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最全教案第五单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8926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最全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最全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最全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最全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最全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最全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最全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最全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最全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最全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最全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最全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最全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最全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最全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最全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最全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最全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最全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最全教案第五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最全教案第五单元.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最全教案第五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最全教案第五单元.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语文最全教案第五单元.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最全教案第五单元

17长城

教学目标:

1、认识“祟、峻”等8个生字,会写“崇、旋”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崇山峻岭、盘旋”“智慧、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教法设计: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背诵法

学法设计:

边读边想象法、借助插图法

教学准备

1、提前入文,搜集整合资料;提前2~3天,让学生感知课文,粗知内容。

a.结合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广泛搜集长城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

b、学生自主与学习伙伴研究资料,归类整理资料。

2、自学生字,初写生字,并大致读顺课文。

3、老师了解学生资料搜集及相关学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祟、峻”等8个生字,会写“崇、旋”等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崇山峻岭、盘旋”“智慧、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作者表达方式,概括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长城是伟大祖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它和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

因此,长城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

请大家展示资料,交流信息

2、分小组展阅和简介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与信息,并确定在全班交流的小组最感兴趣的内容。

3、全班交流,分享信息。

可用多种方式交流与展示。

对学生的资料和信息老师应给予充分肯定,对于其来源作适当的追问。

(鼓励学生将图片和资料整理好办展览或专刊)对于已去过长城的学生,鼓励他们谈谈自己的经历和印象。

老师再概述长城的特点、影响与魅力(顺势引入书中的长城)。

二、感知课文,识写生字

1、板书课题。

要求学生结合文中的背景图或插图再读课文,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再抓住课文景奇文美情浓的特点,从激发学生当解说员人手,引发学生与课文形成真情互动。

2、引入识字(要当好解说员,必须从正确、流利读课文起步)。

a.识:

如易读错字:

“峻”不能读成jn,“峪”不能读成y,“屯”不能读成tn;能巧记字:

“嘉”用形声法,“瞭”可用意合法组成“瞭望”来识记等。

老师用多种形式对生字特别是难记难识字进行强化。

b.写:

老师对学生已写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点拨即可,如“嘉”字的“吉”下不能少两点,“隔”中门字里的部分两点一横一竖不能多写一横;其次要强调把字写的工整好看;更正写字本上的错别字。

三、观察插图,整体感知

(一)观察图画

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长城东起山海关和西止嘉峪关的确切地理位置,并在黑板上写出长城跨越了哪几个省份。

2.书上的两幅画观察点各在什么地方?

各画了哪些景物?

第一幅是远看;第二幅是近看。

3.第一幅图上看到的长城是什么景象?

①(投影书上第一幅图,打出字幕:

远看)

②看图,图中有哪些景物?

(连绵起伏的高山,依山而建的长城,远远望去,长城像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一条巨龙。

4.第二幅图上可以看到长城的什么?

①(投影书上第二幅图打出字幕:

近看)

②看图,图中都有什么?

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出示图像,由第一幅图向近景推近,转换为第二幅图。

) 

5.两幅图上长城的景象为什么不同?

师:

课文中两幅图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赞美了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四、概括主要内容

1.四人小组分节朗读,正音。

2.思考。

①第一段,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

从文中找出来。

结合课文插图加深印象,并体会这一比喻句的好处。

(突出其“长”。

②第二段,长城的近景又怎样?

围墙这样建造有什么作用?

③第三段,作者站在长城上联想到了什么?

明确:

修筑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劳和智慧。

④最后一段写了什么?

长城在世界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

3、概括主要内容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祟、峻”等8个生字,会写“崇、旋”等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崇山峻岭、盘旋”“智慧、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放开品读

1、检测复习,齐读中心句,围绕“奇迹”展开学文。

二、感悟学习

1、第一段:

读文看图,看图读文。

读中一观山势——崇山峻岭;二看长城——蜿蜒盘旋;三想画面——气势飞扬、雄伟壮观。

注意结合地图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长。

问:

读了这段,你们有话想说吗?

2、第二段:

读文解图,认识长城。

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问:

从这段中你们读出了什么?

一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的结构,可由学生板图标注理解;二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的历史作用,可图文对照讲述(对其作用可适当拓展,或由学生简说,或由老师简介);三是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

3、第三段:

走上长城,体验伟大。

a、相机抓住学生的第一句朗读:

在品味“站”“踏”“扶”中,多形式地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步融进作者的思绪与情感。

你是怎样走上长城的?

