中国饮食生存的准则并衍生出各种以食论国、以食论道、以食论人的中华文化特有的经典治国修身理念。

如商朝开国元勋伊尹的“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史记·段本纪》)已成为千古美谈;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把“调和鼎某”与“安邦治国”相提并论(《老子·六十章》);晏婴的“所谓和者,君甘则臣酸,君淡则臣咸”(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等。

众所周知中国地域广大,食物原料分布地域性强,各地发展程度不一,在文化悠久和封闭程度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形成了许多风格不尽相同的饮食文化区,从宏观上讲有苏、粤、川、鲁四大菜系,代表了不同区域文化特点。

中国饮食文化伴随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对中国的历史产生重要的影响,也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2.饮食文化与旅游

在国内外旅游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饮食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文化要素和品牌形象功能也日显重要。

饮食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物质基础,也是旅游的六大要素之一,丰富的奇特的地方饮食文化资源,不仅能够满足旅游者口腹之欲,求新求异和好奇的心理,而且还能宣传当地的传统饮食文化,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要。

此外,富含地方特色的饮食产品,也成为旅游者购物的重要选择,不仅提升了饮食产品的自身价值,也延伸了旅游产业的价值链条,更好地发挥了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化旅游的发展给饮食文化提供了一个舞台。

而在休闲时代的推动下,以享受和体验美食及其文化为主要动机的美食旅游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

旅游者通过领略旅游目的地风味小吃、特色菜肴、名特产品等饮食文化,进而深入了解地域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和文化特征,通过亲身参与获得丰富深刻的感官和审美体验。

其中具有地方特色的名吃、名菜和名点成为旅游地重要的旅游形象代表,如北京烤鸭,天津“狗不理”包子,成都川菜等。

而国内外诸多旅游地根据自身地域特点和风物特产,衍生出具有现代地方特色的饮食节事,除各地举办不同菜系的烹饪厨艺比赛之外,其它如韩国泡菜节、德国慕尼黑文化啤酒节等,香港、成都、广州、南宁等地的美食旅游节,上海、重庆、信阳等地的茶文化节,普陀山和武夷山的佛茶文化节,青岛啤酒节,盱眙国际龙虾节等成为提升旅游地城市文化魅力与旅游形象品牌的营销途径与平台。

因此,饮食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不仅能够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增加旅游经济效益,还能在旅游业的发展中使饮食文化自身得到不断发展和繁荣。

2009年9月,我国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整合。

《意见》的出台促进了文化旅游的消费以及对文化资源的开发,使饮食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所以,旅游目的地饮食文化资源开发与旅游可持续发展同步进行,重视当地饮食与餐饮产业的文化整合,突出其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地域饮食文化和旅游业的可持续良性发展。

为有效开发地域饮食文化资源,可深入调研、广泛征集和创意升华当地饮食文化的历史渊源、名品典故、民间传说和私家菜品。

为推动旅游地饮食文化资源的景观化开发,应积极开发各种形式的饮食文化旅游产品。

如开发体验性饮食文化旅游、特色饮食旅游线路和饮食旅游商品,打造饮食文化节事,建立美食地标,并大力扶持餐饮产业,创新旅游产品,强化旅游体验,注重文化营销,创设主题公园,从而丰富旅游地饮食文化旅游景观,使旅游地饮食文化资源得到最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地域饮食文化通过餐饮企业文化运营、产业联动、品牌打造和美食历史街(区)规划等策略,围绕旅游目的地整体旅游产品体系建设,优化搭配科学的特色旅游餐饮,提升旅游目的地地域饮食文化竞争力。

3.总结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饮食文化中也有一些负面因素值得校正。

如过于注重形式,过于讲求排场,饮酒无度等等。

这种非理性的观念,不仅伤身体,而且还影响社会风气。

在21世纪的今天,深入研究中国的饮食文化发展历史及其特点,并与旅游相结合,将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旅游业与饮食文化产业的联动效应,促进旅游业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子辉.中国饮食文化根本之道[J]中国烹饪研究,1995(4).

[2]邓天杰,陈煦娟.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0,30

(2).

[3]张少飞.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6).

[4]陈麦池.基于文化创意的旅游地饮食文化资源开发机制研究[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2

(1).

[5]陈麦池.旅游目的地饮食文化资源开发机制论[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