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629真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9649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大学629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郑州大学629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郑州大学629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郑州大学629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郑州大学629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郑州大学629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郑州大学629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郑州大学629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郑州大学629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郑州大学629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郑州大学629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郑州大学629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郑州大学629真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郑州大学629真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郑州大学629真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郑州大学629真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郑州大学629真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郑州大学629真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郑州大学629真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郑州大学629真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郑州大学629真题.docx

《郑州大学629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大学629真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郑州大学629真题.docx

郑州大学629真题

郑州大学629真题

社会学概论

总分:

100

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

1、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在()(1分)

A:

纽约大学

B:

牛津大学

C:

哥伦比亚大学

D:

芝加哥大学

 

2、家庭、邻里、伙伴群体都属于()(1分)

A:

初级群体

B:

次级群体

C:

参照群体

D:

正式群体

 

3、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以及孙(外孙)子女组成的家庭,被称为()(1分)

A:

核心家庭

B:

主干家庭

C:

联合家庭

D:

完全家庭

 

4、利益群体的核心关系是()(1分)

A:

群体关系

B:

群体规模

C:

利益关系

D:

群体成员交往

 

5、常人方法学的创始人是()(1分)

A:

戈夫曼

B:

米德

C:

库利

D:

加芬克尔

 

6、在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中,制度的灵魂是()(1分)

A:

规范要素

B:

组织要素

C:

设备要素

D:

价值要素

 

7、教育科学制度属于()(1分)

A:

派生制度

B:

从属制度

C:

本源制度

D:

自发制度

 

8、规范社会秩序和管理公共事务这两个方面的功能集中体现于()(1分)

A:

教育制度

B:

政治制度

C:

宗教制度

D:

经济制度

 

9、进入20世纪之后,社区研究的一个重大发展,就是开拓了对当代社会的城市社区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学派就是()(1分)

A:

芝加哥学派

B:

牛津学派

C:

冲突学派

D:

功能学派

 

10、以从事各种非农业生产为谋生手段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口所构成的异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被称为()(1分)

A:

非农社区

B:

集镇社区

C:

城市社区

D:

小城镇

 

11、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是()(1分)

A:

社会观察

B:

社会实践

C:

社会规范

D:

社会活动

 

12、社区发展这一概念由联合国倡导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是在()(1分)

A:

一战以前

B:

一战以后

C:

二战以前

D:

二战以后

 

13、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被称为()(1分)

A:

正向社会化

B:

反社会化

C:

再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1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阶层结构大体分为()(1分)

A:

16个阶层

B:

17个阶层

C:

18个阶层

D:

20个阶层

 

15、人们按照通行的社会行为规范模塑自身行为的过程,被称为()(1分)

A:

行为社会化

B:

规范社会化

C:

角色社会化

D:

价值社会化

 

16、1928年10月上海和南京等地的社会学教授在上海成立()(1分)

A:

中国社会学社

B:

西南社会学会

C:

东南社会学会

D:

中国社会学会

 

17、在冲突理论中,达伦多夫提出的理论被称为()(1分)

A:

阶级斗争理论

B:

辩证冲突论

C:

功能冲突论

D:

结构冲突论

 

18、个人行为嗜好因不被社会所认可而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被称为()(1分)

A:

偏差行动

B:

偏差心理

C:

偏差习惯

D:

偏差文化

 

19、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被称为()(1分)

A:

文化排斥

B:

文化融合

C:

文化传播

D:

文化采借

 

20、假定有些人天生就是不守规矩的人,在这一假定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偏差行为的解释是()(1分)

A:

生理学解释

B:

生物学解释

C:

心理学解释

D:

社会学解释

 

21、功能上互相整合的一组文化特质,它们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一项功能,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这些文化特质就组成一个()(1分)

A:

文化特性

B:

文化功能

C:

文化集丛

D:

文化模式

 

22、把违反道德期望的人和事物视为“病态的”,也就是社会问题,这种观点是()(1分)

A:

社会病理学

B:

社会解组理论

C:

价值冲突理论

D:

社会建构理论

 

