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直流电机的小车运动控制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9191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直流电机的小车运动控制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基于直流电机的小车运动控制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基于直流电机的小车运动控制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基于直流电机的小车运动控制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基于直流电机的小车运动控制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基于直流电机的小车运动控制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基于直流电机的小车运动控制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基于直流电机的小车运动控制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基于直流电机的小车运动控制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基于直流电机的小车运动控制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基于直流电机的小车运动控制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基于直流电机的小车运动控制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基于直流电机的小车运动控制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基于直流电机的小车运动控制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基于直流电机的小车运动控制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直流电机的小车运动控制设计.docx

《基于直流电机的小车运动控制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直流电机的小车运动控制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直流电机的小车运动控制设计.docx

基于直流电机的小车运动控制设计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直流电机的小车运动控制设计。

该车以玩具小车为车体,直流电机及其控制电路为整个系统的驱动部分,AT89S51单片机为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采用ST188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来检测小车的运行速度,并通过一个4位一体的数码管显示出来,使用驱动芯片74HC245来驱动数码管的显示;整个系统使用5V的直流电源供电,直流电机驱动采用PWM控制技术,可以灵活方便地对车速进行控制。

关键词:

直流电机,单片机,小车

[Abstract]:

Inthispaper,thecarbasedDCmotormotioncontroldesign,thetoycarasthecarbody,DCmotorandcontrolcircuitforthedrivingpartofthewholesystem,AT89S51microcontrollercoreforthecontroloftheentiresystem,usingST188reflectivephotoelectricsensortodetectthecar'sspeed,andthrougha4-in-onedigitaldisplayup,usethedriverIC74HC245tocontrolthedigitaltubedisplay.thesystemusesthe5VDCvoltagepowersupply,DCmotor-drivenusePWMcontroltechnology,theflexibilitytoeasilycontrolthespeed.

Keywords:

DCmotor,MCU,car

前言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数码相机、DVD、洗衣机、汽车等消费类产品越来越呈现光机电一体化、智能化、小型化等趋势。

各种智能化小车在市场玩具中也占一个很大的比例。

根据美国玩具协会的调查统计,近年来全球玩具销量增幅与全球平均GDP增幅大致相当。

而全球玩具市场的内在结构比重却发生了重大改变:

传统玩具的市场比重正在逐步缩水,高科技含量的电子玩具则蒸蒸日上,已经成为玩家行业发展的主流。

因此,遥控加智能的技术研究、应用都是非常有意义而且有很高市场价值的。

智能作为现代的新发明,是以后的发展方向,他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在一个环境里自动的运作,不需要人为的管理,可应用于科学勘探等等的用途。

智能电动车就是其中的一个体现。

智能电动车是由一个电动玩具车改造而成,更换了电动玩具车的电机和驱动电路,增加了电控系统。

电控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使智能电动车按既定控制方法行驶。

智能车辆是一个运用计算机、传感、信息、通信、导航、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来实现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和自动行驶为一体的高新技术综合体。

它在军事、民用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已获得了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控制必将迎来它的发展新时代。

计算机控制与电子技术融合为电子设备智能化开辟了广阔前景。

1.系统概述

整个系统基于玩具小车的机械结构,小车控制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1所示。

以AT89S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主要由电源模块、控制器模块、直流电机驱动模块、测速模块和显示模块组成。

首先,由电源模块产生5V的直流电压,供单片机、电机驱动芯片、数码管驱动芯片和测速模块使用,单片机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给驱动芯片驱动电机转动,从而控制整个小车的运动,直流电机的驱动电路采用PWM电路,精确调整电动机转速。

测速模块通过光电编码盘来检测小车的速度,将检测得到的脉冲信号送入单片机的T0口进行计数,同时完成脉冲数计算,通过定时计数器来计时间,算出实时速度,并通过一个四位一体数码管显示出来,从而验证PWM控制技术对小车速度的控制;使用驱动芯片74HC245来控制数码管的显示。

单片机外部资源分配:

P0.0~P0.2控制电机的使能和方向,P1.0~P1.7和P3.0、P3.1、P3.3、P3.5用于数码管的控制位,P3.2、P3.4用于测速模块的输入。

电路原理图见附录1。

图1.1小车控制系统总体结构图

2.直流电机工作原理

输出或输入为直流电能的旋转电机,称为直流电机,它是能实现直流电能和机械能互相转换的电机。

当它作电动机运行时是直流电动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作发电机运行时是直流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直流电机在当今生活的各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直流电机的调速控制是电机应用的一个重要技术保障。

