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患者健康教育.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8085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科患者健康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生儿科患者健康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生儿科患者健康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生儿科患者健康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生儿科患者健康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新生儿科患者健康教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新生儿科患者健康教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新生儿科患者健康教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新生儿科患者健康教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新生儿科患者健康教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新生儿科患者健康教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新生儿科患者健康教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新生儿科患者健康教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生儿科患者健康教育.docx

《新生儿科患者健康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科患者健康教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生儿科患者健康教育.docx

新生儿科患者健康教育

新生儿科患者健康教育

      儿科患者健康教育新生儿疾病健康教育  第一节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大多为未结合胆红素)的累积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

  一、病因  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摄取和(或)结合胆红素功能降低;胆汁排泄障碍。

二、临床表现  皮肤发黄、厌食、呕吐、体重不增、尿色深黄、有时反应差、拒奶等。

新生儿黄疸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即可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血胆红素>60nng/L。

  2.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黄疸退而复现。

3.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50mg/L。

  4.血清胆红素足月儿>129mg/I,早产儿少150mg/L,血清结合胆红素>20mg/L。

三、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向患儿家属介绍新生儿黄疸的发病机制,解释病情,让家长能认识到新生儿黄疸形成原因。

告知家长,经过蓝光照射等治疗,绝大部分患儿不会留下后遗症,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使家长能积极配合治疗。

  2、光疗指导  

(1)解释使用黄疸治疗箱的重要性,利用蓝色光谱进行体外照射治疗的目的、作用及蓝光箱的使用方法。

间接胆红素在蓝光的作用下,转变为水溶性,然后从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而退黄,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

  

(2)在使用治疗箱时患儿需裸体放在蓝光箱内,注意戴好眼罩及穿好尿裤防止滑脱。

家属要将墨镜戴好,防止损伤眼睛。

  (3)光疗时需适当补充水分及钙剂。

  (4)副作用:

可出现发热、腹泻和皮疹,但多不严重,可继续光疗。

光疗可使皮肤呈青铜色即青铜症,此时应停止光疗,青铜症可自行消退。

  3.喂养指导  

(1)向家长宣教正确的喂奶姿势和含接姿势,指导正确的挤奶手法及如何保持泌乳。

鼓励产妇耐心喂哺新生儿。

  

(2)指导家长早喂养,多次少量喂奶。

因为早喂奶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喂养而促进肠蠕动和胆红素在粪便中排泄,减少黄疸光疗机会。

另外还要增加喂奶次数,如果喂奶次数少,肠蠕动减慢,胎粪排除延迟,胆红素会吸收增加。

  (3)指导家长添加糖水,如出生24小时后测得黄疸指数>9mmol/L,可以在两次喂奶之间添加葡萄糖水以增加新生儿小便次数,利于小便中胆红素的排泄。

  (4)对母乳性黄疸患儿,可根据患儿病情,暂停母乳,改为人工喂养,停乳期间要注意维持泌乳及排空乳房。

  4.疾病指导  

(1)指导家长识别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2)指导家长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部位,程度,判断黄疸进展情况,以便协助医护人员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黄疸观察方法:

①在白天日光或白色日光下观察;②用手指压眉心、胸骨、鼻头、肚脐旁或双腿,一般正常皮肤压下去后放开呈白色,若有黄疸时,手指放开皮肤会转黄,继而恢复原来肤色。

  (3)指导家长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脐部是否有分泌物,若有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处理。

  (4)指导家长行新生儿游泳及抚触:

  1)新生儿游泳促进胃肠道激素和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多,食欲增加。

而且游泳时活动消耗量较多,肠蠕动加强,排便多,有利于胎粪的尽早排出,从而降低新生儿黄疸。

  2)新学儿抚触促使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加,从而使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多,增加婴儿的喂哺量,促进食物消化吸收,促进胎粪排泄。

同时,腹部抚触本身对胃肠道也是一种机械刺激,促进肠蠕动,使日排便次数及排便量明显增加,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从而隆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四、出院健康指导  1、指导家长观察皮肤黄染情况,防止复发。

2、按医嘱继续观察并口服退黄中药。

  3、坚持母乳喂养,避免在夏季断奶,添加辅食要采取逐渐过渡的方式,注意合理喂  养。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尿布、玩具、奶瓶的消毒工作,以防感染。

