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肥料的基本知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9432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量元素肥料的基本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微量元素肥料的基本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微量元素肥料的基本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微量元素肥料的基本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微量元素肥料的基本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微量元素肥料的基本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微量元素肥料的基本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微量元素肥料的基本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微量元素肥料的基本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微量元素肥料的基本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微量元素肥料的基本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微量元素肥料的基本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微量元素肥料的基本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微量元素肥料的基本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量元素肥料的基本知识.docx

《微量元素肥料的基本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量元素肥料的基本知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量元素肥料的基本知识.docx

微量元素肥料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微量元素肥料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什么叫微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肥料

微量元素与微量元素肥料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故有人说它们一开始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把它们比作是一对形影相伴、亲密无间的情侣。

正因如此,在目前微量元素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施用越来越广泛普遍的情况下,人们谈及微量元素肥料时,往往都要联系到微量元素,反之亦然。

尽管二者关系如此密切,但应当指出二者并不完全等同,它们在涵义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鉴于微量元素,尤其是微量营养元素的研究是诞生微量元素肥料的先导,也就是说,只有当大量的科学试验与研究,证实了某种化学元素确实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成分之后,这种元素才会被用来制成化工产品,使之成为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微量元素肥料。

因此,欲知什么叫微量元素肥料,还得先从微量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的涵义谈起。

一、什么叫微量元素

1.微量元素的一般概念。

大家知道,自然界或者说世界上的一切物体,无论是植物、动物和人等有机生命体,还是矿物、岩石、空气和水等非生命无机体,都是有各种化学元素所组成的。

那么,自然界究竟存在有多少种化学元素呢?

根据已有的研究证实,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107种。

这107种元素在自然界或各种物体中的含量,差异十分悬殊,有些元素含量很高,而有些元素含量却又甚低。

对于自然界所存在的化学元素,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往往有着不同的分类。

其中一种分类是根据化学元素含量的高低或多寡,分为大量元素(或称常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亦称痕量元素)等三类。

前者是含量很高的化学元素的统称,后者是含量很低的化学元素的统称,而中量元素的含量则介于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之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近若干年来,对某些含量极低的化学元素,又称之为超微量元素。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

微量元素是针对大量元素与中量元素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

所谓微量元素,顾名思义,微者少也;少具有双重意思,一是指含量很少,二是指植物对它们的需要量很少。

因此,从广义来说,微量元素系泛指自然界或自然界的各种物体中含量很低的,或者说很分散而不富集的那些化学元素。

从狭义来说,农业上所说的微量元素则系指植物体中含量很少,特别是植物生育期内需要量很少的那些元素。

但究竟含量低到什么程度才叫微量元素呢?

一般认为含量在n×10-6—n×10-5,即百万分之几到十万分之几,最高不超过千分之一范围内的所有化学元素,都统称为微量元素。

就植物体中的化学元素而言,目前植物体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70多种,其中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钠(Na)、和硫(S)等10种元素含量较高,加上微量元素硅占了活基质的99.95,它们是大量元素;其余60多种元素如硼(B)、锌(Zn)、锰(Mn)、钼(Mo)、铜(Cu)等的含量甚微,总共仅占,这些元素就是所说的微量元素。

此外,有的元素含量极低,如银(Ag)、铷(Rb)、汞(Hg)、镉(Cd)、镭(Ra)等的含量低至,它们是超微量元素。

土壤学领域所研究的微量元素具有双重意义,它既可以泛指土壤中所有含量很低的化学元素,也可以专指具有生物学意义的,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但实际上二者并无本质上的截然区别,因为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进步,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微量元素还会逐步被发现而增多。

二、什么叫微量元素肥料

通过上文论述,大家知道了微量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的概念之后,什么叫微量元素肥料的问题也就很清楚了。

所谓微量元素肥料,通常又简称微肥,它是指经大量的科学试验与研究已证实具有生物学意义的,也就是说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那些微量营养元素,通过工业加工过程所制成的,在农业生产中作为肥料施用的化工产品。

应当指出的是:

这里所说的微肥是指微量元素肥料,希望不要把它与细菌废料(亦称菌肥)混淆起来。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

微量元素,以致于微量营养元素并不是微量元素肥料。

因此,人们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常说的“施用微量元素”,实际上是指的施用微量元素肥料,而绝不是前述的广义的微量元素或微量营养元素。

