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8847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20302)

一、培养目标

在林业经济管理领域,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的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做出贡献的奉献精神。

3、在林业经济管理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相关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攀登本学科高峰、开辟新领域并取得创造性成果的能力,并具有从事林业经济管理实际工作的能力。

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本方向应用现代经济学和相关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政策分析工具,系统地研究林业经济运行规律和林业建设中的经济和政策问题。

本方向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林业经营管理制度、林业产权制度、森林资源核算、林产品市场、林业投资与信贷、林业税收制度、林业政策、林业法律制度、林业宏观管理、林业可持续发展等,为我国林业管理部门和各类林业企业提供理论指导、决策参考和政策建议。

2、林业管理工程

本方向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和系统工程的方法体系,从整体的视角对林业经济管理问题进行系统化、模型化和工程化的分析,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人工分析和计算机信息系统分析相结合,为各类复杂的林业问题提供有效的分析手段和科学的决策依据。

主要研究领域有:

林业系统的运作机理研究,林业经济与管理系统的预测、决策、优化和仿真,林业信息系统理论与开发研究,以及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等等。

3、林产品贸易

本方向运用流通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采取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林产品的产品特性及其贸易特点,着重研究现代林产品贸易理论与实务等方面的问题。

使得林产品贸易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以解决林产品贸易中的政策规划和相关的林业经济管理问题。

本方向主要研究领域:

林产品贸易理论、林产品市场构建与运作、林产品市场预测、林产品国际贸易、林产品贸易方式、林产品贸易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以及林产品流通中的宏观调控等。

4、森林生态经济

本方向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研究森林生态经济学深层次理论和实际问题,以达到人类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目的。

本方向运用森林生态经济学以及森林生态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对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可持续发展作深入研究。

主要研究领域有:

森林生态经济系统建设、森林生态资金管理、城市森林和防护林生态经济系统建设、林农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管理等。

5、林业企业管理

本方向运用林业企业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研究林业企业的经济管理问题。

主要研究领域有:

木材加工企业、林业制浆造纸企业和其他林业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林业企业的战略管理、林业企业的生产管理、林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林业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林业企业的财务与会计、林业企业的企业文化、林业企业的法律制度等等。

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

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以延长学习年限,但一般不超过6年。

博士研究生以培养科学研究能力为重点,一般半年至一年时间为课程学习阶段,后两年至两年半(及以上)时间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

硕博连读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五年,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以延长学习年限,但一般不超过7年。

硕博连读研究生以培养科学研究能力为重点,前两年为课程学习阶段,后三年(及以上)时间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

四、课程设置、学分和学时要求

博士研究生修课总学分不少于15学分,同等学力者不少于18学分。

博士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学位课不少于9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程为5学分,专业学位课程4学分),其余为非学位课。

每门课为2~3学分,每个学分占20学时。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见表1,其中各门课程的说明见附录1。

表1:

博士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及学分

最低学分

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

82005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学分

5学分

82004-1英语(博)

2学分

82004-11英语阅读与写作(博)

1学分

专业学位课

52028林业经济研究

3学分

4学分

52011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

3学分

52027林产品经贸理论与政策研究

3学分

52029森林生态经济理论前沿

2学分

52003公司价值研究

3学分

非学位课程

选修课

53470高级计量经济学

3学分

6学分

52018公共政策学

3学分

52009森林评价研究进展

2学分

52025环境经济理论及应用

2学分

52026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2学分

52017自然资源管理

3学分

52004公司战略经济学

2学分

52001比较管理研究

3学分

52008人力资源研究进展

2学分

52016中小企业发展研究

2学分

52007企业再造工程

2学分

52010系统决策与优化

3学分

52006林业系统分析

2学分

52034博弈与社会

2学分

52013预测方法、模型与系统

3学分

52015智能化信息系统

3学分

52002大系统控制理论

2学分

52005经济系统理论与数量分析方法

3学分

52023国际贸易规则与运作专题

2学分

52024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专题

2学分

52031现代经济学理论前沿

2学分

52021国际经济学

2学分

52012现代投资理论前沿

2学分

52020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

3学分

83304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3学分

硕博连读研究生总学分40学分。

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选修课,学位课不少于2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程为5学分,专业学位课程4学分),其余为选修课16学分。

同时这40学分包括硕士课程27学分,博士课程13学分,第一学年不得选修博士专业课程。

第一外语(硕士5学分,博士3学分)共8学分;自然辨证法2学分;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学分。

课程阶段必须完成实践环节2学分(不占总学分);其他学位课及选修课每门为2~3学分,每个学分占20学时。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见表2,其中各门课程的说明见附录2。

