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综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三.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8076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3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医综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西医综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西医综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西医综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西医综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西医综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西医综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西医综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西医综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西医综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西医综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西医综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西医综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西医综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西医综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西医综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西医综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西医综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西医综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西医综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医综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三.docx

《西医综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医综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三.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医综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三.docx

西医综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三

西医综合-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三)

(总分:

162.51,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

(总题数:

78,分数:

162.50)

∙A.对氨基水杨酸钠

∙B.乙胺丁醇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非

(分数:

1.50)

(1).能杀灭结核菌的药物是(分数:

0.75)

 A.

 B.

 C.

 D. √

解析:

(2).对结核菌有抑菌作用的药物是(分数:

0.75)

 A.

 B.

 C. √

 D.

解析:

[解释]埘氨基水杨酸钠及乙胺丁醇是两种起抑菌作用的抗结核药。

1.关于肺部真菌感染,下列选项中,对诊断最有意义的是

∙A.痰中培养出真菌

∙B.咽拭子涂片发现真菌

∙C.痰涂片找到真菌

∙D.胸水中培养真菌

(分数:

1.50)

 A.

 B.

 C.

 D. √

解析:

[解释]正常痰液有真菌存在。

只有3次培养出真菌才能确诊。

∙A.弥散障碍

∙B.第一秒用力呼气率减低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分数:

1.50)

(1).支气管哮喘(分数:

0.75)

 A.

 B. √

 C.

 D.

解析:

(2).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分数:

0.75)

 A.

 B.

 C. √

 D.

解析:

[解释]支气管哮喘的主要病理改变是由于气道特别是小气道的痉挛,导致呼气严重受阻,可引起第一秒用力呼气率减低,但不影响肺的弥散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病理变化不仅可有气道受阻,使肺的通气功能障碍,而且可明显影响肺的弥散功能。

2.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出现下面哪些情况提示病情严重或有并发症发生

(分数:

1.50)

 A.PaCO2:

4.6kPa(35mmHg),PaO2:

8.72kPa(65mmHg)

 B.奇脉 √

 C.两肺哮鸣音

 D.呼吸困难加重而哮鸣音减轻或消失 √

解析:

[解释]支气管哮喘患者当出现呼吸闲难加重而哮呜音减轻或消失,则意味气道重度痉挛、梗阻,以致通气量极度减少,提示病情危重。

由于肺的过度膨胀和肺内压增高,影响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可出现奇脉。

而八项血气分析值及C项提示肺内哮鸣音不能作为哮喘患者有严重并发症的指标。

3.关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的氧疗,下列哪些正确

(分数:

1.50)

 A.提高肺泡内PaO2,增加其弥散能力 √

 B.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可利用氧 √

 C.增加肺泡通气量,促进CO2排出

 D.降低肺循环阻力和肺动脉压,增强心肌收缩力 √

解析:

[解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氧疗的目的是通过提高肺泡内PaO2,增加O2弥散能力,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及氧饱和度,增加可利用氧。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的患者给予长期低氧浓度的氧疗能降低肺循环阻力和肺动脉压,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患者活动耐力和延长存活时间。

氧疗法不能增加肺泡通气量、促进CO2排出,合理使用呼吸兴奋剂、适时应用机械通气对此极为有效。

4.慢性肺心病心功能代偿期除了有COPD的临床表现外,还可有的体征是

∙A.肝颈静脉反流

∙B.剑突下心脏收缩期搏动

∙C.舒张期奔马律

∙D.腹腔积液征

(分数:

1.50)

 A.

 B. √

 C.

 D.

