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休闲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8579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8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休闲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生态休闲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生态休闲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生态休闲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生态休闲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生态休闲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3页
生态休闲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3页
生态休闲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3页
生态休闲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3页
生态休闲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3页
生态休闲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3页
生态休闲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3页
生态休闲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3页
生态休闲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3页
生态休闲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3页
生态休闲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3页
生态休闲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3页
生态休闲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3页
生态休闲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3页
生态休闲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休闲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

《生态休闲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休闲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态休闲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

生态休闲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1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背景

(一)环城游憩带的发展

现代旅游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城市化的产物。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间、城乡间的联系日益紧密,逐步走向城市区域一体化,作为现代旅游重要支柱的城市旅游顺应了这一趋势,形成了从城市向乡村的旅游空间扩散和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旅游发展趋势,使城市与周边地区的旅游产生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些城市导向型旅游产品,不仅吸引大量外来者进入城市,还有一个特别突出的市场群体参与其运作,即城市居民本身的游憩需求带来的密集、高频的出行机会和空间活动。

这种以城市居民为主、并拉动相当数量外来旅游者参与的游憩活动和支持这种活动的游憩设施和游憩土地利用,除部分地发生于城市内部空间,更多地推向城市郊区,出现了环绕城市外围、处于近城乡镇景观之中、与中心城市交通联系便捷,具有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康体、运动、教育等不同功能,其中周六前往、入住一宿、周日返回式的出游方式被称为“一夜游度假模式(oneovernightvacationpattern)”;这些土地利用构成的游憩活动空间称为环城游憩带(ReBAM,RecreationalBeltAroundMetropolis)。

80年代以来,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中国许多大城市周边相继出现了ReBAM现象,它一方面通过旅游发展加速了城郊地区的经济腾飞与城市化,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是当地居民脱贫致富以及缓解城市居民就业压力的一种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方式,社会效益显著。

显然,它是今后城市周围地区旅游开发的主要方向。

(二)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

武汉是中国的特大中心城市之一,也是我国内地最大的交通枢纽、商业贸易中心和重要的教育、科研基地。

旅游业是武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对外开放,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入,武汉市社会经济面貌和旅游产业有了很大发展。

近些年,武汉市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产业地位不断提升。

2001年全市国内旅游总收入为161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1.94%,而到2002年达198.35亿元,比上年增长23.2%。

旅游业还显示出了较强的带动辐射功能:

全市除直接安排4万多人就业外,还提供了35万多个间接就业机会,带动了城市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武汉市的旅游功能将逐步扩大,并进一步向商务旅游、休闲旅游方向发展,旅游业已发展成为武汉市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规划建设中“武汉新区”的发展

由长江、汉江、京珠高速公路围合而成的“武汉新区”,开发土地面积368平方公里,其总体规划日前获政府批准,将于2004年正式启动进入操作阶段,2008年初步建成。

这意味着,一座集旅游、居住、汽车贸易等为一体的现代工业城将在武汉西部崛起。

规划中的“武汉新区”将建成武汉汽车城、现代商住城和文化旅游城,XX区紧邻“新区”,是“武汉新区”西部拓展的重要腹地,而该区九真山、嵩阳山以及索子长河“XX”生态休闲旅游区的开发,从战略上讲对“武汉新区”的功能提升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首先,它与武汉汽车城是配套发展的,境内拟建的汽车自驾俱乐部环绕于山林叠翠之间,以生态特色取胜,是对汽车城运动休闲中心的有益补充;其次,现代商住城预计人口100万,且居民定位为高素质的商务型群体,消费能力较强,对周边旅游地有强烈的、高频度的游憩需求,因此,“XX”生态休闲旅游区的开发可谓有的放矢;再次,现代旅游发展的区域合作特征日益明显,基于这种发展趋势,“XX”生态休闲旅游区开发与“新区”文化旅游城开发在优势互补、客源共享、信息互传、营销互动方面前景广阔。

二、意义

编制武汉市XX区“XX”生态休闲旅游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核心意义可归纳如下:

