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精品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2405225 上传时间:2023-06-0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3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备精品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必备精品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必备精品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必备精品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必备精品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必备精品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必备精品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必备精品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必备精品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必备精品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必备精品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必备精品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必备精品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必备精品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必备精品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必备精品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必备精品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必备精品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必备精品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必备精品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备精品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docx

《必备精品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备精品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备精品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docx

必备精品高中历史阶段综合测评1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2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

阶段综合测评

(一) (第一、二单元)

(时间:

90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三字经》里有“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几句。

中国人最早培植“六谷”、养殖“六畜”的时代是(  )

A.原始社会末期   B.西周时期

C.战国时期D.明朝时期

B [我国古代在西周时期“六谷”和“六畜”都已经出现了,故选B项。

]

2.(2018·全国卷Ⅱ)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B [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

西汉时期,百姓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他们在将粮食换成钱币的过程中遭到商人盘剥,导致其出卖土地而流亡,故选B项。

]

3.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指的是(  )

【导学号:

07182064】

A.耧车  B.翻车    C.曲辕犁  D.筒车

C [由“入土也深”“入土也浅”可知此农具可以调节犁耕深浅,故曲辕犁符合此特征。

]

4.清代学者包世臣在《郡县农政》一书中说:

“凡治稻皆宜精,虽地宽之处,广种薄收者多耗本……可举代田之法,每田一区,分三分,每岁更代,收成过漫种不治者。

”“代田之法”最早出现于(  )

A.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

C.西汉时期D.明清时期

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代田法,是一种分田方法,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

由于在同一地块上作物种植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

在春季实行低作,有利于防风抗旱,在夏季实行高作,有利于排水防涝,具有垄沟互换、轮番利用的优点,故选C项。

]

5.《盛泽》诗云:

“吴越分歧处,青林接远村。

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晨昏。

”这反映出当时农村(  )

【导学号:

07182065】

A.商品农业已相当发达

B.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

C.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

D.耕织结合是主要经营方式

D [由材料信息“人家勤耕作,机杼彻晨昏”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忙于耕地、纺织的情景,体现了当时耕织结合的生产经营方式,故选D项。

]

6.《三辅黄图·未央宫》:

“织室,在未央宫,又有东西织室,织作文绣郊庙之服。

”《汉书·百官公卿表》:

“少府属官有东织、西织令丞,河平元年省东织,更名西织为织室。

”这两段文献材料中涉及的都是(  )

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D.工场手工业

B [东西织室是西汉时在都城长安设立的服务于皇室的工场,只为帝王、贵族服务,属于官营手工业,故选B项。

]

7.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在这一时期发明的。

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

【导学号:

07182066】

A.商品经济的发展B.井田制的瓦解

C.冶铁技术的进步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C [锯子、刨子、钻子的主要配件都是铁制工具,而冶铁技术的进步使铁的质量提高,有利于铁制工具的发明创造,故选C项。

]

8.古代制瓷业中出现了浓淡协调、艳丽柔和、色彩丰富的粉彩瓷器烧制技术。

这种技术最早出现于(  )

A.汉武帝时期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D.乾隆时期

B [材料中“浓淡协调、艳丽柔和、色彩丰富的粉彩瓷器”出现在康熙年间,故B项正确。

]

9.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

“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

”这表明(  )

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

B.古代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C.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

D.商品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D [“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的意思是北方的货物被日夜贩往南方,而南方的货物被日夜贩运到北方,这说明了当时商品长途贩运贸易发达,故选D项。

]

10.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城市“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

这实际上反映了(  )

【导学号:

07182067】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D.“重农抑商”政策

A [“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反映了城市起初的功能是军事、政治功能为主,往往是政治与文化中心,经济功能不强;“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城市‘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反映的是经济功能的增强,其经济功能增强说明了汉代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

]

11.清代陶煦在《租核·推原》中说道: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该史料所反映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

【导学号:

07182068】

A.当时国家管理混乱,火灾频发

B.重农抑商思想根深蒂固

C.田租是当时的主要收入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A、C两项的信息,而D项中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为明朝中后期,故A、C、D三项错误;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即从维持财产的角度来看,农业是最可靠的行业,这明显是重农抑商思想,故选B项。

]

12.“(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

‘……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仍照故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人载货下澳贸易可也。

’上从之。

”这段记载充分说明(  )

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

B.清政府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

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

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

A [由材料中“应仍照故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人载货下澳贸易”可以判断,A项符合材料本意;B、C、D三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

]

13.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萌芽。

但一直到鸦片战争前夕,萌芽虽有壮大,却无突破,资本主义始终未能成为时代的主要潮流。

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不断入侵

B.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C.中国始终没有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

