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基于边际效用理论视角的分析.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89904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基于边际效用理论视角的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基于边际效用理论视角的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基于边际效用理论视角的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基于边际效用理论视角的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基于边际效用理论视角的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基于边际效用理论视角的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基于边际效用理论视角的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基于边际效用理论视角的分析.docx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基于边际效用理论视角的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基于边际效用理论视角的分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基于边际效用理论视角的分析.docx

现代经济探讨

2018年第9期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

———基于边际效用理论视角的分析

林 刚 王成春

内容提要:

该文采用江苏省属综合性大学在校学生的调查数据,实证创业教育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探寻创业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路径。

通过经济学边际效用理论视角,分析探讨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的变动规律。

研究发现:

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是曲线关系,类似边际效用曲线规律,即随着创业教育不断增加,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增加到一定程度趋于平缓。

研究结论对我国高等院校深化创业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教育 创业意向 边际效用理论

中图分类号:

F0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382(2018)09-0112-06

DOI:

10.13891/ki.mer.2018.09.016

-112-

一、引 言

长期以来,创业被视为增强发展动力、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自2015年国家开始部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促进全社会创新创业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需求。

根据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求,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推动下,各高校逐渐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如何利用创业教育有效引导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培养创新思维,成为政府和高校十分重视的问题。

因此,研究大学生创业意向、创业教育作用发挥机制、创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对高校深化创业教育改革、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假设

创业是一个有意识和有计划的行为过程。

创业

教育的实际效果可以通过创业意向进行衡量,创业意向是实施创业行为的一个先决因素(KolvereidL.,

1996)。

创业意向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够表达个体的创业意愿(Mueller&Thomas,2000),二是创业行动最好的预测指标(BirdB.,1988)。

大学生的创业意向主要指其在未来选择创业的可能性(刘敏,

2016)。

大学生创业教育有效性是指大学生们的创业意愿,而不是创业率,更不是创业成功率(朱红等,

2014)。

因此,本文将创业意向作为检验大学生创业教育效果的变量。

1.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向

有学者将创业意向的影响因素概括为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彭正霞等,2013)。

随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逐渐展开与落实,国内关于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向之间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已有研究发现,修读创业课程和参加创业讲座、拥有新创企业实习经验会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而参加过创业竞赛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较小(王心焕等,2016)。

创业课程向大学生传授了创业知识和技能,创业知识的获取程度越高,

※基金项目: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地方综合性大学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编号:

12YJC880053);2018年度扬州大学教改课题“一流本科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

YZUJX2018-12A);2018年度中国高教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课题“高校大学生创业平台建设优化路径研究”(编号:

LX2018Z021)。

越能提升学生的创业意向(杜晶晶等,2015)。

从人力资本理论来看,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课程、讲座、技能培训、大赛、沙龙、模拟经营等获取的创业知识和技能都将成为以后创办企业的财富(王玉燕等,2014)。

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

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存在影响。

2.大学生创业态度、创业信心与创业意向

大学生的创业态度指其对创业行为的总体看法。

创业态度作为个体因素,很多学者将其细分为不同维度后引入创业意识模型,均得出创业态度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有显著影响的结论。

大学生创业信心指大学生对自身创建一家公司能力与素质的自信程度,对大学生能力的测量通常采用自评方式。

有学者从外语交际能力自评和交际意愿的关系出发,研究得出能力自评与意愿直接相关(吴旭东,2008)。

大学生通过对自己创业素质与能力来衡量创业信心,而大学生创业信心又对创业意向产生直接影响。

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a:

大学生创业态度越积极,创业意向越高。

假设2b:

大学生创业信心越强烈,创业意向越高。

3.创业教育的调节作用

创业教育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向,还一定程度地调节了“创业态度对创业意向的影响”。

从创业态度细分维度来看,创业课程增强了“经济追求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削弱了“社会贡献对创业意向的影响”。

由于大学生创业信心会直接影响创业意向,高校创业教育会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所以高校创业教育对“创业信心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也会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

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3a:

创业教育调节“创业态度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

假设3b:

创业教育调节“创业信心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

目前,现有研究论证了课程、竞赛、主题沙龙、模拟经营等方式的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有正向影响,通过提高大学生创业积极性和创业信心可以增强其创业意向,如图1所示。

基于上述文献基础,本文将借鉴经济学的边际效用理论,研究创业教育对大

学生创业意向的作用机制。

图1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理论模型

资料来源:

作者自制。

下图同。

三、研究方法与模型

经济学中“效用”一般指商品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创业教育能满足大学生创业、自我实现等需求,并有效激发其创业行为。

因此,用效用理论来研究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作用机制是可行的。

边际效用理论认为,在一定时期内,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黄利梅,2018)。

如果用TU代表创业意向总效用,MU代表创业意向边际效用,Q代表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含创新创业指导课程、竞赛、主题沙龙、模拟经营等)的总学时,则总效用函数为:

TU=f(Q)

(1)

相应的边际效用函数为:

MU=ΔTU/ΔQ

(2)

假如对大学生群体开展创业教育,不断改进创业态度、增强创业信心,初期对其创业意向的激发效用很大。

随着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持续增加,虽然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的总效用不断增加,但单位学时的创业教育对其创业意向的效用增加量出现递减现象,甚至还会出现抑制作用。

如图2所示,横轴Q表示创业教育总学时,纵轴表示效用量,TU总曲线和MU曲线分别为总效用曲线、边际效用曲线。

MU曲线表明,创业教育达到一定程度后,边际效用呈现递减现象。

TU总曲线表明,当边际效用为正值时,总效用曲线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当边际效用降至零时,总效用曲线达到最高点。

外,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

模型②引入创业态度、创业信心变量,研究创业态度和创业信心与创业意向的关联影响。

模型③和④分别引入创业态度与创业教育、创业信心与创业教育的乘积项,研究创业教育对创业态度和创业信心的调节作用。

为降低乘积项和自变量间多重共线性,本文对创业态度细分变量和创业信心细分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再与创业教育方式相乘引入模型。

-117-

图2大学生创业意向边际效用递减现象理论模型曲线图

基于此,现在进一步细化假设1:

假设1a:

随着创业教育加强,大学生创业意向效用增强。

假设1b:

创业教育加强到一定程度后,大学生创业意向提升越来越平缓。

用U代表效用,f代表函数关系,X代表创业教育,Y1代表创业态度,Y2代表创业信心,Z代表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ε为扰动因素误差,则创业教育的效用函数为:

U=b0+c1z1+c2z2+c3z3+c4z4+b1x1+ε①

U=b0+c1z1+c2z2+c3z3+c4z4+b2y1+b3y2+ε

U=b0+c1z1+c2z2+c3z3+c4z4+b4y1*x1+ε

U=b0+c1z1+c2z2+c3z3+c4z4+b5y2*x1+ε

如果令U为效用增量,x为创业教育增量,边际效用的表达式为:

四、实证检验

1.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地方综合性大学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课题组组织开展的《在校大学生创业意向调查》。

调查以网络问卷的形式展开,本次调查面向苏州大学、江苏大学、常州大学、南通大学、扬州大学等江苏省属综合性高校学生,共收到网络问卷

2380份,其中有效问卷2158份,有效率90.67%。

有效样本分布情况见表1。

表1在校大学生创业意向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U'=MU=limΔU

Δx→0Δx

=lim

Δx→0

f(x+Δx)-f(x)

变量

类别

样本数

百分比(%)

性别

853

39.53

1305

60.47

专业

理工类

920

42.63

经济管理类

199

9.22

人文社科类

362

16.77

医学类

90

4.17

农学类

139

6.44

教育学类

225

10.43

其他

223

10.33

生源地

城市

627

29.05

城镇

622

28.82

农村

909

42.12

家庭环境

父母有创业经历

702

52.53

父母无创业经历

1230

57.00

不知道

226

10.47

Δx

U'=MU=du

dx

df(x)

=

dx >0

du

U″=

dMU=

dx

d

dx =

dx

d2f(x)

dx2 <0

其中:

U为创业意向效用;cn为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zn为控制变量(z1为性别,z2为专业,z3为生源地,z4为家庭环境);x1为创业教育;y1为创业态度、y2为创业信心;b1,b2,b3为自变量的回归系数;

b4,b5为调节作用检验系数。

模型①考虑了性别、专业、生长环境、父母是否有创业经历等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侯永雄,2017)之



2.变量的测度和检验

(1)变量的测度。

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背景、创业意向、创业信心、创业态度、创业教育五个部分。

其中,创业意向、创业信心和创业态度均按照多变量

进行测量,每个题目按Likert五分尺度测量(1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

个人背景因素包括性别、专业、成长环境、父母是否有创业经历。

创业意向、创业信心和创业态度变量的测度与检验如下:

一是创业意向。

文章在参考有关学者设计创业意向量表的基础上,从考虑、目标、受限制时的职业偏好、计划、行为预期和行为承诺六个方面测量创业意向,设计了“我已经认真地思考过要创建一家企业或者公益组织”、“总有一天我一定会创建一家企业或者公益组织”等四个维度的题目测量创业意向指标,通过SPSS22.0信度和效度分析,KMO值为0.817,Cronbachα系数为0.868。

二是创业态度。

创业态度一般是指个体对创业行为的评价经过概念化之后所形成的态度,对创业行为的评价包括对独立、挑战、权利、财富和社会认可度等方面。

本研究将上述定义下的创业态度归纳为

“创业认知态度”。

此外,本文认为对创业所持有的态度还包括对创业付诸实践的态度,即对自己将来是否会实际执行创业的态度,本文将其概括为“创业执行态度”。

创业执行态度细分维度用“如果我有机会和资源,我会去创建一家公司”和“如果给我几个选择的机会,我会选择当创业者”等五道题目从五个方面测量。

通过SPSS22.0信度和效度分析,KMO值为

0.862,Cronbachα系数为0.898。

三是创业信心。

创业信心是指个体对创业行为的自信程度。

本文将创业信心细分为“创业素质信心”和“创业技能信心”。

创业素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在广义上,创业素质包括一切促进大学生创业成功的素质类别,如创业能力、创业知识等。

在狭义上,创业素质一般指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但不包括创业能力。

本文所述的创业素质主要是狭义的创业素质。

在此定义下,创业素质信心是指大学生对自己具备的狭义创业素质的自信程度。

创业技能信心则指大学生对自己所具备的创业专业知识水平的自信程度,是对创业能力的自信程度。

本文设计了“我可以掌控一家新企业或者公益组织的运营过程;我知道如何开展创业项目”等五个题目作为创业信心测量指标,通过SPSS22.0信度和效度分析,

度分析,本文的量表题项均来自于国内外经典研究成果,经多次修订后形成最终问卷,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在结构效度方面,运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极大旋转法)。

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前提是KMO值大于0.7且

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异于0。

经检验,创业意向、创业态度和创业信心的KMO值分别为0.817,0.862和

0.859,均大于0.8,Bartlett球形检验p值均为0.000,小于0.05即显著异于0,适合做因子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下的各变量下具体题目的因子负荷系数均大于0.5,说明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

3.模型检验和分析

本研究考虑了性别、专业、成长环境、父母创业经历之外,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

为检验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本文利用SPSS22.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和二次曲线分析,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模型①

模型②

模型③

模型④

常量

8.226

–4.99

6.617

7.812

性别(男性=1)

1.455

0.484

0.987

0.947

专业

0.054

0.140

0.034

0.017

成长环境(农村=0)

0.050

0.131

0.036

–0.013

父母是否有创业经历

0.546

0.173

0.277

0.372

创业教育

0.261

创业教育二次项

–0.096

创业态度

0.459

创业信心

0.276

创业态度调节作用

0.024

创业信心调节作用

0.022

F统计量

51.762

30.090

231.062

181.369

调整后R2

0.128

0.667

0.400

0.343

R2变更

0.065

0.603

0.336

0.279

1

1

因子标准化处理后得到标准化二次曲线方程模型:

U=-0.096x2+0.358x

KMO值为0.859,Cronbachα系数为0.911。

(2)信度和效度检验。

创业意向、创业态度和创业信心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68,0.898和

0.911,均大于0.70,说明各变量具有较高信度。

曲线一次求导得到U'=-0.192x1+0.358>0

x1标准化处理后,x1∈(0,1)

曲线二次求导得到U″=-0.192<0 x1标准化处理后,x1∈(0,1)

图3创业意向与创业教育二次项曲线回归结果图

资料来源:

作者自制。

1

1

模型①考虑了性别、专业、生长环境、父母是否有创业经历,在此基础上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

从模型①可以看出,性别、专业、成长环境、父母创业经历都对大学生创业意向产生影响。

其中,性别和父母是否有创业经历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有显著影响,男生创业意向显著高于女生,父母有创业经历学生的创业意向显著高于父母无创业经历的学生。

专业和成长环境(城市、城镇、农村)对学生的创业意向有影响,但不显著。

创业教育在此基础上一次回归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为0.261,较显著。

基于此,本文对创业教育和创业意向进行了二次项曲线回归。

通过离差标准化,对原始数据的线性变换,进行二次项曲线回归得到如图3的二次曲线模拟;经过标准化处理后,得到二次曲线方程U=-0.096x2+0.358x,类似于

向越高。

从模型③-④可以分析创业教育对创业态度和创业信心的调节作用,从表2中的结果可得出,创业教育对创业态度和创业信心都有一定程度的正向调节作用,假设3a和3b成立。

综上可见,随着创业教育的不断增加,虽然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总效用在一定范围内呈现持续增加趋势,但其边际效用随着创业教育的增加出现递减现象。