解析:

[解释]肺、心功能代偿期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绀和肺气肿体征。

偶有干、湿性啰音,心音遥远,P2>A2,三尖瓣区可出现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心脏搏动增强,提示有右心室肥厚。

部分患者因肺气肿使胸内压升高,阻碍腔静脉回流,可有颈静脉充盈。

此期肝界下移是膈下降所至。

失代偿期肝大且有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重者可有腹水。

5.用普通显微镜检查涂片能确定诊断的病原体是

(分数:

1.50)

 A.皮肤瘀点涂片查脑膜炎双球菌 √

 B.粪便涂片查痢疾杆菌 √

 C.粪便涂片查阿米巴原虫 √

 D.咽拭子涂片查溶血性链球菌

解析:

[解释]溶血性链球菌在正常情况下也存在。

6.肺脓肿的诊断依据是

(分数:

1.50)

 A.突然起病、畏寒、高热 √

 B.咳嗽、咳大量脓痰,伴有咯血 √

 C.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

 D.胸片有大片浓密阴影,中有空洞形成并有液平 √

解析:

[解释]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突然起病,畏寒、高热、咳嗽,咳大量脓痰,伴有咯血,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X线胸片示大片浓密阴影,中有空洞形成并有液平,根据以上特点,诊断肺脓肿可以确立。

7.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炎型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发病年龄较轻

∙B.多无发绀

∙C.喘息明显,多呈持续性

∙D.X线胸片呈肺纹理减少

∙E.静息时PaO2轻度降低

(分数:

1.50)

 A. √

 B.

 C.

 D.

 E.

解析:

[解释]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型表现为:

发病年龄较轻;体型多肥胖,有发绀;咳嗽较重;喘气较轻,常在并发感染时加重;呼吸音正常或减低,湿啰音较多;X线胸片示肺气肿征不明显,肺纹理增加,增粗;肺功能检测显示肺总量正常或轻度增加,残气量中度增加,FEV1降低,肺顺应性在静态时接近正常,但动态时很低;血气检查静息时PaO2显著降低,在运动时则更低,但PaCO2常明显升高;此外,此型患者并发肺心病伴心力衰竭者较多。

8.男性,34岁,2天前着凉后发热,体温38.9℃,伴呼吸困难,咳嗽,咳少量黄痰,腹泻两次。

自服“先锋霉索”无效。

入院查体:

嗜睡,口唇轻度发绀,脉搏100次/分,呼吸28次/分,双肺叩清音,双下肺可闻及湿啰音,心律整,腹(-),血WBC12.3×109/L,N0.87。

血气分析:

pH7.35,PaO257mmHg,PaCO231mmHg。

胸片示:

左上肺前段、左下肺及右上肺前段、右中肺见斑片状阴影。

最可能的诊断是

∙A.军团菌肺炎

∙B.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C.ARDS

∙D.肺栓塞

∙E.支原体肺炎

(分数:

1.50)

 A. √

 B.

 C.

 D.

 E.

解析:

[解释]患者特点:

青年男性,受凉后2天起病,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血WBC及中性粒细胞轻度升高,胸片可见多处斑片状阴影,可确定患者为肺炎。

同时患者存在消化管症状,出现I型呼衰,且头孢菌素抗感染治疗无效,此皆为军团菌肺炎的特点。

9.休克型肺炎的治疗原则

(分数:

1.50)

 A.纠正休克、控制感染 √

 B.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

 C.防止心、肺、肾功能不全 √

 D.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纠正酸、碱紊乱 √

解析:

[解释]都需要使用。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应用利尿剂,可能引起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分数:

1.50)

 A.

 B.

 C.

 D. √

 E.

解析:

[解释]慢性肺心病患者多存在阻塞性气道疾病等基础病,急性加重时肺功能失代偿出现呼吸性酸中毒,利尿治疗可导致电解质紊乱,出现低钾、低氯血症,从而并发代谢性碱中毒。

患者,男,66岁。

活动后气短半年,逐渐加重,干咳,伴有明显乏力和消瘦。

2个月来体重下降约4kg,无明显发热。

吸烟40余年,1~2包/天,有高血压病史。

查体:

浅表淋巴结未及,双肺中下野可闻及Velcro啰音,肝脾肋下未及。

杵状指(+)。

(分数:

1.50)

(1).对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分数:

0.50)

 A.肺癌

 B.肺结核病

 C.间质性肺疾病 √

 D.慢性支气管炎

解析:

(2).下列检查中,对该患者疾病诊断意义最大的是(分数:

0.50)

 A.肺功能检查

 B.血气分析

 C.胸部HRCT检查 √

 D.血清结核抗体检查

解析:

(3).下列治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分数:

0.50)

 A.早期足量应用抗生素 √

 B.应用糖皮质激素

 C.加用免疫抑制剂

 D.抗氧化剂治疗

解析:

[解释]诊断为间质性肺病,诊断用胸部HRCT。

由于病因不是感染,所以不应该用大量抗生素。

男性,67岁,慢性咳嗽,咳少量白痰,活动后气短3年,近2个月气短加重,痰量较多,为脓l生痰。

查体:

口唇轻度发绀,双下肺可闻及Velcro音,有杵状指。

(分数:

1.50)

(1).根据以上病史、症状和体征特点,对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分数:

0.75)

 A.淋巴样间质性肺炎

 B.特发性肺纤维化 √

 C.巨细胞型间质性肺炎

 D.慢性阻塞性肺病

解析:

(2).为了确诊,需做进一步检查,下列哪种检查方法最有利于确诊(分数:

0.75)

 A.肺功能测定

 B.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

 C.肺通气灌注扫描

 D.HRCT √

解析:

[解释]诊断是特发性肺纤维化,HRCT测定最有意义。

∙A.胸水LDH含量503U/L

∙B.胸水ADA含量96U/L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不可

(分数:

1.50)

(1).结核性胸水检查结果(分数:

0.75)

 A.

 B.

 C. √

 D.

解析:

(2).恶性肿瘤胸水检查结果(分数:

0.75)

 A. √

 B.

 C.

 D.

解析:

[解释]胸水内乳酸脱氢酶(LHD)含量增高>500IU/L,提示有恶性肿瘤或者炎性胸水;胸水内腺苷酸脱氢酶(ADA)高于45U/L以上,甚至大于100UL常提示为结核性胸水,而胸水中ADA低于25U/L常提示为癌性胸水。

∙A.起病急骤、寒战、高热

∙B.经治疗后肺部病变完全消退,肺组织恢复正常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分数:

1.50)

(1).肺炎球菌肺炎(分数:

0.75)

 A.

 B.

 C. √

 D.

解析:

(2).干酪样(结核性)肺炎(分数:

0.75)

 A. √

 B.

 C.

 D.

解析:

[解释]肺炎球菌肺炎及干酪样(结核性)肺炎在临床表现方面相似,都可有起病急骤、寒战、高热。

但肺炎球菌肺炎经治疗后肺部病变完全消退,肺组织恢复正常,而干酪样(结核性)肺炎的X线片显示的肺部病变可历久不散,且可形成空洞和肺内播散。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同COPD发病的常见危险因素是

∙A.吸烟及大气污染

∙B.职业性粉尘暴露

∙C.儿童时期下呼吸道感染

∙D.先天性α1抗胰蛋向酶缺乏

(分数:

1.50)

 A.

 B.

 C.

 D. √

解析:

[解释]①吸炯、呼吸道感染及空气污染是三个导致COPD的主凶。

②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

a.蛋白水解酶列组织有损伤、破坏作用。

b.抗蛋向酶对弹性蛋白酶等多种蛋白酶具有抑制功能。

c.其中α1抗胰蛋白酶(α1AT)是活性最强的一种。

d.蛋白酶和抗蛋白酶维持平衡是保证肺组织正常结构免受损伤和破坏的主要因素。

e.蛋白酶增多或抗蛋白酶不足均可导致组织结构破坏产生肺气肿。

③其他:

a.机体的内在因素。

b.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营养、气温的突变等都有可能参与COPD的发生、发展。

12.血气分析结果显示:

PaO2下降,PaCO2升高,pH下降或正常,

升高。

符合的疾病是

∙A.脊柱后侧突

∙B.吸入异物

∙C.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D.脑干出血

(分数:

1.50)

 A. √

 B.

 C.

 D.