D.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A、B、C、D四项都会影响和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但其根源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故B项正确。

]

14.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的发展尚未超出地域的限制,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当时(  )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C [新航路开辟以前,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制约,人类文明的发展尚未超出地域的限制。

A、B、D三项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在于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

15.16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卡蒙斯写道:

“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

”诗句中反映了他对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

【导学号:

07182069】

A.成为“海上马车夫”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率先开辟新航路

D.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C [从材料信息“16世纪”“葡萄牙”可知描述的是葡萄牙率先开辟新航路,故选C项。

A、B、D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

16.明代《二如亭群芳谱》一书中写道:

“西番葵,茎如竹,高丈余,叶似葵而大。

花托圆二三尺,如莲房而扁。

花黄色,子如荜(蓖)麻子而扁。

”“西番葵”后来成为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得益于(  )

【导学号:

07182070】

A.丝绸之路的畅通B.欧洲的商业革命

C.朝贡贸易的形成D.工业革命的扩张

B [丝绸之路汉代就已兴起,而明代“西番葵”才传入并广泛种植,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引发西方“商业革命”,亚欧贸易联系加强,一些西方的作物也开始传入中国,与材料明代相符,故B项正确;朝贡贸易指中国古代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特有的一种贸易方式,与西方无关,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爆发于18世纪中后期,处于清王朝统治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

17.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平均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英、法、德等国的物价平均上涨了2至2.5倍。

这一现象导致了(  )

【导学号:

07182071】

A.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国B.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C.封建主力量得到加强D.欧洲普遍陷入贫困

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各国物价上升是由价格革命引起的,而16世纪末的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与史实不符,均排除。

]

18.下图反映了西欧部分国家商船队运载量变化情况,图中曲线①所代表的国家应是(  )

A.西班牙B.荷兰

C.英国D.法国

B [图中曲线①17世纪中期达到顶点,远超其他国家,西班牙17世纪已经失去优势地位,故A项错误;17世纪时,荷兰已经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与图中17世纪中期达到顶点相符,故B项正确;英国在18世纪上升,与图中18世纪下降不符,故C项错误;法国与图中17世纪远超其他国家不符,故D项错误。

]

19.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但是到了近代,在北美洲、大洋洲,白种人成了当地的主要居民。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导学号:

07182072】

A.欧洲的殖民扩张B.土著居民的减少

C.种族之间通婚D.战争难民涌入

A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的殖民扩张,大批欧洲人涌入北美洲、大洋洲等地,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人口流动,故选A项。

B、C、D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

20.“它是18世纪盈利最多的商业活动之一。

其经济代价在于,从欧洲进口的廉价工业制成品破坏了当地的原始产业,令无数家庭沦为赤贫。

它还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人口荒芜的情况……”上述评价主要是针对(  )

A.世界市场的扩大对欧洲的影响

B.殖民掠夺对印第安人的影响

C.殖民扩张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

D.奴隶贸易对非洲的影响

D [由材料“从欧洲进口的廉价工业制成品破坏了当地的原始产业”“一些地区出现人口荒芜的情况”“是18世纪盈利最多的商业活动之一”可知是奴隶贸易。

奴隶贸易的初程是从欧洲到非洲,把欧洲廉价的工业制成品输入非洲,造成非洲的传统产业被破坏;中程是从非洲到美洲,满载黑人的运奴船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

奴隶贸易造成非洲失去大量劳动力,使欧洲列强获得巨额利润,故选D项。

]

21.奇波拉在《欧洲经济史》中写道: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17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作者在此要表明的是(  )

【导学号:

07182073】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B.海外市场的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C.血腥的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

D.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

A [材料强调英国工业革命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该国政治结构发生了变化,也就是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故A项正确;海外市场、殖民掠夺和工场手工业发展在材料中都未提及,故排除B、C、D三项。

]

22.1765年,英国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叫“珍妮机”的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

后来人们把“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

【导学号:

07182074】

A.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

B.极大地提高了纺织品的产量

C.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

D.宣告了工业动力时代的到来

A [“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中发明的第一台机器,引发了发明机器的连锁反应,故选A项。

]

23.在19世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优先选址在(  )

【导学号:

07182075】

A.商业繁盛的地区B.盛产煤炭的地区

C.邻近河流的地区D.电力充足的地区

D [19世纪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得到广泛应用,所以选址应是在电力充足的地区,故选D项。

]

24.“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C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形成垄断,垄断组织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故选C项。

]

25.“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有(  )

【导学号:

07182076】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孕育着世界性市场

②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

③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通讯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C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①表述错误,排除含①的选项即可。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3分,共50分)

26.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

07182077】

材料一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

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传统的城镇,商业机能则日渐浮现……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3分)

(2)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我国的手工业高度发达,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简要介绍明代手工业发展的成就。

(6分)

(3)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2分)

(4)明清时期,在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中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种变异具体指哪一现象?

