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8645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7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乳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乳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乳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乳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乳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乳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乳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乳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乳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乳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乳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乳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乳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乳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乳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乳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乳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乳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乳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乳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乳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

《乳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乳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docx

乳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可研报告

乳业产业化基地建设

 

可研报告文号:

可研报告编制单位:

可研报告书: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 项目名称

湖南阳光乳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

1.1.2 项目承办单位

湖南阳光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常德市畜牧水产局

1.      2 项目区域范围与建设地点

项目区拟定在湖南常德市所辖的10县(区)2个国营农场,即分布在武陵区、鼎城区、德山开发区、安乡县、汉寿县、澧县、临澧县、桃源县、石门县、津市、西洞庭农场和西湖农场等的30余个乡镇、分场。

1.3  项目筹建单位的情况

湖南阳光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7月18日,座落于湖南省常德市德山经济开发区,公司是由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洞庭水殖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法人单位联合组建的乳制品企业,是常德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五个百万亩”工程的重点工程。

公司注册资金3100万元人民币,总资产5300万元。

一期工程投资5000万元,建成占地3000亩、饲养奶牛3000头的大型现代化牧场和牛加工鲜奶2万吨的乳品加工厂;二期工程为发展奶牛30000头,年加工鲜奶7.2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9.5亿元,利税2.3亿元。

公司广纳精英,云集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乳品研发、畜牧养殖和经营管理人才。

现有员工118人,其中大学以上科研技术和管理人才74人,占员工总数的62.7%。

公司拥有四个牧场、一个乳品加工厂、一个胚胎移植中心,从澳大利亚等地引进荷期坦良种奶牛,使用全球最先进的瑞典利拉伐全封闭式机构挤奶设备,实行CIP自动清洗、超高温巴氏瞬间杀菌、全封闭自动包装,建成了国内先进的观光式乳品加工车间。

现已推出的产品有鲜牛奶、酸牛奶、果味牛奶和乳酸菌饮料四大类,屋顶包、标装、袋装、棒式四类包装,纯鲜牛奶、草莓酸奶、酸牛奶、阳光乳露等十多个品种,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公司生产的“金健”牌系列牛奶已遍布三湘四水,产品供不应求。

自2002年6月份产品上市以来,公司共生产销售各类乳品1358吨,实现销售收入1002万元。

当前已实现日产鲜奶12吨,提前开始盈利。

2003年计划生产销售各类乳品15000吨,实现销售收入7500万元,利税800万元。

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坚持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旨在为调整和优化我省农业产业结构、提高人们的饮食质量,为社会提供质优、价廉、绝正,新鲜的乳制品。

1.4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1.4.1湖南省人民政府文件:

湘政发[2001]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殖业的通知》。

1.4.2 常政发[2001]11号《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2001 – 2003年草食畜禽产业发展的意见》。

1.4.3《常德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草食牲畜和乳业发展的意见》(送审稿)。

1.4.4 常办发[2001]8号《常德市委办公室、常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抓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五个百万亩工程”的意见》。

1.4.5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函。

1.4.6 常德市委常办公会议[2001]8号《关于省道1804线养殖示范带建设专题办公会议纪要》(2001年10月17日)。

1.4.7  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颁发的政策、法定、规定、规准、规范、规程及定额等。

1.4.8 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和协议。

1.      5  推荐方案与研究结论

1.5.1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1)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在湖南省阳光乳业良种奶牛场的基础上组建市级良种奶牛繁育中心,新建1000头良种产奶牛生产线;形成年存栏产奶牛2000头(存栏奶牛3000头)的生产规模。

新建成各类牛舍、胚胎工程实验室、机械化挤奶厅及附属生产设施与办公设施等建筑面积14225M2,配套建设青贮设施4000M3,沼气池6000M3。

(2) 奶牛养殖基地建设:

2002年~2005年项目区发展奶牛养殖家庭牧场2500户,“十五”期末,形成存栏奶牛2.70万头的饲养规模.新建、改建各类奶牛舍、饲草间、兽医室及消毒室、挤奶厅与鲜奶收购站等建筑面积16.62万M2,配套建设青贮设施4.10万M3,沼气池5.40万M3。

(3) 奶牛专用饲料厂建设:

拟建奶牛专用饲料厂2座(利用项目区现有饲料加工厂进行改扩建),形成年双班加工8.0万吨奶牛配合精料的生产能力,改、扩建饲料加工主车间、原料库、成品库与附属设施等建筑面积8500M2。

(4) 乳品加工厂建设:

根据项目区奶牛养殖规划,在综合考虑湖南阳光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乳品生产现状与设备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确定在阳光乳业加工厂区新建日处理200吨鲜奶综合加工车间,本项目生产的鲜奶源均运往本厂加工。

(5) 牧草基地建设:

项目区规划改良天然草山2.0万亩,稻田改制种草6.0万亩,以确保项目区奶牛生产所需青粗料的需要。

(6) 乳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1个市级奶牛技术服务中心和10个县(区)级奶牛技术服务站,建立完善28个奶牛养殖小区与小区服务站,新建、改建中心防疫检测室、人工授精总站、冷配点、药品器械库及管理用房等建筑面积6000M2。

1.5.2  生产技术方案

(1) 奶牛核心群建立与良种繁育

以湖南省阳光乳业良种奶牛场为基础,建立市级奶牛繁育中心。

拟从国外引进优秀产奶牛(荷斯坦母牛)1000余头,通过胚胎移植技术进行良种奶牛的繁育,稳定和提高牛群质量;同时,根据需要有计划地从国外引进优秀乳用种公牛冻精,采用超数排卵、人工授精、体外授精等技术,进行良种奶牛细管冻胚生产,扩大良种奶牛种群。

良种奶牛胚胎繁育与细管冻胚生产流程,详第六章图6-1及6-2。

(2) 奶牛生产模式

建立“龙头企业+农户”一体化经营机制。

推广“分散饲养、集中挤奶”和“集中饲养、统一管理的”的“奶牛合作社”等模式,以“舍饲为主、放牧为辅”的饲养方式,发展奶牛养殖家庭牧场,实行承包经营。

龙头企业负责良种繁育、鲜奶收购,配套奶牛专用饲料等生产资料的配送等;各级奶牛技术服务中心与服务站负责对奶农饲养的母牛进行人工授精(配种)或良种奶牛胚胎的移植,并对基地农户进行生产计划指导,提供奶牛饲养、牧草种植及防疫技术服务等。

(3) 奶牛专用饲料加工技术方案

奶牛专用饲料加工工艺与一般畜禽饲料加工工艺基本相同,由原料接收清理系统,粉碎系统、配料混合系统、制粒系统、包装系统、液体添加系统、除尘系统、压缩空气与蒸汽供给系统等构成,整条生产线由中央控制室电子计算机控制。

其生产线的最大特点是生产工艺先进、灵活,既能生产粉状饲料,又能生产全价颗粒配合饲料。

但生产青贮配合料时,需要相应的特殊工艺和设备。

其工艺流程,详图6-4所示。

(4) 乳品生产技术方案

鲜牛乳收乳和处理方案:

根据本项目的鲜牛乳来源及奶牛饲养规划,设计用槽车将各收乳站的鲜牛乳送达乳品加工厂(要求运输路途上的时间不超过1.5小时),拟采用管道计量、立罐贮存的技术方案。

消毒牛乳生产技术方案:

采用高温短时杀菌法生产消毒牛乳,在包装技术上选择先杀菌后无菌灌装方案。

酸牛乳生产技术方案:

酸牛乳产品方案中分凝固型和搅拌型,为两种不同的生产技术。

由于消费市场的需要,两类产品在市场上需同时存在,本项目在技术方案上规划了两条生产线,既生产液态酸牛乳,也生产固态酸牛乳。

这两项目技术均为成熟可靠技术。

乳酸菌饮料生产技术方案:

乳酸菌饮料是在发酵乳的基础上配制的产品,生产工艺简单且成熟。

它的技术方案主要是设备的选择,因此,本项目乳酸菌饮料的生产方案是采用先杀菌工艺,杀菌采用高温瞬时灭菌方法,以保证其有较长的存放时间,乳品生产工艺流程,详第八章8.2.3节。

根据市场需求,液体奶的包装分双层复合袋、杯式、复合纸盒(屋顶型、砖型)、三个类别四种型式。

1.5.3 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建设项目总投资为41502.6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1414.85万元,铺底流动资金6217.34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3870.5万元。

资金筹措:

一是农民、龙头企业自筹17502.69万元;二是拟向银行申请贷款24000元。

1.5.4 建设工期与达产期

根据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技术要求和资金筹措安排,其建设工期计划为4年,即2002-2005年。

由于整个项目包含内容繁多,因而将采用陆续建设,建成一个投产一个的方式;2005年12月底,整个项目全面投产,2006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1.5.5 研究结论