23、表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被称为()(1分)

A:

人口资源

B:

人力资源

C:

人际资源

D:

劳动资源

 

24、不正当地利用政府和公众所赋予的权利和权威来为个人或个人所效忠的某个集团谋取利益,这被称为()(1分)

A:

贿赂

B:

不当得利

C:

腐败

D:

恐怖主义

 

25、结合关系可以表现为()(1分)

A:

强制关系

B:

反感关系

C:

竞争关系

D:

斗争关系

 

26、要认识到社会问题的长期存在和反复性,要有持久战的意志和毅力,这是社会问题防治的()(1分)

A:

全球性思想

B:

全局性思想

C:

长期性思想

D:

整体性思想

 

27、社会唯实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1分)

A:

韦伯

B:

马克思

C:

布劳

D:

涂尔干

 

28、就全球化的发展进程看,从15世纪末期到18世纪中期属于()(1分)

A:

增强阶段

B:

萌芽阶段

C:

开始阶段

D:

起飞阶段

 

29、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因素,人不是简单的生产工具,而是具有复杂的个性和多方面的需求,这种观点来自于()(1分)

A:

科学管理理论

B:

人际关系理论

C:

权变理论

D:

组织行为理论

 

30、美国社会学家布劳和邓肯提出了一个美国社会中的()(1分)

A:

社会流动模式

B:

地位获得模式

C:

社会分层模式

D:

社会阶级模式

 

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

31、社会学在教育方面的功能主要有()(2分)

A:

提供模式

B:

反馈信息

C:

帮助人们自觉地完成社会化

D:

帮助人们合理选择

E:

建立规范

 

32、据美国学者马列比和杰克林概括,男女在各方面的差别有()(2分)

A:

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男性胜于女性

B:

在视觉、平衡觉能力方面,女性胜于男性

C:

在逻辑思维、数学能力方面,男性较高于女性

D:

在触觉方面,女性比男性敏感,反应更快

E:

在记忆和观察方面,男性较高于女性

 

33、社会变迁的特点包括()(2分)

A:

必然性

B:

前进性

C:

非直线式

D:

全面性

E:

整体性

 

34、组织的特征表现为()(2分)

A:

具有偶发性

B:

具有特定的组织目标

C:

具有一定的权威体系

D:

组织成员的角色化

E:

正式而比较明确的规定

 

35、文化传播有一个过程,美国人类学家林顿把文化传播分为()(2分)

A:

接触与显示阶段

B:

选择阶段

C:

采纳融合阶段

D:

冲突阶段

E:

扩散阶段

 

三、文字题(共12题,共60分)

36、名词解释:

文化冲突(3分)

 

37、名词解释:

合作(3分)

 

38、名词解释:

可持续发展(3分)

 

39、名词解释:

社会控制(广义)(3分)

 

40、名词解释:

公共部门(3分)

 

41、简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5分)

 

42、简述文化的反功能(5分)

 

43、简述中国社区发展的原则(5分)

 

44、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社会分工的思想(5分)

 

45、简述社会问题防治的意义(5分)

 

46、试述实现社会学本土化的基本做法(10分)

 

47、试述我国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转型期特征及未来走向(10分)

 

社会学概论参考答案

总分:

100

一、单选题(共30题,共30分)

1、【考点】芝加哥学派

答案:

D

解析: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是在美国成成立的,由A.W.斯莫尔于1892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创办。

 

2、【考点】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答案:

A

解析:

初级群体又称作首属群体,是社会群体中最古老、最基本的形式,是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础群体。

如家庭、邻里、游戏伙伴等,都属于初级群体。

 

3、【考点】家庭的结构类型

答案:

C

解析:

联合家庭是由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以及孙(外孙)子女组成的家庭

 

4、【考点】新版教材中已删除该知识点

答案:

C

解析:

新教材中已删除

 

5、【考点】常人方法学

答案:

D

解析:

常人方法学是加芬克尔发明的。

 

6、【考点】新版教材中已删除该知识点

答案:

D

解析:

新教材中已删除

 

7、【考点】新版教材中已删除该知识点

答案:

A

解析:

新教材中已删除

 

8、【考点】新版教材中已删除该知识点

答案:

B

解析:

新教材中已删除

 

9、【考点】芝加哥学派

答案:

A

解析:

芝加哥学派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的研究道路。

 

10、【考点】城市社区的概念

答案:

C

解析:

城市社区是以从事各种非农业生产为谋生手段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口所构成的异质性较高的地域性生活共同体

 

11、【考点】社会实践

答案:

B

解析:

社会实践是实现知识内化与积累,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

 

12、【考点】什么是社区发展

答案:

D

解析:

社区发展概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联合国倡导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

 

13、【考点】再社会化

答案:

C

解析:

再社会化是使个人改变以前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符合社会要求和新的形势需要的知识结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的过程

 

14、【考点】新版教材中已删除该知识点

答案:

A

解析:

新教材中已删除

 

15、【考点】新版教材中已删除该知识点

答案:

A

解析:

新教材中已删除

 

16、【考点】新版教材中已删除该知识点

答案:

C

解析:

新教材已删除

 

17、【考点】冲突理论

答案:

B

解析:

达伦多夫提出的理论被称为辩证冲突论。

 

18、【考点】偏差行为的类型

答案:

C

解析:

偏差习惯是个人行为嗜好因不被社会所认可而表现出来的偏差行为

 

19、【考点】文化采借

答案:

D

解析:

文化采借是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丛,融入本文化的过程

 

20、【考点】偏差行为的生物学解释及其根本缺陷

答案:

B

解析:

生物学解释是从个人的生物性和生理性特征来解释偏差行为发生的原因,它假定有些人天生就是不守规矩的人,因而主要着重于寻找偏差行为者的个人生理特质,尤其强调遗传因素的作用。

 

21、【考点】文化结构

答案:

C

解析:

功能上互相整合的一组文化特质,它们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一项功能,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这些文化特质就组成一个文化集丛。

 

22、【考点】社会病理学

答案:

A

解析:

社会病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社会有机体理论,它将社会比作为生物有机体,并按照医学模式,把符合自然法则因而也符合人们道德期望的社会安排视为“健康的”,而把违背道德期望的人和事物视为“病态的”,也就是社会问题

 

23、【考点】新版教材中已删除该知识点

答案:

B

解析:

新教材中已删除

 

24、【考点】腐败问题

答案:

C

解析:

腐败是不正当地利用政府和公众所赋予的权利和权威来为个人或个人所效忠的某个集团谋取利益。

 

25、【考点】新版教材中已删除该知识点

答案:

A

解析:

新教材已删除

 

26、【考点】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思想

答案:

C

解析:

社会问题防治的长期性思想,就是要认识到社会问题的长期存在和反复性,要有持久战的意志与毅力。

 

27、【考点】新版教材中已删除该知识点

答案:

D

解析:

新教材已删除

 

28、【考点】全球化的发展阶段

答案:

B

解析:

就全球化的发展进程看,从15世纪末期到18世纪中期属于萌芽阶段。

从18世纪中叶直到19世纪70年代是开始阶段。

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起飞阶段。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一直到现在是增强阶段。

 

29、【考点】人际关系理论

答案:

B

解析:

人际关系理论认为,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因素,人不是简单的生产工具,而是具有复杂的个性和多方面的需求。

 

30、【考点】新版教材中已删除该知识点

答案:

B

解析:

新教材中已删除

 

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

31、【考点】教育功能

答案:

CD

解析:

社会学在教育方面的功能主要有帮助人们合理选择和帮助人们自觉地完成社会化

 

32、【考点】新版教材中已删除该知识点

答案:

CD

解析:

新教材中已删除

 

33、【考点】社会变迁的特点

答案:

ABCD

解析:

社会变迁的特点有必然性、前进性、非直线式和全面性。

 

34、【考点】新版教材中已删除该知识点

答案:

BCDE

解析:

新教材中已删除

 

35、【考点】新版教材中已删除该知识点

答案:

ABC

解析:

新教材中已删除

 

三、文字题(共12题,共60分)

