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山东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8186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山东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山东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山东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山东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山东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山东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山东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山东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山东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山东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山东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山东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山东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山东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山东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山东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山东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山东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山东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山东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山东卷.docx

《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山东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山东卷.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山东卷.docx

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山东卷

2006年高考试题详解--语文(山东卷)

本试题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

束后,将试题纸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科目填写在试题卡或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和其他笔。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宫殿蓝宝石珠光宝器攻城略地

B.貂婵踩高跷伏案疾书额手称庆

C.缴税捅漏子各行其是螳臂当车

D.思辨订书机无上光荣挑肥拣瘦

【答案】D

【解析】A“珠光宝器”应改为“珠光宝气”,B“貂婵”应改为“貂蝉”C“捅漏子”应改

为“捅娄子”

【考点】该题考查正确识记现代汉语字形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易错点】“婵”“漏”这些字极易出错。

【备考意见】高考试题中的错误字形都是别字,没有错字。

而别字又可以分为同(近)

音字、形似字、音同(近)又形似的字。

识记字形一定与理解字义紧密结合,可以借助造字

法,从偏旁的异同来推敲词义,也可以借助词语结构、典故出处、历史文化常识、生活经验

等来推敲词义,进而记住字形。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西藏高原的雪山中也有热带风光,也长着香蕉和菠萝,这实在是一件令人______的事。

②中国文物信息网日前公布了已入围2005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24个项目名单,这些

“新发现”______了旧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的文化遗存。

③这里不光生长有益的植物,还有一些______的植物,其中有一种一人多高的小树,树干

细细的,叶子像烟叶,一年开一次花,果实像豌豆,它的叶子和花都有毒。

④那时,北大的学生好幸运,学生的借书证,______可以借十函线装书。

A称道涵盖有害竟然

B称奇囊括有毒居然

C称奇涵盖有害居然

D称道囊括有毒竟然

【答案】C

【解析】①称道是称赞,称述;称奇是称赞奇妙,比“称道”语义重。

②涵盖:

包括,包

容;囊括:

把全部包罗在内。

从实际情况看,应选“涵盖”。

③与“有益”相对,应选用“有害”。

④“竟然”仅表示“没想到”的意思,而“居然”除表示“没想到”这个意思外,还含有结果跟预想相反的意思。

【考点】该题考查正确使用近义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易错点】考生不会从上下文中找到支撑点来推断。

【备考意见】该题一般把实词与虚词结合在一起考查。

实词要从词语的搭配对象、语意轻重、感情色彩、是否重复等方面推断使用是否正确,虚词可从基本用法、准确搭配、

位置妥当等方面推断使用是否正确。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各类配套完善的高新园区的建成使用,不仅带动了房地产开发,取得了经济效益,而

且在潜移默化....中聚集着人气,改善着人居环境。

B.“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及以运动员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原则。

C.近年来禽流感在国内时有发生,危害极大,各级政府必须筚路蓝缕....,积极做好预防,以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

D.显然,打造“信用政府”和发展“民营经济”这两大热点,在民众的关注下不期而遇....了。

【答案】B

【解析】A项“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只用于人,不用于物。

C项“筚路蓝缕”形容创业地艰难,句中误把它当成了事先做好准备,

应改为“未雨绸缪”。

D项“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意外相遇,一般用于人。

【考点】该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易错点】学生容易只凭语感,望文生义,不作深入思考。

如C项不明词义,AD用错了

对象。

【备考意见】解答成语运用题的关键,一是要重视平时积累,对不熟悉、不了解的

成语要弄清词语意义、用法规范、感情色彩,切忌不求甚解或望文生义;二是结合提供

的语境去辨别有关成语的运用,特别是注意从成语与语境之间的使用对象、适用范围、

感情色彩、特定情境等方面加以判别。

使用成语,就表明成语是处在一种“动态”之中

的。

利用语境,就是要通过对上下文内容的理解与辨析,来寻找解答成语运用题的钥匙。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场名为“相约文博会·爱心万里行”的大型文艺晚会将在省体育中心举办,一万人将

现场进行手语表演,以此倡导“爱心文化”。

B.记者由此推想,在“五一”这个劳动者的神圣节日里,农民工到底能够有多少人享受

到法律赋予他们的休息权?

C.老人拿到医疗救助金后感动地说:

“如今有这么好的政策,有这么好的医疗条件,虽然

得了重病,并不可怕,我呀!

