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分答题技巧.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7688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分答题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完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分答题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完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分答题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完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分答题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完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分答题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完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分答题技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完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分答题技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完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分答题技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完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分答题技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完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分答题技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完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分答题技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完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分答题技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完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分答题技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完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分答题技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完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分答题技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完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分答题技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完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分答题技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完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分答题技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完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分答题技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完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分答题技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分答题技巧.docx

《完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分答题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分答题技巧.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分答题技巧.docx

完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分答题技巧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分答题技巧

最近不少同学问我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答题技巧,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下,希望大家在看懂了答题技巧后,能多刷一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巩固所学知识。

相对于由句子和段落构成的小说、散文等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通常会围绕一个主题把相关的文字材料、图片、表格等相关材料组合在一起,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许多考生面对这类考题,没有很好地把握各则材料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往往受到干扰信息的影响,不得要领。

要么仅仅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筛选不出要点信息;要么理解偏颇,答不到点子上,因而失分较多。

本文将结合中考题,具体介绍一下该题型的解题方法。

【考点透视】

非连续性文本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的一种集综合性阅读、比较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于一体的大视野阅读形式。

其考查的主要特点:

(1)考查形式灵活多样

非连续性文本蕴含丰富的信息资源,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等,皆可以点化入题。

其话题鲜活,信息沟大,概括性强,言语理解与表达问法新颖,题目设置机动灵便。

(2)具有较强的探究性

阅读材料有的内容相似但体裁不同,有的内容不同但体裁相同,有的题材、体裁都不相同,跨度较大。

明显的信息容易获取,而分辨隐含信息较为困难,考生要善于抓住文中负载信息的关键词句,快速梳理、汲取与阅读目的相关的有效信息。

(3)注重个性阅读体验

考生阅读材料时,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转换认知能力,即必须联系积累的知识经验及生活体验去解释文本的意义,注重提高个性思考和判断能力,并提出自己对文本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反思与评价。

【解题指导】

一、解读图表

图表是形象化的语言,直观简明,信息量密集。

能综合考查考生捕捉信息,分析解释信息,并作出评价等诸多能力。

考生首先要看清楚图表的标题、内容,了解清楚图表说明的内容和比较的角度,对图表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然后通过准确获取图表中的文字提示及细节等方面情况,汲取有价值的信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发表个人观点或看法。

图表题答题技巧归纳如下:

首先要读懂图表所表述的内容,看出图表是对什么内容的表述;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抓住问题的关键来作答。

看表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或说明图表反映的问题时,既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

例题

中考真题1:

下图是某大学生对不同学历段学生关注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的人数比例统计,请认真读图,然后写出你的结论。

结论: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学生直接提取图表的显性信息,并根据信息进行推断总结、概括的能力。

提取图表的主要信息时,首先观察纵轴“人数比例”、横轴“不同学历段学生”情况,这样我们就能迅速得知本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然后根据柱状图标注的百分比的变化情况,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从而得出结论。

答案示例:

学历(或文化程度)越高对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关注度越高(意近即可)。

中考真题2:

仔细观察漫画《啃老》,说说漫画的含义。

(2012牡丹江)

[思路点拨]

漫画题以独特的线条语言形象地展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寓知识与能力于图画之中,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和生活,体现了语文实用性的特点。

考生应该通过对漫画的标题、构图、画中的人物关系以及老人身下那个盆上“父母积蓄”的文字观察。

将漫画中表述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相关的部分,把握漫画的深层含义。

这幅漫画的标题是《啃老》,画面上的子女将老人的积蓄挤了出来,联系当前的社会现实可以看出漫画讽刺的就是社会上的啃老现象。

[答案示例]讽刺了那些已经成年并具有劳动能力的儿女,为维持自身需要而压榨父母积蓄的社会现象。

二、材料探究

解答时,如果几则材料共同讲述一个主题,那在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的同时,更应探究它们的个性;有些材料看似讲述不同的主题,其实只是形式不同而实质是相同的,对于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

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找出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变化规律,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