表2:

硕博连读生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及学分

最低学分

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

8337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学分

12学分

83321英语(上)

3学分

83321-101英语(下)

2学分

82005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学分

82004-1英语(博)

2学分

82004-11英语阅读与写作(博)

1学分

专业学位课

硕士课程

53409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

3学分

8学分

53305管理运筹学

3学分

53365现代经济学

3学分

53350林业经济专题

3学分

53314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

2学分

53348林产品贸易与市场

2学分

53358生态经济专题

2学分

53306竞争战略研究

2学分

博士课程

52028林业经济研究

2学分

4学分

52011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

3学分

52027林产品经贸理论与政策研究

3学分

52029森林生态经济理论前沿

2学分

52003公司价值研究

3学分

非学位课程

必修非学位课

硕士课程

83373自然辩证法概论

1学分

12学分

选修课

53319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专题

3学分

53351林业政策专题

3学分

53309可持续发展理论

2学分

53341环境政策专题

2学分

53320产业经济理论专题

2学分

53321产业组织理论与实践

2学分

53353农村经济学

2学分

53391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2学分

53354农业经济理论专题

2学分

53355农业组织与制度创新

2学分

53424社会学专题

2学分

53403社会林业的理论与实践

2学分

53389林业资金管理问题研究

2学分

53332国外林业经济专题

2学分

53333国外林业政策专题

2学分

53379福利经济学

2学分

53365制度经济学

2学分

53360土地经济与管理

2学分

52018公共政策学

3学分

53384公司理财

3学分

53404生产与运作管理专题

2学分

53399人力资源开发与绩效评估

2学分

53380高级营销策划

2学分

53396企业组织理论与设计

2学分

53394企业文化研究

2学分

53408投资项目评估

2学分

53393企业国际化经营

2学分

53412项目管理

2学分

53413消费者行为研究

2学分

53385供应链管理专题

2学分

53383公司并购与重组专题

2学分

53392企业管理思想史专题

2学分

53415资本运营研究

2学分

53414业务流程再造

2学分

53417组织行为研究

2学分

53416资产评估专题

2学分

53373会计理论专题

2学分

53371管理会计研究

2学分

53369财务分析学专题

2学分

53370财务管理理论专题

2学分

53377资源与环境核算

2学分

53398人力资源会计研究

2学分

53374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2学分

53376西方会计实务

2学分

53375审计专题

2学分

53406税务筹划专题

2学分

53303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体系研究

2学分

53310可持论

2学分

53318预测技术

2学分

53307决策理论与方法

2学分

53304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3学分

53317信息系统开发基础

3学分

53382公共管理学

2学分

53345经济计量学与多元统计分析

3学分

53312数据库原理与设计

3学分

53423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

2学分

53316系统评价理论与方法

2学分

53308决策支持系统与专家系统

3学分

53313系统仿真与系统动力学

2学分

53301ERP系统原理与开发

2学分

53302动态优化与大系统理论

3学分

53311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

3学分

53378博弈论

2学分

53329国际贸易专题

2学分

53366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专题

2学分

53343进出口贸易专题

2学分

53359世贸组织规则与环境保护专题

2学分

53400商务谈判与合同专题

2学分

53326国际技术与服务贸易

2学分

53349林产品期货理论与实务

2学分

53331国际投资理论与实务

2学分

53327国际金融管理

2学分

53330国际税收理论与实务

2学分

53372国际保险专题

2学分

53387经济社会学

2学分

53397人口经济学

2学分

53322发展经济学专题

2学分

53390流通经济专题

2学分

53346经济思想史专题

2学分

53402社会保障理论研究

2学分

53401社会保险

2学分

53381公共财政

2学分

53342环境资源经济法学研究

2学分

53323法律经济学专题

2学分

53335环境保护法学

2学分

53340环境侵权法专题

2学分

53368自然资源法学

2学分

53344经济法专题研究

2学分

53395企业与公司法专题研究

2学分

53405市场与法律专题研究

2学分

53328国际经济法专题研究

2学分

博士课程

83304现代经济学经典著作选读

3学分

4学分

52004公司战略经济学

2学分

52001比较管理研究

3学分

52008人力资源研究进展

2学分

52016中小企业发展研究

2学分

52007企业再造工程

2学分

52010系统决策与优化

3学分

52006林业系统分析

2学分

52013预测方法、模型与系统

3学分

52015智能化信息系统

3学分

52002大系统控制理论

2学分

52005经济系统理论与数量分析方法

3学分

52023国际贸易规则与运作专题

2学分

52024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专题

2学分

52031现代经济学理论前沿

2学分

52021国际经济学

2学分

52022国际经济一体化专题

2学分

52012现代投资理论前沿

2学分

52020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

3学分

53470高级计量经济学

3学分

52034博弈与社会

2学分

五、培养方式和方法

1.对博士研究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术水平、科研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全面培养,注重博士研究生的个性发展。