直流电机具有良好的调速性能、较大的起动转矩和过载能力强等许多优点,因此在许多行业中仍有应用。

2.1直流电机的结构

直流电机的结构由定子和转子两大部分组成。

直流电机运行时静止不动的部分称为定子,定子的主要作用是产生磁场,由机座、主磁极、换向极、端盖、轴承和电刷装置等组成。

运行时转动的部分称为转子,其主要作用是产生电磁转矩和感应电动势,是直流电机进行能量转换的枢纽,所以通常又称为电枢,由转轴、电枢铁心、电枢绕组、换向器和风扇等组成。

2.2直流电机的分类

按结果主要分为直流电动机和直流发电机;按类型主要分为直流有刷电机和直流无刷电机。

直流电机的励磁方式是指对励磁绕组如何供电、产生励磁磁通势而建立主磁场的问题。

根据励磁方式的不同,直流电机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他励直流电机

励磁绕组与电枢绕组无联接关系,而由其他直流电源对励磁绕组供电的直流电机称为他励直流电机,永磁直流电机也可看作他励直流电机。

(2)、并励直流电机

并励直流电机的励磁绕组与电枢绕组相并联,作为并励发电机来说,是电机本身发出来的端电压为励磁绕组供电;作为并励电动机来说,励磁绕组与电枢共用同一电源,从性能上讲与他励直流电动机相同。

(3)、串励直流电机

串励直流电机的励磁绕组与电枢绕组串联后,再接于直流电源,这种直流电机的励磁电流就是电枢电流。

(4)、复励直流电机

复励直流电机有并励和串励两个励磁绕组,若串励绕组产生的磁通势与并励绕组产生的磁通势方向相同称为积复励。

若两个磁通势方向相反,则称为差复励。

不同励磁方式的直流电机有着不同的特性。

一般情况直流电动机的主要励磁方式是并励式、串励式和复励式,直流发电机的主要励磁方式是他励式、并励式和和复励式。

2.3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导体受力的方向用左手定则确定。

这一对电磁力形成了作用于电枢一个力矩,这个力矩在旋转电机里称为电磁转矩,转矩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企图使电枢逆时针方向转动。

如果此电磁转矩能够克服电枢上的阻转矩(例如由摩擦引起的阻转矩以及其它负载转矩),电枢就能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起来。

 图2.1直流电动机的原理模型 图2.2直流电动机原理模型

如图2.1和2.2所示,当电枢转了180°后,导体cd转到N极下,导体ab转到S极下时,由于直流电源供给的电流方向不变,仍从电刷A流入,经导体cd、ab后,从电刷B流出。

这时导体cd受力方向变为从右向左,导体ab受力方向是从左向右,产生的电磁转矩的方向仍为逆时针方向。

因此,电枢一经转动,由于换向器配合电刷对电流的换向作用,直流电流交替地由导体ab和cd流入,使线圈边只要处于N极下,其中通过电流的方向总是由电刷A流入的方向,而在S极下时,总是从电刷B流出的方向。

这就保证了每个极下线圈边中的电流始终是一个方向,从而形成一种方向不变的转矩,使电动机能连续地旋转。

这就是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2.4直流电机的可逆运行原理

一台直流电机原则上既可以作为电动机运行,也可以作为发电机运行,这种原理在电机理论中称为可逆原理。

当原动机驱动电枢绕组在主磁极N、S之间旋转时,电枢绕组上感生出电动势,经电刷、换向器装置整流为直流后,引向外部负载(或电网),对外供电,此时电机作直流发电机运行。

如用外部直流电源,经电刷换向器装置将直流电流引向电枢绕组,则此电流与主磁极N.S.产生的磁场互相作用,产生转矩,驱动转子与连接于其上的机械负载工作,此时电机作直流电动机运行。

3.硬件设计

3.1供电电源模块

由于系统CPU、小车电机、传感器及其他部分均采用+5V供电,考虑小车功率和摩擦阻力等问题,电源采用直流8V电池供电,经稳压芯片LM7805输出5V电压供单片机及其他电路使用,具体接法如图4.1。

图4.1电源电路连接图

电路为输出电压+5V稳压电源。

它由8V干电池、滤波电容C1、C2,一只固定式三端稳压器(7805)管构成的,由开关S控制电压的输出,为了防止电源掉电而影响电路工作,设计了电源指示电路,由一个1K的电阻和一个发光二极组成。

3.1.1稳压芯片LM7805简介

稳压电路由固定式三端稳压器LM7805完成,LM7805的Vin和GND两端形成一个并不十分稳定的直流电压(该电压常常会因为市电电压的波动或负载的变化等原因而发生变化)。

此直流电压经过LM7805的稳压和C2的滤波便在稳压电源的输出端产生了精度高、稳定度好的直流输出电压。

LM7805输入端接6VDC,输出的是5VDC。

3.2控制器模块

控制器模块即单片机最小系统单元,如图4.2所示,其主要由51单片机、时钟、复位电路组成,本系统采用外部12M晶振,便于单片机内部定时器产生精确的定时。

图4.2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图

3.2.1单片机简介

所谓单片微型计算机,是指将组成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功能部件,如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ROM和RAM、输入/输出(I/O)接口电路等集成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电子工业飞速发展。