还得活一阵子呢。

D.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

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

面很多民营企业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

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答案】A

【解析】B项误用问号,应改为句号。

C项误用叹号,应改为逗号,“并不可怕”后面宜用句号。

D项把“工作人员”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考点】该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D级。

【易错点】问号使用的四种错误,冒号的搭配使用。

【备考意见】标点符号在实际使用中问题比较多,不规范现象严重。

但试题中出现的正确和不正确的标点符号用法都是比较明显的和没有什么争议的,而目前尚未规范或者有争议的某些标点符号的用法,当然不会出现在考试题目之中。

高考考查以点号为主,兼顾常用的标号,主要考查问号、句号、叹号、逗号、分号、顿号、冒号七种点号的用法,标号只考查引号、书名号、括号、破折号和连接号。

高考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一般带有较高程度的综合性和技巧性。

5.下列各句中,没能语病的一句是()

A.据了解,节日前夕济南各大公园积极美化、创意布置园区,盛装迎接国庆节的到来。

B.奥运吉祥物福娃以其憨态可掬的形象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着友谊、和平、积极进

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C.有关专家认为“十美十丑”行为评选活动,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八荣八耻”教育的

一种好形式,对于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近年来,龙口市各行政村以南山精神为动力在新农村建设中励精图治、辛勤耕作,描绘

着家园未

【答案】C

【解析】A语序不当,应改为“盛装迎接到来的国庆节”。

B动宾搭配不当,“愿望”不能“传递”,可改为“传递着友谊、和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D“未来”指将来的光景,“远景”指将来的景象,二者语意重复了,该句可改为“描绘着家园美好的未来”

【考点】该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

【易错点】长句中的搭配或残缺赘余

【备考意见】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六种。

近年以考查搭配不当、成分残缺、不合逻辑为主。

拿到一

个句子,首先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果别扭则该句就有可能是病句。

然后运用语法分析的手段,先将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紧缩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

这两步常常能发现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等语病。

有的语句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可采用逻辑意义分析法看看它是否符合事理、情理。

来美好的远景。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干栏居

干栏居是一种将房屋用桩柱架离地面的宫室形式。

《新唐书·南平獠传》称:

“山有毒草、

沙风、蝮蛇、人楼居,梯而上,名曰‘干栏’。

”《说文》中的“泽中守草楼”也应是干栏形式,与其认为干栏居是巢居的演化,倒不如说干栏居就是巢居的一种较高级形式,并且与楼阁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

干栏居以下部架空的桩柱或“干栏”得名,但与上部房屋的结构形制并无明确关系,故

就整座建筑而言,干栏居并不能算作一种结构类型。

浙江余姚河姆渡,在距今约7000年前的第四期原始聚落遗址上,发现了现知最早的干栏居遗址。

桩柱可分为圆桩、矩形桩和板桩,直径或边长在10—20厘米之间,入地60—80厘米。

桩柱上用主梁和次梁架起厚约10厘米的地板,一般高出地面80厘米到1米左右,地板以上的房子为“长屋”形式,进深约7米,檐下还有宽约1.1米的室外走廊。

河姆渡干栏居的“长屋”,是长江流域史前的一种特殊的家族聚居形式,即以家族长辈的房子为中心,左右毗连的小辈房子“一”字形延伸开来。

河姆渡干栏居的长度约30厘米,而属于大汶口文化的安徽尉迟寺长屋遗址长达25间,有80米左右,浙川下王岗长屋遗址竟长达100米左右。

此外,成都十二桥发现的干栏居(相当于商代),主体建筑面积在1200平方米以上。

干栏居也可建于水面上,如湖北蕲春毛家嘴遗址(相当于西周),便是在水塘上立桩架

屋的。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结构构件结合部位,是一种榫卯的结点构造。

梁与柱的交接,是在梁端或柱端做出榫头,有燕尾榫和销钉榫等,较之巢居的绑扎技术迈进了一大步。

板之间的连接已用会口技术。

这种榫卯构造在蕲春毛家嘴干栏居遗址中用得更为娴熟,榫卯就迄今掌握的材料看,最早发现于河姆渡的干栏居遗构中。

干栏居及其长屋,广泛的存在于我国南方以及东南亚等古代稻作文化圈中,并一直延用

到近世。

从河姆渡遗址中的榫卯构造可以推定,中国古代木构宫室昌盛的主要源头之一,是

在长江流域,这里的宫室建筑以先进的榫卯构造方式,取代了原始的绑扎构造。

(节选自《中华文化通志·建筑志·宫殿建筑》)