第二节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功能

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内多为酶的组成成分。

酶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对生物体内的多种化学反应起着催化剂作用,具有各种各样的生理生化功能。

就单个元素来说,在植株体内一定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有着通常所说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本领;

由上述可见,钼、锰、铜、铁四种微量元素虽然都与蛋白质的合成息息相关,但是它们在硝酸还原过程中的各有关阶段,钼和锰各自起着专门化作用,而显示出很强的专一性,不能互相代替,铜和铁对亚硝酸还原酶和次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相似,专一性不强,能够互相替换。

正是由于一些微量元素对作物新陈代谢的影响相同或相似,就构成了某些微肥试验中,常常出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同时施用时,对单位面积产量及品质的提高,未能产生增补效应的理由之一;并可用以解释因缺乏不同元素而使作物出现类似病害症状的原因。

微量元素不仅对植物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和蛋自质合成产生影响,而且对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运移、其它营养元素的吸收和输送以及繁殖器官的发育……等均具有积极意义。

微量元素的这些功能,往往就是它们能够提高植株抗旱、抗热、抗寒、防冻等抗逆性的内在原因。

同时。

也是防治植株缺素所引起的生理病害,增强植株对某些细菌、真菌称病毒所致病害抗性的重要原因。

为了便于逐个了解各有关元素在植物体内具有的生理生化功能,现列举几个常见的微量营养元素概述如下:

一、锌

1.增强光合作用。

锌是一些酶的重要组成成分,这些酶在缺锌的情况下活性大大降低。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需要有含锌的碳酸酐酶的参与,它主要存在于植株的叶绿体中,催化二氧化碳的水合作用,提高光合强度,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转化。

已有不少资料说明,葡萄、西瓜等施锌后,降低了果实的酸度,提高了含糖量。

可见,锌是影响醣类代谢的重要因素。

锌还能使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向繁殖器官的输送得到改善,从而对该器官的发育具有积极意义。

因此,有人认为植物的受精到结实期是锌素营养的临界期之一。

2.促进氮素代谢。

在植物的氮素代谢中,锌发挥着重要作用。

缺锌植株体内的氮素代谢要发生紊乱,造成氨的大量累积,抑制了蛋白质的合成。

植株的失绿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蛋白质的合成受阻有关。

施锌不仅能迅速纠正植株的失绿症状,而且还能提高籽粒中蛋白质饱含量。

对植物的遗传特性具有重要影响的核糖核酸的形成,与锌素营养状况的关系也相当密切。

在缺锌的条件下,植株体内的核糖核酸含量减少,植物生长变差。

3.有刊于生长素的合成。

锌与植物生长素——吲哚乙酸的合成息息相关。

它们之间存在着平行关系,即生长素含量高的部位,含锌也多。

植物缺锌时,体内的色氨酸含量较少,而色氨酸是合成叫吲哚乙酸的基本材料,因此,缺锌就必然导致吲哚乙酸的含量相应降低。

可见锌与该种生长刺激素的关系实际上是间接的,但施锌促进植株生长发育的效应是相当显著的。

华中农学院的研究表明:

玉米施锌能使植株抽雄期提前三至七天,吐丝期提前五至八天,成熟期提早六至九天。

这一缩短生育、促进早熟的作用对于回避不良气候,条件,改革、巩固三熟制具有现实意义。

4.增强抗病、抗寒能力。

科研和生产实践证明,施锌不仅能防治水稻的赤枯II型病(即缺锌坐兜症),玉米花叶白苗病、柑桔小叶病等营养生理性病害;而且能减轻小麦的条锈病、大麦和冬黑麦的坚黑穗病、冬黑麦的秆黑粉病、向日葵的白腐和灰腐病的危害,提高菜豆对炭斑病的抵抗力,降低棉花萎蔫病、亚麻立枯病和炭疽病以及细菌病的感染。

国外资料介绍,在锌素影响下,甜橙、柚子等果树的耐寒性有所提高,玉米植株的耐寒性也有增强。

二、硼

2.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

植株缺硼产生的有害作用,首先表现在根尖上。

在缺硼条件下,根尖分生组织的细胞分化和伸长得不到正常进行,甚至发生枯萎。

有人发现,在缺硼的根系中咖啡酸和绿原酸有所累积,据认为这些酸是形成木质素的前身。

因而它们的累积可能是促进缺硼根系木质化的原因,也许还是引起组织坏死和死亡的理由。

还有人提出硼素不足所引起的生长点死亡,是由于植株体内蔗糖的形成及其向根部的运转受到阻碍所致。

因此,植物得到的硼素越多,根系的发展越好。

这对于根用和块茎作物,如甜菜、萝卜、洋芋等产量和品质的高,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促进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生长。