例题

例1、请阅读下面几段文字,概括出你得到的信息。

今年,复旦大学在自主招生中,不仅看重考生的学业成绩,还对考生进行了严格的面试,然后才决定是否录取。

今年举办的“隆力奇”杯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除了评判选手的歌唱水平外,还有综合知识问答这一环节,虽然只占1分,却往往成为影响选手排名的关键。

5月中旬,法国敲定了进军德国世界杯的23人大名单,在预选赛中表现突出的球星皮雷,因在赛场上与人有过争吵而未能入选。

首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谢彦波,被人们称为“神童”、“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因不能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被迫中途结束了在美国的留学生涯。

你得到的信息:

[参考答案]:

现代社会更看重人的综合素质(或“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对于一句话新闻或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一般格式是:

“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有的题还有字数限制)

例2、用一句话表述下边一段文字的基本信息。

(不要超过20字,不含标点)

莫斯科时间4月30日11时59分(北京时间30日15时59分),经过两天太空飞行后,载有人类第一位太空游客美国人蒂托和两名俄罗斯宇航员的“联盟TM一32”号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

到达目的地后,蒂托感慨地说:

“我爱太空!

”今年2月,蒂托与俄航空航天局签订了赴国际空间站旅行的合同,并为此支付了两千万美元。

【解析】

该题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要求在阅读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能将主要信息提取出来进行概括表达。

这是事件报道,筛选信息时要把握关键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或结果,然后将其组成一个陈述句。

【参考答案】:

4月30日人类第一位太空游客抵达国际空间站。

拟写新闻标题的答题思路为:

第一步、找导语(即总说段);第二步、从导语中找中心句;第三步、从中心句中找关键词语;第四步、将关键词语整合成答案。

[中考真题]根据下面三则材料,用一句话介绍苏州概况(不超过30字)

材料一:

苏州古称吴、吴都、吴中、东吴、吴门,现简称苏,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2500多年。

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至7000年前。

材料二:

苏州位于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高铁和多条高速公路经过全境。

材料三:

苏州行政级别为地级市,其经济总量江苏省内最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中国城市前列。

下辖的昆山、张家港、常熟、吴江和太仓五个县级市的经济实力均列全国百强县(市)前五位。

一句话介绍苏州概况:

[思路点拨]以上三则材料的共性是都在介绍“苏州”这个城市情况。

如果我们只注意到这一共性,而不能区别这三则材料在阐述同一主题时的差异,即找出它们的个性,仅仅得出“苏州是一个城市”这个结论,就有失全面,且不符合题目中的“用一句话介绍苏州概况”的要求。

因此,找出三则材料的个性是关键。

细读材料后,可归纳出“历史悠久、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这三个中心词。

因此,我们就可以容易概括出问题的答案。

[答案示例]苏州是一个历史悠久、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城市。

三、对联题

1、明其特点

①字数相等

②句式一致

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③词性相对

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④结构相应

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

⑤内容相关

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不能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

2、使用拆合法

所谓拆合法,即是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

如请为“平山堂下花似锦”写一个下联。

(注:

平山堂是扬州著名景点之一。

扬州名胜很多。

如瘦西湖、何园、史公祠、琼花观等等。

平山堂下花似锦,。

[解题思路]我们就可用此法来应对,“平山堂下花似锦”就可拆为“平山堂——下——花似锦”三段分别对之。

提示中已告诉我们“平山堂是扬州著名景点之一”,它显然是地点名词,这样可以迅速地对出“瘦西湖——史公祠——琼花观——雷锋塔”等等一大串;

“下”是个方位名词,我们可以对出“畔——上——边——下”;

“花似锦”是个主谓结构,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我们可以对出“柳如烟——烟如雾——花似海——草如茵”等等。

这样我们便可轻而易举的从中选出“瘦西湖——畔——柳如烟”“琼花观——边——花似海”“雷锋塔——下——草如茵”等好对。

四、活动类题

例:

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能让人赏心悦目。

写好钢笔字既是语文课的教学要求,也是同学们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写钢笔字的知识,提高写钢笔字的水平,班上准备开展“走进硬笔(钢笔)书法”的主题活动。

①如果同学们推荐你为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些活动项目?