1.为高起点地开发利用武汉市“XX”生态休闲旅游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将其打造成武汉新建景点的制高点编制战略指南和行动框架。

2.构造汉宜线上新的经济发展轴线,创造XX“XX”生态休闲旅游区“梦幻山河”的主题品牌特色,树立起华中地区范围内的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型景区。

3.把旅游业培育成XX区未来经济发展中新的活力增长点,使“XX”生态休闲旅游区控制地块成为XX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和腾飞。

4.项目规划与实施对于XX区控制规划范围内土地利用的功能导向以及解决国家关注的“三农”问题,加速XX区城郊的城市化进程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控制范围

本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对象名称为“XX”生态休闲旅游区,其范围界定为XX“两山一河”(九真山、嵩阳山、索河)地区,形成一大景观轴线大道、三大旅游发展板块,也即整个战略布局中的“核心区”,另有“发展区”和“辐射区”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与“武汉新区”建设的配套和为该旅游风景区中后期的发展划定功能控制的拓展空间。

(一)核心区

1.景观轴线大道:

起于高速公路出口,穿过九真山系和索河,直抵

阳水库主坝的景观大道。

2.九真山板块:

九真山、高奏山、龙霓山、走马岭、桥家山、国防园、花园坪、炉房村等,面积约10平方公里。

3.嵩阳山板块:

嵩阳山、燕子山、天皇山、龙逸山等,面积约6平方公里。

4.索河板块:

景观大道和索河纵横交错十字区是中心区域,沿河5公里长、河两边各300米宽,景观大道两边沿线各500米宽,面积约8平方公里。

(二)发展区

以“两山一河”为核心,方圆50平方公里的地区,规划为发展区。

(三)辐射区

318国道以北、蔡城公路以南、蔡永公路以西以及侏儒镇经石山堡至窑新乡公路以东所围合的地区,面积约为100平方公里。

四、编制依据

(一)方向性文件依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

4.《国务院关于发展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问题的批复》

5.《国家旅游局关于新开发旅游景点几项注意事项的通知》

6.《湖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的实施意见》

7.《武汉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

8.《XX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

9.《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0.《武汉市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总体规划》

11.《武汉市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纲要》

(二)限定性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5.《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6.《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

7.《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8.《旅游规划通则》

9.《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10.《旅游基本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11.《湖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

(三)指导性标准依据

1.《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2.《森林公园规划规范》

3.《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4.《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5.《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

第二章旅游资源的特色与综合评价

一、旅游资源赋存状况

“XX”生态休闲旅游区中九真山和嵩阳山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山体植被丰富、山间沟壑纵横、山中碧湖如镜,且遗存有一定的历史古迹,并附会了许多动人的神话传说;索河水面宽广,蜿蜒流长,河水清澈见底。

从整体上看,自然山水与人文风情相映成趣,旅游资源赋存状况良好。

依据2003年5月1日实施的最新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方法,经过规划组对“XX”生态休闲旅游区多次实地勘察,对“XX”生态休闲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赋存状况做出了如下归纳(见表2-1):

表2-1“XX”生态休闲旅游区旅游资源分类表

主类

亚类

基本类型

景点(景观)