(在被深深吸引中、在忘情的观赏中、在无比的激动中不知不觉地走上长城的)这时,你脑海里出现了什么?

——古代人民修建长城的情景(自然地——不容你不想)。

b.朗读第二句话,让学生充分感受工程的浩大,充分想象施工艰难,充分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所付出的代价。

此时,你面对的是什么?

让学生走人情境:

体会脚下陡峭的山岭、肩上沉重的条石。

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长城伟大,古代劳动人民更伟大。

c、指名读第三句,让学生抓住“多少”“才”品味、想象:

你们从“多少”这个词想到了什么?

从“才”上体会到什么?

更进一步激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所以说————

4、第四段:

抓住“气魄雄伟”“伟大”引导学生读出精神丰收、读出无比自豪。

(如果学生入文时直奔第三段,可在读第二句时引入第二段读悟,再回到第三段;第一段也可最后诵读。

三、走出文本,抒发情怀。

1、学生读了课文,精神世界一定不能平静,让学生用自己的全部情感对着长城:

a、说(喊)一句自己最想说的话;

b、面对长城这份世界遗产,你们想到了什么?

四、解说《长城》,拓展延伸

1、解说:

a.自主准备,小组练习。

可以解说全文,也可解说某一部分;可以照文本讲,也可适当增减用自己的话讲。

b.展示风采,解说交流。

对着长城挂图讲。

以评价提升理解。

2、积累:

摘抄自己最喜欢的精彩词句。

3、拓展:

自读文后“资料袋”的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并择其一处写成百字景点简介,准备举行“中国的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展示会(可安排1~2课时结合“宽带网”进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8颐和园

教学目标

1、认识“颐、耸、阁”等7个生字,会写“殿、廊、柱”等11个生字,理解并会书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滑过、隐隐约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和摘抄最感兴趣的词句。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概括主要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按照游览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述方法。

教法设计: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背诵法

学法设计:

边读边想象法、借助插图法

教学准备

学生结合课文查找有关图片、音像和文字资料;

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图片、挂图或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颐、耸、阁”等7个生字,会写“殿、廊、柱”等6个生字,理解并会书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滑过、隐隐约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背诵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和摘抄最感兴趣的词句。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初步体会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按照游览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述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初历景观

1、承前导人。

由对长城和《世界遗产名录》的体验和了解入手,相机出示《颐和园》中的三幅挂图或展示相应课件。

请同学介绍收集的颐和园资料。

二、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将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展示生字卡,提出注意生字词易写错的地方。

3.请学生上台听写,画出错得多的字,引起学生注意。

三、初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1.初读课文。

(1)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和读破句的地方。

(2)自由读,边读边想: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理清全文思路。

(1)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人、事、景、物)写景的文章开头与结尾一般采用什么样的结构写?

大家说说。

(总分总。

(2)看书,找出头尾两段,看看主要讲什么?

开头主要讲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结尾主要讲颐和园到处都是美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这开头与结尾是什么关系?

(首尾呼应。

四、理清二至五自然段的思路

1.二至五自然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方位。

)画出表示方位顺序的语句。

学生自由画后汇报。

师引导:

到了昆明湖还游览了什么?

(十七孔桥。

2.按顺序填空。

长廊——()——()——()——十七孔桥

五、总结

我们了解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作者是怎样把每处景点写具体的,下一节课再读。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查找与颐和园相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颐、耸、阁”等7个生字,会写“殿、廊、柱”等5个生字,理解并会书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滑过、隐隐约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和摘抄最感兴趣的词句。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按照游览顺序记叙,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述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二、感受颐和园的美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

颐和园。

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介绍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呢?

咱们看着图,喊出它们的名字吧!

(师点击课件,出示图片。

)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颐和园尽情地发现美和感受美吧!

(一)发现美

1.请同学们认真地默读全文,看看颐和园什么地方最美?

把认为最美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待会儿谈谈感受。

开始读书吧!

(学生自由读书,勾画句子。

2.听到你们琅琅的读书声,我想你们已经被颐和园的美景所陶醉了吧!

下面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听吧!

(同桌互相品读美句。

下面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来感受你所发现的美吧。

(二)感受美

1.长廊。

(生读句子。

生:

我认为这句话最美!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感受长。

(出示幻灯片。

师:

啊!

长廊真不愧是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啊!

你再往后读读,还能感受到什么呢?

生:

我还感受到了长廊的画很多,而且很美。

我是从“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中看出长廊上的画不光多,而且各有不同。

师:

你说得真好!

