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8185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9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1页
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1页
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1页
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1页
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1页
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1页
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1页
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1页
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1页
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1页
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1页
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1页
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1页
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1页
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教案.docx

《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教案.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教案.docx

八年级下学期生物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第七单元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因素;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的意义;通过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上的应用,认识生物学知识不但是生产实践的基础,而且随着生产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列举了植物常见的无性繁殖。

难点:

通过探究,理解影响嫁接和扦插成活率的关键。

参考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有性生殖(sexualreproduction)

 例如桃树是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的。

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

2、无性生殖(asexualreproduction)

 椒草用叶繁殖、马铃薯用块茎繁殖,像这种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

3、无性生殖的应用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常见的方式有:

扦插和嫁接等。

嫁接:

苹果、黎、桃等果树是利用嫁接的方法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如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4、植物无性生殖的条件

环境条件:

光照、水分、温度、湿度等。

激情、质疑

激发兴趣

看书、填表

温故知新

表述交流

得出结论

看书、讨论

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

 思考、讨论和分析植物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探讨植物生殖多样性的意义。

表述交流

补充完善

 描述嫁接的一般过程和技术要点,能够运用模型或实物演示嫁接的过程。

 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学生分组讨论和设计探究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关键因素?

包括实验材料的选择,对材料的处理,做出假设,试验设计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组织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汇报交流,同时总结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讨论影响植物无性繁殖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创设情景:

在生活中你见到过植物通过哪些方式产生新个体?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

大蒜发芽,土豆长芽,扦插富贵竹的茎段,嫁接蟹爪莲,绿豆发芽等。

分析以上不同的例子中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发生在植物的那个部位,它们有无本质区别?

针对桃树等通过种子产生新一代的方式,结合种子结构的基本知识,知道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而受精卵则是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结果。

组织学生观察植物无性生殖的图片,鼓励学生归纳出无性生殖的概念。

组织学生看书----观察思考

帮助指导

展示植物嫁接的录像或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描述嫁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体会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组织学生如何开展植物的扦插繁殖,选择什么样的扦插材料能够提高扦插的成活率,扦插材料提前应做哪些处理?

质疑:

植物的无性繁殖在生产实践中有什么作用?

课堂练习:

P61.2.3.

课后反思: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训练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过程的异同;通过饲养家蚕等的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

通过“家蚕与人类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揭示“金蝉蜕壳”背后的生物学事实,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结构与环境的适应;通过诗词,渗透人文教育;关注昆虫生殖与环境适应的特征,理解生物多样性性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昆虫生殖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

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参考课时:

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

卵、幼虫、蛹、成虫。

家蚕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2、其他昆虫的发育

 像家蚕、蜜蜂、蝇、蚊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

 像蝗虫、蟋蟀、螳螂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

对昆虫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形成全面的观点。

 激情、质疑

激发兴趣

表述交流

补充说明

观察、思考

表述交流

得出结论

 部分学生表述交流

看书讨论

得出结论

课后实验

进一步明确

巩固新知

 热身:

昆虫知识竞赛,蜻蜓点水与生物的哪种行为有关?

毛毛虫与蝴蝶有关吗?

知了为什么要蜕皮?

等引出课题。

以蚕为例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质疑:

你们听说过丝绸之路的故事吗?

悠悠文明史,慢慢丝绸路。

小小的家蚕不仅同中华文明紧密相连,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你养过家蚕吗?

你知道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吗?

请养过蚕的同学介绍蚕的发育过程,学生之间进行补充和完善,教师对其中的错误不做纠正,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蚕发育过程的录像或幻灯片,看后修正和完整描述蚕发育的一般过程,或者将书上的图片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排列。

 点拨指导

质疑:

蜜蜂、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与家蚕和蝴蝶一样吗?

组织学生观察蝗虫等发育过程的图片资料

从不同昆虫的发育过程,你得到了哪些启发?