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出两项,并说明活动目的。

[示例]项目:

硬笔(钢笔)书法比赛

目的:

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促进同学们认真练字。

项目一:

硬笔(钢笔)书法知识讲座

目的一:

明确硬笔(钢笔)书法的意义,了解硬笔(钢笔)书法的知识。

项目二:

名家硬笔(钢笔)书法作品鉴赏

目的二:

欣赏和借鉴硬笔(钢笔)书法作品,激发同学们的练字兴趣。

②为了帮助同学们明确练习硬笔(钢笔)书法的意义,营造人人参与活动的氛围,请你拟写两句内容相关、形式对称的话,作为宣传标语。

示例一:

练好钢笔书法,传承汉字文化。

示例二:

写漂亮字,做优秀人。

③班上的小刚同学是你的朋友,他平时不用心写钢笔字,字也写得不太好,看到你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祝贺你说:

“你的字写得太漂亮了,要是我也能写得这么漂亮,那多好啊。

”你听后可以这样说:

“谢谢你的赞扬,其实只要你用心写字,坚持练习,也能把字写好,到时候肯定比我的字更漂亮”

五、标语、广告语题

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标语,或者相关的诗句或者名言。

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

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

特点:

抓住语境,把握内容,控制字数,句式整齐,修辞得体。

广告具有独特性、形象性、创造性的特点。

例:

栀子飘香,榴花明艳……在充满生机的初夏时节,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将开展“书香满校园”的主题活动。

请你为这一活动拟一条标语。

【答案示例】: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让花香伴随书香,让名家走进心灵。

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增加了这样一个目标: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那么,“非连续性文本”究竟是什么样的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实践的价值何在?

我们又该如何开展“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实践价值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叙事性强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它基本是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

  “非连续性文本”在现代社会运用广泛,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实用性特征十分明显。

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重要阅读能力之一。

比如,我们买到一种药品,会配有药品说明书,不能读懂这份说明书,轻则贻误病情,重则关乎生命安全;我们出门旅游,读懂手中的地图才不会迷路;在商场刷卡后,能看懂文字和数据结合的凭证单才能知道自己的消费金额……这些说明书、地图、凭证单就是非连续性文本的呈现方式。

  当前,我们的学生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究竟怎么样,我们可以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PISA2009年所做的阅读测试中窥见一斑。

  PISA2009年所做的阅读调查平均成绩为493分,其中上海为556分,在65个国家、地区中排名第一。

其次为韩国(539分)、芬兰(536分)、中国香港(533分)等。

上海学生在连续文本分量表上平均分为564分,比第二名韩国高26分。

上海学生在非连续文本分量表上平均分为539分,达到6级水平的学生比例仅为1.9%,低于新西兰、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日本、英国等7个国家。

达到5级水平的占12.8%,低于新西兰、新加坡、韩国和芬兰。

没有达到2级水平的为6.6%,而韩国只有6.1%的学生没有达到2级。

上海非连续文本分量表与连续文本分量表成绩差异高达25分,在总成绩高于OECD平均值的参与国家和地区中,上海在两种文本形式分量表上的成绩差异是最大的,说明上海不同文本形式的课程内容分布不均衡。

在对阅读素养分量表分析中发现:

学生在访问和检索、整合和解释、反思和评价三个认知方面的表现都比较好;在文本阅读中反映出学生比较善于阅读小说、散文等连续文本,但在阅读图表、表格、清单等非连续文本上表现相对薄弱。

上海的教育处在全国领先地位,从上海的例子可以推测内地阅读教学的一般情况,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这反映了我国语文阅读教学比较偏重于文学性较强的小说、散文,而对于相对比较理性、运用性强的非连续性文本,则不但缺乏训练,甚至陌生。

这显然与这个高度重视信息整合和运用的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等“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不难看出,语文教学不仅要强调阅读者能够理解所读文章的内容意义,还要强调阅读者应具备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信息,以此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策略

  

(一)明确要求,准确把握年段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非连续性文本”提出教学目标针对的是第三学段。