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长廊的美吗?

(生读句子。

师:

想不想看看长廊上那五彩的画呢?

咱们看着图喊喊它们的名字吧!

(出示幻灯片。

生:

牡丹亭,麻姑献寿,刘备携民渡江,穆桂英飞索套宗保,龙王借宝。

师:

长廊上不光有人物画,还有许多的花草,风景画,美不美啊?

生:

美!

师:

咱们再读读这句话吧!

读出你的感受!

(配乐。

2.佛香阁和排云殿。

(出示幻灯片。

①(生读句子谈感受)“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从“三层建筑”“耸立半山腰上”感到很高;从“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感到很美,具有皇家宫殿的豪华气派;从“一排排”体会到宫殿排列很整齐,占地面积很大。

②男女生朗读比赛。

3.昆明湖。

①生读句子谈感受。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我觉得昆明湖很静,很绿。

生:

我觉得昆明湖很平。

特别是“滑”字用得好。

说明湖面很平,很滑,没有一点儿波纹。

如果换成“划”,就会把湖面划破,就表达不出水平如镜的感觉了。

②师生合作读。

4.十七孔桥。

①生读句子谈感受。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狮子。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我觉得十七孔桥的桥洞很多,有十七个呢!

同时石柱也很多,有上百根之多。

不光如此,“姿态不一”说明狮子也很多!

②师:

体会得很好!

据资料记载,十七孔桥上一共有508只石狮子呢!

想不想看看石狮子呢?

(播放幻灯片。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民族自豪感

1.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看谁读得好。

2.全班一起深情朗读一遍。

四、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作者按游览的顺序,以万寿山为中心,描写了长廊、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湖心小岛等几处景物的特点,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课后作业

1、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

2、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小记

19*秦兵马俑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积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规模宏大、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神态自若、跃跃欲试、若有所思、惟妙惟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并应用相关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

了解秦兵马俑这一世界遗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搜集并应用相关资料的能力。

教法设计: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小组合作学习法

学法设计:

边读边想象法、资料收集法

课前准备

1、师生搜集秦兵马俑相关图片,文字资料,有条件可制作课件。

2、学生课前朗读课文三至五遍,不懂的词语查一查字词典。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1、教师边放课件边导入:

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是我国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出土于西安以东30千米的临潼。

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今天我们班同学就组成秦兵马俑考古学习小组,将一起出发,到这个神奇的地下王国去看一看。

(出示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

通过图片,感受秦兵马俑的气势;通过文字,了解秦兵马俑的情况。

师:

看了以后,谁能讲讲秦兵马俑给你的最深印象是什么。

2、以预习为起点,让学生畅谈收集的秦兵马俑的资料。

二、自主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的要求。

轻声读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类型的兵马俑?

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说说它的特点。

2.讨论交流。

(1)指名学生说出各种类型兵马俑的特点。

(2)指名学生上台交流,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兵马俑。

三、交流讨论,感情朗读

1.全文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是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找出写规模宏大的部分,体会想象它的宏大。

(1)第二段描写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2)朗读第二段后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

(作者用说明性的语言,用列举数字与打比方的方法写出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运用描述性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画出兵马俑的壮观。

(3)师:

如此壮观的气势,大家想不想去看看,想去的同学一起朗读课文。

3.找出描写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段落。

(1)课文第四至九自然段。

(2)了解兵马俑的类型:

有将军、武士、骑兵、陶马。

(3)了解兵马俑的个性:

(4)师,领略了这么壮观的场面,又欣赏了这么鲜明的形象,说一说大家心中对兵马俑涌起怎样的情感。

(扣住“热爱”讲一讲。

)朗读第四至八自然段。

(5)了解第九自然段起到了什么作用?

(总结的作用。

四、品读课文

1.用课件播放各种神态的兵马俑,教师配乐讲解。

2.学生自由练习读第四至九自然段。

3.开展读书比赛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

4.读后交流。

相机出示各种兵马俑模型,猜猜是什么俑?

