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教委发223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8186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南教委发223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巴南教委发223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巴南教委发223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巴南教委发223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巴南教委发223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巴南教委发223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巴南教委发223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巴南教委发223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巴南教委发223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巴南教委发223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巴南教委发223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巴南教委发223号.docx

《巴南教委发223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南教委发223号.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巴南教委发223号.docx

巴南教委发223号

 

巴南教委发〔2009〕223号

 

重庆市巴南区教育委员会

关于印发重庆市巴南区普通高中

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

各普通高(完)中,委属有关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重庆市巴南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联系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八日

重庆市巴南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试行)

按照教育部和市教委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整体规划和工作部署,从2010年秋季学期起,我市普通高中学校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

为了确保我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号)以及《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意见》(渝教基〔2009〕62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在借鉴前期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实验经验基础上,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实验的目的

(一)全面实施并验证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与实验教材,为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提供建设性意见。

(二)立足我区实际,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为新课程方案在全市推广提供有益经验。

(三)构建普通高中新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效机制,提高学校建设与管理课程的能力,开发多样的课程资源,逐步建立以校为本、联校开发与共享课程资源的机制,形成充满活力、与时俱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

(四)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基于模块的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构建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学研究、选课指导、学分管理等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五)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制度与教学水平监测体系。

(六)促进普通高中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的形成,提高全区普通高中管理人员和教师的业务水平,建立一支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优秀师资队伍。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三个面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立足我区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整体专业化的成长,全面提高我区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培养造就与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为建设教育强区做出新的贡献。

三、实验的范围及学校

1.全区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全部进入课改实验。

2010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学生进入新课程,并逐年增加实验年级,至2012年,高中三个年级(预计约6000名学生)全部实施新课程。

2.实验学校有:

巴县中学、清华中学、鱼洞中学、大江中学、重庆34中、渝南田家炳中学、木洞中学、接龙中学。

四、工作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在全区整体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开展实验工作。

充分尊重学校在新课程实验中的主体地位,切实做到“以校为本”,积极探索以学校为基地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努力形成校本特色。

2.均衡发展原则。

充分利用我区两所市级重点高中的资源优势,实现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在全区统筹基础上,加强实验过程的调控与指导,整体推进新课程实验,实现全区普通高中教育的均衡发展。

3.科研引领原则。

切实加强新课程实验的专题研究,并着力加强实验工作理论指导和专业引领,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切实加强校本教研,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调动广大干部和教师研究新课程、实施新课程的热情与积极性。

4.开拓创新原则。

鼓励校长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大力提倡校际协作,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新问题。

创新管理机制,不断创造新经验,共同推进新课程实验的顺利进行。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09年11月至2010年8月)

(一)开展先期调研。

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集中搞好新课程实验的先期调研,掌握学校、教师、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实验的顺利启动奠定基础。

(二)成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指导小组和学科教学指导小组,各学校成立新课程实验领导小组。

(三)组织教学管理人员结合高中新课程实验进行学习和交流,修订和完善巴南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四)搜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高中教学课例,作为学科培训的重要资源之一。

(五)做好各级各类新课程实验培训工作。

在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国家级培训、市级通识培训、市级学科培训的基础上,搞好全区干部教师的培训。

各学校搞好校本培训,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和教研部门做好专业指导和服务。

(六)开展新课程实验的舆论宣传,利用各种媒体报道实验的进程,向家长和社会宣传新课程实验的重要意义。

第二阶段:

起步阶段(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专题研究为抓手,以课程实施和教学质量的评估为手段,促进新课程理念向教学实践的转化,初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举办研究课、课例分析、个案研究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以课例引领的方式推动全区课堂教学改革。

(二)及时总结实验学校的典型经验,引领实验深入发展。

(三)开展专题研究,注重研究过程管理与指导。

各学校结合各自教育科研的基础和教育特色自主选择,申报1~2项研究专题。

明确研究目标,制订研究方案,着力研究过程,强化研究成果的精品意识,使实验起步就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适时开展专题研究交流活动。

(四)继续开展新课程实验教学课例与案例的研制。

(五)扎实推进新课程实验,适时召开全区新课程实验成果展示交流会。

(六)开展新课程实施与教学质量评估,强化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

第三阶段:

推进阶段(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

依据新课程实验的目标和任务,总结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开展多种活动,推动实验健康、深入发展,确保新课程实验各项目标和任务的如期实现。

(一)做好高一、高二年级实验教师的区级培训。

(二)适时开展教学成果的阶段性评比与交流、推广活动,征集各学校的实验阶段成果(包括优秀教学设计、课例、案例以及课程与教学管理经验等),组织专家评审,编辑优秀成果集。

(三)召开实验学校研讨会,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适时召开巴南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经验交流会。

(五)汇总、整理各种培训资源,为后续年级教师培训做好准备。

第四阶段:

总结阶段(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

全面总结新课程实验三年的经验,在教师培训、课题研究、校本教研、课程整合、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建设、课程与教学管理等方面,形成一批经验。

(一)做好新课程实验全部任课教师的培训总结。

(二)召开巴南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校现场会,推出较高水平的经验和成果,推广课改经验,发挥其作用。

(三)完成相关专题研究的结题工作。

通过三年的新课程实验专题研究,形成一批对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具有一定指导性和操作性的经验、成果,并汇总编辑成册。

同时,总结开展专题研究的经验,指导下一轮专题研究。

(四)汇总、整理各类教学资源,形成与课程改革理念相适应、与新教材相配套的具有我区特色的课程资源体系。

(五)召开巴南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阶段总结大会,全面总结、展示典型经验和优秀成果,为2013年市教委对各区县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做好准备。

六、保障措施

为保证新课程实验工作顺利进行,必须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必要的条件保障,必须加强对新课程实验的研究和专业指导,必须加强区、校两级的通力合作,必须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验的良好氛围。

为此,提出以下几项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新课程实验工作的组织领导

1.成立巴南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简称高中课改领导小组)。

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教委、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编办等部门领导为成员。

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和领导全区新课程实验工作,研究制订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整体推进实验工作。

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加强对实验过程的管理与宏观调控。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课改办)。

由区教委分管领导任办公室主任,区教委有关科室、区招办、区教师进修校、区教科所、区电教教仪站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主要职责是:

对实验工作进行科学管理,研究制订课程设置和课程计划,负责实验的实施与指导、日常管理与监控、评估与督导等组织工作。

3.成立巴南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指导小组(简称专家组)。

由有关学科研究员、高中校长和高中学科带头人组成。

主要职责是:

为实验的决策、实施、监控提供咨询服务,并在理论、实践方面予以指导和支持,参与通识培训、评价方案的制订,以及研究成果的总结等工作。

组建课题小组,开展实验理论与实践、课程资源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制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探索,并对实验推进工作中的理论问题、重点和难点等问题进行专项研究。

4.成立巴南区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小组(简称学科指导组)。

由教科所的主要领导、各学科教研员和高中骨干教师组成。

主要职责是:

制订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提出教材选用指导意见,配置相关教学资料。

对教师进行学科培训,加强对校本教研的专业引领,通过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帮助一线教师解决实验进程中的教学问题。

对实验过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推广典型经验,总结教学成果等。

5.各普通高中学校成立学校新课程实验领导小组。

组建与实验相配套的课程资源建设小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选修课指导小组、学分认定小组等,推进学校组织管理体系的重建。

通过权责下移,落实学校开设选修课的自主权。

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实验者最大限度地自主参与实验,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二)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根据新课程实验的实际需要,设立新课程实验专项经费,用于新课程培训、资源建设、专项研究、课程实施等各项工作。

做好专项经费预算,提高使用效益。

按照新课程实施要求,不断改善普通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强教育资源共建与共享的组织协调。

(三)加强新课程实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制订培训计划,创新培训模式,落实培训要求,提高培训效益。

培训对象包括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和全体普通高中任课教师,并切实搞好全员的通识培训和实验教师的学科培训。

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扎实搞好各级各类培训。

(四)加强对新课程实验的研究与指导

基教科建立联系基层学校制度,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教科所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等作用,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着力做好课程实施过程中有关教学业务的研究与指导,为学校教学研究的开展提供专业支持。

