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考点分布建立在黄凌老师基础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9375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2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考点分布建立在黄凌老师基础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十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考点分布建立在黄凌老师基础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十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考点分布建立在黄凌老师基础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十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考点分布建立在黄凌老师基础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十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考点分布建立在黄凌老师基础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十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考点分布建立在黄凌老师基础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十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考点分布建立在黄凌老师基础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十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考点分布建立在黄凌老师基础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十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考点分布建立在黄凌老师基础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十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考点分布建立在黄凌老师基础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十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考点分布建立在黄凌老师基础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十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考点分布建立在黄凌老师基础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十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考点分布建立在黄凌老师基础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十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考点分布建立在黄凌老师基础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十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考点分布建立在黄凌老师基础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十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考点分布建立在黄凌老师基础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十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考点分布建立在黄凌老师基础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十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考点分布建立在黄凌老师基础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十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考点分布建立在黄凌老师基础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十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考点分布建立在黄凌老师基础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考点分布建立在黄凌老师基础上.docx

《十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考点分布建立在黄凌老师基础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考点分布建立在黄凌老师基础上.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十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考点分布建立在黄凌老师基础上.docx

十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考点分布建立在黄凌老师基础上

2007—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考点分布(古代中国)

2017年

考试大纲

2007年

(全国卷)

2008年

(全国卷)

2009年

(全国卷)

2010年

(全国卷)

2011年

(全国卷)

2012年

(全国卷)

2013年

(全国卷Ⅰ、Ⅱ)

2014年

(全国卷Ⅰ、Ⅱ)

2015年

(全国卷Ⅰ、Ⅱ)

2016年

(全国卷Ⅰ、Ⅱ、Ⅲ)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5.宗法制对秦汉以后的影响(嫡长子制)

继承制

24.分封制对现今省区简称的影响

24.西周政治对秦汉统一的影响

(卷Ⅰ)24.秦国与六国墓葬的等级差别

(卷Ⅱ)24.周代官方语言“雅言”的起源地

(卷Ⅲ)24.西周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7.秦和西汉前期丞相的主要职责

25.柳宗元中评价郡县制的进步性

29.梁启超评价专制主义加强的趋势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8.唐、北宋三省六部职能相同之处

25.唐代地方治理(官府与大姓的关系)

26.宋代通判

44.北宋沈括

40.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

(卷Ⅰ)41.汉唐地方行政区的历史变迁

(卷Ⅰ)24.秦汉以后政治统治借助人伦秩序(“君权神授”)

(卷Ⅰ)25.汉代外戚干政

(卷Ⅱ)25.汉代地方吏治

(卷Ⅰ)26.宋代重史传统对君主专制的影响

(卷Ⅱ)25.隋唐科举制的作用

(卷Ⅲ)25.汉承秦制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9.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

28.明朝六部的权力

28.清代君主专制体制的僵化(内阁依样画葫芦)

(卷Ⅱ)41.从建筑与政治关系的角度比较中国明清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差异。

(卷Ⅱ)27.明代内阁制强化君主专制

(卷Ⅰ)40.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成果比较(宋应星、牛顿)

(卷Ⅱ)40.清朝东北地区移民政策;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卷Ⅰ)27.明代地方巡抚制度的作用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6.北魏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

25.南北朝时期长江流域经济相对稳定发展(货币使用)

24.汉代政府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汉武帝抑制豪强措施)

(卷Ⅱ)25.宋代“不抑兼并”

(卷Ⅰ)40.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学成果比较(宋应星、牛顿)

(卷Ⅰ)24.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形成

(卷Ⅰ)26.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影响力上升

(卷Ⅰ)27明清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教育的影响

(卷Ⅱ)26.唐宋经济重心南移的动力

(卷Ⅰ)25.汉代庄园经济

(卷Ⅱ)26.宋代“不抑兼并”导致“客户”大增

(卷Ⅲ)40.明清时期救济制度;近代英国济贫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40.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卷Ⅲ)27.明末城镇手工业的发展对农村的影响

(3)商业的发展

27.宋代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27.明代土地买卖中货币的变化

26.明代后期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卷Ⅱ)26.明朝广东大庾岭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卷Ⅱ)26.宋代“交子”的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卷Ⅰ)27.清初海禁前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

(卷Ⅱ)27.明成祖迁都促进跨区域贸易繁荣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40.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

(卷Ⅰ)40.我国自古对海洋利用的史实和相关政策

(25)(“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卷Ⅱ)27.清代乾隆年间大陆移民入台安居繁衍

(卷Ⅰ)40.清代中期人口膨胀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卷Ⅱ)24.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卷Ⅱ)40.孟子与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0.西汉董仲舒“儒术”含义