硼同锌一样,对于生长素吲哚乙酸的合成有着重要影响。

植物的硼素营养不足,体内的生长素含量大大降低,致使营养器宫的生长受到抑制。

硼素对生殖器官的发育也至关重要。

缺硼植株的一个重要形态特征,就是不能形成或形成不正常的花器官。

表现为花药和花丝萎缩,花粉粒的发育不能健康进行。

硼对花粉管的形成也是必要的,对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具有刺激作用。

因此,硼素在植物的受精阶段以至种子形成以后的发育时期中均有着巨大影响。

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由于农作物的硼素营养不足,可以出现油菜大面积的“花而不实”(即只开花不结籽)、麦类的“小花不孕症”(即不结实症)、棉花的“蕾而不花”(即只现蕾不暴桃)等生理危害;更为常见是,使棉花,油菜、黄豆、苜蓿和果村等的落花、落果现象严重,对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极大。

5.增强抗逆性。

硼素营养状况与植物的抗逆性和抗病力的关系相当密切。

洋芋等作物施硼,能使块茎中淀粉和维生素丙(即抗坏血酸)的含量大量增加;而植株体内维生素丙的含量多寡与植物的抗旱性和抗寒性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

硼素不足是洋芋疮痂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施硼可使小麦的坚黑穗病和黑麦的黑粉病感染率大幅度降低,甜莱腐心病减少,产量和含糖量提高,二代植株对立枯病和褐斑病的抵抗力增强。

红薯的软腐病、向日葵的白腐病和灰腐病、菜豆的炭斑病、亚麻的立枯病和细菌病均可大大降低。

还能清除葡萄幼苗导管因镰刀菌感染而死亡的现象。

四、锰

锰对植物体内的多种生理生化过程有很大影响。

它参与光合作用,与二氧化碳的同化作用有关。

与植物的呼吸作用和氧化还原过程也有联系;并且是植物氮素代谢中的活跃因子;还是合成维生素丙和核黄素的重要因素之一。

1.增强光合作用。

由于锰是叶绿体的结构成分,是维持叶绿体结构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叶绿体中含有丰富的锰。

植物体内锰素营养不足,常常引起叶片失绿、而使光合作用有一定程度的减弱。

锰素供给充足时,能够减少正午光合作用所受到的抑制,从而使光合作用得以正常进行,有利于体内的碳素同化过程。

4.有利于生长发育。

在锰素的影响下,不仅对胚芽鞘的延伸有刺激作用,而且加强了种子萌发时淀粉和蛋自质的水解过程,使单糖和氨基酸的含量,比未经锰盐处理的种子要高,对促进小和带水稻种子的萌发以及幼苗的生长十分有利。

它还能加速同化物质尤其是蔗糖从叶部向根部和其它器官的转移,为植株各部及时提供充足的碳素营养和能量,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

如棉花施锰不仅减轻蕾脱落现象,而且使收获较早的一级籽棉显著增多;柠檬施锰还可使开花期大大提前,花量的增加也很明显。

5.降低病害感染率。

孟素营养充足可以增强多种作物对某些病害的抗性。

施锰使大麦对黑穗病、黑麦对黑粉病和坚黑穗病的感染率大大降低。

东黑麦种子在高锰酸钾溶液中进行春化处理,可提高冬黑麦对锈病的抵抗力。

施锰还能提高洋芋对晚疫病以及甜菜对立枯病和褐斑病的抗性。

锰作亚麻的种肥,可减轻亚麻对立枯病、炭疽病和细菌病的感染。

此外,在锰素的影响下,能够增强小麦等作物的耐寒性。

五、铜

铜在植物体内的功能也是多方面的。

它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与碳素同化、氮素代谢、呼吸作用以及氧化还原过程等均有密切关系。

2.有利于生长发育。

铜素的存在能改善碳水化合物(蔗糖等)向茎秆和生殖器官的流动,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

在缺铜的情况下,常因生殖器官的发育受到阻碍,而使植株发生某种生理病害,有些谷类作物如大麦等甚至不能结穗。

同时,有些禾本科和豆科牧草缺铜,不仅生长发育不良,而且还因牧草含铜量过低,牲畜食用这些牧草后,也易患缺铜症,其症状是毛发变白,食欲不振,患所谓“嗜异癖”,即得病的动物喜欢舔食周围的东西。