6.下列关于“干栏居”的表述,正确的的一项是()

A.干栏居是巢居的一种较高级形式,属宫室演化过过程中的一种建筑形式。

B.楼阁建筑应是居室向宫室演化过程中的高级阶段,它的起源就是干栏居。

C.“干栏居”不因上部房屋的结构形制取名,而是因为下部架空的桩柱或“干栏‘得名。

D.就整座建筑而言,干栏居形制的建筑并不是一种房屋结构类型。

【答案】A

【解析】B楼阁“的起源就是干栏居”的说法太绝对,C原文只说“与上部房屋的结构形

制并无明确关系”,但也可能有隐性的关系。

D偷换概念,原文说“干栏居并不能算作一种

结构类型”,并没说“干栏居形制的建筑不是”。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词句并筛选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易错点】把作者模糊不肯定的说法转述成题干中肯定的说法。

【备考意见】解答这类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某一段落,注

意用词的肯定性、可能性、推测性便能解决问题。

7.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浙江余姚河姆渡,在距今约7000年前的第四期原始聚落的遗址,是最早的干栏居遗址。

B.河姆渡干栏居的“长屋”,是古代长江流域的一种特殊的家族聚落形式。

C.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榫卯的结点构造,在蕲春毛家嘴干栏居遗址中用得最为娴熟。

D.河姆渡遗址中的干栏居建筑使用的是先进的榫卯构造方式,由此推断,长江流域是中国

古代木构宫室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答案】D

【解析】A应为“现知最早的干栏居遗址”。

B长屋只是长江流域“史前”时期的一种特殊家族聚居形式。

C原文只说“用得更为娴熟”,而不是“用得最为娴熟”。

【考点】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易错点】修饰限制成分对语言准确表达的作用。

【备考意见】解答此类题,要先整体感知;然后再扣住关键语句,充分认识哪些信

息是最重要的,是事关全局的,增强筛选和提取的自觉性;最后对照题目,逐一找准题干每

一选项对应的区间,按需踩点,与原文进行对照比较,瞻前顾后找准联系。

8.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干栏居采用将房屋用桩柱架离地面的建筑形式,与原始巢居一样,都具有躲避野兽、

蛇虫侵扰的作用。

B.文章开头引用古代的两则材料来说明干栏居,其中《说文》“泽中守草楼”中的干栏居

形式与湖北蕲春毛家嘴遗址干栏居基本属同一类型。

C.以家族长辈的房子为中心左右毗连的小辈房子“一”字形延展开来的“长屋”,属家族

聚居形式,它体现了宫室建筑的某些特征。

D.从古代干栏居及其长屋广泛分布的区域及建筑形制来看,防潮和防寒是其主要功能。

【答案】D

【解析】从文章第一段看,干栏居一类建筑的主要功能是躲避动物的侵扰,“防潮和防寒”

只是其次要功能。

该题难度太低,因为AD两项说法不一,必有一错。

【考点】本题考查根据原文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易错点】B项干栏居的分类

【备考意见】进行推断应该根据原文而又不拘限于原文,应以原文提供的信息为基

础进行合理的引申或推断,并应该有创见。

根据各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

关信息,然后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选项中的某个结论。

通过对照,往往会发现

干扰项的种种错误:

正反颠倒、强加因果、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以及种属概念并

列等,排除了干扰项,就可确定正确选项了。

当然有时很可能几个说法从某个角度看都有不

妥之处,这时应该比较一下几个选项中哪个说法的错误更为明显,然后就选定这个明显有错的选项。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

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

与黄生争论景帝前。

黄生

曰:

“汤武非受命,乃弑也。

”辕固生曰:

“不然。

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黄生曰:

“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

上下之分也。

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

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

”辕固生曰:

“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

”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

”遂罢。

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

固曰:

“此是家人言耳。

”太后怒曰:

“安得司空城旦书乎?