这是根据我国语文教育现状相对谨慎的提出。

和以往比较忽略非连续性文本相比,这已经是历史的进步。

至少在小学的高年级,学生必须掌握这一简单的信息整合能力。

对此,第三学段的目标是“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显然,“简单”两字的表述,指向的是基础,是一般性的非连续性文本。

一般来说,其能力要求是在类别比较、图文结合理解等比较浅显的认知层面。

这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握的前提。

对过于抽象、意义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是第四学段的要求: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这和第三学段只要求“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是两个不同的目标。

因此,我们的教学更多限制在信息整合层面,而不需要进行过于复杂的计算和推理。

  例如,2006年PIRLS国际阅读测试题中的《南极洲》一文,作为一篇科普知识体例的文章,命题者运用了大量的插图、地图以及一封来自南极洲的信,间接插入的文本是一段段的介绍文字,非常全面地在极少的篇幅内呈现了南极洲的主要信息。

试题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内容“从地球仪上找到南极洲的位置”“你想去南极洲吗?

说说你想去和不想去的理由”。

这样的指向,是基本信息提取,同时兼顾自主运用表达,倾向于应用、查找、标注、参照、简单对比等。

把握好学段的阅读目标特征,准确定位好教学的认知基础,是有效选择教学方法的前提。

  

(二)选好文本,开发课程资源

  就全国范围来说,小学语文教材文本形式基本上就一种类型,即清一色的文学作品,选课设计太过单调。

以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出现过一篇真正的非连续性课文。

五上的《遨游汉字王国》,除了文字形式打破了以往以句段为标志的安排之外,仍是意义指向。

“汉字演变表”和“历代书法作品插图”仍属于欣赏范畴。

五下的《信息传递改变我们的生活》,相对更接近。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中的研究表,列举了李姓调查方面和内容的关联,只不过类别不够清晰。

学生对内容的获取仍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我们如何寻找和开发“非连续性文本”?

  1.挖掘语文教材资源

  人教版现行教材,在单元开始有“导语“,在一些文后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大都以篇或段的形式出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或课后指导学生进一步搜集更直观的图标、数据等“非连续性文本”资料,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交流,培养阅读能力。

  也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增补。

比如写景类文章,像在学习《长城》《颐和园》等文章时,可以增补相应的导览图,和文章介绍的写作顺序相配合,一方面让学生借助导览图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一方面也可以增加阅读的趣味和应用性。

  再如说明性文章,像在学习《鲸》《太阳》这类文章时,可以配以图表、数据,让学生在鲜明的数据和形象的图表中感受事物的特点。

  在综合性学习单元,也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编制独立思考题,引发学生阅读思考。

比如五上《综合性学习:

遨游汉字王国——有趣的汉字》,增加了这样的思考题:

读了这些材料,你发现汉字中有哪些有趣的现象?

你知道汉字中还有哪些有趣的现象?

  2.整合其他课程资源

  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并不陌生,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他们早已接触。

比如,数学和科学学科的文本大都是以图、文字、表格等相结合的形式出现的,我们也可以对这些文本加以改编,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例如人教版六上第七单元的主题是“人与动物”,为了加深对“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人类应与动物和谐相处”这一人文主题的理解,我们可以借用六上科学“种类繁多的动物”这一章节,在课堂中让学生快速阅读图和两段非连续性文本,并思考:

地球上种类最多的动物是什么?

读了这些文字,你对人与动物如何相处有什么新的思考?

学生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

人只是动物王国150多万种动物中的一员,我们应该与其他动物和谐相处。

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信息提取的能力。

  3.活用生活资源

  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被广泛应用,这些资源可以被我们充分利用。

说明书、旅游导览图、安装图等都是训练的好材料。

例如人教版六下“综合复习”的第八课是《看说明书做台灯》,结合这一课我们可以让学生带上家里的一份“药品说明书”,进行这样的训练:

药品的名称是什么?

这种药主要治疗什么病?