动物营养中缺铜,易使铁塑造肝脏中累积,而不能参与血红素的形成过程,出现贫血、衰弱等症状。

4.提高抗寒、抗旱性。

铜素增强植物抗逆性的功能同样不可忽视的。

已有材料说明:

在铜素的影响下,不仅提高了冬小麦的耐寒性,而且还能增强茎秆的机械强度,起到抗倒伏的作用。

用硫酸铜稀溶液进行种子处理,发现在低温条件下,对提高棉花种子的发芽率有极良好的反应;对增加玉米和车柚草种子的发芽率也有明显效果,并增强了玉米、车柚草幼苗抵御冻害的能力。

同时,铜对提高柑桔类的耐寒性也有一定作用。

由于铜素对植物组织的持水特性具有良好影响,能够提高植株的总含水量和束缚水含量,降低植物的萎焉系数。

因此,铜素营养充足有利于增强植株的抗旱性。

而缺铜破坏了植株的水分状况,使吐水量增多,严重者会显著增加萝卜等作物的魏焉病的发病率。

六、铁

铁在植物体内是一些酶的组成成分。

由于它常居于某些重要氧化还原酶结构上的活性部位,起着电子传递的作用对于催化各类物质(酷类、脂肪和蛋白质等)代谢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铁与碳、氮代谢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1.有利于叶绿素的形成。

铁并非是叶绿素的成分,可是叶绿素的形成必需要有铁的参与,而成为合成叶绿素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植株铁营养不足,就会使叶绿素的合成受到阻碍,叶片便发生失绿现象,严重时叶片变成灰白色,尤其是新生叶更易出现这类失绿病症。

铁与叶绿素之间这种密切联系,必然会影响到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的形成。

3.增强抗病力。

保证植物的铁素营养有利于增强某些植物的抗病力。

有人用氯化铁溶液对冬黑麦种子进行春化处理,提高了植株对锈病的抗性。

施铁肥能使大麦和燕麦对黑穗病的感染率显著降低。

铁盐还可以大大增强柠檬对真菌病的抗性。

以上所谈的内容,只有涉及到几个常见的微量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一些主要功能。

各种微量元素对生理病害的防治作用详见本书有关章节。

在缺乏微量元素的土壤上施用微肥,能够提高收获物的产量和质量,就是上述功能的具体表现。

必须说明的是这些方面的研究虽已取得不少进展,但因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所得结果的成熟程度还不尽一致,其中有些结论还是初步的,也是很局限的,尚需进一步验证。

同时,在生理生化功能方面会有更多的内容有待于研究发现。

第三节微量元素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根据土壤微量元素的供给状况以及不同的作物种类和品种,有针对性施用微肥能够获得增产大、品质好和成本低的良好效果。

已有大量试验、示范的结果说明,各种微肥对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果树、蔬菜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和提高品质的作用。

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锌肥

水稻是一种对锌敏感的作物。

对严重缺锌的“坐篼”田施锌,产量可增加几成甚至成倍增长。

施锌肥的田块,苗架长势好,分多,穗大,粒多,粒重。

群众把锌肥誉为“坐蔸药”。

我省1982年66个县土肥科(站)的田间小区试验资料统计,在12个主要土属的土壤上,水稻施锌试验点121个,381项试验,增产的374项,占98.2%,不增产的仅7项。

其中增产5%以下的有118项,占30.5%;增产5—10%的占27.4%;增产10—20%的占26.3%;增产20%以上的占13.7%。

每亩增产幅度为43—310斤,效果极其显著。

玉米对锌肥更为敏感,有人认为玉米是缺锌指示植物。

土壤供锌不足,玉米植株常发生白苗花叶病,施锌肥不仅可以防止该种生理病害,而且可以提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

1977—1979年四川微肥科研协作组进行的66项玉米施锌试验,平均增产11.1%。

1982年66个地县土肥科(站)在12个主要土属土壤上进行的57个施锌试验点统计,152项试验,只有一项不增产,增产5—10%的41项,占26.9%;增产10—20%的39项,占25.6%项;增产20%以上的34项,占22.4%。

