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等高线地形图.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90556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讲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三讲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三讲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三讲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三讲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三讲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三讲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三讲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三讲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三讲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三讲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三讲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三讲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三讲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三讲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三讲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三讲等高线地形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讲等高线地形图.docx

《第三讲等高线地形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等高线地形图.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讲等高线地形图.docx

第三讲等高线地形图

第三讲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一、等高线(等值线中的一种)

1、等高线:

将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线。

等深线:

在地图上,将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海拔高度(绝对高度)与高差(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将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垂直投影到平面上而形成。

 

补充:

分层设色地形图:

为了更明显的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加工而成的。

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

1000米以上的高原用黄色表示,且地势越高,黄色越深;

4000米以上的高原或山地用褐色,雪线以上用白色。

蓝色表示海洋,蓝色由浅入深表示海洋由浅变深。

2.等高线的特点:

①同线等高;

 

②同图等距:

等高距全图一致:

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③等高线为闭合曲线:

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同一幅图的比例尺处处一致。

 

⑤示坡线表示坡度的降低方向。

 

⑥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⑦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陡崖除外。

 

A陡崖的崖顶(海拔高度)的取值范围为:

≤H<

陡崖的崖底的取值范围为:

<H≤

B陡崖相对高度的取值范围为:

若有一个由n条等高线重叠,等高距为h米的陡崖相对高度△H的计算公式:

(n-1)d≤△H<(n+1)d

⑧同一幅图中,等高线的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

A坡度的计算:

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

 

B、坡度三种情况:

a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b在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比例尺和疏密一样,等高距越大,坡度越陡;

c在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和疏密一样,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

C、凹坡和凸坡

 

 

注意凹坡和凸坡的通视问题:

凹坡:

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

凸坡:

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图中的常见几种地形

 

明确:

①山脊、山谷的判断:

山脊等高线向低值凸出;山谷等高线向高值凸出。

(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②注意山顶与山脊、盆地与山谷的区别。

③山脊线(分水线、分水岭)和山谷线(集水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位置。

④能否形成河流;

2.不同地形的等高线:

①零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②地形类型包括以下五种,在地形图上的基本特征如下:

地形名称

特征

平原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

山地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

盆地

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降低

丘陵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高原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三.等高线图的判读方法

(1)看等高线数值

①可读出任意点的海拔高度,还可以看其极值,表示该地区海拔最大与最小情况,进而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的大小。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并指向低处的短线)来判断。

②看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如在相邻两条等高线的中间,又增加了一条闭合等高线,则表示其高度不在正常范围,新增等高线的数值必定等于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一,等高线内的高度特点是:

“大于大的”和“小于小的”。

(2)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

①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则坡度越缓。

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②在同—等高线图上,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反之为凸坡。

③在不同等高线图上,不能根据不同图上等高线的疏密来直接判断坡度陡缓,而要看清楚不同等高线图的比例尺、等高距的差别。

要比较它们的陡缓,要看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与实际水平距离的比值,比值越大,坡度越陡,反之坡度越缓。

(3)看等高线的走向

①根据等高线的走向,可判断某些地形的走向,如山脉走向。

②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也是坡面上的水流方向。

③若一组等高线的走向是向地势低的方向凸,则此处地形为山脊;相反则为山谷(符合等值线的“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原则)。

④若一个方向是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垂直于它的另一个方向是由一对山谷等高线组成,则该地为鞍部(鞍部是在山脊的最低处,或山谷的最高处)。

⑤若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一处,则该地形为悬崖、峭壁。

 

【课堂例题】

1、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180米B.220米C.320米D.280米

2.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A.40mB.45mC.55mD.65m

3.P、Q两地的相对高度:

A.不少于10mB.不超过10m

C.可能为5mD.不可能为15m

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

回答--题。

4、关于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①P为山坡上洼地②Q为山坡上洼地

③P为山坡上小丘④Q为山坡上小丘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5、若b海拔高度为200米,a海拔高度为300米,则P、Q处的海拔高度为

①200<P<300②300<P<400

③100<Q<200④200<Q<300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6.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b,则P、Q处的地形可能

A.同为洼地B.同为鞍部

C.同为缓坡D.一处为洼地,一处为小丘

7.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离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坡度最缓的是: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一、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及其应用

(1)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它也是一种平面直角坐标图。

地形剖面图的主要制作步骤是:

①根据要求选取剖面线,如图甲图中的AB线。

②选择适当的水平比例尺将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转绘到剖面图中作横轴,一般地说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与等高线图的比例尺相同,如图中乙图中的A′B′线;用等高线图的高度确定合理的垂直比例尺作纵轴,一般地说垂直比例尺比水平比例尺大若干倍,如图中的垂直比例尺是水平比例尺的10倍。

③在地形图上沿着剖面线AB量Ac、cd、de……各段的距离,按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将量出的各段距离转到水平线A′B′上,得c′、d′、e′……各点;通过各点作垂线,垂线的高度是按各点高程依垂直比例尺计算出来的。

④将垂线各端点连成曲线,注出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即成为沿AB线的剖面图。

(2)地形剖面图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海拔的高低和地势的起伏。

根据等高线图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平整土地、修筑渠道、大堤、建设铁路、公路时,作为计算土石方工程的依据,。

 