如果有一个病人服了这种药有不良反应,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借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渗透方法,指导阅读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和“连续性文本”的呈现方式不同,这也决定了阅读策略有所区别。

我们应在阅读指导中教会学生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整合信息,进行简单的推论。

  1.发现有价值的信息

  在非连续文本中文字和统计图表结合是人们常见的文本形式,阅读图表必须注意的事项为:

(1)标题。

标题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

如《某县六年级学生体质检查结果》,标题告诉我们,文本提供的是某县六年级学生的体质检查状况。

(2)分类、图例。

统计图表首先要确定统计的类别,如《体质检查统计表》。

阅读中,首先要看纵轴“检测项目”、横轴“升降趋势”,这样我们就能迅速得知本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3)读数据。

统计图表以数据或箭头反映问题,阅读时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从中得出结论。

如《体质检查统计表》的阅读中,我们会发现在身高、体重、胸围这三个栏目,这一届学生的指标是上升的,而肺活量、视力、800米跑却是下降的。

(4)解析。

要重视审读配合图表而出现的解释分析的文字内容,图标和文字结合,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

如阅读了表下的文字“这是我县本届毕业生与上届毕业生体质检查六个项目的测试比较升降趋势图,阅读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你有什么建议”,我们就会比较快地得出结论。

  2.进行信息整合

  说明书是常见的非连续性文本,信息如何整合?

以《感冒清热胶囊》药品说明书为例。

(1)通读,知大意。

浏览,知道该说明书的组成部分:

性状、成分、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贮藏、保质期。

(2)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准项目。

青霉素过敏的三岁儿童能服用吗?

可以服用的话,请告诉服用的方法。

根据这一问题,选择条目“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仔细阅读。

(3)选择信息进行整合。

在两则条目中选取信息针对问题进行整合,回答。

  3.尝试简单推论

  在学会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推论。

如给学生提供文章《湿园虫怎么寻找食物》,其文本信息是:

实验的材料、实验的现象、实验的结论、湿园虫在纸盒中寻找食物的轨迹图。

要求学生作出判断:

现在食物放在盒子的右边,湿园虫能在迷宫般的轨道中找到食物。

如果放在左边,它还能找到吗?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要指导学生快速浏览文章,了解文本大意:

这篇文章介绍的是湿园虫如何寻找食物的,由四个小材料组成。

接着要找准关键项目:

实验的结论“湿园虫会利用触角感觉食物,利用它们来找到叶子”。

最后作出自己的准确判断。

  (四)评价跟进,检测达标情况

  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大都可以通过客观化的试卷加以考察,而对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考察就要复杂得多,尽管如此,语文考试中还是应该适当加入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检测。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掌握学生学的程度,以便适时改进教学。

比如我们可以设置这样的试题:

  这是一幅图书广告宣传画,请仔细观察画面,完成填空。

  1.这则广告介绍的书名是:

《   》。

  2.出版社编写这套书的用意是:

   。

  3.“100%精品”说明这套书   ,“75%价格”说明这套书   ,这两个意思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   。

  这与“综合实践活动题”的设计有什么区别?

只要仔细分析,就会发现“综合实践活动题”的立足点在“活动”,它以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过程的假设为命题凭依,是以考察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为目的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则不同,它的立足点在“阅读”,是以考察阅读能力为旨归的。

  当今时代已进入读图时代、媒体时代,信息大量以碎片状呈现,如何有效地整合并利用这些信息,无疑将成为网络时代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

“非连续性文本”的引入赋予了修订后的“课标”以时代的气息,也提出了教学实践的新命题。

华东师大巢宗祺教授指出:

“非连续性文本的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

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多元的阅读体验,更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认识阅读教学的另一扇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一、引言:

初中阶段,非文学性作品阅读“目标与内容“有:

1、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2、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阅读科技作品,还应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3、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属于非文学性作品阅读中的一项内容。

非连续性文本是一个新鲜名词,它来自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它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提出来的。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新亮点

摘录课标内容如下:

第三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5-6年级):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第四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7-9年级):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三、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区别

1、连续性文本:

由句子和段落构成的文本,如小说、散文等。

2、非连续性文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