如蝉的一生,黑暗和光亮处的对比;毛毛虫与美丽的蝴蝶灯,引导学生思考蕴含其中的人生哲理。

从昆虫生殖发育过程,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昆虫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侧面,应该关注和自觉保护昆虫的多样性,保护昆虫赖以生存和繁衍的生活环境。

课堂练习:

P121.2.3.4

课后反思: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

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2、难点:

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参考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水中受精,水中发育:

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为变态发育。

卵----蝌蚪----青蛙

蝌蚪:

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

青蛙:

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2、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环境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可都必须生活在水中。

两栖动物可能是由鱼类进化来的。

激情、质疑

激发兴趣

表述交流

补充说明

认真观察

表述交流

补充说明

得出结论

阐述观点

说明道理

表述交流

补充说明

得出结论

进一步明确

巩固新知

创设情景: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

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

导入新课。

媒体播放:

青蛙生殖发育的过程。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青蛙生殖发育过程的特点。

问题:

1、青蛙都能鸣叫吗?

2、雌雄蛙的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

3、青蛙的受精发育过程在什么环境中进行?

4、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没有差异?

 质疑:

青蛙、扬子鳄、龟都是两栖动物吗?

 点拨指导

 得出结论

 质疑: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有关吗?

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

解释说明

 知识回顾

感悟与收获

课堂练习:

P171.2.3.4

课后反思: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2、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3、通过课后参观或参与家禽养殖活动,关注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通过对平时生活经验积累,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鸡卵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课余时间人工搭建鸟巢的活动,使学生树立爱鸟、护鸟的意识,以及培养他们爱护动物的思想情感。

  2、通过组织参观家禽养殖场的活动,使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态度和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说出鸟卵适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2、对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描述。

难点:

通过本节所学习的内容,总结鸟类比两栖类等动物的进步之处。

三、教具挂图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以前已经了解了有关鸟类的一些知识,你能回答出以下问题吗?

  1.在羽绒服和鸭绒被里的是哪一种羽毛?

  2.家鸽吃进的玉米、稻谷和小麦粒等都很坚硬,必须在磨碎变成糜状物后才能被消化和吸收,而家鸽的喙中没有牙齿,它是怎样将这些食物磨碎的呢?

  3.有人说家鸽排便频繁是因为食量大,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今天我们来继续探讨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二)自主学习

自学提纲认真阅读教材第16-18页,完成下列题目,时间8分钟。

1、下图1为鸡卵的结构,据图完成问题。

图1

(1)

卵细胞是由图中[ ]   、[ ]  和[ ]  构成,其中[ ]   里面含有细胞核,将来发育成胚胎;[ ]   是卵细胞内贮存的养料。

(2)[ ]     和[ ]    都具有保护卵细胞的作用。

(3)图中[3]是     ,[6]是      。

2、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三)合作探究

1、鸟是通过卵孵化出来的,那是不是市场上或者养鸡场里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呢?

2、根据生活经验,请你猜一猜卵壳、壳膜、卵白和卵黄各有什么功能?

3、教师精讲点拨

鸟卵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

胚盘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胚盘、卵黄和紧包在卵黄外面的卵黄膜共同构成了卵细胞。

而卵黄外面的这两条长长的带状物质,我们称之为系带。

被系带所悬挂着的卵黄,由于重力关系而使胚盘永远朝上,有利于孵化工作的进行。

一般地说,胚盘色深而略大的是已受精的卵,色浅而小的是未受精的卵。

鸟类的受精卵,在雌鸟体内已经开始进行胚胎发育。

卵产出以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体温,胚胎又停止了发育。

 (四)达标训练

 1、“几处早莺挣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唐白居易),这句诗描写了鸟的哪些繁殖行为?

2、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都经过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阶段”,有没有例外呢?

所有的阶段都有例外吗?

3、完成下表,比较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并简要分析不同生殖方式对环境的适应性。

动物种类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

昆虫

_____生殖、_____受精、_____

_____发育或_____发育

两栖动物

_____生殖、_____受精、_____

多为_____发育。

在_____发育中,_____离不开水

鸟类

_____生殖、_____受精、_____

_____经过孵化发育成_____,_____发育为_____,没有变态发育

4、下面是几种鸟卵的孵化时间.请你推测孵化时间的长短可能与什么有关?