(卷Ⅱ)25.西晋儒家伦理得到强化(养子与亲子)。

(卷Ⅰ)40.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

(卷Ⅰ)24.《论语》在汉代不在五经之中的原因

(3)宋明理学

26.陆王

心学(心外无物)

27.王阳明心学(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卷Ⅰ)25.程朱理学(从“周孔之道”到“孔孟之道”)

(卷Ⅰ)25.儒学在三教中政治地位的稳固

(卷Ⅰ)26.宋明理学对人性的认知

(卷Ⅰ)40.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7.明代李贽

26.黄宗羲的反君主专制思想(天下为公)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卷Ⅰ)40.宋应星、牛顿科技成果的比较

(卷Ⅱ)41.古代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1.宋代书法“尚意”特点

24.甲骨文卜辞中的记载

(卷Ⅱ)24.三国曹魏汉字演变过程

(卷Ⅲ)26.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地位

(3)文学成就

25.宋代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卷Ⅱ)27.明清小说(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卷Ⅱ)28.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2007—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考点分布(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25.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

28.雅典民主的范围

(卷Ⅰ)26.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是同义语

(卷Ⅱ)32.美女案判决贯穿民主原则

(卷Ⅰ)32.雅

典法律对公民个人自由的严格限制

(卷Ⅱ)32.雅典公民的参政义务

(2)罗马法

29.罗马法

的某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

34.罗马法具有形式主义特征(葡萄树)

(卷Ⅱ)32.平民采取有效方式推动《十二铜表法》制定

(卷Ⅰ)32.罗马法体现的法官审案原则

(卷Ⅰ)32.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影响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24.古希腊人文主义

28.亚里士多德关于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的理解

27.苏格拉底捍卫思想自由的原则

(卷Ⅱ)40.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卷Ⅲ)32.古希腊的人文主义

 

2007—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考点分布(近代世界)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卷Ⅰ)27.英国议会迎立双王,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卷Ⅱ)41.从建筑与政治关系的角度比较中国明清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差异。

(卷Ⅱ)41.世界

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大革命”;新航路的开辟)

(卷Ⅰ)33.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国王名义权力)

(卷Ⅰ)33.英国君主立宪制尚需完善

(卷Ⅰ)41.卢梭《社会契约论》;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29.漫画反映英国愿与美国和解

(卷Ⅱ)33.美国联邦共和制的确立

(卷Ⅰ)33.1787年宪法违背天赋人权原则

(3)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卷Ⅰ)41.卢梭《社会契约论》;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卷Ⅲ)35.法国政治体制的缺陷

(4)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30.德意志帝国议会的民主特征

(卷Ⅰ)34.德国疆域及邻国的变迁(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卷Ⅱ)34.19世纪晚期德国政治民主发展滞后的原因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

5.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32.巴黎公社

28.巴黎公社文告的主要意图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39.纪念碑

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

41.评西方

崛起观点

(卷Ⅱ)41.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世纪新航路开辟)

(卷Ⅱ)40.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41.评西方

崛起观点

(卷Ⅱ)40.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3)工业革命

35.工业革命后世界各地联系进加强

31.19世纪

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

40.19世纪

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40.城市交

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

(卷Ⅱ)33.工业革命推动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

(卷Ⅱ)32.英

国工业革命扩大了对东方的贸易

(卷Ⅱ)33.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卷Ⅰ)41.工业革命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

(卷Ⅱ)33.英国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

(卷Ⅲ)33.19世纪60年代美国尚未形成统一国内市场(铁路轨距差异)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卷Ⅰ)41.卢梭

《社会契约论》;

欧美代议制的确

立与发展

5.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42.牛顿

35.近现代西方科学家理论的共同处

(卷Ⅰ)28.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哥白尼的日心说)

(卷Ⅰ)40.宋应星、牛顿科技成果的比较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40.三次科技革命与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变迁

(卷Ⅰ)41.工业革命;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

2007—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考点分布(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41.甲午战争

31.洋务运动与中日甲午战争

29.太平天国对儒学态度的变化

31.八国联

军侵华与清中央集权危机(东南互保运动)

41.评析近代“冲击--反应”模式

(卷Ⅱ)29.清政府在外国多处设领事馆(清政府向近代外交转变)

(卷Ⅰ)40.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海禁”政策、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卷Ⅰ)30.近代

中国电影发展与流通税费

(卷Ⅱ)40.清朝

东北地区移民政策;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卷Ⅰ)29.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

(2)辛亥革命

(卷Ⅰ)29.晚清现代化的趋势(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30.“公车上

书”与五四运动差别巨大的原因

(4)新民主主义革命

31.中共借鉴俄国暴力革命方法改造中国社会

(卷Ⅰ)30.19

28年中共六大城市中心革命模式

(卷Ⅰ)29.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卷Ⅱ)29.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的土地革命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33.百团大战