地文景观

综合自然旅游地

山岳型旅游地

九真山、嵩阳山、龙霓山、高奏山、走马岭、龙逸山、天皇山、、青龙山、白虎山、燕子山

地质地貌过程形迹

峰丛

九真山脉、龙霓山脉、高奏山脉

石(土)林

高奏山石林

沟壑地

黄金洞、杨家山峒沟、菖蒲洞

奇特与象形山石

炼丹台、钓鱼台、飞身石、鹰嘴岩

水域风光

冷泉

卓锡泉、乌龙泉

天然湖泊与池沼

沼泽与湿地

黄金洞湿地、杨家山峒湿地

潭池

炼丹池

湖泊

索河

瀑布

跌水

苏家山分水岭

生物景观

树木

林地

杉树林、栎树林、松树林、枫树林、竹林、桂树林

丛树

茶树园、梨树园、桃树园

独树

三叶松

花卉地

林间花卉

梨花、桃花、桂花

草原与草地

草地

黄金洞草地、杨家山峒草地

遗址遗迹

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

军事遗址与古战场

821军事工程

废弃寺庙

嵩阳寺、九真观

建筑与设施

综合人文旅游地

建设工程与生产地

花园观光农田

文化活动场所

湖北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影视村

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

楼阁

龙霓亭、燕子阁

人工洞穴

五藏洞

居住地与社区

书院

嵩阳书院

水工建筑

水井

炼丹井

水库观光游憩区段

香格里拉湖、日月潭、双子池、观音湖

人文活动

艺术

文学艺术作品

《颂九真山》、《九真十绝》、《炼丹井》

民间习俗

民间节庆

元宵灯会

民间健身活动与赛事

端午龙舟赛(索河上)

饮食习俗

正宗鄂菜系列

上表说明,“XX”生态休闲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类型多样,覆盖众多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但美中不足的是在旅游资源分类系统的8大主类中,天象与气候景观类和旅游商品类旅游资源尚显匮乏。

二、旅游资源特色分析

(一)翠山绵亘,层峦起伏

“XX”生态休闲旅游区位于武汉市XX区的东南部,蜿蜒于长江以北,汉水以南的江汉平原腹地,该区地貌主要为低山丘陵,由九真山、龙霓山、高奏山、天皇山、燕子山等山脉组成,其间仅海拔100米以下的山峰就有30余座,另外还有很多孤山。

如此众多的山峰形成了地势逶迤、连绵起伏的山地丘陵自然景观:

九真山脉九峰蝉联,呈东西走向,依次骈立,雄踞东翼;与九真山遥相对望的龙霓山脉因其常有云雾隐隐入龙而得其名,两大龙霓山并列相对峙,山峰陡峭,山体秀丽;高奏山山峰秀拔如笋,山顶奇石兀立,有如山笋,扶摇直上,直刺苍穹,有似行兽,潜伏山坡,欲将腾跃,尽可体验自然造化巧夺天工的妙趣。

在广袤的江汉平原上,九真山拔地而起,主峰海拔达263.4米,为江汉平原东部之巅,如登临远眺,但见苍茫一片,朦胧无垠,远处山水或明或暗,近处山峦或曲或直,间有薄薄云雾,缕缕青烟,尽显仙气氤氲,气象环生。

(二)沟壑纵横,绿水如珠

在“XX”生态休闲旅游区内,群峰叠岭之中,沟壑纵横。

每年4~6月份其间,充沛的水量经山脊分水岭汇集于山谷,从谷顶至谷底溪流慢飞,流水淙淙,即使是干旱季节,也有无数小溪,涓涓流淌,溪水清澈见底,常年不干涸。

在溪谷之出口,沿山麓修建有无数的山塘、水库,如:

黄金洞水库、大仙洞水库等都是这样形成的,库塘中的水春绿夏碧,秋青冬灰;清流澄澈,深沉黛黝;碧波粼粼,清幽见底。

沟壑、青山和绿水的完美组合在“XX”生态休闲旅游区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在这里有与四川的九寨沟具有相似神韵的黄金洞,流水浮萍、高山草甸、层林尽染……;在这里有与神农架相近的次原始森林浴场杨家山峒,深壑间森林茂密、空气清新,而且一步一景,忽而高山绝壁、忽而森林掩隐,给游人一次又一次“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错觉,是野营、探险、度假和疗养的好地方。

荡桨湖面则又是一番情趣:

遥望远方,翠峰巍巍,苍松郁郁,远山如黛,近草如茵,似有水令人远,山令人古的意境;如登山远眺,山水相映成趣,恰似颗颗明珠镶嵌在翡翠屏风上,耀眼夺目,形成了山间沟壑纵横、溪流泉涌,山下库塘星罗棋布、水体晶莹透亮,水光山色迤逦神秘,非常适合开展休闲度假旅游活动,能够给游人以雄、奇、秀、幽的感觉。