鸟名

家燕

麻雀

家鸽

天鹅

鸵鸟

孵化时间/天

12~15

14

17~19

20~22

28~32

34~38

45

课堂练习:

P211.2.3.4.5

 课后反思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过程与方法:

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

基因控制性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图示: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与意图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生物的性状(前面的“基因控制”先不写)

一、生物的性状

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

二、基因控制性状

观察一张母子合影的照片

学生观察,并作出回答。

观察调查表并回答

学生举手

学生举例,如动物的、植物的遗传现象。

然后再认真观察书25页上的图片。

学生根据以上的资料分析归纳出来。

观察姚明和他的教练的合影,寻找他们之间的不同。

学生做练习

学生思考问题并作出猜测。

学生带着疑问观看,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质疑、提出问题。

通过讨论得出结论。

请学生分别找出他们相像和不相像之处。

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亲子间的相似性就叫遗传,他们之间的差异属于变异。

引出课题

象刚才同学们提到的双眼皮、肤色、脸型等,在生物学上被称为性状。

引出子课题。

除了刚才说到的,还有哪些属于性状?

你在哪些性状上像父母?

统计性状像父母的人次

从刚才的统计可以看出孩子像父母即遗传是一种普遍现象。

那其他生物有没有遗传的现象呢?

这些都是生物的性状。

那到底什么是生物的性状呢?

启发学生观察同一性状在不同的个体身上的差异。

这种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相对性状。

出示几组相对性状的练习题,以检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父母的性状为什么会在孩子身上出现呢?

是父母把眼睛鼻子这样具体的性状传给孩子了吗?

对学生的各种猜测不作对错的评价。

出示转基因鼠实验过程的投影片,逐一讲清楚实验的过程及出现的结果,让学生分析。

引导学生认识到超级鼠个体大这种性状,是由大鼠生长激素基因作用的结果。

学生得出结论后,教师板书第二个问题,并把第一节的题目补充完整。

让学生分析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什么。

出示转基因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转基因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

我们先来看一张照片。

是一张母子的合影,请同学们找找看,孩子的什么地方长得像妈妈?

什么地方不像妈妈?

学生:

回答问题

教师:

象同学们看到的那样,孩子有些地方像妈妈,有些地方不像。

生物学上把这种亲子间的相似性称为遗传,亲子间和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做变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板书,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教师:

象刚才同学们提到的双眼皮、肤色、脸型等,在生物学上被称为性状。

(板书,第一节_____________生物的性状)(将“基因控制”四个字的位置先空出来不写)

教师:

你还知道哪些生物性状?

学生:

观察性状调查表,回答问题。

教师:

(老师出示投影片,是与学生一样的调查表)通过你的调查表,看看你都是在哪些性状上像爸爸或妈妈?

我们简单地来统计一下,只要你像任何一个家长的就可以举手。

眼皮像爸爸或妈妈的举手,耳垂像的举手…

学生:

根据老师的问题举手。

教师:

(老师把统计的人次写在投影片上)从这些数据中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孩子像父母是一种普遍现象,也就是遗传是普遍的。

其他生物有没有遗传现象?

学生:

有,比如说狗的后代还是狗,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都是遗传。

教师:

说得很好,生物都具有遗传的特性。

亲子代之间相似主要就是性状上相似,下面我们来看看其他生物的一些性状。

书第25页。

学生:

观察图片,比较不同的性状。

教师:

同学们知道了很多生物的性状,那谁能给性状下个定义呢?

到底什么叫性状?

(板书,一、生物的性状)

教师:

教师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归纳出来,可以多个同学补充。

学生:

任何生物体都有许许多多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或行为方式等都是生物的性状。

教师:

同学们注意了没有,同一种性状在不同的个体身上会有差异?

(出示姚明和他的教练的照片)请同学们找找姚明和他的教练长得有什么不同?

学生:

认真观察,找出两人的差异。

如高矮、胖瘦、黑白等。

教师:

像这样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被称为相对性状。

(板书:

相对性状)

展示:

几组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相对性状。

学生:

做练习。

教师:

对于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要进行详细的分析。

教师:

同学们对性状都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现在请大家思考:

为什么父母的性状会在我们身上出现?

父母是把眼睛鼻子这样具体的性状传给了孩子,还是把别的什么东西传了下来?