这一现象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向?

(2分)

【解析】 第

(1)问,需要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

(2)问,注意必须是“明朝”的成就。

第(3)问,可综合分析材料二得出商品经济发达的结论。

第(4)问,则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用铁犁牛耕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2)金属冶炼业方面,用焦炭冶铁流行开来;纺织业方面,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制瓷业方面,创造了五彩和斗彩瓷;民营手工业在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出现手工工场)。

(3)商人群体形成;工商业市镇兴起。

(4)现象: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趋向:

向工业文明演进。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

07182078】

材料一 (康熙元年)令滨海民悉徙内地五十里,以绝接济台湾之患。

于是麾兵拆界,期三日尽夷其地,空其人。

……自有粤东以来,生灵之祸,莫惨于此。

——屈大均《广东新语》

材料二 (康熙五十五年下诏)海外有吕宋、葛喇巴等处,常留汉人,自明以来有之,此即海贼之薮也……东洋可使贸易,若南洋,商船不可令往。

——《清圣祖实录》

(1)根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康熙帝实行“海禁”的主要目的。

这里的“海禁”与材料一中的“海禁”有什么不同?

(6分)

【解析】 第

(1)问,以省略号为界,将材料划分两层,归纳层意即可。

(2)问,第一小问,根据省略号前信息进行归纳;第二小问,根据省略号后信息进行回答。

【答案】 

(1)原因:

封锁台湾(或收复台湾需要)。

影响:

给沿海居民带来巨大灾难。

(2)主要目的:

清除海贼(防止沿海商人与海盗勾结)。

材料一:

完全禁止;材料二:

限制。

28.(2018·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导学号:

07182079】

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

《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

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

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

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

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

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

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

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2分)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逐条分析材料可知,从时间看,种植大豆历史悠久;从区域看,经历了由北方向南方的推广过程;从大豆的价值看,既是重要的食物来源,又有改善土壤等作用,价值广泛;从推广者来说,有民间,又有政府参与,各方合力。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等信息概括。

(2)问,从材料时间可以得出,经济全球化推动物种交流;从大豆本身的价值看,它被美国人接受并认同;从美国的自然环境看,有适宜大豆推广的区域;从大豆与工业化的关系看,工业化推动了大豆种植,大豆也为工业化提供了原料。

第(3)问,从推动世界文明进步、有利于世界文明交流等角度作答。

【答案】 

(1)特点:

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开发出各种豆制品;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推广,政府推动。

作用:

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备荒物资。

(2)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品种,适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3)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29.从15世纪末开始,人类的全球化进程拉开序幕,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

07182080】

材料一 如果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全球化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

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

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做出的。

相反,它们多半是由有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

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作坊。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

……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6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

(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的条件。

(3分)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可以得出答案。

第二小问,注意审题,需要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分析,即打破了世界各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初具雏形。

(2)问,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即可。

第(3)问,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的条件,根据材料三及所学内容进行概括,主要有:

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展,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技术手段;对外侵略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答案】 

(1)内在动力:

建立高效行政机器;对黄金的渴求;热衷传播天主教;科技的进步。

影响:

打破了世界各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市场初具雏形。

(2)不同:

第一次工业革命:

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技术革新建立在生产经验基础上。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科学成为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或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缩短)。

(3)条件:

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展,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技术手段;对外侵略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教师用书备选习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图所示装置最早发明于(  )

A.战国B.汉代

C.隋唐D.宋朝

D [图片显示的是高转筒车,出现于宋朝,故D项正确。

]

2.农业谚语是民众智慧和经验的总结。

下列农业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

A.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B.黄牛过河各顾各

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D.小满芝麻芒种谷

B [注意对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理解,其生产目的就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故选B项。

A、C两项是农业精耕细作的体现;D项是农业生产时间的体现。

]

3.最能代表商周时期手工业成就的是(  )

A.棉布B.瓷器

C.铁器D.青铜器

D [最能代表商周时期手工业成就的是青铜器,商周时期属于青铜时代,故选D项。

]

4.宋代的温州地区“地不宜桑而织纴工,不宜漆而器用备”,温州成为当时著名的纺织品和漆器生产中心。

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温州成为宋代手工业专业化生产中心之一

B.宋代手工业的发展突破了原料产地的限制

C.手工业的发展和布局受自然资源分布的影响较大

D.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温州手工业的区域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