(三)植被茂密,生物多样

“XX”生态休闲旅游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兼有南北之长,旅游区内共有植物种类2000多种,森林葱郁,植被茂密,群落结构复杂,林相变化明显,既有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景观,又有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杉木、马尾松、湿地松、竹类等乔木和其它灌木组成了霞慰林皋的森林景观,步入林中,但见山峦环翠,沟壑流青,林木浮黛;林中针叶林高耸挺拔、遮天蔽日,阔叶林枝繁叶茂、平缓柔和;林间山麓村野,尽显春萝络经,山窗竹乱的野趣,是为久居闹市的游客提供静谧、安详、放松的理想场所:

春可踏青,夏可避暑,秋可登高,冬可赏雪。

因为“XX”生态休闲旅游区内林木繁茂,气候适宜,吸引了无数的鸟兽栖息在林间环草丛花旁,据观察,区内有野兔、刺猬、野鸡、猫头鹰、斑鸠等几十种,俨然是一个天然动物园。

当你漫步林间,或惊鸟飞腾、或彩蝶飞舞、或鸟啼虫鸣,置身于这绝妙的大自然动物园尽情享受城市生活中难以寻觅的大自然情趣,这一切无不使你忘怀市井的喧闹,胸怀为之舒畅。

(四)道风佛音,意境悠长

“XX”生态休闲旅游区具有浓厚的道教和佛教文化氛围,佛道大观,相得益彰,是理想的宗教文化旅游目的地。

据史籍与口传,九真山昔有仙祖于此建观——九真观,为民消灾除难、设坛炼丹,晨钟暮鼓,香烟缭绕,历史上也一度成为中原一带道家活动的盛地,持续了一千多年,江汉平原之民视之为“蓬壶仙境”。

嵩阳山则以唐皇李世民御命修建的“嵩阳寺”而得名,据传隋末李渊之子李世民南征时曾以嵩阳山为营地,并收当时的十八壮士为义子,李世民登基后遂命人在此修皇王泉寺,敕赐“嵩阳”寺名,当时整座寺庙由大雄宝殿、罗汉堂、藏经阁、斋堂、方丈寮、四弟子寮、讲经堂等主体建筑以及“嵩阳书院”等组成,寺内有各类雕、泥塑佛像五百余座。

尽管由于战乱,九真观、嵩阳寺均遭损毁,但它所承载的佛道文化却仍然源远流长,这给其旅游开发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五)民风淳朴,民俗独特

“XX”生态休闲旅游区内民风淳朴,每当有远道而来的客人来访时,憨厚好客的人们总是献上当地别具风味的特色菜——新农牛肉、蒸干鲢鱼、蒸鳝鱼等,相传元末农民起义军陈友谅曾屯兵于九真山,将士们都非常喜欢吃家乡的“沔阳三蒸”,当地的农民就做了各种各样的蒸菜来犒劳将士们,因此XX的地方菜中也多蒸菜,在鄂菜系列中也很具有代表性和特色的,游人到此既可游山玩水、休闲度假,还可品尝鄂菜系列风味佳肴。

九真山为汉民族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汉民族的春节、元宵、端午、重阳、中秋为传统的节日,常有大型的民间活动,以元宵灯会、端午龙舟等传统活动尤为盛大。

三、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旅游资源可以分为现实旅游资源和潜在旅游资源。

所谓潜在的旅游资源是指那些曾经存在过,现在已经消亡但是仍然可以恢复的旅游资源,或者是现在不是人们所感兴趣的但在将来的开发中可能形成新的吸引力、带来综合效益的旅游资源。

在对“XX”生态休闲旅游区进行旅游资源价值综合评价时,我们不仅要对现实的旅游资源加以分析评价,对于那些在历史上十分具有影响力,但现已消失的潜在旅游资源也要加以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是由“XX”生态休闲旅游区发展的历史原因所造成的。

(一)旅游资源质量定量评价

按照国家旅游局2003年颁布《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和评价》中的标准,规划组通过专家调查对“XX”生态休闲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按照“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三个方面进行了分值评价,然后按照旅游资源质量评价的总分值其划分为五个等级。