解析:

[解释]血气分析诊断为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符合Ⅱ型呼衰。

由于脊柱后突引起胸廓畸形,气管扭曲,使呼吸道不畅。

∙A.庆大霉素

∙B.青霉素

∙C.红霉素

∙D.氧氟沙星

∙E.甲硝唑

(分数:

3.00)

(1).克雷伯杆菌肺炎首选(分数:

1.50)

 A. √

 B.

 C.

 D.

解析:

(2).军团菌肺炎首选(分数:

1.50)

 A.

 B.

 C. √

 D.

解析:

[解释]克雷伯杆菌的敏感抗生素为氨基糖苷类,仅庆大霉素属此类。

嗜肺军团杆菌的敏感抗生素为红霉素。

13.男性患者,40岁,突发寒战、高热,伴咳嗽胸痛两天,两小时前口服APC0.5g,大汗后热退伴无力。

体检:

BP86/50mmHg,脉搏102次/分,神清,血白细胞总数21000,/ml,胸片示右上肺大片状阴影。

以下哪项诊断正确

∙A.休克性肺炎

∙B.支原体性肺炎

∙C.肺脓肿

∙D.肺炎链球菌性肺炎

(分数:

3.00)

 A.

 B.

 C.

 D. √

解析:

[解释]本例为肺炎球菌性肺炎的典型特点。

患者服用APC后大汗,造成失水过多,血容量减少而使血压下降,不能诊断为休克性肺炎。

支原体肺炎及肺结核一般起病缓慢,末梢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增高,后者多见为低热,所以本例不作首先考虑。

但不能完全除外早期肺脓肿,应临床追踪观察。

14.血性胸腔积液可发生于

(分数:

3.00)

 A.肿瘤 √

 B.肺梗死

 C.肺结核 √

 D.有心衰竭

解析:

[解释]血性胸腔积液常见于肿瘤、结核、风湿性疾病等;肺梗死的胸腔积液多为反应性渗出所致,一般为渗出液而非血性;右心衰竭的胸腔积液为漏出液也非血性。

15.用于鉴别COPD和支气管哮喘的试验是

∙A.过敏原试验

∙B.支气管激发试验

∙C.低氧激发试验

∙D.运动试验

∙E.支气管扩张试验

(分数:

3.00)

 A.

 B.

 C.

 D.

 E. √

解析:

[解释]根据COPD定义,COPD肺功能表现是以不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其气流受限具有不可逆或部分可加逆性,支气管哮喘是以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

支气管扩张试验是用于检测气流受限的可逆程度的检查,用于鉴别COPD和哮喘。

过敏是哮喘患者常见的病因,COPD也可能存在过敏因素,过敏原试验只在哮喘的诊断和病因明确方面起到辅助作用。

气道高反应性是支气管哮喘的特点,但COPD亦有部分患者存在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激发试验主要用于临床表现不典型哮喘患者的辅助诊断。

运动激发试验是支气管激发试验的一种,对于药物激发阴性患者可以应用。

低氧激发试验为错误干扰答案。

16.活动性肺结核指的是

(分数:

3.00)

 A.有结核毒性症状 √

 B.痰菌阳性 √

 C.X线片示病灶具有炎症成分或病灶正在进展 √

 D.X线片示病灶在好转阶段

解析:

[解释]结核病活动时,临床有结核毒性症状,如低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食欲减退等;查痰结核菌可呈阳性;X线胸片可出现浸润性改变,如云雾状、密度较淡、边缘模糊等炎性改变;或在X线胸片中可见病变在进展。

当X线示病灶在好转阶段时,一般结核病已处于相对静止期。

17.下列关于慢性缺氧表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抽搐,昏迷

∙B.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C.呼吸频数

∙D.肝脾肿大

(分数:

3.00)

 A.

 B. √

 C.

 D.

