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分布及其发展特征.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97818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分布及其发展特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分布及其发展特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分布及其发展特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分布及其发展特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分布及其发展特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分布及其发展特征.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分布及其发展特征.doc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分布及其发展特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分布及其发展特征.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分布及其发展特征.doc

2006年7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会议强调,加强节能工作需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着力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工作;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强化节能管理,健全节能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健全节能保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和增强全社会节能意识,形成人人节约的良好风尚。

近期,国务院紧锣密鼓的一系列举措剑指“节能”,被业界专家比喻为:

2006年国家层面正在酝酿的一场节能风暴。

由此不难联系到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对环境影响小、可永续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及其在解决我国能源和环境问题中的重要地位。

太阳能是资源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太阳能光伏发电已广泛用于航天、通讯、交通,以及偏远地区居民的供电等领域,近年来又开辟了太阳能路灯、草坪灯和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的应用领域。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太阳能消费品生产国之一,并呈现加速发展之势。

随着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国内掀起一股进军光伏产业的热潮;同时,原先的一批光伏发电设备制造企业纷纷扩大产能,呈现出你追我赶之势,在热潮涌动的后面是追逐利润的欲望和热情。

1.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分布

以现有的公开文献资料为基础,可以发现:

目前,中国各地对外宣称具有一定规模已建成、在建及拟建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5个,涉及其产业链上游千吨以上多晶硅生产能力的基地6个(见图1)。

图1: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相关)基地分布示意图

资料来源:

汇视研究(MIRU)根据各媒体报道及地方政府相关网站新闻分析整理

从区域分布来看,试图打造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的省份主要集中于环渤海区域,长三角区域的江苏,华中华南地区的湖北以及广东。

多晶硅的生产基地则多分布于中西部地区。

由于俄罗斯已经向中国转移千吨级多晶硅(改良西门子法),西方国家长期对中国大规模生产多晶硅技术的封锁实际上已被打破,所以不能排除今后中国更多企业购得多晶硅生产技术的可能。

除图1中标示的目前各地开工或已立项的千吨级多晶硅项目外,还有数个百吨级的项目,如福建连城于2005年12月23号开工的200吨级多晶硅项目。

2.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部分生产基地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介绍

2.1江苏省(南京/无锡等)

目前,江苏光伏产业位居全国前列,已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

初步形成“两个核心、多点发展、以点带面”的格局,即以无锡尚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锡尚德”)与江苏中电电气集团投资的中电电气(南京)光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中电”)为核心企业,带动周边江阴、南通、高邮等城市光伏产业的发展,进而全面推动该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

目前该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具备以下优势:

首先,生产规模居全国前列。

截止2005年9月,无锡尚德生产能力达到120兆瓦;2006年底,产能有望达到300兆瓦。

南京中电2005年底生产能力达到100兆瓦;2006年产能有望达到200兆瓦;2008年计划年产600兆瓦。

第二,具有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

无锡尚德先后成功开发研制了光伏屋顶组件、光伏玻璃幕墙组件、STP150E型多晶硅太阳电池等新产品。

南京光伏也拥有一个掌握光伏行业核心技术的国际顶尖的科学家研发团队,该公司总经理赵建华博士在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这一技术领域具有相当话语权。

第三,具备较为丰富的研发和生产经验。

以无锡尚德施正荣为核心和南京光伏赵建华为核心的两个博士团队,有长期在国际著名太阳能研究中心工作的经历,均拥有国际领先的太阳能电池研究、工艺技术和实际生产经验。

此外,两个团队还熟悉美国、德国、意大利等西方发达国家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家,具有对生产线设备进行优化组合能力,积累了大量一手的公司设计选型、设备调试等经验。

在政府层面,有建议将南京江宁开发区、无锡高新区列为国家光伏产业基地。

加大科研投入,建造国家级光伏工程研究中心,加强光伏科学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研究、市场开发研究,为尽快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主要设备、原料的国产化建造平台;将南京、无锡光伏列为培养光伏人才的国家级实践基地。

