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部分经典题库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898104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9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部分经典题库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部分经典题库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部分经典题库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部分经典题库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部分经典题库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部分经典题库及答案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部分经典题库及答案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部分经典题库及答案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部分经典题库及答案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部分经典题库及答案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部分经典题库及答案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部分经典题库及答案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部分经典题库及答案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部分经典题库及答案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部分经典题库及答案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部分经典题库及答案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部分经典题库及答案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部分经典题库及答案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部分经典题库及答案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部分经典题库及答案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部分经典题库及答案解析.doc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部分经典题库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部分经典题库及答案解析.doc(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部分经典题库及答案解析.doc

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题库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张衡认为:

“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

”朱熹认为:

“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

”这两种天体演变的观点的分歧体现了()的分歧。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2.“如果你想走得远,就要和大家一起走,因为可以互相帮助。

”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B.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

C.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D.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3.温家宝总理说:

“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最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

”这说明()。

A.意识的对象是客观存在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D.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4.30多年前,父辈人对远行者的叮咛是“一定要写信来”;20世纪90年代后,离别的嘱托变成“常打电话”。

如今,书信、电话、短信、电邮、MSN、QQ、飞信……总有一款适合离别者抒发别情。

通信方式的变迁启示我们要坚持()。

A.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B.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C.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在实践中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

5.尽管右脑比左脑更富有创造性,但人类的创造均是左右脑协同工作,并且是由右向左或称潜意识向显意识进行的结果。

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的产物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C.意识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D.辩证否定观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6.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这是()。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7.“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揭示的哲理是()。

A.真理的获得取决于人的认识能力

B.只要与客观一致的认识就是真理

C.追求真理是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D.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8.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舍弃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种更宽阔的拥有。

可见()。

A.矛盾的同一性是以矛盾的对立为前提的

B.正确认识事物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并为斗争性所制约

D.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9.“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

”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10.在中国功夫中,太极拳的特点是“动静结合、刚柔相济”,主张用“四两拨千斤”来以柔克刚,这体现了中国古老的哲学观念。

可见()。

A.有些事物是运动的B.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

C.有些事物是相对静止的D.应该用辩证的思想把握事物运动的规律

11.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如,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达了春天的美好;“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则表达了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

“意象”反映了()。

A.人们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艺术形象的主观创造

B.客观事物本身存在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C.思维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把意识的东西变成现实

D.意识活动在艺术创作中具有独特的创造性

12.面对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有人说:

“就算今晚一片浮云遮住了星光,谁能说明天早晨不会是满天朝霞呢!

”这启示我们()。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3.3G是指第三代数字通信技术,它以手机语音功能之外的无线上网、手机电视等数据功能为特色。

按3G标准生产的手机问世后,人们可以购机宽带上网、视频通话、网络游戏、移动电邮、移动搜索、传输音像、网络电视等。

这说明()。

A.人们可以创造一定条件建立多样性联系B.必须创造规律促使现有事物发生变化

C.应该彻底否定旧事物D.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新的事物

14.某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提出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

这说明()。

A.事物的发展具有前进性的趋势B.要坚持为人民谋福利的正确价值取向

C.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时间的检验D.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不存在的

15.“Youandme,Fromoneworld,Wearefamily.Traveldream,Athousandmiles,meetinginBeijing.Cometogetherputyourhandinmine.Youandme,Fromoneworld,wearefamily.”《YouandMe》这首歌词,主要揭示了()。

A.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B.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C.不同事物存在着不同的矛盾D.不同人的世界是不同的

16.2009年11月23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优秀指挥员蔡一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指出,全军和武警部队要广泛开展向蔡一清同志学习活动,为推动军队建设科学发展、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说明()。

A.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B.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消极阻遏作用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D.科学发展观是处理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

17.2009年下半年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完成8%。

经济学家提出当前调结构比“保八”更迫切。

这说明()。

A.世界瞬息万变,一切都是不可捉摸的B.世界是充满矛盾的

C.主观要符合客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D.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1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2010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这一要求()。

A.抓住了主要矛盾B.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C.抓住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D.坚持全面的观点

19.美国宇航局利用一枚火箭在月球表面撞出直径大约100英尺的大洞,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了大约25加仑水蒸汽以及水冰。

