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给女儿的信》.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898861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镇西:-《给女儿的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李镇西:-《给女儿的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镇西:-《给女儿的信》.doc

《李镇西:-《给女儿的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镇西:-《给女儿的信》.doc(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李镇西:-《给女儿的信》.doc

李镇西:

 《给女儿的信》视频教学摘录及感评

课题:

给女儿的信 班级:

初三 地点:

成都盐道街中学外语学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给女儿的信》,它的作者是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

2、强调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补充自读课文应该怎么学、怎么读。

3、了解学生是否读过这篇课文。

二、认识字词

1、大家对文章中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是否查过。

如果有查过的,我们可以一起交流一下。

(举出:

抔  桐 刹等字)

2、如果没问题了,老师就要考考大家了。

也希望大家帮老师解答一些疑惑。

(师强调同学们容易忽视平常经常见但又没有读准的字,要求关注。

三、感受课文内容

1、同学们读此文之前,有无想过“爱情”这个词?

想过的同学,有无问过父母亲这些事?

(点问过的学生谈)

2、咱们班这么同学想到过,却很少有人问过我们的父母亲呢?

(点生交流)

3、猜猜李老师的女儿问过我没有?

想不想知道?

(和学生交流)

4、为什么一般我们不愿问或听父母亲讲呢?

指导小结:

一般家长是讲道理,而苏讲的是故事,一般人讲的是个性的东西,而苏讲的是共性的问题。

四、欣赏课文

1、布置学生再读课文(默看),要求:

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自己最欣赏的语句,或者不懂的问题,也或者不同的意见都可以在书上做批注。

指导学生在回答的时候,可以谈想法、或体会、或写法,甚至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等。

(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看书)

2、生发言。

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抓住“美”和“力量”,抓住几个“不理解”来交流,学生发言踊跃。

3、交流时,对学生欣赏的句子让大家齐读,遇到难度大的问题小组交流,对学生理解不充分的问题,教师借谈个人感受巧妙补充。

并且能联系生活去谈,例如临时安排学生唱一首“爱情”的歌曲,很打动人。

4、学生结束发言,教师适当点拨补充。

提问:

文章在写法上有无讨论的地方?

文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内容或句子?

五、认识文章的思想性和现实意义

1、读完信后,你们对作者有什么感想?

2、师适时的借助图片简介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生经历。

3、介绍自己和苏的后代以及和苏所在的学校的学术交流过程。

4、老师要去苏联苏所在的学校交流访问,问同学们有无话要带给那里的同学们,也可以课外准备好后交给老师。

六、鼓励学生要拥有诗意的人生。

我听课后的感受:

一、李老师的课很具有“民主性”,说话平和,总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交流问题,最大程度的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这一点从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和课堂表现可以印证。

二、很善于抓住学生的问题或交谈为切入口,来走进课文,走进作者。

例如李老师据学生的回答,抓住“爱情充满着‘美’和‘力量’”来感受内容,抓住几个“不理解”来体会文章的意旨。

三、引导巧妙。

我们看几个问题:

“你们读完课文后有什么感想?

”;“对这个问题老师的感受是……”;“在写法上还有没有讨论的地方?

”;“读完信后,你们对苏霍姆林斯基有什么认识和看法或想法?

”这些问题不着痕迹的引导学生走进了课文,或推进了教学过程,或拓宽了对文本的理解。

四、这堂课很好的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融合。

教师引导学生对“爱情”这个话题的认识中教育了学生对美好情感的体悟,同时牢牢抓住文本的语言和内容去谈认识谈看法,这无疑训练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思维表达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