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试卷及答案.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98380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试卷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自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试卷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自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试卷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自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试卷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试卷及答案.docx

《自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试卷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试卷及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试卷及答案.docx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试卷

课程代码:

05759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专题小组讨论法属于健康教育调查研究方法中的(A)

A.社会调查研究B.实态性调查研究C.分析研究D.描述性研究

2.个人接受外界信息之后,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属于(C)

A.人际传播B.群体传播C.自我传播D.组织传播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健康传播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B.人们通过信息交流和分享而在传播活动中建立起来的相互关系称为传播关系

C.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把传播描述为一种有反馈的信息双向循环往复的过程

D.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高度概括,解释和说明了一切传播把繁杂的传播现象,提出一个完整的传播结构

4.传播者根据受众的某种需要针对某一专题有组织、有准备地面对目标人群进行的健康教育活动属于(B)

A.小组讨论B.讲座C.培训D.咨询

5.倾向型问题也称(A)

A.诱导型问题B.封闭型问题C.索究型问题D.复合型问题

6.对符号意义的认知缺乏共同经验导致的大众传播障碍属于(C)

A.讯息障碍B.语言学障碍C.符号障碍D.心理障碍

7.健康问题是否能够通过健康促进干预得以解决属于确定优先项目基本原则中的(A)

A.有效性原则B.重要性原则C.可行性原则D.及时性原则

8.规定在公共场所不设立售烟亭属于健康促进方法中的(D)

A.政策法律方法B.教育方法C.社会干预方法D.环境干预方法

9.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收集项目实施之前的有关资料,明确有关指标的基准情况称为(B)

A.预试验评价B.基线评价C.近期评价D.远期评价

10.社会支持性评价属于(B)

A.卫生学评价B.社会学评价C.经济学评价D.健康学评价

11.健康促进计划评价按评价形式可分为(C)

A.中期评价、远期评价、跟踪评价等B.效果评价、结局评价和综合评价等

C.函评、会议评价和现场调查评价D.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12.在健康促进评价中,主要发生在项目计划执行之前,其部分职能延续至项目实施早期阶段的是(B)

A.过程评价B.形成评价C.近期效果评价D.综合评价

13.评价健康信念形成率属于(A)

A.近期效果评价B.中期效果评价C.远期效果评价D.形成评价

14.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老化指的是(A)

A.该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人口的比例大于10%或者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大于7%B.该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人口的比例大于9%或者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大于7%C.该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人口的比例大于10%或者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大于5%D.该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人口的比例大于9%或者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大于5%

15.对有科学预防方法的疾病和灾害,能够做到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属于健康层次中的(C)

A.身心健康B.主动健康C.躯体健康D.三级健康

16.回顾性调查属于健康研究方法中的(B)

A.实态性调查研究B.分析研究C.社会调查研究D.实验研究

17.行为主体作用于行为客体时所应用的工具和使用的方法是(A)

A.行为手段B.行为主体C.行为客体D.行为结果

18.处于对同一目标趋近与躲避的两种动机冲突当中属于(C)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双重趋避式冲突

19.稳重但不灵活,忍耐力强,沉着但缺乏生气的气质属于(C)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

20.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者只起到指导、教育、咨询的作用体现(D)

A.如实接受原则B.尊重与平等原则C.伦理性原则D.不评判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健康的第三层次包括(AB)

A.通过适当训练,掌握并有条件应用高深知识和技术B.能过着为社会作贡献的生活

C.一定的职业与收入,满足经济要求D.日常生活中能享用最新科技成果E.自由自在地生活

22.健康影响因素细分学说对社会经济环境和个人因素进一步细分和强调,其中个人因素包括(ABCD)

A.健康的婴幼儿发育状态B.个人的生活习惯C.个人的能力和技能

D.人类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因素E.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

23.社会健康测量指标包括(ABE)

A.行为模式B.生活方式C.生活适应度D.生活满意度E.人际关系

24.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包括:

(BCDE)

A.个人魅力B.信息的权威性C.传播的效能D.“恐惧”因素E.行为效果与效益

25.大众传播媒介的共同特点包括:

(CDE)

A.直接性传播B.不具有时效性C.覆盖面广D.具有公开性E.传播材料的统一成批生产与重复利用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0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6.生活方式是个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可从(生活丰度)、(生活频度)、生活内容及生活态度几方面来评价.