(1) 建设目标明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湖南阳光乳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不仅符合国家提出的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的政策,而且与湖南省的经济发展战略极为吻合;符合湖南省调整畜牧业结构、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草食动物的方针和产业发展方向,是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殖业的通知》(湘政发[2001]1号)和常政发[2001]11号《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2001-2003年草食畜禽产业发展的意见》(2001年7月6日)的指示精神,推动湖南奶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这对于加快湖南草食动物尤其是奶业的发展,普通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全省特别是常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改善食品消费结构,强化牛奶消费意识,强壮国民体质特别是少年儿童健康茁壮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技术体系与建设方案切合实际。

该项目针对项目区奶业的现状与实际需要,通过建设良种繁育、奶牛养殖基地(28个奶牛养殖小区),引进高新技术和进口国外良种奶牛及冻胚,实现优质奶牛品种快速扩殖;配套饲草基地、加工体系、乳业产业化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按照“龙头企业(阳光乳业)+基地+农户”的一体化模式进行实施和运作,实现乳业产业化经营,突出示范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机结合。

项目技术方案设计科学合理,选用的工艺技术与设备先进适用。

(3) 财务经济效益明显。

项目建成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95386.2万元,正常年可获利润总额17686.98万元,投资利润率31.5%,销售利润率18.50%;所得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含4年建设期)为8.42年,财务内部收益率为32.82%。

财务评价表明,具有一定的获利能力和清偿能力。

(4)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该项目的建设能显著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促进、优化农牧结合,实现养殖业增效和农户增收。

项目区覆盖10个县、区及2个国营农场的28个乡、镇、分场,涉及农户2500户以上;经测算,奶牛养殖基地2500户家庭牧场仅投工一项每年可创纯收入1500万元以上;同时,通过稻田改制种草6.0万亩,改良天然草场2.0万亩,发展1200余户草农,仅投工一项每年可增加纯收入500万元以上,通过该项目的示范和副射作用,带动项目区及周边农户致富奔小康。

综上所述,该项目立项目标明确,技术成熟、先进,产品市场广阔,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项目是可行的。

1.6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 项目内容复杂,覆盖地域广阔,各种体系间密切相关,每一体系运作情况都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效益,因而在建设和经营过程中,要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以确保项目的正常建设和运行。

(2) 该项目采用“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来进行,由于农户分散、生产技术参差不齐等特殊性,建议公司建立健全乳业产业化技术服务体系,在技术上对农户要密切指导,以实现奶牛高产、稳产保证鲜奶收购的质量和数量。

(3) 奶牛养殖基地建设投资大、建设期长、收益慢。

乳品加工厂占项目投资虽不大,但回报较好;在基地与乳品厂独立核算的前提下,为了使“基地”与“乳品厂”共同发展,在项目设计单产水平下,建议鲜奶收购保护价不低于2.15元/公斤。

同时,在基地投产初期,国家在特产税、所得税上应给予一定的减免和优惠。

(4) 该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建设内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建议尽早建设、尽早受益。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

2.1  项目的提出

建设“湖南阳光乳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是落实湘[2001]1号文《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殖业的通知》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发展奶业的指示精神,推动湖南奶业特别是常德市奶业超常规发展的重要举措。

养殖业是湖南农村经济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主导产业之一,为促进全省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省委省政府决定把养殖业发展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来抓。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殖业的通知》(湘政发[2001]1号)明确指出:

“十五”期末,草食动物在畜牧业产值中的比重由1999年的3%提高到12%。

到2015,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60%以上。

“通知”要求把突出发展草食动物和着力抓好奶业生产作为加快养殖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的突出重点之一,积极推行“政府引导,协会组织,龙头带动,大户养殖,统一防疫,集中服务”的生产经营形式;努力发展规模养殖,建立专业养殖小区;集中力量培植年存栏奶牛5000头以上的奶业基地;加大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完善市场流通体系;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养殖业的发展水平。

要求加快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在抓好本省畜禽良种选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引进省外、国外的优良品种,着力推广舍饲养殖、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种草养畜、秸秆综合利用等实用新技术等;制订优惠政策,加大养殖业的扶持力度;多渠道增加对养殖业的投入。

奶业是常德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农村经济中最具发展优势和潜力的产业之一。

常政发[2001]11号《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2001-2003年草食畜禽产业发展的意见》(2001年7月6日),常办发[2001]8号《中共常德市委、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抓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五个百万亩工程”的意见》(2001年8月9日)中,明确要求把发展奶业作为全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其目标任务是:

力争“十五”期末全市存栏奶牛达到3万头,年产鲜奶10万吨以上,实现奶业产值9亿元、利税1.6亿元以上,使奶业真正成为常德市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并制订了加快奶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是加快奶业基地建设,要求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发展利于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二是扶持龙头企业—阳光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尽快形成规模经营和品牌经营;三是迅速建立发展奶业的繁育体系、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体系。

湖南阳光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审时度势,充分利用公司良好的基础、本地的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退耕还草、综合开发政策,突出发展奶业,用先进技术改造和优化传统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提出本项目。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2.2.1发展奶业是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的迫切需要

奶业振兴是关系民族强盛的大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温饱问题解决了,如何从营养角度来提高健康水平已成为群众和各级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

牛奶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理想食品,富含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也是人体钙的最好来源,所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奶的问题。

国务院批准试行的《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将奶业列入其中,发展奶业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营养情况有了较大改善,但全国奶类的消费仍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湖南奶类的消费又大大低于全平均水平。

2000年人均占有奶量全国为7.40千克,湖南仅0.16千克;而当年奶类的世界人均占有量为93千克,发达国家大都超过200千克,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达到60千克左右。

我国人均占有奶类仅为世界平均占有量的8.0%,为发展中国家人均占有量的12.3%;而湖南人均占有奶类仅为全国的2.2%,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0.2%。

可见,振兴我国特别是湖南奶业,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迫切需要。

根据我国奶业战备发展规划的要求,至2000年,我国人均占有奶量8千克,到20世纪中叶的2030年,人均占有奶量达到25千克。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奶业在近20年来已经奠定一定的基础,并且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奶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与集团化运营的开展将为逐步实现奶业现代化创造有利的条件。

为改善我国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以利青少年健康成长,前不久,国家决定实施以在校中小学生为主的“学生饮用奶计划”。

这对于改善我国青少年的营养健康状况,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常德市委、市政府也已作出决定,采用政府补贴的办法发展学生奶。

2.2.2发展奶业是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和实现养殖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农业特别是湖南农业正面临着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产品结构和品质的紧迫任务。

振兴奶业,是拉动消费、扩大内需,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奶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有效措施。

加快奶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

畜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西方发达国家在建设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都把发展畜牧业作为主导产业,而畜牧业又以奶牛、肉牛为主。

比如欧美发达国家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都在50%以上,美国肉牛业占畜牧业产值的41%,奶业占19%。

2000年湖南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8.8%,而奶业所占份额极小。

湖南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养殖业比重是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措施。

而提高养殖业比重,首先是加快奶牛业的发展。

振兴奶业可以大大提高我国畜牧业的整体水平。

奶牛的生产在畜产品中转化率最高。

若以生产蛋白质计算,生产牛奶的饲料转化率比生产猪肉高2倍,比生产鸡肉高1倍多,发展奶牛业符合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农业发展方向,可充分利用饲料资源,提高畜牧业的整体水平。

发展奶牛业能够促进农民增收。

据有关部门总结分析,农民每饲养一头奶牛每年可增收4000-5000元。

2.2.3加快奶业发展是常德农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的肉、蛋、奶都有了较大增长。

至2000年,湖南的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496.16万吨(占全国的7.91%)、73.49万吨和1.06万吨(占全国的0.12%),人均肉、蛋、奶占有量依次为66.70千克、11.20千克和0.16千克。

人均占有肉类已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和世界平均水平;而奶类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的2.2%。

可见,畜牧业内部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十分明显,必须调整。

湖南畜牧业一直以发展猪禽为重点,忽视了草食动物尤其是奶牛的发展,结果形成了全省畜牧业内部结构很不合理,猪肉多,而牛羊肉、鲜奶及乳制品所占份额极小。

以奶为例,2000年全省牛奶总产量为10552吨,占当年全国奶尖总产量919.1万吨的0.11%。

匡算2000年全省奶牛增殖及鲜奶产值不足1.5亿元,仅占当年全省畜牧业产值的 0.3%以下。

常德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但不是农业强市,历年以粮食和生猪为主。

从畜牧内部结构看,1978年至今的22年间,肉类年均增加2.3万吨(其中:

猪肉占有82.4%),而奶类年均增加仅312吨,远远不及肉类的增长速度。

从营养学看,牛肉与羊肉的营养价值更高;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角度看,则奶牛更好、最好。