(卷Ⅱ)30.湖北省政府推行“减租”

(卷Ⅰ)41.抗日战争书目修改及理由

(卷Ⅱ)30.顾维钧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卷Ⅱ)40.清朝东北地区移民政策;

(卷Ⅰ)30.国民政府的持久防御作战

(卷Ⅱ)30.日本对华经济侵略以战养战

(卷Ⅰ)30.抗战时期国民党的专制独裁

(卷Ⅲ)30.30年代初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30.1870-1910年晚清近代工业发展

30.张謇冲破商末传统观念实业救国

(卷Ⅰ)29.晚清现代化的趋势(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卷Ⅰ)28.晚清

小农经济对英国商品倾销的阻碍

(卷Ⅰ)28.晚清英国棉布滞销

(卷Ⅱ)28.洋务运动与传统观念发生冲突

(卷Ⅰ)28.中国卷入世界市场(洋货增多)

(卷Ⅰ)29.洋务运动推动中国近代化

(卷Ⅱ)28.中国卷入世界市场(洋货增多)

(卷Ⅰ)40.

(2)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

(卷Ⅱ)40.

(2)16世纪以来中国的海外移民

(卷Ⅲ)41.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自开商埠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卷Ⅱ)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3.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42.戊戌变法

29.1888年晚清封建等级制度

41.维新变法、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

30.明治维新对中国的影响

31.晚清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40.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

41.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卷Ⅰ)29.维新变法缺乏社会基础

(卷Ⅱ)28.维新派以易服推动变革

(卷Ⅱ)29.康有为思想遭禁止

(卷Ⅲ)28.梁启超的“诗界革命”对维新变法的作用

(卷Ⅲ)29.张之洞维护传统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2.陈独秀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卷Ⅱ)40.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007—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考点分布(现代世界)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33.二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

(卷Ⅱ)35.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

(卷Ⅰ)35.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煤钢联营建立的作用

(卷Ⅱ)35.美苏争夺

中间地带(政府支持黑人演唱家海外巡演)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卷Ⅰ)32.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

(卷Ⅰ)35.新兴独立国家的增加

(3)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趋势的加强

(卷Ⅱ)35.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33.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背景

(卷Ⅰ)35.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

(卷Ⅰ)34.苏联工业化初期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3)“斯大林模式”

(卷Ⅰ)33.苏共十九大报告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卷Ⅱ)35.斯大林的思想推动斯大林模式形成

(卷Ⅱ)34.“斯大林模式”下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卷Ⅱ)34.“斯大林模式”下苏联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卷Ⅰ)31.胡佛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

(卷Ⅱ)34.经济危机下美国民众以幻想影片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2)罗斯福新政

40.罗斯福新政与次贷危机

(卷Ⅰ)34.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保险法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卷Ⅲ)40.

(2)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的比较;西方现代福利制度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34.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卷Ⅰ)35.世界银行的宗旨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4.欧盟的

建立有利于构建多元并存的世界

(卷Ⅰ)32.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

(卷Ⅰ)35.欧元对欧洲一体化的作用

(卷Ⅱ)35.波兰开放边境线反映欧盟扩大

(卷Ⅰ)34.新兴独立国家建立国际经济秩序的努力

(卷Ⅰ)35.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煤钢联营建立的作用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32.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

35.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卷Ⅱ)40.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5.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和量子论

35.近现代西方科学家理论的共同处

(卷Ⅱ)40.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

(2)现代信息技术

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文学的主要成就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卷Ⅲ)34.美术流派演变的历程

(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2007—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考点分布统计(现代中国)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卷Ⅱ)41.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卷Ⅰ)31.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34.中苏关系的变化(从1950年结盟到1989年正常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35.1953年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33.1960年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3.20世纪60年代中国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

32.新中国的计划经济建设(1958年)

(卷Ⅰ)31.一五计划优先发展工业

(卷Ⅱ)31.1953年的粮食统购统销

(卷Ⅰ)31.一五计划工业增长快

(卷Ⅱ)31.建国初期教育服从外交和国家发展需要

(卷Ⅱ)31.一五计划

致力于工业化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4.1980年珠海改革开放

(卷Ⅰ)35.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

(卷Ⅱ)40.

(2)16世纪以来中国的海外移民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34.80年代中国国企工资的改革

(卷Ⅲ)31.80年代改革促进农作物产量增加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3.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建设(1992年下海潮)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32.元旦时间的变化

(卷Ⅱ)41.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5.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卷Ⅱ)29.军阀标榜民主主义

(2)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

理论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

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卷Ⅱ)31.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卷Ⅱ)31.1952年学习俄语的热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