2.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的方法,充分发挥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加科研课题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观察、分析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博士研究生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活跃创新的学术思维,并独立完成学位论文。

5.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由导师负责,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发挥导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研究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

指导小组应由相关学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组成。

六、实践环节和学术活动

博士研究生应辅助导师承担硕士生或本科生教学工作量40学时左右的教学工作作为实践环节(如讲授专业课程的部分章节,辅导和指导实验课、课程设计或毕业论文等)。

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博士研究生应安排到有关企事业单位参加生产实践、管理活动、社会调查、科研基地工作等1~2周。

这些社会实践工作均须考核,但不计学分,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论文答辩。

导师和学科组要组织博士研究生参加有关学术活动,使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开阔视野,培养开拓和创新精神。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按照学校规定完成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阶段性学术论文,其影响因子必须达到1.0及以上。

未达到学校规定者不得参加论文答辩。

七、综合考试

博士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之后进入论文工作之前,必须进行一次综合考试和外语考试,以取得进入学位论文工作的资格。

博士研究生一般应于入学一年后(或论文准备开始工作之前)进行综合考试。

采用笔试或口试方式。

口试由5~7名专家组成考察小组,结合开题报告进行,2/3专家同意通过为合格。

综合考试未通过者,允许补考一次;补考仍未通过者,停止做博士论文,并终止其学业。

外语考试统一参加国家水平五级考试,并达到学校规定的分数。

综合考试的试题、答案、口试记录、评语及成绩均交研究生院统一存档。

七、学位论文

(具体要求可结合学科情况,并参见《指导意见》进行制定)。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环节。

博士研究生应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和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作为学位论文的题目,要注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主要要求如下:

1、论文选题

 学位论文选题是博士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开端,也是博士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重要环节。

论文选题一般应遵守以下原则:

●开拓性:

博士学位论文课题应是前人没有专门研究过的问题;或虽已有研究,但尚无理想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或是学术界有分歧,有必要深入探究,并能有预期成果的课题。

●先进性:

博士学位论文课题应在理论、方法等方面体现出显著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必要性:

博士学位论文课题应当是在理论上具有研究价值的本学科前沿领域的课题,或是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实际意义的课题。

●可能性:

博士学位论文课题的研究内容应当符合科学原理,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合理,难易程度和工作量适当,在规定时间内能够获得预期的成果。

博士学位论文选题要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进行。

课题尽可能结合已有的科研项目,并且尽可能符合研究生的科研素质、特长和兴趣。

2、文献综述

文献调研和综述是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研究和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扩大博士研究生的知识面、活跃学术思想、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动态都有重要意义。

博士研究生必须广泛阅读中文和外文文献,且以外文文献为主。

导师必须重视博士研究生的文献阅读工作,加强对文献阅读的指导和考核。

导师按规定督促并检查学生如期撰写文献综述报告,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并作为开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3、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博士学位论文题目而举行的报告会,它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监督和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还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关心和帮助研究生的科研工作。

本学科博士学位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

(1)课题的来源;

(2)选题的目的和依据,说明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3)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含参考文献);(4)课题的研究内容、基本思路及初步见解;(5)本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6)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和技术路线;(7)预期达到的水平和所需的科研条件;(8)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方法和措施;(9)研究工作量、工作进度计划和经费估算。

博士研究生一般在第二、第三学期进行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前,博士研究生要做好系统的调查研究、查阅文献资料和文献综述等工作,充分了解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按上述要求写出开题报告,供参加开题报告会的有关专家审阅。

开题报告后,博士研究生一般应根据专家小组的评议意见,对选题和研究方案进行修正、补充和提高。

4、研究阶段的检查和控制

 博士研究生要向指导小组定期报告论文研究的进展情况,并接受专家组的指导。

导师要随时检查博士研究生的论文研究和写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正确的指导,确保博士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论文初稿完成后,由导师审阅,并召开论文报告会,发挥集体指导力量,提出修改意见。

博士研究生对论文进行修改补充并达到要求后定稿。

经导师同意后,按有关要求进入论文答辩阶段。

5、论文水平

博士学位论文要能反映出博士研究生在本学科领域已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前沿动态,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掌握本领域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尤其是实证经济学方法的运用能力,取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

具体要求参见本校研究生院制定的有关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