饲养奶牛的投入产出比是养猪的3倍、牛肉的2倍。

“牛奶是最好的食物”,“奶牛是人类的保姆”,“一杯牛奶托起一个健康的民族(日)”。

而且奶牛与肉牛可以通用,消费的牛肉中来自奶牛的比重,英国占75%,法国占50%,美国占30-40%。

由此可见,湖南畜牧业应该突出发展奶类生产。

常德市地处湖南省北部,西洞庭湖滨,土地总面积2729.47万亩,耕地面积701.59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1.9%,人口599.8万人,是一个农业大市,2000年农业产值72.1255亿元,牧业产值62.2185亿元,渔业产值17.8147亿元,分别占全省的12.44%,12.80%,22.02%。

是湖南的“渔米之乡”,为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普通的粮食作物已相对过剩,农户种粮收入甚微,种粮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而畜牧业却相对落后,基础差,因此将部分农田改种牧草,大力发展畜牧业,特别是奶业,是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

2.2.4超常规发展奶牛业,是提高农业整体效益的需要

奶牛业是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奶牛饲养业是推动农牧结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饲养奶牛可以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及其他副产物,并带动优质牧草的种植。

这在湖南动物蛋白质短缺和饲料粮并不充裕的条件下,发展节粮型的奶牛饲养业是一项明智的选择。

秸秆“过腹还田”,产生大量有机肥,节约化肥用量,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培肥地力,增加生产,实现农牧业的良性循环。

发展奶牛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由于鲜奶具有易腐性的特点,发展奶业要求奶牛饲养业和乳品加工业同步发展,再加上服务、贸易等环节,奶业的发展就可以带动一、二、三产业的同步发展。

所以,奶业的振兴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农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湖南阳光乳业产业化基地的建设,按照“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进行设计、实施和运作,对于加快湖南草食动物尤其是奶业的发展,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民收入,改善食品消费结构,强化牛奶消费意识,强壮国民体质特别是少年儿童健康茁壮成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三章    市场需求预测与建设规模

3.1  市场需求现状

3.1.1我国奶牛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奶牛业是畜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奶牛业有了较快发展,牛奶总产量持续增长,2000年全国奶类总产量为919.1万吨,人均奶类占有量7.4千克。

但由于起步晚,基础比较薄弱,目前在畜牧业中奶牛业是一个滞后产业,需加快发展。

(1) 存栏情况及分布

近年来,我国奶牛总的饲养头数呈增长趋势。

据统计,至1999年初,全国共有奶牛和改良种奶牛439.65万头,其中能繁殖母牛218.0万头。

牧区饲养数量较多,其中内蒙古为72.61万头,新疆97.67万头;其次是农区和农牧区结合地区为主产区,饲养数量超过总头数的一半,其中饲养10万头以上的省、区有黑龙江65.00万头,河北42.20万头,甘肃32.54万头,山东14.76万头,山西12.66万头,陕西12.55万头。

为保证大中城市鲜奶供应,在城市郊区都有较大量的饲养,北京、上海、天津分别为 6.28万头、5.75万头、2.65万头。

(2) 饲养品种、饲养方式及产奶水平

大中城市郊区和农区主要饲养品种为中国荷斯坦牛,饲养方式为全舍饲或半舍饲,成年母牛年平均产奶量为北方地区5000-6000千克、南方地区4000-5000千克;生产水平较高的北京、上海、天津成乳牛群年平均产奶水平可达7000千克左右。

牧区饲养品种有三河牛和新疆褐牛,以放牧为主,平均产奶水平在3000千克左右,乳脂率为4.2%,乳蛋白率为3.5%,以上三个品种牛与当地黄牛杂交的改良牛也主要在牧区饲养,产奶水平在2000千克左右。

(3) 发展奶业的有利条件

据专家分析,我国发展奶业的有利条件如下:

第一,奶业发展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重视,宏观环境对奶业发展越来越有利。

国务院已把奶业列入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

第二,我国奶业市场潜力不可估量。

中国有12亿人口,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

特别是随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村奶业市场前景广阔。

第三,我国饲养资源丰富。

据统计,有2.67亿公顷草原、6670多万公顷草山草坡和4670万公顷可种水草的水面,还有5亿多吨农作物秸秆,其中一半以上尚未利用和开发。

第四,奶牛产奶量提高潜力很大。

目前我国成年母年年平均产奶量只有3000多千克,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

第五,奶制品行业当中,一大批龙头企业正在兴起,他们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先进经营机制,是我国奶业的希望。

(4) 奶业发展趋势

我国奶业的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奶业发展由产、加、销脱节向一体化、集团化转变。

一改奶牛饲养与乳品加工、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