在企业层面,2006年3月,为进一步发挥江苏的光伏产业优势,加强上下游企业的协同联动,在江苏省科技厅的倡议下,包括无锡尚德和南京中电在内的25家光伏产业骨干企业组建太阳能光伏产业联盟。

据悉,该联盟将开展一系列工作:

主动研究产业发展战略,跟踪国际上最新技术,研究该省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整体布局;推进市场开拓,在市场推广上共同策划实施符合联盟战略;加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针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积极组织联盟成员进行协作攻关和产业化;积极开展行业技术服务等。

2.2河北省(保定)

保定市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设立于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保定高新区”)内,在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保定高新区规模、面积一般,但行业特色鲜明,即定位于“新能源与能源设备制造基地”。

2003年底,基地内共有新能源与能源设备生产企业50多家,经省级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4家,其中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实施火炬计划项目20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1项。

基地内的骨干企业包括保定天威集团公司、风帆股份有限公司、保定浪拜迪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电力自动化研究所中航惠腾风电公司等。

1998年在该园区内成立的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集太阳能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及应用系统等相关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工程承建及售后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公司。

为保障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的建设发展,保定高新区将强化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

首先,通过设立新能源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实施科技攻关计划、兑现优惠政策、成立新能源基地科技投资担保公司、协助骨干企业上市、积极申报国家各类计划等形式,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给予新能源重大产业化项目资金支持。

建立健全产业基地支撑体系,培育骨干企业群体,制定配套的产业政策体系,引导和扶植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新能源产业基地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二,建立以新能源与能源设备综合信息网站为载体的服务平台。

以基地企业为主体,面向社会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信用信息披露、新产品展示、项目招商、学术交流和专业培训等服务。

第三,大力推进人才、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三大战略,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增强对企业原创性科技成果的聚集和转化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人才创业环境,支撑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的发展。

为有识之士创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四,打造新能源设备制造产业的技术平台。

保定高新区目前已经获批的技术平台有:

新能源虚拟研发中心、风力发电叶片工程服务中心、风电叶片检测中心、国家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中心。

这一系列国家级、专业化、高水平技术中心的设立,将有效促进和提升新能源基地的核心竞争力。

该产业基地的远景目标是依托保定市在新能源和能源设备产业领域的科技优势和发展基础,建设以风力发电产业链、太阳能发电产业链、能源设备产业链为主体的产业群。

到2007年,力争实现在大功率风力发电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电力电子产品与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输变电设备、新型储能设备、高效节能产品等六大领域形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

2.3山东省(德州)

山东德州之所以能够成为相对成熟的太阳能产业基地,“太阳能热水器”可谓功不可莫,该地区生产的太阳能热水器产量占到山东省的70%以上,产值占全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总产值的10%左右。

截止2005年初,德州已发展太阳能以及相关企业100余家,从业人员3万多人。

近两年,德州的太阳能产业链正在不断延伸,除太阳能热水器产品外,德州还先后推出了真空集热管、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照明系统、太阳能交通灯、温屏节能玻璃、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太阳能玩具等系列产品。

2.4广东省(深圳)

广东深圳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起步于2005年底。

2005年11月10日,深圳市光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教育部合肥工业大学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正式“联姻”,签约合作项目——共同在深圳大学园区组建太阳能光伏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基地,研究、开发并生产光伏系列产品,以促进该行业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深圳光伏产业基地将充分发挥其在技术上的优势,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合作和创新:

一是太阳能照明产品产业化,如推出高性能的太阳能路灯、信号灯、庭院灯等。

二是迅速完成风光发电控制系统等一批优秀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是打造太阳能光伏产业研发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为深圳及全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事实上,就产品制造而言,深圳被视作“太阳能光电产品”生产基地可能更为恰当。

据深圳节能专家委员会相关专家向媒体透露:

从目前的市场分额来看,全世界72%的太阳能光电小产品生产厂家集中在深圳及周边地区。

相当一部分太阳能光电企业的产品都以出口为主:

深圳珈伟产品全部外销到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等地;创益科技出口产品比例占销售额的80%以上;先行电子70%的产品出口国外。

2.5湖北省(武汉光谷/荆门/宜昌)