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创业教育的理念、形式、内容等相对滞后,必然产生教育效果的边际效用递减效应;二是随着大学生年龄、能力素质、职业生涯规划等变化,其创业、自我实现等需求亦随之变化,如果创业教育不能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必然导致边际效用递减。

五、边际效用理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

经济学边际效用理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指导意义,通过该理论模型启示高校在深化大学生创业教育改革时应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1.完善校内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制

为深入推进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地方综合性大学须切实担当主体责任,真正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建立校、院(系)两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等组织协调机制,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全员参与,统筹规划、实施、协调各层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着力构建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校级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或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教务、科研、

边际效用曲线的图,验证了假设1a和假设1b。

创业

意向随着创业教育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但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形成类似效用曲线的二次函数,一次求导U'大于0,表明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始终是正向影响,二次求导U″小于0,表明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提升效用缓慢减弱。

模型②引入创业态度、创业信心变量,从模型②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性别、专业、成长环境、父母创业经历等基本控制变量基础上,创业态度、创业信心与创业意向显著相关,创业态度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为

0.459,创业信心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为0.276。

该模型验证了假设2a和假设2b,即:

大学生创业态度越积极,创业意向越高;大学生创业信心越强烈,创业意

学工、团委、人事、财务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或专门的创新创业学院等),具体督促、评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通过以上机制,使得创业教育更加契合地方综合性大学大学生的特点,更有针对性有节奏性地开展创业教育,从而获得更好的创业教育效用。

2.建立贯通式的创业教育体系

从创业教育的效用曲线可以看出,创业教育达到一定程度后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仅仅依靠高校的集中创业教育是不够的。

创业教育要有所规划,使之形成结构合理的教育层次,完成有机系统的构建。

我国教育纵向结构上可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因此创业教育不能局限于高校之中,创

业意识的培育要随着时间轴从小学至大学有上下一体化连贯过程。

高校作为创业教育时间轴的后期,只有具备前期的创业教育铺垫,其创业教育效果的边际效用曲线递减才可能发生变化,或者其边际效用递减放缓。

3.选择恰当的创业教育方式及适量课时

高校创业课程的开展不应当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模式,灵活多样方式能够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但不是越多越好。

创业课程设计要注重内容的全面性和专业性,特别是要推进创业体验学习。

以结合实际的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创业模拟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构建自我创业体验。

这种创新的体验式教育形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与信心,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进而提升创业教育总效用。

否则,当铺天盖地的传统创业教育模式重复地压倒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必然产生教育效果的边际递减效应,必然导致创业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4.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创业态度并提升信心

根据上文所述,创业态度细分变量和创业信心细分变量对大学生创业意向产生正向影响,可以通过提升创业态度边际效用和创业信心边际效用、发挥创业教育的调节作用,提高创业教育的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越大,表明投入每单位创业教育的效用增大,即产出效用高。

所以,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不能仅限于让大学生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应更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执行能力、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和创业信心,切实提升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效用。

5.实施点面结合的差异化创业教育

无论是理工科、农科、医科,还是文科,高校创业教育要重视每个专业学生的创业意向激发。

很多大学生创业项目都是依托于所在高校的专业优势而生,所以高校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既具有普适性又不乏专业特性的创业教育课程,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从需求侧发力培养“双创”人才。

同时,注重取长补短,例如对理工科专业的学生,除了培养他们创业产品研发、生产等基本的专业创新能力之外,还要加强对他们在创业企业管理、法律、财务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引导大学生基于专业、创新进

行创业实践。

进而不断提高创业教育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参考文献:

1.KolvereidL.PredictionofEmploymentStatusChoiceIn-tentions.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1996,21

(1):

47-57.

2.MuellerSL,andThomasAS.CultureandEntrepreneur-ialPotential:

ANineCountryStudyofLocusofControlandInno-vativeness.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2000(16):

51-75.

3.BirdB.ImplementingEntrepreneurialIdeas:

TheCaseforIntention.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1988(13):

442-453.

4.刘敏:

《大学生创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年第1期。

5.朱红、张优良:

《北京高校创业教育对本专科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机制———基于学生参与视角的实证分析》,《清华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