田亩增产幅度为24—199斤。

施锌地块的玉米植株高度、双穗率普遍增加,秃尖减少,果穗粗大而沉重,籽粒饱满,千粒重增加,效果十分显著。

此外,小麦、红薯、棉花、麻类以及柑桔、苹果、桃等果类和番茄等蔬菜作物,施用锌肥均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二、硼肥

油菜(甘蓝型)、棉花和果树等施硼的增产效果非常显著。

1977—1979年四川省微肥科研协作组进行的106项油菜施硼试验,平均增产16.2%。

1982年66个地县土肥科(站)在20个土种上的75个试验点统计,153项试验,不增产的仅占3项,增产5%以上的115项,占75.2%。

其中增产5—10%的占27.5%,增产10—20%的占23.5%,增产20%以上的占31.6%。

每亩多收油菜籽10.2—91斤,平均多收31.6斤,增产14.3%。

获得了良好的收成。

广汉县在1978年前油菜地从未施过硼肥,常常出现只开花不结实的病症,致使油菜籽亩产仅200多斤,1981年对11万亩油菜施用硼肥,使全县16万亩油菜平均亩产达325斤,创造出历史最高水平。

群众反映,油菜施硼后,根系发育良好,幼苗长势健壮,减轻了落花、落荚现象,基本上控制了“花儿不实”病症的发生。

1977—1979年四川省微肥科研协作组进行的23项棉花施硼试验,增产5%以上的18项,占78.3%,平均增产11.7%。

射洪县对三千余亩棉花喷施硼肥,平均每亩多收皮棉11.73斤,增产率达12.97%。

四川省棉区的施硼示范已相当普遍。

施硼后的棉花植株长势喜人,蕾铃脱落率降低,且有促进早熟的效应,使伏桃增多,暴花提早,纤维长度和强度都有增加。

重庆县360万株柑桔喷施硼肥获得大幅度增产,一般增产在60%左右,高的竟达一倍以上。

还有试验材料说明苹果施硼,不仅能提高单果重和座果率,使产量大大增加,而且果皮光滑,色泽鲜明,品质也有所改善。

玉米、小麦、水稻施硼都有一定增产效果。

甜菜、洋芋、萝卜、三月瓜、韭菜、芹菜等施硼往往会表现出更大的增产效应。

三、钼肥

钼肥对于豆科作物的增产作用是最显著的。

根据对大豆、胡豆、豌豆、花生和紫云英、苜蓿等的施钼试验,增产率一般在10—20%。

近年来,阿坝州对胡豆地施用钼肥,每年都在五万亩以上,平均每亩增产15斤左右。

施钼肥后,植株的叶色更加葱绿,长势健壮,株高和分枝以及单株荚数都有增加,籽粒饱满,百粒重也有提高。

十字花科和茄科、葫芦科等蔬菜作物,对钼素也很敏感。

如:

花椰菜、油菜、大白菜、萝卜、番茄、海椒、三月瓜以及青笋、韭菜、菠菜等施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

钼肥对禾本科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和果树(柑桔等)在严重缺钼的土壤上施用,也有一定增产效应。

四、锰肥

粮、油、棉、糖等主要作物和一些果树蔬菜施用锰素都能表现出肥效反应。

粮食作物中以小麦、高粱等对锰素最为敏感。

四川省的崇庆、石棉两县在严重缺锰的沿河石灰性沙土上,对小麦进行施锰试验,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其它省在石灰性土壤施锰,对小麦的增产率一般在10—20%之间。

小麦施锰后,麦苗浓绿,分增多,株高、穗长、小穗数、千粒重都有增加。

苹果、桃、柑桔、葡萄等果树对缺锰相当敏感。

因此,在缺锰的土壤上对这些果树施用锰肥,往往能获得大幅度增产。

如渡口市农科所对红壤苹果园进行的锰肥试验说明,单果重有明显增加,品质和外观均有一定改善。

锰肥对黄瓜、青笋、萝卜、菠菜、番茄、洋芋、花椰菜、芹菜等多种蔬菜作物都有良好的增产效应。

渡口市将锰肥用于番茄、洋芋和三月瓜,分别增产23.3、23.4和41.2%。

糖用甜菜和叶用甜菜是对缺锰高度敏感作物,预计施锰可获得高产。

第四节微量元素肥料的发展历史极其应用前景

肥料是植物生活的食品、养分的给源,它对植物有如食物对人一样重要。

肥料,尤其是化学肥料,其产生和发展与植物营养的研究、及农业生产发展对它的需求息息相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植物营养的研究好似十月怀胎,而化学肥料的问世则似一朝分娩。