随着微处理器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单片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关键的技术学科。

单片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少、电源单一、功能强、价格低、运行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等一些突出的优点,所以单片机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智能仪表、工业控制、家用电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领域中的应用、医用设备领域中。

3.2.2MCS-51单片机的结构

单片机SCM(singlechipMicrocomputer)是把微型计算的机的主要部分都集中在一个芯片上的单芯片微型计算机。

主要包括了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口和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等功能部件。

单片机自七十年代以来,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被广泛的应用于机械、测量控制、工业自动化、智能接口和智能仪表等许多领域。

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就是MCS-51单片机芯片。

MCS-51系列单片机的最典型的产品有内部无ROM的8031、内部具有4KB字节掩膜ROM的8051及内部具有4KB字节EPROM的8751,这三种型号的单片机除内部程序存贮器ROM不同外其它内部资源相同,MCS-51单片机内部结构图见附录二。

8051的内部资源为:

(5)、8位CPU

(6)、4KB字节掩膜ROM程序存贮器

(7)、128字节内部RAM数据存贮器

(8)、2个16位的定时器/计数器

(9)、1个全双工的异步串行口

(10)、5个中断源、2级中断优先级的中断控制器

(11)、时钟电路,外接晶振和电容可产生1.2MHz~12MHz的时钟频率

3.2.3数据处理及控制芯片AT89S51

AT89S51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单片机。

其引脚图见附录3。

(12)、主要性能参数:

与MCS-51产品指令系列完全兼容;(ISP)Flash闪速存储器;4K字节在系统编程;1000次擦写周期;4.0~5.5V工作电压范围;全静态工作模式:

0Hz~33MHz;三级程序加密锁;128字节内部RAM;32个可编程I/O口线;2个16位的定时/计数器;6个中断源;全双工串行UART通道;低工耗空闲和掉电模式;中断可从空闲模式唤醒系统;看门狗(WDT)及双数据指针;掉电标识和快速编程特性。

(13)、AT89S51的引脚功能

电源及时钟引脚:

包括电源引脚Vcc、Vss及时钟引脚XTAL1、XTAL2;电源引脚接人单片机的工作电源,Vcc(40脚)接+5V电源,Vss(20脚)接地。

P0口(P0.0~P0.7):

为双向8位三态I/O口,当作为I/O口使用时,可直接连接外部I/O设备。

它是地址总线低8位及数据总线分时复用口,可驱动8个TTL负载。

一般作为扩展时地址/数据总线口使用。

P1口(P1.0~P1.7):

为8位准双向I/O口,它的每一位都可以分别定义为输入线或输出线(作为输入时,口锁存器必须置1),可驱动4个TTL负载。

P2口(P2.0~P2.7):

为8位准双向I/O口,当作为I/O口使用时,可直接连接外部I/O设备。

它是与地址总线高8位复用,可驱动4个TTL负载。

一般作为扩展时地址总线的高8位使用。

P3口(P3.0~P3.7):

为8位准双向I/O口,是双功能复用口,可驱动4个TTL负载。

P3口除了一般I/O线的功能外,还具有更为重要的第二功能,如表4-1所示。

P3口同时为FLASH编程和编程校验接收一些控制信号。

表4-1P3口的第二功能

端口引脚

第二功能

P3.0

RXD(串行输入口)

P3.1

TXD(串行输出口)

P3.2

/INTO(外部中断0)

P3.3

/INT1(外部中断1)

P3.4

T0(定时器0外部输入)

P3.5

T1(定时器1外部输入)

P3.6

/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P3.7

/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

RST:

复位输入。

当振荡器复位器件时,要保持RST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间。

ALE/PROG:

地址锁存使能信号输出端。

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地址锁存允许的输出电平用于锁存地址的低位字节。

在平时,ALE端以不变的频率周期输出正脉冲信号,此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1/6。

因此它可用作对外部输出的脉冲或用于定时。

/PSEN:

程序存储器输出使能端。

低电平有效,在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期间,每个机器周期两次/PSEN有效。

但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两次有效的/PSEN信号将不出现。

/EA/VPP:

片内程序存储器屏蔽控制端,低电平有效。

当/EA保持低电平时,则在此期间外部程序存储器(0000H-FFFFH),不管是否有内部程序存储器。

当/EA端保持高电平时,执行片内程序存储器。

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也用于施加12V编程电源(VPP)。

3.2.4AT89S51的复位电路

AT89S51的复位电路如图4.3所示。

当单片机一上电,立即复位;另外,如果在运行中,外界干扰等因素使单片机的程序陷入死循环状态或“跑飞”,就可以通过按键使其复位。

复位也是使单片机退出低功耗工作方式而进入正常状态的一种操作。

图4.3复位电路图

3.2.5时钟振荡电路

单片机的晶振选用12MHz,为保证单片机RESET引脚保持2个高电平周期复位。

3.3电机驱动模块

电机驱动模块由L298N芯片、小型直流电动机和三极管组成。

电路连接图如图4.4。

图4.4电机驱动模块电路图

从单片机输出的信号功率很弱,即使在没有其他外部负载时也不能带动电机,所以在实际电路中加入了电机驱动芯片提高输入电机信号的频率,从而能根据需要控制电机转动,根据驱动管大小和连接电路的简化要求选择L298N,在电机线圈两端分别接入了二极管进行过流保护,以防在控制电机换向时电流过大而损毁电机。

3.3.1L298N芯片简介

L298N是ST公司生产的电机专用驱动芯片。

该芯片的主要特点是:

工作电压高,最高工作电压可达46V;输出电流大,瞬间峰值电流可达3A,持续工作电流为2A;内含两个H桥的高电压大电流全桥式驱动器,可以用来驱动直流电动机和步进电动机、继电器、线圈等感性负载;采用标准逻辑电平信号控制;具有两个使能控制端,在不受输入信号影响的情况下允许或禁止器件工作;有一个逻辑电源输入端,使内部逻辑电路部分在低电压下工作;可以外接检测电阻,将变化量反馈给控制电路。

L298N可驱动2个电机,OUT1,OUT2和OUT3,OUT4之间可分别接电机,本设计中选用驱动一台电动机。

5、7、10、12脚接输入控制电平,控制电机的正反转。

EnA、EnB接控制使能端,控制电机的停转。

表4-2是L298N功能逻辑图。

表4-2L298N功能逻辑表

EnA

IN1

IN2

运行状态

0

X

X

停止

1

1

0

正转

1

0

1

反转

1

1

1

刹停

1

0

0

停止

In3,In4的逻辑图与表4-2相同。

由表4-2可知EnA为低电平时,输入电平对电机控制不起作用,当EnA为高电平,输入电平为一高一低,电机正或反转。

同为低电平电机停止,同为高电平电机刹停。

4软件设计

第1.2节主程序设计

本系统主要实现的各个模块算法为:

直流电机驱动算法,测速算法,数码管显示算法。

系统总体程序框图如图5.1所示。

其中,在小车运行的过程中,会不断调用测速算法,并通过数码管将实时速度显示出来。

图5.1主程序流程图

总结

短短四个月毕业设计,每天忙忙碌碌,一步一步走来,今天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成果。

在这期间,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常为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一筹莫展,但这并未因此打消我的信心,而是使我更加专著的去解决问题,也因此这相对短暂的时间却是几年来过得最为充实的日子,充满了挑战的艰辛与乐趣。

在老师的指导和督促下,经过这几个月的紧张设计与开发,我的毕业设计基于直流电机的小车运动控制设计终于完成了。

通过本系统的设计使我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了综合的运用,对以前很多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加深了理解。

能够顺利的完成这次毕业设计,也得益于指导教师的帮助,在他们的帮助下,通过到网上查资料,借阅图书等一些途径,使困难很快的得到解决。

最终按照设计说明书的要求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设计,由于时间有限、自身知识水平不足,这个系统还不是非常地完善,我的设计还难免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正和提出宝贵的建议,我坚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程宪平,编著、机电传动与控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2011.7

[2].王俊鹍,编著、电路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2

[3].郭勇,余小平编著、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

[4].王彦朋,编著、大学生电子设计与应用、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7

[5].蓝和慧,宁武编著.单片机应用技能精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4

[6].魏立峰,王宝兴编著.单片机原理与技术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

[7].杨志刚,编著、Protel99se电子原理图设计技术、西安工业出版社、2001

[8].颜利彪,范蟠果编著、基于单片机的简易智能电动车[J]、电子技术、2004.4

[9].KrishnaCM、ShinGK.Real-TimeSystem[M]、McCraw-HillCompanies、1997

[10].JeanJ.Labrosse、uc/OS-IITheReal-TimeKernel[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致谢

在本文即将完成之际,我首先要衷心地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范岩老师。

老师在学习方法、研究思路等方面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

从论文的选题、研究理论、框架结构、直至撰写、修改和定稿等各个环节均严格把关;使我在学习和工作中,都受益匪浅,这些对我的生活和工作都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此,我对敬爱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他始终如一地关心我各方面上的进展,悉心指导研究的各个环节,反复审阅了论文稿,提出许多修改意见,为本文的完成付出了很多心血。

他渊博的学术造诣及严谨的治学态度给我以深刻教诲,深信将受益终身。

最后,对所有在我的成长道路上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亲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