(五)加强新型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索,建立与新课程实验相适应的新的教学管理制度。

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课程设置方案、学生选课指导制度、行政班和教学班的组织管理制度、校本教研制度、课程资源开发制度、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制度等。

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学校的办学行为,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为新课程实验创造良好条件。

(六)加强过程管理,搞好专项督导评估工作

建立并完善新课程实验的督导评估制度,充分发挥督导评估的导向作用。

将新课程实验列为对普通高中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督导评估,及时反馈情况,总结经验,引导学校健康有序地开展新课程实验工作。

(七)发挥我区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助推新课程实验

在“校校通”工程基础上,构建与新课程实验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体系,完善资源开发、管理与应用机制。

实现课程开发、教学常规管理、学生学习评价管理的信息化和教师教学研究与交流的网络化。

继续探索基于网络的教学、教研模式,努力实现新课程实验与信息化建设的有机整合。

(八)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验的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向学生及其家长和全社会广泛深入宣传新课程实验的重大意义,宣传新课程实验的目标及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有关内容和要求,争取社会的广泛理解与支持,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验的良好氛围。

附件:

1.巴南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巴南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名单

3.巴南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指导小组成员名单

4.巴南区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小组成员及实验工作联络员名单

 

主题词: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通知

 抄送:

市教委,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委宣传部,区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区财政局,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编办。

重庆市巴南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2009年12月8印发

附件1:

巴南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

范勤区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

唐松春区教委主任

成员:

曹华区财政局局长

甘思区人事局局长

朱勇区编办主任

江朝永区教委副主任

马翔区教委副主任

周发荣区教委副主任

唐泽奎区教委副主任

周新民区政府专职督学

 

附件2:

巴南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名单

主任:

周发荣区教委副主任

成员:

舒德茂区教委基础教育科科长

周庭贵区教委计划财务科科长

牟小凤区教委组织人事科科长

卓贵璞区教委德体艺卫科科长

李孝琴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

付云区教委办公室主任

文雯区招办副主任

余四清区教科所所长

罗启维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王清区电教教仪站站长

胡忠于区教委基础教育科干部

 

附件3:

巴南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指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

余四清区教科所所长

成员:

邹勤巴县中学校长、物理研究员

尹先国清华中学校长、英语研究员

刘邦耀巴县中学副校长、数学研究员

罗启维区教师进修校校长

曾永江巴县中学副校长

丁荣新木洞中学校长、语文研究员

张光良重庆34中副校长、数学研究员

刘晓华巴县中学物理研究员

何代福巴县中学政治研究员

马盛学清华中学语文研究员

蒋兆频清华中学地理研究员

 

附件4:

巴南区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小组成员

及实验工作联络员名单

语文:

郭堂英(教研员)、李奇生(巴县中学)、余木龙(清华中学)

数学:

陈洪(巴县中学)、周毅(清华中学)、高晓伦(渝南田家炳中学)

英语:

蔡星建(教研员)、王子洲(巴县中学)、吴会祖(清华中学)

物理:

经本和(教研员)、胡先进(巴县中学)、李力(清华中学)

化学:

冯启伦(教研员)、岳德明(巴县中学)、文继明(清华中学)

生物:

刘洪(教研员)、周红云(巴县中学)、肖伟(清华中学)

政治:

胡忠于(区教委)、卢本康(清华中学)、王文霞(巴县中学)、

历史:

胡江涛(教研员)、高加红(巴县中学)、江景云(清华中学)

地理:

田贵涵(教研员)、吕鸿(巴县中学)、涂明(清华中学)

信息技术:

尹黎力(教研员)、沈雪琳(巴县中学)、王运钊(清华中学)

美术:

杨泓(教研员)、张杰(巴县中学)、曹琴(清华中学)

音乐:

宁洪强(巴县中学)、张淑红(清华中学)、张红(大江中学)

体育:

罗艺勋(教研员)、欧杰(巴县中学)、赵雪锋(清华中学)

综合实践:

田贵涵(教研员)、张光良(34中学)、周祥(大江中学)

注:

各学科排第一者为该学科实验工作联络员。

总联络员:

舒德茂:

区教委基础教育科科长

余四清:

区教科所所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