因为只有植物营养研究,证明了某种化学元素确实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之后,人们才会将它制成化工产品,即通常所说的化学肥料。

目前农业中施用的微量元素肥料,大多数是化工产品。

因此,微量元素肥料的产生和发展与一般化学肥料一样,只不过它是随微量营养元素的证实而诞生的吧了。

所以在论述微量元素肥料的发展历史之前,首先必须对微量营养元素的研究历史作一概略回顾。

微量营养元素的发现与应用,是近几十年来植物矿质营养研究领域内的重大发现和农业施肥的巨大进展。

这一方面是因为它的施用,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而且还改善了收获物的品质;另一方面是它还解决了病虫害理论不能解决的植物缺素症(一种生理病害)的病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微量元素的研究,现已远远跃出了它们的生理作用和农业化学效益或肥效的范畴,而渗透到了其他分支学科中。

它的重要性,不仅引起了生理学家、土壤学家、农业化学(肥料)家和农学家们的重视,而且生物化学家和生态学家、以及医学、卫生学与环境科学方面的专家们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三、四川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的前景

四川是我国开发较早,耕种历史悠久的一个古老农业区,尤其是四川盆地更是如此。

它因其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资源多样,物产丰富,粮、油总产一向占居全国首位。

素有“天府之国”之称。

但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氮、磷化学肥料用量的急剧增加,作物需要的其它营养元素逐渐失去平衡,以致近些年来,生产中常常出现少见的病害。

诸如水稻“坐蔸”,玉米花叶、白苗,油菜“花而不实”,棉花落花、落蕾、落铃,小麦“小花不孕”等等。

这是一般农业技术难以解决的。

经大量试验研究证明,土壤缺乏微量元素是其主要原因,只要作到有针对性地施用微肥,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二、 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和不可代替律

1、必需营养元素的来源和“肥料三要素”的概念

2、必需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和不可代替律

虽然生产中强调氮、磷、钾三要素,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的必需营养元素就不重要或是可有可无。

实践证明,凡是作物所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它们对作物所起的作用都是同等重要,而且它们之间是彼此不可代替的。

同时也并不因为作物对它们需要量有所不同,而在重要性上有什么差别。

各种大量营养元素,如:

氮、磷、钾三要素对作物固然十分重要,而任何一种微量营养元素的重要性也毫不逊色。

尽管它们在作物中的含量右相差百倍、千倍,甚至十万倍,但缺少任何一种微量元素,作物也不正常生长发育。

严惩缺乏时,作物就会死亡。

例如:

缺氮时常会使叶绿素合成受阻,叶色失绿显黄,进而影响光合作用。

严重缺氮时,作物早衰,产量显著下降。

此时如增加其它养分,缺氮的症状却不能纠正或消除,只有增施氮肥,才能减轻其危害。

同理,在缺磷的土壤上,大量增施氮肥,作物也不能正常生长。

缺乏任何微量元素,情况也是相同,如我国南方某些地区油菜缺少硼,常表现为“花而不实”,严重时,幼苗死亡。

在黑龙江省嫩江地区,某些土壤上曾发生过春小麦“穗而不实”,施硼后,产量明显提高,这都说明了硼虽是一种微量元素,作物需要量又很少,但它和大量元素一样是十分重要和不可缺少的。

由于必需营养元素是同等到重要和不可代替的,因此当缺乏某一营养元素时,就必然会在作物产量上反映出来。

这就引出了人们常常提到的“最小养分定律”。

3、最小养分律

所谓“最小养分律”,就是说,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一种或几种必需营养元素不足时,按作物需要量来说,最缺的那一种养分,就是最小养分。

而这种最小养分往往会影响作物生长和限制产量。

尤其应该指出,产量的提高常常取决于最小养分数量的增加(图3所示)。

上图中:

①   说明磷是限制作物生长因子,产量水平受磷的限制;

②   说明磷增加以后,钾就成为新限制因子;

③   只有当三种主要养分都调整到能满足作物需要时,作物产量才能相应地达到最想的水平

这里应该注意到图中只是示意图。

它表示作物对养分需要的程度,并不是说作物对氮、磷、钾养分绝对需要量是相同的。

同时,图中只表明了三种主要养分,并未将其他必需养分表示出来。

按最小养分律的定义,可以说它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①最小养分是指按作物对养分的需要量来讲,土壤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