解析:

[解释]缺氧和CO2潴留均会使脑血管扩张,血流阻力降低,血流量增加以代偿腩缺氧。

缺氧和酸中毒还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其通透性增高,导致脑间质水肿;缺氧使红细胞ATP生成减少造成Na+-K+泵功能障碍,引起细胞内Na+及水增多,形成脑细胞水肿。

以上情况均可引起脑组织充血、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压迫脑血管,进一步加重脑缺血、缺氧,形成恶性循环,严重时出现脑疝。

另外,神经细胞内的酸中毒可引起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生成增多,加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和代谢障碍,也成为肺性脑病以及缺氧、休克等病理生理改变难以恢复的原凶。

呼吸衰竭的患者常合并消化道功能障碍,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甚至出现胃肠黏膜糜烂、坏死、溃疡和出血。

缺氧可直接或间接损害肝细胞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上升,若缺氧能够得到及时纠正,肝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

当然,缺氧可以导致EPO生成增加,所以可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18.以下不符合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特点的有

(分数:

3.00)

 A.OT试验多属阴性 √

 B.患侧胸廓运动受限

 C.胸水中常可找到结核菌 √

 D.胸水为渗出性

解析:

[解释]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OT试验多属阳性,胸水中不易找到结核菌。

19.放射性核素主要用于诊断的病症是

(分数:

3.00)

 A.肺泡炎

 B.肺泡内出血

 C.结节病

 D.肺栓塞 √

解析:

[解释]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是肺栓塞的重要诊断方法。

典型表现是呈肺段分布的肺灌注缺损,并与通气显像不匹配。

镓扫描可协助诊断结节病,但是特异性不高。

20.呼吸性酸Ffl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分数:

3.00)

 A.多发生孑E呼吸衰竭早期

 B.BE值增大,PaCO2升高 √

 C.高血钾症

 D.使用糖皮质激素及碱性药物和失钾性利尿剂 √

解析:

[解释]呼吸性酸中毒,二氧化碳分压升高,BE可以升高,代谢性碱中毒亦可出现BE正值增大。

使用激素可出现低血钾;使用失钾性利尿剂亦可使血钾降低;加之使用碱性药物均可致代谢性碱中毒。

21.下列哪些疾病的胸腔积液是由于胸膜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所致

(分数:

3.00)

 A.结核性胸膜炎 √

 B.缩窄性心包炎

 C.胸膜肿瘤 √

 D.肺梗死 √

解析:

[解释]胸腔积液的病因:

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血容量增加、上腔静脉或奇静脉受阻等;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如胸膜炎症、结缔组织病、胸膜肿瘤、肺梗死、膈下炎症等;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如低蛋白血症、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黏液性水肿等;壁层胸膜淋巴引流障碍,如癌症淋巴管阻塞、发育性淋巴管引流异常等;损伤所致胸腔内出血,如主动脉瘤破裂、食管破裂等。

22.吸入性肺脓肿最常见的部位是

∙A.左上叶后段和舌叶

∙B.左下叶基底段

∙C.右上叶后段和下叶背段

∙D.有下叶基底段

∙E.右中叶

(分数:

3.00)

 A.

 B.

 C. √

 D.

 E.

解析:

[解释]吸入性肺脓肿多发生在免疫力低下,麻醉、醉酒、药物过量及脑血管意外等气道清除防御功能下降的患者,仰卧位时,因右侧支气管较陡直,且管径较粗大,吸入物易进入右肺,仰卧位时易发生在上叶后段和下叶背段。

23.苄胺唑啉和硝普钠用于慢性肺心病的原理为

(分数:

3.00)

 A.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改善通气功能 √

 B.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心功能 √

 C.降低肺静脉压,减轻肺淤血

 D.扩张外周动脉血管,降低心脏后负荷

解析:

[解释]苄胺唑啉为d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可使血管平滑肌扩张从而使肺动脉压下降,改善心功能;亦可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从而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

,硝普钠可直接作厢于J血管平滑肌,降低肺动脉压,亦可使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缓解,所以有利于改善慢性怖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