其中“资源要素价值”项目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游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附加值”含“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正分和负分)”1项评价因子。

依据景区(点)旅游资源质量评价总分,将其分为五级,从高级到低级为:

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90分。

  四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75-89分。

  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60-74分。

  二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45-59分。

  一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30-44分。

表2-2“XX”生态休闲旅游区资源质量评价表

评价

对象

评价因子评分

总评分数

资源要素价值

(85分)

资源影响力(15分)

附加值

(-5~3分)

观赏游憩使用价值

(30分)

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25分)

珍稀奇特程度

(15分)

规模、丰度与几率

(10分)

完整性

(5分)

知名度和影响力

(10分)

适游期或使用范围

(5分)

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

九真山景区

26

12

12

10

5

7

5

3

80

嵩阳山景区

25

12

8

8

5

4

5

3

70

索河风景区

25

10

6

6

5

4

5

3

64

从评价的结果来看:

九真山景区属于四级旅游资源,嵩阳山景区和索河景区属于三级旅游资源,三个景区总体的旅游资源质量比较高,适宜开展旅游活动的资源本底非常好,能够很好的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

(二)旅游资源功能结构评价

现代区域旅游业的规模和效益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完善的产品功能结构,旅游产品的功能结构又受旅游资源的属性结构所制约。

同时,一个地区旅游景点开发还需同时满足不同游客层面的三种类型需要,即基本层面(陈列观光型)、提高层面(表演欣赏型)、发展层面(主题参与型),这是一个旅游区从前期开发到不断完善、成熟的必然过程,仅凭山水自然旅游资源是不能够完全满足旅游者的需求,而且也不利于旅游区的经济效益和长足发展,因此必须在基本层面的基础之上开发提高层面和发展层面的旅游产品,才能够在满足不同特征旅游者多样化需求的同时增加旅游的间接收入,提升旅游风景区的附加值。

“XX”生态休闲旅游区由于正处于规划建设的前期,现有的旅游景点基本上都属于基本层面,虽说可以开展一些简单的自助观光旅游、探险、考察等活动,但这些产品的层次还是比较单一,服务配套设施也不够完善,不利于游客停留时间的延长和旅游附加值的消费,也满足不了现代旅游者日益多样化的旅游需求,这些是客观存在的难题,也是旅游前期开发过程中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以使得风景区能够早日投入使用,并积极恢复和开发高层次的旅游产品。

(三)游客与专家感知评价

规划区前称为九真山森林公园和嵩阳山森林公园,但实际上当地的旅游开发还处于自发的状态,也没有专业的旅游活动组织和经营管理部门,只有当地的林业部门负责森林的保护,因此游客的数量非常的少,在此我们采取了游客、当地居民、林场工人和专家几种意见相结合的资源感知评价办法,通过考察、交谈、专访和座谈等调研,发放并回收了200份问卷,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表2-3“XX”生态休闲旅游区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评价统计

评价项目

票数

比例

景点个性特色

鲜明168不鲜明32

鲜明84%不鲜明16%

景点综合配套设施

较强24较弱176

较强12%较弱88%

游览价值

较高172一般28

较高86%一般14%

景点娱乐项目的参与性

较强154较差46

较强77%较差23%

①84%的被调查者认为景区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特色突出,个性鲜明,但还需要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还需配备相应的建筑及活动,使其特色更鲜明;

②88%的被调查者认为组成旅游景区的综合配套设施还非常欠缺,还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

③86%的被调查者认为开发成旅游景点的游览价值比较高,旅游资源的丰度较高,有较好的开发潜力;

④77%的被调查者认为开发参与性游乐项目的资源条较好,但目前还只停留在陈列观赏的阶段,在开发中应注意增设参与性、娱乐性项目,提高景点的文化品位,突出地区特色。

(四)旅游资源适宜性评价

优越的地理环境,起伏和缓的地形,舒适宜人的气候,丰富的旅游资源,使得“XX”生态休闲旅游区的旅游适宜性非常的广泛。

从赋存资源的优越性来看,游客们来到“XX”生态休闲旅游区,即可融入美好的大自然中,游览旅游风景区内湖光山色的整体风貌,游览观赏品种门类齐全的松、竹、栎、杉林、险峰奇石和阡陌纵横的农田,可以很好地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享受大自然的需求;与都市四处都是密密麻麻的建筑物相比,又可给游人一种截然不同的赏心悦目的感受,夏天还可以是武汉市民避暑的胜地。

