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分离技术.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8032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淀分离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沉淀分离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沉淀分离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沉淀分离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沉淀分离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沉淀分离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沉淀分离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沉淀分离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沉淀分离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沉淀分离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沉淀分离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沉淀分离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沉淀分离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沉淀分离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沉淀分离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淀分离技术.docx

《沉淀分离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淀分离技术.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沉淀分离技术.docx

沉淀分离技术

第二讲沉淀分离技术2学时

※、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的内容

1、什么是沉析

2、沉析法纯化蛋白质的优点有哪些

3、沉析的一般操作步骤是什么

4、何谓盐析其原理是什么

5、盐析操作时常用的盐是什么

6、影响盐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有机溶剂沉析法的原理是什么

8、影响有机溶剂沉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9、等电点沉析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10、其它常用的沉析方法有哪些

一、沉淀分离的目的及其方法

沉淀分离技术是经典的化学分离技术。

沉淀的概念是指溶液中的介质在适当条件下由液相变成固相而析出的过程。

沉淀技术的目的包括两个:

通过沉淀使目标成分达到浓缩和去杂质的目的。

当目标成分是以固相形式回收时,固液分离可除去留在溶液中的非必要成分;如果目标成分是以液相形式回收时,固液分离可使不必要的成分以沉淀形式去除。

通过沉淀可使已纯化的产品由液态变成固态,有利于保存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

沉淀分离技术通常包括下列各种沉淀方法:

无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

通常是以盐类作为沉淀剂的一类沉淀方法,如盐析法,多用于各种蛋白质和酶类的分离纯化,以及某些金属离子的去除。

常用的沉淀剂有:

硫酸铵、硫酸钠、柠檬酸钠、氯化纳等。

有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

以有机溶剂作为沉淀剂的一种沉淀分离方法,多用于生物小分子、多糖及核酸类产品的分离;有时也用于蛋白质的沉淀和金属离子的去除;用于酶的沉淀分离时,易导致酶的失活。

常用到的沉淀剂有:

丙酮、乙醇、甲醇等。

非离子多聚体沉淀剂沉淀分离法:

采用非离子型的多聚体作为目标成分的沉淀剂,适用于生物大分子的沉淀分离,如酶、核酸、蛋白质、病毒、细菌等。

典型的非离子型多聚体是聚乙二醇(PEG),根据其相对分子量的大小,有PEG600、PEG4000、PEG20000等型号。

等电点沉淀法:

主要是利用两性电解质在等电点状态下的溶解度最低而沉淀析出的原理。

适用于氨基酸、蛋白质及其它属于两性电解质组分的沉淀分离,如大豆蛋白“碱提酸沉”的提取方法。

共沉淀分离法:

又可称为生物盐复合物沉淀法,用于多种化合物特别是一些小分子物质的沉淀。

它是利用沉淀的同时对其它待分离成份吸附共沉淀而达到除杂的目的。

变性沉淀分离法:

又称为选择性变性沉淀法,是利用特定条件使目标成分变性,导致其性质的改变如溶解度下降而得以分离。

适用于一些变性条件下差异较大的蛋白质和酶类的分离纯化。

采取的变性条件有pH值、温度的改变以及添加剂、利用酶的作用等,腐竹的生产是利用大豆蛋白的热变性而进行分离的一个例子。

二、沉析的特点

操作简单、经济、浓缩倍数高,但针对复杂体系而言,分离度不高、选择性不强。

三、沉析操作的一般过程

1、在经过滤或离心后的样品中加入沉析剂;

2、沉淀物的陈化,促进晶体生长;

3、离心或过滤,收集沉淀物;

四、无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

一些金属离子的各种盐类形式,如硫酸盐、碳酸盐、草酸盐等,其溶解度都很小。

所以,当添加适当的无机沉淀剂形成上述各种化合物时,便会形成沉淀,使金属离子得以分离;另外,大部分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都可以通过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而沉淀析出,这一过程称为“盐析”。