理由是什么?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教学小结:

站在兵马俑前,和这些雕塑对视,我们可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千年以前传递来的信息,从秦兵马俑考古回来,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2.引导学生课后在拓展阅读中,更深入地了解兵马俑。

六、课后作业

1、读背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和摘抄好的词句;

2、准备以导游形式,将课文(或某一内容)编成导游词,结合搜集到的兵马俑的图片或音像资料,回家后向家里邻里等周围人介绍兵马俑。

七、板书设计19、秦兵马俑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以“保护文物”为话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根据需要围绕专题搜集资料,提高搜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课前准备

师生准备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及课件。

教学课时:

5课时

第一课时宽带网

教学目标

1、以“保护文物”为话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资料收集使用能力。

一、明确任务

指名读“宽带网”下面的话,说一说本次搜集资料的范围、要求:

课外,搜集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图片、诗词、楹联或故事、传说,感受这些“世界遗产”的魅力。

二、交流方法

1、方法展示台:

近一段时间,你是采用什么办法搜集资料的?

遇到了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教师随机板书,如:

留心书报中散见的资料,随时发现,随时摘抄、剪贴或复印;

查阅或购买有关的旅游类书籍、杂志、碟片;

在语文教材和古诗读本中查找相关诗词;

登录相关网站,如直接输入关键词“世界遗产在中国”;(有条件的可让学生当堂搜寻并展示);

调查访问游览过的亲朋好友,看门票、游览手册、照片;

从中学、小学各科教材中查找;

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可从《中国电视报》中关注相关预告;

2、资料展示会:

展示一下你已经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

三、提出建议

1.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或资料本,分类收藏。

2.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搜集与整理资料。

3.要纠正一些不当做法,如:

完全由家长代劳、只搜集不阅读的“假性占有”、资料过于深奥、乱剪书报等。

4.作业。

让学生自主举办“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展”。

按照个人提出建议的方式,决定展示交流的形式、时间、评比表彰办法等。

5.课后实践。

学生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准备。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以“保护文物”为话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一、激情引入,揭示话题

1、师: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的魂,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

长城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已被世界古遗址基金会列入全球100处最濒危遗址名单。

教师大屏幕快速显示长城被毁的骇人听闻的事例(见《长城如父》,作者董耀会)

也可出示教材中关于长城被毁坏的报道。

2、当你得知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受呢?

有什么想法呢?

板书:

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二、分小组阅读要求,讨论保护文物的话题

1.谈有关长城的报道。

长城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已被世界古遗址基金会列入全球100处最濒危遗址名单。

(大屏幕显示长城被毁的骇人听闻的事例。

2.你得知这些信息后,有什么感受呢?

想说些什么?

3.板书课题。

三、小组讨论,提出建议

1.四人小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

2.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

3.自由发言:

谈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应怎样加以保护。

4.评价。

四、创设情境,模拟交际

师生、生生自主选择进行模拟口语交际。

可创设如下情境:

1.劝游人不乱丢垃圾,不乱涂乱画。

2.即兴演讲:

“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3.写倡议书。

4.宣传保护长城的重要性和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适时组织评价。

教师要通过点拨,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

第三课时习作

教学目标

1、以“保护文物”为话题,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按一定顺序介绍自己所了解的“世界遗产”。

一、创设情境,引发“习作”的需要

1、创设情境:

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邀请咱们班全体同学担任导游,我们成立“导游团”,评选十佳小导游,大家愿意吗?

2、揭示要求;要当好导游,首先要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传说,明确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然后写出导游词,熟悉导游词。

今天,我们就来学写导游词,让这批外国游客大开眼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我国的“世界遗产”。

二、交流资料,确定“习作”的内容

1、师生交流,随机点拨:

你想介绍哪一处“世界遗产”?

重点介绍什么?

2、指名说一说自己确定的最有特色的内容。

3、各人自主说一说,相互说一说最有特色的内容。

三、阅读范文,借鉴“习作”的写法

教师出示或朗读一篇导游词,让学生自主发现如何写导游词,再默读教材中“习作”下面的揭示语,进一步明确写法与要求。

四、自主习作,完成“习作”的内容

五、模拟讲解,展示“习作”的成果

1、指定二至四名同学,宣读“导游词”,进行模拟讲解,根据“游客’’意见共同修改与完善。

2、读一读自己的习作,适当修改;改动较大者重新誊写。

第四课时习作评讲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评,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同伴的习作,从中学习他人习作中的优点。

2、讲评中以表扬和激励为主,采取自评、互评、师评的形式,学会按要求修改作文。

3、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要善于取长补短,重视修改文章。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习作,按照习作要求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一、交流习作

1、与同桌、自己的好朋友交换阅读各自的习作,有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有需要修改的地方用修改符号在文中改一改。

2、自荐或推荐在全班交流:

可以朗读,也可以当小导游讲解;可以宣读全文,也可以宣读一个片段、一个语句;可以自荐,也可以推荐他人习作,教师要积极推荐以下方面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