降低肺静脉压及扩张外周动脉血管主要有利于左心功能的改善。

24.能使支气管扩张的生物活性物质有

∙A.前列腺素F2

∙B.前列腺素E2

∙C.组胺

∙D.缓激肽

∙E.慢反应物质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解释]前列腺素E2可使血管平滑肌和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从而使血管和支气管扩张。

25.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治疗包括

(分数:

2.00)

 A.控制感染 √

 B.祛痰、止咳、平喘 √

 C.气雾疗法 √

 D.免疫治疗

解析:

[解释]免疫治疗不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治疗内容。

26.下列关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密度>1.018

∙B.胸水蛋白定量>305/L

∙C.胸水腺苷脱胺酶<40U/L

∙D.胸水细胞数>500×106/L

∙E.胸水乳酸脱氢酶水平大于血清水平的60%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释]结核性胸膜炎的胸水为渗出液,典型渗出性胸水为密度>1.018,胸水蛋白定量>3g/dl,胸水腺苷脱胺酶>40U/L,胸水细胞数>500×106/L,胸水乳酸脱氢酶水平大于血清的60%。

27.支气管哮喘的肺功能异常,主要表现在

∙A.肺活量减少

∙B.最大通气量增加

∙C.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减少

∙D.弥散量下降

∙E.功能残气量减少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解释]在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最主要的肺功能异常表现为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减少,从而可使肺活量减少,最大通气量下降,功能残气量增加。

弥散量主要取决于肺泡与毛细血管中的氧和二氧化碳通过肺泡一毛细血管壁膜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哮喘患者主要是气道的梗阻,不是弥散量的变化。

28.男性,54岁,患右侧肺癌,支气管镜病理检查为鳞癌,TNM分期为T2N1M1,治疗原则为

∙A.手术切除

∙B.手术切除,配合放疗

∙C.手术切除,配合化疗

∙D.放疗和化疗

∙E.手术切除,配合放疗和化疗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解释]鳞癌分级为T2NlM1,提示肿瘤已有远处转移,手术不能去除所有病灶,所以已不宜手术治疗,应采用放疗和化疗。

放疗和化疗对鳞癌的疗效均好于腺癌。

29.ARDS时出现肺泡Ⅱ型细胞损伤,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可引起的病理改变是

∙A.肺不张、肺泡萎陷

∙B.肺水肿

∙C.肺内含铁血黄素沉着

∙D.肺小叶间隔增宽

(分数:

2.00)

 A. √

 B.

 C.

 D.

解析:

[解释]肺水肿是由于肺毛细血管内皮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导致的肺泡膜通透过性增加。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这种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①有助于维持肺泡的稳定性。

因为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密度随肺泡半径的变小而增大,或随半径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在小肺泡或呼气时,表面活性物质的密度大,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强,肺泡表面张力小,可以防止肺泡塌陷;在大肺泡或吸气时,表面活性物质的密度减小,肺泡表面张力增加,可以防止肺泡过度膨胀,这样就保持了肺泡的稳定性。

成人患肺炎、肺血栓等疾病时,也可以因为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而发生肺不张。

②减少肺间质和肺泡内的组织液生成,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肺泡表面张力的合力指向肺泡腔内,埘肺泡间质产生“抽吸”作用,使肺泡间质静水压降低,组织液生成增加,可能导致肺水肿。

肺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减小肺泡回缩力,从而减弱对肺泡间质的“抽吸”作用,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③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做功。

∙A.抗炎作用

∙B.抑制肥大细胞释放介质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分数:

2.00)

(1).色苷酸钠(分数:

1.00)

 A.

 B. √

 C.

 D.

解析:

(2).β2受体兴奋剂(分数:

1.00)

 A.

 B.

 C.

 D. √

解析:

[解释]β2受体兴奋剂(如沙丁胺醇等)直接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从而治疗哮喘。

因此该药无抗炎作用,亦无抑制肥大细胞释放介质作用。

30.早期慢性肺心病的临床诊断依据为

(分数:

2.00)

 A.有慢支病史及肺气肿体征 √

 B.剑突下有收缩期搏动P2 √

 C.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