5、注意气候变化,按时添减衣服,避免过热和受寒。

  6、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诊并定期复査。

第二节新生儿溶血症  新生儿溶血症(hemolyticdiseaseofnewborn,HDN)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使胎儿在宫内或牛后发半大量红细胞破坏,出现一系列溶血性贫血、黄疸及其他多种临床表现的疾病。

在我国以ABO血型不合者占多数,Rh血型不合者少。

  一、病因  当胎儿父方遗传所得的血型抗原与母亲不同时,进入母体后即会刺激母体产生相应的抗休,可通过胎盘进人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溶血。

  二、临床表现  本病症状轻重差异很大,一般ABO血型不合者症状较Rh血型不合者轻、患儿常于生后24小时内或第二天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

随黄疸加深可出现贫血、肝脾肿大,严重者发生胆红素脑病。

Rh不合大量溶血者,出生时已有严重贫血,可导致心力衰竭、全身水肿,甚至死胎。

  三、住院健康指导1、心理指导  

(1)新生儿进人一个陌生的环境,产生恐惧而啼哭不止,护士握住新生儿的双手,用温柔的语言和新生儿说话,并轻轻抚摸其脸及胸部皮肤,使其产生安全感。

新生儿通过哭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要求,护士应马上查看。

  

(2)于患儿家长对该疾病缺乏认识,应多与家属沟通,让家属初步了解病情、该病的发生发展、蓝光治疗原理及换血疗法的目的、方法及护理过程,减轻恐惧和紧张心理,取得家属的理解和支持,配合治疗。

  2、饮食指导换血后2~4小时患儿情况良好者试喂糖水1次,若吸吮正常,无呕吐者,可进行正常喂养。

注意有无呕吐、腹胀、便血等表现,以防换血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

  3、疾病指导  

(1)光疗护理见“新生儿黄疸”。

  

(2)换血疗法:

换血是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的方法。

换血操作较复杂,易发生感染、血容量改变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所以必须谨慎从事。

  (3)指导家长保持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皮肤破损及感染。

  (4)指导家长密切观察患儿黄疸程度,有无核黄疸的早期表现,如嗜睡、肌张力低下,吸吮反射减弱,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抢救。

黄疸的观察见“新生儿黄疸”。

  (5)指导家长做好脐部伤口的观察,保持脐部伤口清洁、干燥,局部无菌纱布包扎防止尿液污染,伤口拆线前不宜沐浴。

  (6)出生后2个月内,重症溶血常发生严重贫血,应注意复査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若血红蛋白  四、出院健康指导  1.保持全身皮肤清洁卫生,加强脐部护理,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

2.合理喂养,保证热量、营养、水分供给。

3.指导家长观察皮肤黄染情况,防止复发。

  4.指导家长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如发现体温异常或其他病情变化,及时就诊。

  第三节新生儿脐炎  脐炎(omphalitis)指与脐带相连组织的感染。

几乎所有脐带在生后第一天都是无菌的,以后逐渐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集落生长。

局部分泌物培养阳性并不表示有感染,只有在出现较多脓性物质、软组织发红时方可诊断。

  一、病因  因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脐残端细菌人侵、繁殖所引起的急性炎症;也可于脐血管保留导管或换血时被细菌污染而导致发炎。

  二、临床表现  1.初起时脐带根部发红,脐窝湿润、流水,随后很快脐周围皮肤出现红肿,脐窝流出带臭味的浆液脓性分泌物。

  2.易引发败血症如不及时治疗,脐周皮肤红肿加重,或形成局部脓肿,细菌及其毒素极易从脐血管的断口处进入血循环引起菌血症,并很快地菌血症发展为败血症甚至脓毒血症,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3.易引起腹膜炎患儿出现发热、不吃奶、精神不好、烦躁不安等全身中毒症状。

4.并发化脓性脑膜炎。

三、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婴儿住院,就会阻断与母亲建立的信任感,便容易因住院而缺乏外界有益的刺激,感知觉、动作、情绪、注意和记忆方面的发育受到一定影响。

要给予患儿身体上的接触,如搂抱、抚摸等,要有适当的环境刺激,如床周边环境(颜色、声音等)。

  2.用药指导注意不可使用甲紫、红汞等有颜色的药物涂擦脐部,因为药物的颜色可影响脐部的观察也不要用松花粉、爽身粉等粉状药物,因粉状异物的刺激可引起脐部慢性炎症而形成肉芽肿,不易愈合。

