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9304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最新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

《最新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docx

最新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

【2019最新】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3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1965年6月,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

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

A. “百家争鸣”的方针                                           B. “百花齐放”的主张

C. “文化革命”的观点                                           D.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下列现象被允许的是( )

①宣传唯心主义观点②宣传唯物主义观点③批判斯大林的错误④宣传基督教教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因批评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

“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承认错误。

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

”该讲话( )

A.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 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 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 明确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4.1953年艾青在《谈画》一文中提出了“新国画”概念。

该文发表后,许多人撰文表示反对,然而这些反对文章却并未公开发表。

3年后,《文艺报》刊登了俞剑华、刘桐良等批判《谈画》的文章。

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 “双百”方针的提出                                           D. 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争奇斗艳,学术科技领域也不断创新发展,科学文化领域生机勃勃。

这是因为( )

A. 制定了“星火计划”                                           B. 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

C. 提出了“三个面向”                                           D. 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

6.1949年,毛泽东充满激情地预言: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

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下列促进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文化建设高潮”出现的是(   )

A.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                  B. “大跃进运动”的发展

C. “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                                   D. “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出

7.谭其骧在1994年说“当前我国在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理所当然,在文化上也应该采用同样的政策。

”文化上的对内搞活政策,主要指的是( )

A.三个代表

B.“五讲”“四美”

C.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D.三个面向

8.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

1956年。

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

“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

”该谈话

A.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 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 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 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9.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35部优秀电影同时展出,新的电影创作步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l959年”。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                                B. “双百”方针的提出

C. 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D. 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

10.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部电影,其中大部分为1956年拍摄的,被称为“难忘的1956年”。

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双百”方针的提出

C. 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D. 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

11.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新成立后,为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

该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是

A.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 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C. “文革”期间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2.“双百”方针提出的最根本的目的是( )

A. 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B. 倡导科学技术文化领域的自由开放

C. 克服把学术问题和思想问题当成政治问题

D. 处理好人民的内部矛盾,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13.“文革”时期,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迫害,而“文革”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

这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A. 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过程                         B. 文艺的繁荣不会持久

C. 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               D. “文革”对文艺有重大的影响

14.“从1977年开始,台湾歌星邓丽君的磁带通过走私进入大陆,经过转录,在民间广泛流行。

1980年音协召开西山会议,焦点是‘邓丽君歌曲是靡靡之音、黄色音乐’的讨论与批判。

这时的舆论,尤其是老音乐家们认为邓丽君的一些歌曲内容比较灰暗、颓废。

”这反映了(   )

A. 大陆双百方针在恢复中受到“左”的思想干扰

B. 虽然一国两制已经写进宪法,但两岸关系依然紧张

C. 邓丽君的歌曲格调不高,不符合大陆双百方针的精神

D. 邓丽君作为台独势力的代表遭到大陆的抵制

15.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 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 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 总结了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5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1956年5月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的《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材料二 “在某一医学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

”……“只许写工农兵题材,只许写新社会,只许写新人物等,这种限制是不对的。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批评工作者来说,就是批评的自由和反批评的自由,而现在的批评,有些令人害怕,应当纠正……文艺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此来指导文学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1956年5月26日陆定一在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周恩来的判断是否正确?

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中陆定一的讲话集中体现了党中央的什么方针?

(3)对批评工作来说,共产党在以后的十几年时间里是否走过弯路?

表现在哪里?

17.阅读下列材料: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又说:

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个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

(2)秦汉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结束过程中的两个重大事件是什么?

新“百花齐放”局面遭遇寒流主要是在什么时期?

(3)由此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说: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他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又说:

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两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他还指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范围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

  材料二 195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向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医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系统阐述了党中央提出的“双百”方针。

在自然科学工作方面,他指出:

在某一医学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

在文学艺术工作方面,他指出:

限制创作的题材“只许写工农兵题材,只许写新社会只许写新人物等等,这种限制是不对的。

  材料三 1965年11月10日,经过毛泽东审定批准,《文汇报》发表了经江青秘密策划授意姚文元写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并让全国各报刊转载。

文章发表后,立即遭到了历史学界、文艺界及其他各界的强烈反对,纷纷指责姚文元的文章对吴晗的批判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12月21日,毛泽东同陈伯达等谈话时却说,姚文元的文章“很好,缺点是没击中要害。

《海瑞罢官》的要害问题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1959年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

彭德怀也是‘海瑞’。

这样把《海瑞罢官》同彭德怀的问题联系起来,使它直接具有政治性质了。

  ──《共产党历史讲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双百”方针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3)分析材料三给文艺事业带来的危害。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我们应如何坚持“双百”方针?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分析】从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鼓励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故A项符合题意。

材料信息并非艺术上的百花齐放,排除B项;CD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2.【答案】B

【解析】“双百”方针指的是在文艺领域“百花齐放”,学术领域“百家争鸣”。

批判斯大林的错误是政治问题,不是“双百”方针允许的范围。

3.【答案】A

【解析】【分析】材料中周恩来认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反对科学政治化,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故排除C;D出现在1988年,而C是在1995年提出的,故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材料1956年5月,周恩来指出:

“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可知在学术问题上主张自由,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符1956年的双百方针,难度一般。

4.【答案】C

【解析】【分析】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排除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1954年,排除B;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故选C;《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排除D。

5.【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坚持贯彻“双百”方针,我国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学术科研领域也取得巨大成就,故D项正确;

星火计划是第一个依靠科学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计划,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

科教兴国是指发展科技,教育事业以振兴国家,并用科技和教育使国家强大、振兴起来,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

“三个面向”是指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的是双百方针,题干中分别阐释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文艺与科技,然后联系双百方针内容,对比备选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

6.【答案】A

【解析】【分析】为了促进文化的发展,1956年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双百方针,所以答案选A;B是经济方面,排除;上山下乡运动发生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排除C;D是在1979年提出的“二为”方向,排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7.【答案】C

【解析】【分析】三个代表是政治指导理论,“五讲”“四美”是提倡的文明礼貌活动,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提出的对教育战线提出的战略方针和教育发展方向,不符合“在文化上也应该采用同样的政策”,排除ABD;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方针.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是关键信息,在此基础上理解文化的发展指的是文学、艺术、学术方面的自由发展,指的是中央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政策。

8.【答案】A

【解析】【分析】B项思想领域的拨乱反正是在文革后;C项说法与材料相反;科教兴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主张发展科技和教育,与材料也不符。

周恩来反对学术的问题政治化,主张在学术领域里自由的讨论、争鸣。

故A正确。

9.【答案】B

【解析】【分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正是“双百”方针的提出才使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高涨,才使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才出现了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l959年”,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只能是“双百”方针的提出。

另外,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情,是不能选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0.【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材料直接反映了1956年电影界出现繁荣局面。

1956年“百花齐放”方针的提出及实施促进了文艺界的繁荣与发展。

故选B。

A项并非文化繁荣的最主要的原因,C项是左倾思想;D项是双百方针实施后的现象。

【点评】双百”方针是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和学术问题“百家争鸣”。

目的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要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在双百方针的指导下,文学和艺术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

11.【答案】A

【解析】【分析】“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来的,A项是在1953年到1956年进行的,故选A。

B项是在1958年;C项是从1966年开始的;D项是在1978年后。

【点评】双百”方针是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和学术问题“百家争鸣”。

目的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要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在双百方针的指导下,文学和艺术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

12.【答案】A

【解析】考查学生对“双百”概念的理解能力。

“双百”方针提出的根本目的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

“双百”方针是三大改造完成后,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而提出的。

B、C、D都不是根本目的。

13.【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从题中材料可知,“文革”中文艺萧条,“文革”后文艺繁荣,说明了政治对文艺的影响。

故答案选择C项。

【点评】“双百”方针是新指导文艺、科研的方针,高考命题角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双百”方针的内涵作用;

(2)“双百”方针的曲折发展;(3)“双百”方针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区别;(4)新的文艺成就。

14.【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从1977年开始,1980年”、“老音乐家们认为邓丽君的一些歌曲内容比较灰暗、颓废”等,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

B项表述不符和史实,此时期“一国两制”尚未提出,更谈不上写进宪法;C项表述错误,是对邓丽君歌曲不受欢迎的片面理解;D项错误,题干材料无从体现“邓丽君是台独势力的代表”。

进一步分析,可知,A项表述符合史实,表述客观,正确。

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15.【答案】A

【解析】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得学术文化事业严重偏离了“双百”方针,故A项“十多年的繁荣”说法错误。

二、材料分析题

16.【答案】

(1)正确。

依据: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对知识分子的改造也基本

(2)集中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走过弯路。

表现:

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把一些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说成是阶级斗争。

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作者多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1)题应联系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这一知识点进行判断;第

(2)题联系“双百”方针的概念进行判断;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点评】结合时代背景思考新在思想领域内的建设,同时结合新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实进行联系思考。

17.【答案】

(1)社会大变革  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在秦、汉时期走向终结,新的“百花齐放”局面也曾遭遇过寒流。

(2)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革时期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处理好文学艺术和政治的关系(答出第一点即可给)

【解析】【分析】本题围绕古代和新百家争鸣局面命题。

题目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对百家争鸣古今史实进行对比考查,体现了现代文化领域的重要突破和发展。

18.【答案】

(1)强调必须实施“双百”方针。

(2)“双百”方针是指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3)伤害了许多知识分子,妨碍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正常发展。

(4)正确处理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双百方针的有关问题:

(1)问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这一问不难;第

(2)问考查“双百”仿真的含义,要抓住两个领域;第(3)问考查“双百”方针实施过程中的曲折和影响;第(4)问考查对“双百”方针的认识和态度,要注意坚持正确的态度,正确认识文艺与政治、经济、人民生活的关系。

【点评】本题对于“双百”方针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考查,学生需要根据材料和教材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