这一发现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09年十大科学发现之一。

这说明()。

A.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反过来认识又推动了实践的发展

B.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D.实践能够把认识和客观事物加以对照

20.60岁的新中国还是一个正处在“青春期的年轻小伙”。

既然是“青春期”,“成长的烦恼”当然少不了。

这体现出()。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B.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C.矛盾具有普遍性D.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21.金融危机从发生到蔓延,经济学家先后用英文字母V、U、L、W的形状来为世界经济走势画像。

这传达一个信息:

金融危机现象复杂、形势严峻,即使是受过专门训练的经济学家也难以做到“一叶知秋”,这说明()。

A.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B.金融危机复杂多变,具有不可预测性

C.正确认识需要在从实践到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

D.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2.“人生的阴影,是自己遮挡阳光造成的。

”这句话意在说明()。

A.消除人生的阴影是违反客观规律的B.人与周围的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

C.要从内因寻找摆脱困境的有效方法D.外因无助于解决人生所面临的难题

23.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

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特(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

这首诗体现的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24.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

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B.无限上升性

C.主观能动性D.社会历史性

25.如果对通胀预期不加以正确管理、引导和化解的话,就可能被积累放大,最终导致通胀的实现。

这说明()。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对立面转化D.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

26.“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孙子兵法》)这段话启示我们要()。

A.按客观规律办事B.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坚持从实际出发

27.要提高产品的性能,就会增加成本,使产品的价格上升;要考虑经济性原则,就制约了产品性能的提升。

此时最好的办法是分析产品的性价比,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点。

企业要确定一个好的平衡点所运用的矛盾分析法是()。

A.两点论B.重点论C.普遍性D.特殊性

28.在对某种产品设计进行评价时有时也存在“一票否决”的情况。

例如对于一辆汽车而言,如果设计的产品缺乏安全性,那么尽管它美观,成本低廉,也必须否定。

“一票否决”的做法体现了()。

A.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B.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C.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D.矛盾的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29.某人做关于跳蚤的听力实验,把跳蚤放在玻璃瓶里,大叫:

“跳、跳、跳!

”跳蚤跳得很高。

然后切去双腿,再叫“跳、跳、跳!

”跳蚤再也不跳了。

于是他在实验报告中写道:

“跳蚤切去双腿后,失去了听力。

”从哲学上看,该实验者主要是因为不懂得()。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C.感性认识还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D.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30.“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这两种观点的不同体现了()。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D.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对立

31.据报道,由于人类不加节制的活动,南极冰盖每年消融570亿吨,使海平面上升,地球水域面积扩大,导致雨季延长,各地洪水频发。

这一事实告诫我们()。

A.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B.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客观联系

C.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D.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32.郭沫若说:

“绳可锯木断,水可滴石穿。

苦干加巧干,坚持持久战。

”这其中包含的主要哲理是()。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

C.量变是引起质变的必要条件D.事物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33.2009年12月21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在谈话中表示,海协会与海基会的制度化协商已走上行稳致远的轨道,两岸通过平等协商发展两岸关系的理念深入人心。

只要我们坚定走下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看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

C.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4.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这说明()。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5.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

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

万物之本原也”。

他们的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36.人们常说“心动不如行动”,原因在于()。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C.实践是直接现实性活动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37.古人云:

“牵牛要牵牛鼻子”从哲学角度分析,这里的“牛鼻子”是指()。

A.主要矛盾B.主流C.客观规律D.真理

3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39.中央气象台2010年1月3日晨拉响寒潮和暴雪橙色警报。

首都机场出港航班取消127班,延误280班。

天津市教委研究决定,全市中小学及中职学校4日停课一天。

这说明()。

A.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B.世界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前进的、上升的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促进作用,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D.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40.面对扩散迅速的甲型H1N1流感,专家表示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不必过于惊慌。

这是因为()。

A.追求真理是认识活动的归宿B.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C.规律是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D.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41.“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六十年像史诗,有欢乐也有痛苦。

”新中国六十年的历程体现了()。

A.量变与质变的统一B.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C.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D.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42.猫和老鼠有着必然的关系:

老鼠会“装死”,猫则会“假眠”。

由此可见,矛盾双方()。

A.对立是绝对的、有条件的B.统一是相对的、不变的

C.相互排斥、相互分离D.相统一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43.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动。

”这首诗说明了()。

A.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

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44.“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与演绎B.分析与综合

C.抽象到具体D.实践到认识

45.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A.内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内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内容和形式都是处在不停的显著运动状况

D.内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46.有一则箴言:

“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

47.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国民经济要“又好又快”地发展。

与过去“又快又好”发展的提法不同,这次,“好”字排在了“快”字之前。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量的增长和质的发展是统一的B.量变总是在新的质变基础上进行的

C.量变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D.只要抓住时机就能促进飞跃

48.《江泽民文选》的出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件大事。

这部著作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新局面的宝贵经验,它必将更好地指导我们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这体现唯物论的哪一个道理?

()。

A.认识总是向前发展的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主观与客观总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

49.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50.对“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原理

B.这是一种科学的人生观

C.违背了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D.这是唯心主义的

51.只有发展才能产生新事物,发展的本质是()。

A.无序B.联系

C.前进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52.偶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

A.起非从属性作用B.有时不起作用

C.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D.起决定性的支配作用

53.以下哪一哲学范畴描述的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

A.原因B.结果

C.可能D.现实

5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55.以下关于假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假象不是事物本质的反映B.假象是由主观条件造成的虚假现象

C.通过假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D.假象是对事物本质歪曲的反映

56.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

A.一分为二B.运动就是一切

C.坚持斗争就能发展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7.对“失败是成功之母”理解正确的有()。

A.失败之后一定会成功

B.成功之前必然会经历失败

C.要从失败走向成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D.失败与成功是一致的

58.“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和中世纪、小生产、官僚比起来,资本主义是幸福。

”这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看问题要一分为二B.看问题要看主要方面

C.看问题要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D.看问题要看本质

59.毛泽东指出:

“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的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这句话说明()。

A.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矛盾分析方法在整个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D.认识的目的是实践

60.“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告诉我们()。

A.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发展规律

B.内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根本区别

C.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和决定性因素

D.外因能够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进程

61.下列选项中,强调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

A.众人皆醉我独醒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C.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D.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62.克隆技术的发展,既给人类带来了方便,同时也带来一些道德上的困惑。

要正确认识克隆技术带给人类的影响必须坚持()。

A.本质和现象的统一B.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统一

63.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左,就无所谓右;没有黑,就无所谓白;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

这说明()。

A.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的B.矛盾双方相互对立是无条件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64.下列关于“过犹不及”的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质量互变的客观规律B.“过”是指在“质”上的超过

C.应当将事物的改变都控制在量变D.质变之时,量变停止

65.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看()。

A.事物的变化是否巨大B.事物的变化是否能够感知

C.事物的某些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66.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

A.事物周而复始的自我循环

B.事物相互转化与无穷发展

C.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D.经过两次否定再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67.“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的发展道路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B.发展的永恒性

C.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矛盾的普遍性

68.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

69.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B.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斗争

70.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A.绝对与相对的关系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内容与形式的关系D.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71.“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72.马克思主义哲学按其本性来说是()。

A.运动的、发展的B.批判的、革命的

C.科学的、真理的D.实践的、客观的

73.相对静止是()。

A.不做任何运动的事物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绝对不变的事物D.绝对运动的状态

74.阶级划分的首要标志是()。

A.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不同

B.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C.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不同

D.社会分工不同

75.一切事物和现象产生的最终根源都存在于()。

A.物质世界之中B.主观想象之中

C.绝对精神之中D.本本原则之中

76.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

A.辩证统一的关系B.因果关系

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D.等同的关系

77.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78.在今天,“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理念,不仅激励人们在体能上刻苦训练以追求超越,更激励人们通过体育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来实现这种超越。

体育科技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对自身能力认识的发展,推动世界纪录不断被刷新,这表明()。

A.认识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实践的不断发展

B.认识具有自我超越的内在力量,并成为实践发展的动力

C.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永无止境

D.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7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80.荀子说: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这说明()。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所有知识都要通过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来源于实践

D.只有直接经验来源于实践

81.马克思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