这节重点介绍盐析法。

盐析法

盐析分离法应用最早和最广泛的是在蛋白质和酶类的分离工作中,用盐析法分离蛋白质已有80多年的历史。

由于其它分离技术的出现,盐析法在选择性方面显得有些不足,但是在粗提纯阶段,盐析法至今仍普遍得到应用。

2.1.1盐析原理

首先需要了解生物大分子在水溶液中的存在状态:

(1)两性电解质,由于静电力的作用,分子间相互排斥,形成稳定的分散系

(2)蛋白质周围形成水化膜,保护了蛋白质粒子,避免了相互碰撞

 

3、盐析过程

当中性盐加入蛋白质分散体系时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盐溶”现象—在低盐浓度下,蛋白质和酶类的溶解度随着随着盐的浓度提高而增大,这个过程称为盐溶。

这主要是中性盐离子对蛋白质分子表面活性基团及水活度的影响:

(a)无机盐离子在蛋白质表面上吸附,使颗粒带相同电荷而互相排斥。

(b)无机盐离子增加了蛋白质的亲水性,改善了与水膜的结合,增加了蛋白质分子与溶剂分子相互的作用力,使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

(2)“盐析”现象—高盐浓度下,蛋白质溶解度随之下降,原因如下:

(a)无机离子与蛋白质表面电荷中和,形成离子对,部分中和了蛋白质的电性,使蛋白质分子之间的排斥力减弱,从而能够相互靠拢;

(b)中性盐的亲水性大,使蛋白质脱去水化膜,疏水区暴露,由于疏水区的相互作用导致沉淀;

在盐析过程中,蛋白质的溶解度与溶液中盐的离子强度之间的关系可用Cohn表达式表示:

lg(S/S0)=-KsI

或lgS=lgS0-KsI

式中:

S0----蛋白质在纯水中(I=0)的溶解度;

S----蛋白质在离子强度为I的溶液中的溶解度;

Ks----盐析常数;

I----离子强度。

其中离子强度I=1/2∑Mz2,M表示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z为各种离子的价数。

当温度一定时,对于某一溶质来说,其S0也是一常数,即lgS0=β(截距常数),所以有lgS=β-KsI。

β值的大小取决于溶质的性质,与温度和pH值有关。

Ks取决于盐的性质,并且与离子的价数、平均半径有关。

一般来说,溶质的Ks值越大,盐析的效果越好;同一溶液中,两种溶质的Ks值相差越大,则盐析的选择性就越好。

表2-1列举了一些蛋白质用不同的盐类进行盐析时的Ks值。

一般来说,高价阴离子如硫酸根、磷酸根等有较高的Ks值,而高价阳离子如镁离子、钙离子等,则会有较低的Ks值。

至于蛋白质的性质与Ks值之间的关系,目前还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寻,也没有适当的理论加以详述。

2.1.2盐析分离中盐的选择

在蛋白质的盐析中,以硫酸铵、硫酸钠应用最广。

虽然磷酸盐的盐析效果比硫酸铵好,但硫酸铵的最大优点是温度系数小,温度的变化引起溶液性质的改变不大,且其溶解度大,应用于许多蛋白质和酶的盐析时,对蛋白质和酶变性的影响较小,并且硫酸铵价格低廉。

硫酸铵用于蛋白质盐析时,最大的缺点是除了缓冲能力较小外,还由于含氮,影响蛋白质的定量分析,尤其是采用凯氏定氮法和双缩脲法进行测定时。

硫酸钠由于不含氮,因此不影响蛋白质的定量测定,但其缺点是在30℃以下溶解度太低,需在30℃以上操作效果才好,不利于保持酶的活性。

磷酸盐、柠檬酸钠等也用于蛋白质的盐析,但由于溶解度低,或容易与其它金属离子产生沉淀,或因酸性过强,都不如硫酸铵的应用那样广泛。

4、离子强度对盐析过程的影响

Cohn经验公式

S—蛋白质溶解度,mol/L;

I—离子强度c:

离子浓度;Z:

离子化合价

β—盐浓度为0时,蛋白质溶解度的对数值。

与蛋白质种类、温度、pH值有关,与盐无关;

Ks—盐析常数,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种类有关,与温度、pH值无关。

Ks盐析法:

在一定pH和温度下,改变体系离子强度进行盐析的方法;