【课堂例题】

读等高线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a、b、c、d四点中,最容易发育成河流的是

A.aB.bC.cD.d

2.图中MN、XY的交点,在剖面图中是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下图中,沿甲图E—F、M—N所作的地形剖面分别为乙图和丙图。

读图,回答3~6题。

 

3.该地的地形是

A.山峰B.山脊C.山谷D.鞍部

4.①地比②地

A.海拔高,坡度大B.海拔高,坡度小C.海拔低,坡度大D.海拔低,坡度小

5.③地位于④地的

A.东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

6.在一次较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④地的水体在坡面上的流向是

A.东北向西南B.东南向西北C.西南向东北D.西北向东南

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一、水系、水文特征的判断

水系

山脊——分水岭(注意集水区域的范围)

山谷——发育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为上游

山地(火山)——放射状水系

河流出山口和入海口:

扇状水系

盆地——发育向心状水系

水文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坡度大,河流流速快,水流湍急,

对河床侵蚀(下蚀)严重,多形成深切的峡谷。

陡崖处常有瀑布。

是水库坝址的优先选择。

河流流量——流域面积大小和降水量多寡共同决定。

反之,可利用河流流向,水系形状判断地形、地势

二、局部地区小气候的判断

不同海拔高度的气温: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气温A=气温B±高差×气温垂直递减率(垂直递减率为0.6°C/100m)

不同坡向气候差异:

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

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气温高背风坡降水少;冬季风迎风坡降水少、气温低背风坡气温高

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应用

1.选“点”:

要根据要求考虑的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

①水库的坝址:

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工程量较小)

②气象站:

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面较开阔的地方。

③疗养地:

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适宜、空气清新的地方。

④港口码头的位置:

应选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塞。

2.选“线”:

主要有交通线(公路、铁路)引水线、输油管道等

①交通线路的基本要求:

一般情况下,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线路平稳,距离较短,弯道较少的线路为好。

一般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绕行,必要时才可以通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减少通过河流,少建桥梁;避免通过断崖、沼泽、沙漠等。

②选择引水线路时,不仅考虑距离的远近,还应当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自流这一关键

③选择输油管线,既考虑线路尽可能短,还要考虑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

3.选“面”:

主要确定水库汇水面积及坝址,选择适宜开辟梯田的地区;选定工业区和居民区

①选择修建水库:

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

在不考虑地质条件下,一般选择有较大集水区的盆地(洼地)地区,即“口袋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

坝址应建在盆地或洼地的最窄处,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确保大坝安全。

②开辟梯田,应选择在坡度平缓、有灌溉水源及其附近修建水库后,不能被淹没的地区

③选择工业区和居民点

工业区宜建在地形平坦开阔,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且在下风向,河的下游.

居民区应建在向阳坡,上风向,河的上游,以减少大气和水的污染

【课堂例题】

读图后完成1~4题:

1.关于陡崖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处陡崖高于b处

B.a处陡崖相对高度在20米以上

C.b处陡崖相对高度在20米以上

D.b处陡崖相对高度在30米以上

2.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地形部位通过,主要原因是()

A.该地位于山脊,地势较高B.该地位于山谷,工程量小

C.该地岩层脆弱,易于开挖D.该地位于鞍部,地势较低

3.为了防止陡崖处山体滑坡,下列措施最有效的是()

①植树造林②修筑梯田③控制水流量④整修加固裸露岩体

A.①④B.②③

C.③④D.②④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7~11题。

4.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山相对高度为2470米 

B.CD是山谷,EF是山脊

C.H在西南坡上,阳光充足  

D.H地比B地降水多

5.B点此时的温度为18℃,如果只考虑高度因素,那么甲峰与乙峰的温度分别为

A.13.5℃,12.5℃B.22.5℃,13.5℃

C.22.5℃,14.5℃D.13.5℃,14.5℃

6.从影响农业的自然区位条件分析,村庄a、b、c、d中发展种植业最具有优势的是()

A.a村B.b村C.c村D.d村

10.为发展经济,计划在村庄甲、乙之间修一条公路,最合理的走向是经过()

A.b村B.c村

C.d村D.e村

7.图示区域最有特色的经济作物是()

A.油菜、棉花B.茶叶、柑橘

C.茶叶、甘蔗D.棉花、甜菜

图5是“某地地形简图”,M点位于36.5°N。

两中学生分别到达P、M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是288米。

读图回答14~16题。

8.图中P、Q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9.冬至日正午,M峰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则P、M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

A.300米 B.400米 

C.500米D.600米

10.图中P点位于Q点方,P点附近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西南320米B.东北120米 

C.东北320米D.西南120米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7~18题。

11、图中P~Q两地间有一座桥梁,该桥和其下溪谷的高差最接近

A.10米B.40米

C.80米D.110米

12、当地环保部门在桥下采样检测水质量发现高浓度的农药残留。

这些农药最有可能来自下列哪一个地区()

A.甲B.乙

C.丙D.丁

13.图19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该地进行了野外考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兴趣小组沿河谷从M点到N点进行考察,这两点之间的高差是_____________米。

(2)为解决用水问题,A村计划修建一条自流引水管道。

在L1、L2、L3、L4四条引水线路方案中,兴趣小组认为最适宜的线路是_____________。

试说明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