  3.疾病指导  

(1)在脐残端脱落前后,要勤换尿布,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避免排泄物污染。

每天可用75%乙醇溶液涂擦脐残端和周围2~3次。

擦时从脐根部呈螺旋动作向四周擦拭,不可来回擦拭,以免把周围皮肤上的细菌带入脐根部,再盖上消毒纱布,并将纱布固定好。

  

(2)如果有结痂形成,涂擦乙醇时应将结痂掀起,从内向外涂擦,才能真正起到消毒的作用。

  (3)每天要观察脐部,若脐部有雌性分泌物,周围皮肤发红,表示感染加重,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如果形成脓肿者,需及时切开引流换药。

  四、出院健康指导  1.教育家长掌握新生儿脐知护理正确操作,不用脐粉,避免异物刺激,形成脐部肉芽肿。

清洗脐部可用3%过氧化氢、2%碘酊或75%乙醇溶液消毒处理,每日2~3次,仅消毒表面是不够的,必须从脐的根部内向外,环形彻底清洗消毒。

有创面时应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

  2.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避免大小便污染,最好使用吸水、透气性能好的消毒尿布,孩子哭闹时要检査尿布有无潮湿,及时更换。

  3.洗澡时,注意不要洗湿脐部,洗澡完毕,用消毒干棉签吸干脐窝水,并用75%乙醇溶液消毒,保持局部干燥。

  4.若发现脐部有渗出物或脓性分泌物,应及时来医院就诊。

  5.监测患儿体温、精神状态、吃奶、体重及各种反射等,若有异常,及时就医。

第四节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肺透明膜病(hyalinemembranediseas,HMD)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RDS),是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呼气末肺泡萎陷,致使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以早产儿多见。

  一、病因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肺泡萎缩,形成肺不张,血流通过肺不张区域,未经氧气交换又回至心脏形成肺内短路,血氧下降,机体缺氧,增加了酸性产物而发生酸中毒。

缺氧及酸中毒还使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液体漏出,使气体弥散障碍,加重缺氧和酸中毒,进而抑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形成恶性循环。

早产儿、糖尿病孕妇的婴儿及宫内窘迫和出生时窒息均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诱发因素。

  二、临床表现  1.出生时正常,生后2~6小时出现症状,第2、3天病情严重,3天后病情好转。

2.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呼吸急促、不规则,鼻扇、吸气性三凹征和明显的吸气性呻吟、胸廓扁平、呼吸音低。

  3.面色灰白或青灰、发绀,严重者心力衰竭。

三、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因孩子比较小,生病后,严重扰乱患儿及家属的正常生活,故对家属应及时说明病情和各项检查、治疗的目的,消除疑虑、焦虑和恐惧心理,取得患儿家属的合作,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饮食指导充足与合理的营养一方面是保证小儿体格和精神健康发育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能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1)母乳喂养:

以少量多次为主,一次不能太饱,以防腹胀或呕吐。

喂奶后,竖抱起患儿,轻拍背部,让吃进胃里的空气排除。

  

(2)混合喂养:

母乳不足需添加牛乳、羊乳或其他代乳品,称为混合喂养。

一般每次母乳后加喂一定量的牛乳或羊乳等。

  (3)人工喂养:

常见的牛奶制品有全脂奶粉、蒸发乳、酸奶、婴儿配方奶粉、配制按体积奶粉与水的比例为1:

4。

  3.用药指导  

(1)应用表面活性物质:

目前用于临床的表面活性物质制剂有三种:

天然制剂、人工制剂和混合制剂。

天然制剂从人羊水或牛、猪肺灌洗液中提取,效果较好。

使用时制剂溶  于生理盐水中,然后从气管中滴入。

  

(2)维持酸碱平衡:

呼吸性酸中毒以改善通气为主,代谢性酸中毒常用5%碳酸氢钠溶液治疗,剂量根据酸中毒情况而定。

  (3)防止肺部感染:

应用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等抗生素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