β盐析法:

在一定离子强度下,改变pH和温度进行盐析;

其中,Ks盐析法由于蛋白质对离子强度的变化非常敏感,易产生共沉淀现象,因此常用于提取液的前处理。

而β盐析法由于溶质溶解度变化缓慢,且变化幅度小,因此分辨率更高,常用于初步的纯化。

5、盐析用盐的选择

在相同离子强度下,盐的种类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有一定差异,一般的规律为:

半径小的高价离子的盐析作用较强,半径大的低价离子作用较弱

(Ks)磷酸钾>硫酸钠>硫酸铵>柠檬酸钠>硫酸镁

选用盐析用盐的几点考虑:

(1)盐析作用要强

(2)盐析用盐需有较大的溶解度

(3)盐析用盐必须是惰性的

(4)来源丰富、经济

6、常用的盐析用盐

#硫酸铵:

溶解度大(767g/L)

硫酸钠

磷酸盐

柠檬酸盐

7、影响盐析的因素

(1)溶质种类的影响:

Ks和β值

(2)溶质浓度的影响:

蛋白质浓度大,盐的用量小,但共沉作用明显,分辨率低;蛋白质浓度小,盐的用量大,分辨率高;

(4)pH值:

影响蛋白质表面净电荷的数量,通常调整体系pH值,使其在pI附近;

(5)盐析温度:

大多数情况下,高盐浓度下,温度升高,其溶解度反而下降;

蛋白质浓度的影响

对溶液中各种蛋白质进行分步分离时,各种蛋白质浓度不同,硫酸铵的用量差别也较大。

蛋白质浓度高时,盐的用量减少。

但如果各种蛋白质的Ks值比较接近,则会发生比较严重的共沉作用,使盐析分离的选择性下降。

蛋白质浓度过低时,盐的用量增大,但共沉作用较小,选择性较好。

溶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为%%时进行盐析,效果比较好。

离子强度和离子类型的影响

对于同一类的蛋白质,随着溶液中离子的强度由低而高的变化,蛋白质也随之发生由盐溶而至盐析的变化过程。

对于不同类型的蛋白质,盐析时所要求的离子强度各有不同。

用盐析法分离多种蛋白质时,总是采用低的离子强度分离出一种蛋白质,然后再逐渐增加离子强度,分离出第二种、第三种乃至更多种蛋白质,这就是分步盐析法。

运用此法时,各种蛋白质的Ks值差别越大,效果越好。

不同离子类型对盐析效果的影响

通常认为离子半径小、带较高电荷的离子盐析效果较好;离子半径大,带低电荷的离子盐析效果差。

如单价盐KCl、NaCl的盐析效果就较差。

不同离子的这种差异,常用其对应于蛋白质的盐析常数Ks值的差别来表示,Ks值越大,盐析效果越好。

各种盐类的Ks差别可用下列顺序表示:

磷酸钾〉硫酸钠〉硫酸铵〉柠檬酸钠〉硫酸镁。

pH值对盐析效果的影响

属于两性电解质的分子,如蛋白质、酶及氨基酸等,其溶解度与所带的电荷有关。

当其分子所带的正负电荷为零时,分子处于等电状态,此时溶液的pH值即为该分子的等电点。

处于等电点的两性分子,溶解度最小;偏离等电点的两性分子,溶解度较大。

因此在盐析时,一般选择在两性分子的等电点处的pH值下进行,以获得最佳的盐析效果。

温度的影响

在低离子强度下,蛋白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高离子强度下,则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对于蛋白质来说,盐析对温度的要求不是很严格,通常是在常温下进行操作。

但是对于酶类,由于其大部分对温度都比较敏感,因此对于酶类盐析时应在较低温度下操作,以最大限度地保持酶的活性。

2.1.4盐析后的脱盐处理

常用的脱盐处理有:

透析法、电渗析法和葡聚糖凝胶过滤法。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透析技术。

广义地说,透析也是一种膜分离技术。

用于透析的膜是一种半透膜,即具有让小分子和水扩散而不断地通过,直到膜内外浓度达到平衡;而大分子则不能透过膜而被截留在膜内侧的一种膜。

生物的细胞膜、羊皮纸、火棉胶、玻璃纸以及赛璐玢等即属于半透膜。

用于透析的膜,必须具有如下特点:

只允许小分子溶质和溶剂通过,大分子不能通过;

具有化学惰性,与溶质不起化学作用,在水、盐、稀酸、碱中不溶解;

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再生性能。

透析的方法比较简单。

实验室少量样品可放入做成的透析袋内,并留出一般左右的体积,然后扎紧袋口,悬挂于盛有纯净溶剂的大容器内,即可透析。

透析过程中通过搅拌和不断更新新鲜溶剂,可大大提高透析效果。

2.1.5硫酸铵饱和度的调整方法

硫酸铵使用前的预处理

用一般生化工业制备的硫酸铵即可,如果待盐析的蛋白质和酶的活性中心含巯基,如菠萝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等属于巯基蛋白酶类的制品,则需预处理,去除硫酸铵中的重金属离子,以消除其对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是将硫酸铵配成浓溶液,然后通入H2S气体至饱和。

放置过夜后用滤纸滤除重金属沉淀物,滤液在瓷蒸发器中浓缩结晶,再在100℃下干燥即可使用。

硫酸铵饱和度的调整

当盐析要求饱和度高而又不宜增大溶液的体积时,可直接加入硫酸铵的固体盐,不同的饱和度应加入的硫酸铵用量可查阅相关的分析手册。

当盐析要求的饱和度不高,又必须防止局部浓度过高时,通常是采用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法。

盐析时要求的饱和度以及所需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体积的计算如下:

V=V0(S2-S1)/(1-S2)

式中:

V----需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的体积;

V0----待盐析溶液的体积;

S1----原来溶液的硫酸铵饱和度(第一次盐析时通常为0);

S2----需达到的硫酸铵饱和度。

25oC时,硫酸铵的饱和溶解度是767g/L,定义为100%饱和度

2.1.3影响盐析效果的因素

 

有机沉淀剂沉淀分离法

1、概念:

在含有溶质的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亲水的有机溶剂,降低溶质的溶解度,使其沉淀析出。

2原理:

(1)降低了溶质的介电常数,使溶质之间的静电引力增加,从而出现聚集现象,导致沉淀。

(2)由于有机溶剂的水合作用,降低了自由水的浓度,降低了亲水溶质表面水化层的厚度,降低了亲水性,导致脱水凝聚。

3、常用的有机溶剂沉析剂

沉淀金属离子的有机沉淀剂:

主要包括生成螯合物的有机沉淀剂、生成离子缔合物的有机沉淀剂以及生成三元络合物的有机沉淀剂。

⑵沉淀有机成分的有机沉淀剂:

可以沉淀水溶液中氨基酸、蛋白质、酶、核酸、多糖、果胶以及其它生化小分子的沉淀剂包括:

乙醇、甲醇、丙酮、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乙腈、异丙醇等,其中最常用的是乙醇和丙酮。

V=V0(S2-S1)/(1-S2)

式中:

V----需加入有机沉淀剂的体积;

V0----原溶液的体积;

S1----原溶液中有机沉淀剂的浓度;

S2----需达到的有机沉淀剂浓度。

乙醇:

沉析作用强,挥发性适中,无毒常用于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的沉析;

丙酮:

沉析作用更强,用量省,但毒性大,应用范围不广;

特点:

介电常数小,60%乙醇的介电常数是48

丙酮的介电常数是22

容易获取

4、有机溶剂沉析的特点

(1)分辨率高;即一定浓度的有机沉淀剂只沉淀分离某一种或某一类溶质组分。

(2)溶剂容易分离,并可回收使用;

(3)产品洁净;沉淀后所得产品不需脱盐,残留的沉淀剂通过挥发而易于去除。

(4)有机沉淀剂的缺点是容易使蛋白质等某些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大分子失活;

(5)应注意在低温下操作;

(6)成本高

5、溶剂选择

(1)介电常数要小

(2)致变性作用要小(甲醇)

(3)毒性要小、挥发性适中

(4)水溶性要好

6、影响有机溶剂沉淀效果的因素

(4)