36、【考点】文化冲突

答案:

文化冲突是指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

 

37、【考点】合作

答案:

合作是指在社会互动中,行为者之间为达到某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彼此密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38、【考点】新版教材中已删除该知识点

答案: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和机会构成危害的发展。

解析:

新教材中已删除

 

39、【考点】社会控制的概念

答案:

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通过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进行指导和限制,对各类社会关系加以调节和制约、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和约束的过程。

 

40、【考点】新版教材中已删除该知识点

答案:

所谓公共部门,是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社会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

解析:

新教材中已删除

 

41、【考点】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

答案:

1.区别: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实质性的区别体现为数据化或非数据化。

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着重点不同。

定性分析着重事物质的方面;定量分析着重事物量的方面。

(2)依据不同。

定量分析的主要是调查得到的现实资料数据;定性分析依据的是大量历史事实和生活经验资料。

(3)手段不同。

定量分析主要适用经验测量、统计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定性分析则主要运用逻辑推理、历史比较法等方法。

(4)学科基础不同。

定量分析是以概率论、社会统计学为基础;定性分析则以逻辑学、历史学为基础。

(5)结论表述形式不同。

定量分析主要以数据、模型、图形等来表述,具有概括性和精确性的特征;定性分析结论多以文字描述为主,具有深入细致地反映社会现象本质的

2.联系:

(1)在实际研究中,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是互补的,经常配合使用。

(2)定性方法是定量方法的基础,是它的指南,但只有同时运用定量方法,才能在精确定量的根据下准确定性。

 

42、【考点】新版教材中已删除该知识点

答案:

文化的反功能是一种文化功能的特殊情况。

文化也会对社会整合与社会进步起着阻碍乃至破坏作用,此即文化的反功能。

文化的反功能一般发生在两种情况下:

(1)文化滞后现象发生时,精神文化会对物质文化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发生在反文化群体和某些亚文化群体中。

 

43、【考点】社区发展的原则

答案:

(1)民主的原则,即社区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

(2)民众需要的原则,即应满足社区居民的共同需求为重点。

(3)自力原则,即要求社区居民挖掘自身潜力、自力更生。

(4)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原则。

(5)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并重的原则。

 

44、【考点】社会分工与社会不平等

答案: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分工理论认为:

第一,分工有“自然分工”和“真实分工”之别。

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分工”才开始成为真实的分工。

第二,从“自然分工”到“真实分工”是一个质的飞跃,社会从无阶级社会进入到阶级社会。

第三,在“真实分工”出现的同时,产生了产品的不平等分配和私有制。

第四,分工的发展导致了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相分离。

第五,“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

第六,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分工的发展具有矛盾的性质。

社会不平等根源于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中,其实质是以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为核心的生产关系的不平等。

 

45、【考点】社会问题防治的意义

答案:

(1)可以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与社会稳定问题,增强社会和民众的安全感;

(2)可以避免和减少社会问题给社会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损失,物质和精神的损失;

(3)可以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

(4)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可以改善、提高有关机构的应对能力和效率。

 

46、【考点】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

答案:

(1)应当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认真地开展社会现象研究;

(2)把研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社会化作为社会学的基本任务;

(3)立足中国社会的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相结合,使社会学的教学与研究能力切实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4)采取积极的态度,在借鉴国外社会学和中国过去社会学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逐步建立中国社会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形成中国社会学派;

(5)造就一支愿意并有能力为之奋斗的社会学专业队伍。

 

47、【考点】新版教材中已删除该知识点

答案:

一、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社会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具有转型时期的特征,这些特征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国家和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权威作用加强。

2、各种社会群体的利益在制度创新中重新定位。

3、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切制度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国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走向是:

1、在经济制度上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紧紧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这一共同点,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努力培育多元的市场主体,完善优化资源配置的市场体系,建立和强化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秩序,创建多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所有制结构调整的作用,同时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在政治制度上坚定不移地走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发展道路,紧紧围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个目标,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改革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在文化制度上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着眼世界文化发展前沿,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不断开拓和创建能够极大促进我国先进文化发展的新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