与前述介绍的省(地区)相比较,湖北省(武汉光谷/荆门/宜昌等地)虽也提出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的建设目标,但尚处于起步阶段。

处于产业链下游的武汉光谷:

2006年7月初,武汉日新科技光伏工业园在光谷举行奠基仪式。

该项目建成后,将新增30兆瓦的光伏组件生产能力,形成20万套绿色照明灯具产业规模,由此填补光谷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空白。

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宜昌/荆门:

2006年,深圳南玻集团将投资60亿元,在宜昌建设年产量4500~5000吨的高纯度多晶硅生产基地;武汉珈伟计划在荆门建立年产量1500吨的高纯度多晶硅生产基地。

另据媒体报导,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毛凤藻介绍,湖北省将大手笔发展光伏产业,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全省光伏电池及组件年生产能力达到600兆瓦以上,年光伏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50亿元以上,使湖北省成为国内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之一。

2.6四川省(乐山)/重庆

早在2000年四川省投资集团就设立了位于乐山市的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目前承建的年产1260吨多晶硅项目,是由原国家计委在2001年以计高技[2001]522号文批准建设的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作为四川省委省政府的“一号工程”,也是目前国家正式批准立项在建的年产千吨多晶硅生产项目之一。

目前,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已对该项目注资RMB1.1亿,预计2007年投产;投产后,产能将全部用于太阳能多晶硅生产。

2006年6月,乐山市政府与东方汽轮机厂共同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项目在成都签约。

东方汽轮机厂通过国有产权划转方式,整体吸收峨嵋半导体材料厂(所)。

峨嵋半导体材料厂(所),目前在建年产200吨太阳能电池级多晶硅技改项目,计划于2006年下半年投产。

合作项目起动后,东方汽轮机厂首期对峨嵋半导体材料厂(所)注入6亿元人民币,启动500吨多晶硅、单晶硅、硅片等相关项目建设,同时启动配套的光伏产业项目建设。

2.7湖南省(益阳)

湖南益阳高新区与上海国之杰发展有限公司签约开发太阳能电池级多晶硅光伏产业项目。

该项目将投资30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多晶硅5000吨、单晶硅2000吨。

太阳能电池级多晶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原料。

据悉,项目一期工程计划2006年底前动工。

3.各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发展特征

各省产业基地发展特征

优势劣势

江苏省

(南京/无锡等)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已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

具有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

具备较为丰富的研发和生产经验

成立了国内首个太阳能光伏产业联盟

核心企业处于产业链下游,将面临原材料短缺、价格上涨等不利局面

省内其他地区多个同类型的太阳能电池项目拟建和在建,同类项目的重复建设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产业集群的内耗

河北省

(保定)以保定高新区为依托,有较为明确的基地定位,有利于相关扶持政策的推进

具备较为完整的扶持体系,如扶持基金、优惠政策、信息服务平台、技术平台等

核心企业虽然参与了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项目的投资,初步具备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在原料端的话语权相对较弱

山东省

(德州)太阳热能产业已具备相当规模

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太阳能相关产品的应用以及相关产业链的延伸,提升地方太阳能产业能级

目前推进的光伏产业多集中于产业链下游及相关的终端产品

技术研发方面无显著优势

广东省

(深圳)太阳能光电产品已具有相当生产规模

光伏基地技术研发合作项目先行,注重相关人才培养,定位有别于其他产业基地

对于光伏产业的推进尚处于起步阶段

光伏项目领域尚缺乏进入实质阶段的产业化运作项目

湖北省(武汉光谷/荆门/宜昌)湖北省硅石资源丰富,储量达11亿吨,资源优势显著

武汉光谷具备一定的人才与技术优势,已有企业涉足光伏组件生产

能够在省内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无论是产业链上游的多晶硅项目亦或地产业链下游的组件项目,皆处于起步阶段,其产出效益需在若干年后方能显现

四川省(乐山)/重庆具备原料资源优势

项目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定变数

产业链下游企业为争夺原料资源会加大对原料基地的控制力,可能不利于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湖南省

(益阳)具备原料资源优势

项目单一,尚无后续配套措施跟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