影响

金属离子的助沉析作用:

Zn2+、Ca2+

当溶液中有一些金属离子存在时,能降低大分子溶质的溶解度,同时不影响目标成分的生物活性,可使有机溶剂的用量减少,这在工业上有实用价值,如Zn2+、Ca2+、在一定的pH值条件下能与呈阴离子状态的蛋白质形成复合物,这种复合物在水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明显降低。

盐浓度的影响

溶液中盐的浓度太大或太小,对沉淀都有不良影响。

沉淀蛋白质和多糖时,有机溶剂中盐的浓度以不超过5%为宜。

样品浓度:

~2%

稀:

溶剂用量大,回收率低,但共沉淀作用小

浓:

节省溶剂用量,共沉作用强,分辨率低

溶质相对分子质量与有机溶剂用量的影响

一般来说,待分离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有机溶剂的用量越多。

不同浓度的有机溶剂能使溶质中不同的组分先后沉淀,因而能起到分步沉淀的效果。

温度的影响

在有机溶剂存在时,蛋白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

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生化成分,如蛋白质、酶、核酸等,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

温度升高时,容易发生变性。

因此为了尽可能地保存制品的生物活性,应尽量采用低温操作。

低温对于提高沉淀效果也比较有利。

总之,低温有利于防止溶质变性;有利于提高收率(溶解度下降);

pH值的影响

像酶、蛋白质、氨基酸等大多属于两性电解质物质,因此选择其等电点处的pH值,可最大限度地进行沉淀。

在一定的有机溶剂浓度下,改变pH值,就可以进行有选择的分段沉淀,用以分离不同的组分。

搅拌速度:

散热

(6)离子强度:

离子强度低有利于沉析,~L

等电点沉淀分离法

等电点沉淀分离的基本原理

等电点沉淀分离法主要是利用两性电解质分子在电中性时溶解度最低,不同的两性电解质具有不同的等电点而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

 

蛋白质是多价的两性电解质,通常在偏酸性溶液中带正电,在偏碱性溶液中带负电,在其等电点处的静电荷为零,因而容易相互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而沉淀。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当溶液pH值处于等电点时,分子表面净电荷为0,双电层和水化膜结构被破坏,由于分子间引力,形成蛋白质聚集体,进而产生沉淀。

大豆蛋白的“碱提酸沉”法就是利用该原理,其工艺流程为:

豆粕原料一二次碱提粗滤酸沉打浆回调改性喷粉成品

废渣

3、特点:

由于在等电点附近,溶质仍然有一定的溶解度,等电点沉淀法往往不能获得高的回收率,因此等电点沉淀法通常与盐析、有机溶剂沉淀法联合使用

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1)由于无机离子的影响,蛋白质的等电点通常会发生“漂移”,阳-高,阴-低

(2)溶质的稳定性

(3)盐析效应

九、其它沉淀法

(1)水溶性非离子型聚合物沉淀剂

PEG(聚乙二醇)、NPEO(壬苯乙烯化氧)、葡聚糖、右旋糖苷硫酸酯

常用的此类沉淀剂是PEG,相对分子量一般为6000;

(2)成盐类复合物沉析剂

A.金属复合盐:

与生物分子的酸性基团作用,Cu2+、Ag+、Zn2+

B.有机酸复合盐:

与生物分子的碱性基团作用

C.无机复合盐:

磷钨酸盐、磷钼酸盐

(3)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季铵盐溴化物)、十二烷基磺酸钠(SDS)

(4)离子型多聚物沉析剂

核酸(多聚阴离子)、鱼精蛋白(多聚阳离子)

(5)氨基酸类沉析剂

一类选择性沉淀剂。

如组氨酸-氯化汞,精氨酸-苯甲醛,亮氨酸-邻二甲基苯磺酸等

(6)分离核酸用沉析剂

酚、氯仿、SDS

(7)分离粘多糖用沉析剂

乙醇、CTAB

(8)选择性变性沉析法

十、本章作业

(1)常用的蛋白质沉淀方法有哪些

(2)影响盐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何谓中性盐的饱和度盐析操作中,中性盐的用量(40%硫酸铵饱和度)如何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