4.疾病指导  

(1)告知家长保持呼吸道通畅及供氧的重要性,氧气吸入浓度一般以40%为宜,以消除青紫症状为准。

青紫消失,立即停止吸氧,因为吸氧浓度过高,时间过长,可致眼晶体后纤维增生症而失明。

  

(2)及时清除口、鼻、咽部分泌物,必要时给予雰化吸入后协助排痰。

  (3)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以降低呼吸道分泌物的黏稠度和减少呼吸道水分丢失。

注意保暖,使患儿体温保持在36~37℃。

  (4)患儿因肺泡表面活动物质缺乏,呼气时肺泡萎缩,影响气体交换,缺氧,因此要保持室内安静,减少其哭闹,尽量少动。

  (5)给予患儿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滴入前彻底吸净气道内分泌物,于患儿吸气时滴入并转动患儿体位,从仰卧位转至右侧位再至左侧位,使药物均匀进人各肺叶。

  (6)预防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通风,保持皮肤干燥。

四、出院健康指导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

2.供给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3.可增强小儿适应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促进健康,随年龄增长循序渐进。

第五节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新生儿窒息是引起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需要争分夺秒抢救。

一、病因  凡能降低胎儿或新生儿血氧浓度的任何因素都可以引起窒息,包括孕母因素(患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原病、心脏病、胎盘异常等)、分娩因素(如脐带受压、打结、绕颈等)和胎儿本身因素(如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等)。

  二、临床表现  1.轻度窒息呼吸浅表而不规则或无呼吸哭声轻或经刺激时才有哭声皮肤青紫、患儿无力,但肌肉张力尚能保持,刺激反应较差,心率正常或稍慢,约每分钟80~100次。

  2.重度窒息表现为无呼吸,或偶尔有呼吸,皮肤呈苍白色或灰紫,肌肉极度松弛,肌体软弱,刺激无反应,心率为每分钟60次以下,心率甚至听不清。

三、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在抢救过程中,随时将病情告知家属,让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消除顾虑,争得家属的理解,以取得最佳的配合。

  2.饮食指导暂禁食,病情稳定后根据具体情况喂晡。

3.用药指导  

(1)肾上腺素:

可直接兴奋心肌起搏组织和传导系统的β受体,使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同时兴奋血管α受体,使血管收缩,血压增高。

若心率≥100次/分,提示效果良好。

  

(2)多巴胺:

小剂量可扩张脑、肾、肠系膜和冠状血管,对心脏无明显作用,中等剂量使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大剂量使血管收缩,血压增高。

  (3)纳洛酮:

降低镇痛效应。

4.疾病指导  

(1)呼吸道护理:

复苏后呼吸道内仍可能有较多吸入物,加上窒息时吸入羊水、胎粪到胃内导致咽下综合征及因喂养不当引起呕吐物阻塞气道,有再次发生窒息的可能。

因此对咽下综合征者插胃管予5%葡萄糖溶液40mL+5%碳酸氢钠溶液10mL洗胃,减轻对胃刺激而引起的呕吐;喂奶后轻拍背部,排出吸人胃内的空气,上半身稍抬高,右侧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及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2)注意保暖:

经复苏后的新生儿全身冰冷、体温不升、面色紫绀或苍白,可加重氧耗量,影响周围循环,并加重病情,应注意保暖。

室温保持在26~28℃,相对湿度55%~65%,置婴儿暖箱内保暖。

  (3)预防感染注意皮肤、眼睛、口腔、脐部、臀部清洁及护理,奶瓶奶嘴规范消毒。

病室空气新鲜,定时通风,减少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4)合理喂养:

窒息后基本状况良好无呕吐者,可按正常喂养,按需喂奶,以母乳为好重度窒息或不能吸吮者,按医嘱禁食或插胃管鼻饲,鼻饲母乳少到多,稀到稠,一  般毎次1ml/kg,每次2~3小时,如无腹胀、溢奶,且鼻饲前胃内无残留奶,可增加奶量禁食者静脉补充营养,确保每天所需的能量供给。

  5.指导家长观察了解并发症,以便及早协助医护人员发现病情变化。

  

(1)吸人性肺炎:

宫内或产时吸人羊水、胎粪和乳汁所致,出生后3天内特别注意观察有无气促、吸气性三凹征、呻吟、持续或间断性青紫、口吐泡沫等情况。

  

(2)脑损伤:

脑是窒息损伤中最主要的脏器,常见脑损伤主要为颅内出血和峡氧缺血性脑病。

如有脑性尖叫、惊厥、前囟隆起、呼吸变慢等颅内压增高表现,应警惕有颅内出血可能。

  (3)消化道出血:

窒息时因血管收缩,凝血因子消耗,加上胃肠道缺氧、缺血,导致应激性胃溃疡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因此,要注意观察有无腹胀、呕吐,以及大便的次数、量、性质、颜色。

四、出院健康指导  1.预防新生儿窒息  

(1)母亲在给婴儿哺乳过程中,不要睡觉。

用被子或毛毯包裹孩子时,要将口鼻露出,注意通气;平时为防止孩子从床上跌下来,不要用绳索约束,以免绳索缠住患儿颈部窒息。

  

(2)给婴儿喂水、喂奶、喂药后,应将小儿抱起,喂毕应轻拍背部,然后取头高侧卧位,防止呕吐或溢奶误吸窒息。

  (3)为婴儿选择玩具时,应以大于小儿口腔为宜,防止小儿将玩具放人口腔,不慎滑人气管导致窒息。

  2.新生儿窒息需要做早期训练,婴儿大脑耗氧量比成人相对高一点,在新生儿出生的时候氧气不足,可能引起一些脑细胞缺氧性坏死。

神经细胞一旦坏死很难恢复,只能通过训练,相应细胞增加功能,来代替这部分受伤的细胞功能,如果范围不是很大,其他细胞可以代替受损伤细胞。

如果受损伤细胞面积比较大,将来恢复的可能性就小一些。

因此对脑细胞损伤的患儿要早期训练,如果早期没有充分训练,会越来越明显。

智力情况和肢体运动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落后就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3.预防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持口腔、脐部、皮肤清洁和干燥,防止病原菌感染加重病情。

  第六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一thy,HIE)是各种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的减少或暂停而导致的胎儿及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病情重,病死率高,少数幸存者常留下永久性功能性神经功能缺陷,如智力障碍、癫痫、脑性瘫痪等。

  一、病因  1.缺氧因素围生期窒息最重要,反复呼吸暂停、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如肺透明膜病等。

  2.缺血因素重度心衰、心跳骤停或严重心动过缓,各种病因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

二、临床表现  1.多为足月适于胎龄儿、具有明显宫内窘迫史或产时窒息史(Apgar评分1分钟  2.意识障碍是本症的重要表现生后即出现异常神经症状并持续24小时以上。

轻型仅有激惹或嗜睡重型意识减退、昏迷或木僵。

  3.脑水肿症候是围生儿HIE的特征,前囟饱满、骨缝分离、头围增大。

  4.惊厥多见于中、重型病例,惊厥可为不典型局灶或多灶性,阵挛型和强直性肌阵挛型。

发作次数不等,多在生后24小时发作,24小时以内发作者后遗症发病率明显增加。

  5.肌张力增加、减弱或松软,可出现癫痫。

  6.原始反射异常如拥抱反射过分活跃、减弱或消失,吸吮反射减弱或消失。

7.重症病例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有呼吸节律不齐、呼吸暂停及眼球震颤、瞳孔改变等脑干损伤表现。

三、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向患儿家长耐心解释有关患儿病、情及治疗护理有关问题,以取得理解,与患儿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让父母参与制定康复计划,指导家长掌握康复干预措施,取得家长的配合,对促进患儿康复、提高患儿生存质量非常有利。

早期干预能充分利激脑细胞发育,对改善患儿的智力状况、挖掘智能潜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满足患儿的心理需求,多抚摸及搂抱患儿,播放小夜曲及摇篮曲等,定期为患儿改变姿势及活动四肢。

  2.饮食指导延迟开奶,待缺氧状态完全纠正后,从低浓度奶或开水开始喂养,喂奶量根据患儿耐受力而定,以不发生胃潴留及呕吐为原则,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喂养方法。

  

      轻度HIE患儿应小量试喂,足月儿每次15~20mL,如无呕吐每天每次增加10~15mL,早产儿采取喂养前先进行抚触(每天上午和下午各1次,每次15分钟)和非营养性吸吮(让早产儿吸无孔奶嘴,每次10分钟)然后再予微量喂养,每2小时1次,疗程10天,抚触和非营养性吸吮可使早产儿食欲增强,体重增长较快,有利于病情恢复。