”乃使固入圈刺豕。

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

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

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

久之,病免。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

“固老。

罢归之。

时固已九十余矣。

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

固曰:

“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

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司空,管理囚徒的关;城旦,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匡:

辅佐

B.代立践.南面践:

登上(王位)

C.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假:

给予

D.薛人公孙弘亦征.征:

(被)征召

【答案】A

【解析】匡,纠正,匡正。

【考点】该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易错点】错误原因是先入为主,只知其一,不顾其二。

【备考意见】考查文言实词重在考查古今异义,高考题设错的方式一般是用词语的

今义来注释其古义,误导考生犯望文生义、以今解古的错误。

要准确解释实词词义,可根据

汉语表意的特点,从字形来推知字义,利用文言句式整齐对称、讲究对仗互文的特点来推断,

联系上下文语境推断,还可从留存到现在的成语中的一些古义来推知。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B.何者.?

上下之分也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C.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D.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答案】C

【解析】A被/替,B用于疑问句句末,加强疑问语气/与“不为”构成名词性短语,D凭

借/因为

【考点】该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易错点】“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辨析不清主动被动关系,“何者”的“者”的作用

【备考意见】解答文言虚词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先理解翻译课内句子中的

虚词,再比较推断文段中句子的虚词用法;②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辨明上

下文的关系;③通过分析语句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是否相同。

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辕固生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①与黄生争论景帝前

②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③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

④此是家人言耳

⑤诸谀儒多疾毁固

⑥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A.①②④B.①⑤⑥

C.②③⑤D.③④⑥

【答案】D

【解析】】①是交代二人辩论这件事,⑤是说别人对辕固生的诽谤

【考点】该题考查筛选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易错点】考生判断不准②是否能说明辕固生的性格特点。

其实可以通过排除法来排除掉

AC两项。

【备考意见】解决信息筛选题要认真读懂原文,理解所选的用来作判断的句子的含

义,扫清文字障碍,捕捉到重要信息,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其次是读懂题干,弄清标准(例如题干中全能说明“敢于直言”的一组),标准愈明,答案才愈有可能选准。

第三,依据标准,找到每句话所在的原文,结合上下文先理解语句意思,再与题干要求对照,逐一检查,再作出选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辕固生不同意黄生提出的商汤、周武王得天下是弑君的说法,认为商汤、周武王的做

法不应当受到指责。

B.景帝无法评判黄生和辕固生辩论水平的高下,就以吃肉不吃马肝不能算不懂味道来说

明学者不谈论汤、武受命的事情不算是愚昧。

C.辕固生因为不喜欢老子的学说而触怒了窦太后,被罚到猪圈里刺杀住。

景帝暗中帮助

辕固生,使辕固生摆脱了困境。

D.辕固生具有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后来齐人学习和研究《诗经》都以辕固生的见解为

依据。

【答案】B

【解析】错误点在“景帝无法评判黄生和辕固生辩论水平的高下”。

不是无法评判二人辨

论水平的高下,而是二人辩论的话题很难一句话说清是非曲直,所以搁置不议。

【考点】该题考查对文言阅读材料整体文意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层级为C级。

【易错点】D项“辕固生具有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有很大的迷惑性。

【备考意见】该题是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

的观点态度”的综合考查。

在通读原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将备选答案中的相关内容,逐

条与原文相关部分比较,看被选项的表述是否与原文一致,凡是对原文内容故意夸大、缩小、曲解、混淆的选项,都是命题者设置的陷阱,应该特别小心。

由于题干常常设计为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如果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这正确的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选出错误的一项应该是有把握的。

此类题的错误常常是无中生有或故意曲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汤武非受命,乃弑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⑴汤王、武王不是秉承天命而得天下,而是臣杀君。

⑵此后学者没有敢讲明秉承天命、放逐诛杀一类事情的。

⑶景帝认为辕固生清廉正直,任命他为清河王的太傅

【解析】重点翻译出“受命”“是”“放”“拜”等词语,“乃……也”“以……为”句式,

译文通顺也占分。

【考点】该题考查准确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易错点】弑、放是难点。

【备考意见】要翻译的句子,一般是含有关键词语的句子、在原文中起关键作用的

句子、含义比较深的句子、含有文言特殊句式的句子。

在遵循“信”“达”“雅”的翻译原则

下,把文言单音节词转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将原文中的每一个词语都翻译出来,不能对

译的虚词要翻译出语气,省略的成分要补充出来,倒装的语序要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翻译完后,还要看看译文是否通顺流畅,是否符合今天的表达习惯。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晓上空泠峡王闿运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

①空泠峡:

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里。

②王闿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途,归而撰著授徒。

⑴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

请结合这首

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⑴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

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

而上。

⑵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

垫。

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

“不解”为“不自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