学生:

学生作出各种猜测。

教师:

教师可以先不评价学生的猜想,引导大家看投影片“转基因鼠的实验过程”:

这是一种世世代代都是小体型的鼠,人们在对它做了一些特殊的处理之后,看看它的后代有什么变化。

在雌雄小鼠交配后,从雌鼠输卵管中取出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将事先备好的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吸入显微注射器中,在显微镜下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小鼠核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内的卵细胞核或精子核中,注射之后,受精卵中融合的细胞核中就携带着转入的基因;将已经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注入小鼠的输卵管中去。

这样小鼠的输卵管中就有了两种受精卵,一种是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另一种是输卵管中原有的未转基因的受精卵。

结果,转基因把小鼠变成了大鼠,转基因超级鼠比与它同胎所生的小鼠生长速度快2-3倍,体积大一倍。

教师:

这个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

学生:

鼠的体量

教师:

后代中只有转基因鼠的体量变大了,说明了什么?

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

学生:

大鼠生长激素基因。

说明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教师:

很好。

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教师:

对动物来说,运动能力的强弱意味着什么呢?

学生:

是基因。

(板书,二、基因控制性状  并把第一节的题目中空出来的“基因控制”四个字补充完整。

教师: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目前,已有转基因作物、转基因动物、转基因食品、转基因药品等。

展示:

各种转基因物品的图片

学生:

观察图片,提出问题。

教师:

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转基因生物?

你吃过哪些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安全吗?

你有没有怀疑过?

教师与学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分析转基因引起的社会争议,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以便对转基因问题有个深刻的认识。

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性状、相对性状以及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等知识,关于这些问题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既然我们知道了生物在传种接代中传下去的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那么你还想了解基因是怎么传下去的吗?

是通过什么传下去的吗?

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教学点评:

该教学案例较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改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思维,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无论从知识、能力,还是情感价值观方面都达到了应有的教学目标。

倡导探究性学习,分析资料,并结合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层层深入,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练习:

P281.2.3.4

课后反思: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

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

画图笔。

教学器材:

(1)准备人的生殖过程示意图,做成ppt文件。

(2)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录像,受精过程录像。

(3)人的正常染色体图、异常染色体图图片资料。

(4)果蝇、果蝇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图。

(5)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动画课件。

教学设计图示: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与意图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染色体、DNA和基因

染色体经生殖细胞的传递

基因经生殖细胞的传递

看着像

男孩的眼睛、脸型都像妈妈

不是

是决定性状的基因

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如基因是怎样传的?

基因通过什么传递?

基因在传递过程中有没有变异?

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一样多吗?

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

生殖细胞

蛋白质和DNA

没有

观看录像,讨论、分析、推理三者的关系

动手画出来

认真观察、思考

染色体都是偶数,都成对存在

成对的染色体大小、形态差不多

也应该成对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不足之处互相补充

做画图练习,即在果蝇的生殖细胞、受精卵中分别画出相应的染色体。

学生回报

学生讨论交流,最终表述出来。

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既像父亲又像母亲。

看一副照片(一个三口之家的照片),这个小男孩是这对夫妇所生的吗?

那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的?

我们知道,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叫做遗传。

那这位妈妈是把她自己的眼睛、脸型这样的具体性状传给孩子了吗?

传下去的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板书)

围绕这样一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

解决学生关心的问题

提出探究的问题:

时间所限,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基因在哪里?

2、基因通过什么传递?

3、基因是怎样传的?

4、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一样多吗?

亲子代之间的桥梁是什么?

以人为例,我们先找一下父母与孩子联系的桥梁。

放受精过程的录像

亲子代间的桥梁是什么?

基因和染色体都在细胞核里,那基因和染色体什么关系?

看书第29页,染色体是由什么构成的?

你在这张图上找到基因了吗?

我们再来看一段录像,看谁能从录像中找出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板书)

请你用图解、表解或漫画的形式表示出来。

哦,原来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太小了,在光学显微镜下根本看不到,研究起来不方便,而染色体是可以看到的,这样的话,我们研究的“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问题是不是可以转化为研究“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的问题啊?

把抽象的微观的问题具体化

观看多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的表格,找出特点。

什么样的染色体称为一对?

出示人的染色体图片,让学生了解人的染色体数

既然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的,那么基因是怎样的?

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一定一样,不一样就会出现性状差异。

出示正常人的和多或少一条染色体的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