对中重度HIE患儿吸吮、吞咽能力较差的以胃管鼻饲方法喂养,每次鼻饲前应抽吸残余奶,观察胃内排空情况决定喂奶量,同时避免残余奶的吸入。

喂奶后患儿应右侧位,头向一侧,避免呕吐时呕吐物吸人气管或反流引起窒息。

另要注意不宜过早喂高浓度配方奶,避免发生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3.用药指导应用甘露醇时,用药前要检査药液是否有结晶,若药液有结晶应加热使结晶溶解后方可使用,静脉滴注不要滑到血管外,不能与其他药物混用,应在30分钟内快速滴人。

  4.疾病指导  

(1)告知家长合理氧疗的重要性,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给予氧疗,纠正新生儿缺氧,HIE患儿因窒息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缺血症状,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合理的给氧是纠正HIE的重要措施。

吸氧浓度的掌握对纠正缺氧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应根据病情变化调节氧流量和氧浓度。

轻度HIE可面罩、头罩给氧,重度HIE患者可考虑气管插管及机械辅助通气。

吸人氧必须经过湿化,以免刺激呼吸道黏膜。

另外要防止给氧过度引起氧中毒的损害,如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形成等。

  

(2)指导家长注意保暖,HIE患儿于神经系统损伤较重,生活能力更差,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亦不健全,更易并发硬肿症,应注意保暖,防止热量散失,恢复体温对降低新生儿氧耗量,改善周围循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指导家长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HIE常引起抽搐,抽搐可增加脑细胞的耗氧量,加重脑缺氧及脑损伤。

应密切观察有无抽搐的先兆,如眼球强直性偏斜或烦躁、尖叫、上下肢屈曲性一次或多次同步性抽动等。

出现抽搐先兆时,应及时给镇静剂。

严格观察患儿意识的改变,若出现意识障碍加重,伴瞳孔大小变化、呼吸不规则、前囟隆起等,判明为颅内压增高,提示病情加重,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

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减轻脑水肿,防止颅内压进一步增高,尽可能减少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4)指导家长每1~2小时改变新生儿体位,以维持充足换气,引流气道分泌物,注意皮肤护理,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保持脐部、臀部皮肤的清洁干燥。

加强口腔护理。

  (5)室内保持安静,患儿绝对静卧,尽量减少搬动,尤其是头部,以免加重脑组织受损及出血。

为减轻脑水肿及防止呕吐引起窒息,可将患儿头部稍抬高,并右侧卧位。

  四、出院健康指导  1.讲解早期康复指导意义,康复治疗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并且贵在坚持。

向家长讲解康复治疗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以及早期康复干预方面的知识:

0~2岁小儿的脑处于快速发育的灵敏期,可塑性极强,因此可给予如新生儿抚触、各种感知刺激、穴位按摩及各种动作训练;出生28天后每月用高压氧舱进行治疗,5天为1疔程,每月1个疗程,连用2~3个疗程,以促进患儿的恢复并减轻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

  2.对疑有功能障碍者,将其肢体固定于功能位。

  3.根据婴儿情况,给予合理喂养,宜少量多次,逐渐增加奶量,保证热能供给。

第七节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neolnatalscleredema)系指新生儿时期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及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低下,受寒引起者称新生儿寒冷损伤。

  一、病因  1.早产儿和保温不足。

  2.某些疾病严重感染、缺氧、心力衰竭和休克等。

3.多器官功能衰竭。

二、临床表现  一般发生在出生后一周内,以寒冷季节或(和)早产儿多见,夏季发病大多严重感染、重度窒息引起。

其主要表现为:

  1.低体温新生儿低体温指体温小于37℃。

  2.硬肿常成对称分布,发生顺序依次为:

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三、住院健康指导  1.心理指导向家长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消除家长的疑虑和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2.饮食指导对有吞咽吸吮能力者,给予母乳,指导其喂养姿势,给患儿抚触。

不能吸吮者应将母乳挤出,用滴管或小勺喂养。

对无吞咽能力者,使用鼻饲喂养,协助母亲将乳汁挤在小杯内,用无菌注射器缓慢注人胃内。

出箱后对喂奶易发生青紫的患儿,可于喂奶前后吸氧数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