27.目前国内最普遍采用的学校健康信息传播方法是(课堂讲授),用于传授需系统掌握的知识,可正规引导(学生群体的健康行为)。

28.疾病自然史是疾病从发生到结局(死亡或痊愈等)的全过程,包括:

(病理发生期)、(症状发生前期)、临床期和结局四个阶段。

29.亚健康状态是一种由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压力引起的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是一个既(非健康又非疾病)的状态,又称为机体的第三状态。

30.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陈志潜)在河北省(定县)建立我国第一个农村卫生试验区,所获得的经验是对当今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和社区健康教育有价值的早期尝试。

31.健康促进的生活领域包括:

指定能促进健康的公共政策、(创造支持的环境)、(加强社区的行动)、发展个人技能和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32.社会动员的层次包括(领导层的动员)、(社区、家庭与个人参与的动员)、非政府组织的动员和动员专业人员参与。

33.促进健康行为是个体或团体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行为。

34.意外事故发生后的(自救)与(他救)行为属于预警行为。

35.性格是个体对客观现实所持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6.简述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社会作用。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的先导;(1分)

(2)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能有效地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与行为相关的传染病;(1分)

(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1分)

(4)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高广大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的重要渠道;(1分)

(5)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能够适应人民群众对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

(1分)

37.简述健康促进计划执行的SCOPE模式。

(1)制定实施时间表(1分)

(2)实施质量的控制(1分)

(3)建立实施的组织机构(1分)

(4)实施人员的组织与培训(1分)

(5)配备实施的材料设备(1分)

38.简述农村社区健康教育主要形式。

(1)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1分)

(2)农村传播媒介和渠道,如有线广播、民间传播渠道、农技校、文化站,卫生科普赶集,传统民族节日。

(2分)

(3)家庭保健员(1分)

(4)乡村卫生所(1分)

39.简述妇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意义。

(1)妇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保护妇女健康的需要(1分)

(2)搞好妇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促进民族健康、增强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2分)

(3)搞好妇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改造家庭、社会面貌的一个基础条件(2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40.以健康信念模式为依据,论述人们要接受医生的建议而采取某种有益健康的行为或放弃某种危害健康的行为需要具有哪些方面的认识。

(1)对疾病威胁的认知(1分)

对疾病严重性的认知,即认识到疾病可能产生医学或社会学上的严重后果;(2分)对疾病易感性的认知,指个体对自己罹患某种疾病或陷入某种疾病状态可能性的判断。

(2分)

(2)对行为效果的期望(1分)

知觉到益处:

只有意识到自己用在摒弃危害健康行为上的代价确实能取得预防效果即行为的有效性时,人们才会采取行动;(2分)

知觉到障碍:

人们对采纳促进健康行为困难的认知是使行为巩固持久的必要前提。

(2分)

(3)效能期望(1分):

对自己实施或放弃行为的能力自信,也称“自我效能”;(2分)善于寻找其他可以借助的力量。

(2分)

包括:

自我效能;善于寻找其他可借助的力量。

41.论述健康促进计划评价的基本程序。

1.确定和阐明目标(1分)

2.明确定义和测量标准(1分)

(1)选择指标应考虑以下特征:

重要性和实用性、有效性、可获得性、灵敏性、特异性、可靠性、代表性。

(2分)

(2)确定指标体系的原则:

全面与系统性、一致性、结构层次性、指导性、简单可行、联系性;(2分)

3.进行预评价和正式评价(1分)

(1)预评价内容包括:

评价方法是否恰当、合理和科学;评价的指标是否调整,如何调整;执行人员是否经过充分培训,资料能否按计划进行分析等;(2分)

(2)正式评价注意质量控制,保证数据正确可靠,所有参评人员对评价内容要有一致理解。

(1分)

4.资料收集(1分)

常用收集资料方法有:

访谈调查法、信访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法和健康检查法等。

(2分)

5.资料分析(1分)

6.结果报告和建议(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