大大小小点缀于山林草莽之间的湖区,既可建造亲水走廊,让游客体验漫步于水上林间的静谧,又适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动感水上康体娱乐旅游活动;茂密的森林,清新的空气,平缓的山坡,独具特色的九寨沟风情活动,适宜开展攀岩、探险、山地高尔夫、网球、野营、垂钓、农家乐等多种参与性的度假休闲旅游活动。

从资源景观的独特性来看,“XX”生态休闲旅游区内拥有湿地、草甸、连绵起伏的山岳、星落密布的湖泊等一系列本地区稀少的旅游资源景观,为旅游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适宜开发新颖的旅游活动项目,很好地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良好的气候条件及四季有景、四时有花的景观变化,全年都是可开展旅游活动的胜地;同时该旅游风景区位于武汉市郊,318国道旁,其交通十分便捷,可进入性良好,能够很好的弥补目前武汉市休闲度假产品供应严重不足的状况,提升整个XX区休闲度假产品在武汉市郊区旅游的整体服务功能。

从区域文化的多样性来看,“XX”生态休闲旅游区内蕴藏着浓浓的佛教和道教两种宗教文化,在当地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因而也具有很大的旅游吸引力。

按照旅游开发的初期构想,准备复原原来的九真观、嵩阳寺等宗教建筑,到时游客不仅可以参观游览,还可进一步追溯佛道两教在中原地区传播的渊源;同时还可满足游人和香客崇道颂佛的需要,可以开展一些宗教的祭祀、法事等活动。

(五)旅游资源竞争力评价

“XX”生态休闲旅游区的开发主要是针对武汉市场庞大的休闲度假旅游者,顺应了武汉市积极开展郊区旅游的思路。

虽说武汉作为国内的一个特大城市,但从全国的范围来看市内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活动的开展还比较滞后,然而城市周边的休闲度假市场却异常的火爆,在城市的周边和郊区形成了一个圆形的环城游憩带,在两个小时车程的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此次规划的区域正好位于此环城游憩带上。

表2-4武汉市主要休闲度假旅游景点一览表

地区

总体定位

景点名称

开发方向(项目)

 

市内

综合旅游

东湖风景区

山水园林集锦

生态旅游

马鞍山、将军山森林公园

观光游览、休闲娱乐

综合娱乐

汤逊湖度假村

高效农业、果林园、赛艇俱乐部

度假疗养

龙阳湖度假村

休闲度假、汽车博览城、赛车场

综合娱乐

金银湖度假村

高尔夫休闲游

黄陂

生态旅游

木兰山、木兰湖、木兰川

生态旅游、木兰故里、宗教文化

生态旅游

石门素山寺国家森林公园

休闲度假、狩猎、垂钓

新洲

综合旅游

道观湖风景区

宗教文化、休闲度假、珠宝博览

综合旅游

涨渡湖

海洋乐园、人造海洋

蔡甸

综合度假

九真山森林公园

道教文化、休闲娱乐

综合度假

嵩阳山森林公园

佛教文化、观光休闲

观赏娱乐

野生动物园

野生动物王国

休闲娱乐

新农南湖

水乡风情休闲游、观光农业

江夏

休闲娱乐

龙泉山

观光休闲

从上表可以看出,虽然武汉市休闲度假市场需求很大,但各景区之间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旅游资源和开发的模式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似。

“XX”生态休闲旅游区以其特有的森林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传说,存在一定的竞争力优势,但现在还处于开发的初期,要想提升其旅游资源的竞争力,还需要很好地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包装和营销力度,营销的战略和方略。

(六)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虽然九真山森林公园和嵩阳山森林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