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必杰主编完整电子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资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899705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37 大小:17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必杰主编完整电子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7页
胡必杰主编完整电子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7页
胡必杰主编完整电子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7页
胡必杰主编完整电子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7页
胡必杰主编完整电子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7页
胡必杰主编完整电子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7页
胡必杰主编完整电子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7页
胡必杰主编完整电子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7页
胡必杰主编完整电子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7页
胡必杰主编完整电子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7页
胡必杰主编完整电子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7页
胡必杰主编完整电子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7页
胡必杰主编完整电子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7页
胡必杰主编完整电子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7页
胡必杰主编完整电子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7页
胡必杰主编完整电子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7页
胡必杰主编完整电子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7页
胡必杰主编完整电子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7页
胡必杰主编完整电子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7页
胡必杰主编完整电子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7页
亲,该文档总共2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胡必杰主编完整电子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资料.docx

《胡必杰主编完整电子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必杰主编完整电子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资料.docx(2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胡必杰主编完整电子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资料.docx

胡必杰主编完整电子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资料

第一篇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持有部门:

外科手术科室

制定部门:

满洲里市中蒙医院感染管理科

执行时间:

2013年6月1日

一、手术前

2.充分控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避免术前高血糖。

3.尽可能缩短术前住院时间。

4.若无禁忌证,术前应使用抗菌皂或皂液洗澡。

5.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应术前即刻或在手术室进行,尽量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剪毛或脱毛。

6.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术前一天分次口服非吸收性抗菌药物即可。

7.有明显皮肤感染的工作人员,未治愈前不宜参加手术。

二、手术中

1.有预防用药指征者,应切皮前30min或麻醉诱导期静脉给药。

手术时间超过3h,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失血量大(>1500m1),术中应追加一剂。

2.严格遵循《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3.手套穿孔率较高的手术,如部分骨科手术,应戴双层手套。

4.术前皮肤消毒,2%氯己定乙醇优于聚维酮碘。

5.术中应主动加温,保持患者正常体温。

6.手术野冲洗应使用温(37℃)的无菌生理盐水。

7.需引流的切口,首选闭式引流,应远离切口部位戳孔引流,位置适当确保充分引流。

三、手术后

1.接触切口以及切口敷料前后均必须进行手卫生。

2.换药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3.除非必要,尽早拔除引流管。

2.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持有部门:

临床科室

制定部门:

满洲里市中蒙医院感染管理科

执行时间:

2013年6月1日

医院内肺炎(HA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其中的重要类型,预后较差。

1.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己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h一次。

2.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约30°。

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10mg/d1。

6.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

7.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2)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3)有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0cmH2O上;

(4)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手卫生;

(5)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

(6)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8.应对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有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

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持有部门:

临床科室

制定部门:

满洲里市中蒙医院感染管理科

执行时间:

2013年6月1日

一、置管时

1.深静脉置管时应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

插管部位应铺大无菌单;操作人员应戴帽子、口罩,穿无菌手术衣;认真执行手消毒程序,戴外科手套,置管过程中手套意外破损应立即更换。

2.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应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股静脉。

3.宜采用2%氯己定乙醇制剂消毒穿刺点皮肤。

4.宜选用内层含有抗菌成分的导管。

5.患有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操作。

二.插管后

1.应用无菌透明专用贴膜或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但多汗、渗血明显患者宜选无菌纱布。

2.应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

更换间隔时间:

无菌纱布为2天,专用贴膜可至7天,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

3.接触导管接口或更换敷料时,应进行严格的手卫生,并戴检查手套,但不能以手套代替手卫生。

4.保持三通锁闭清洁,如有血迹等污染应立即更换。

5.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要把导管浸入水中。

6.输液管更换不宜过频,但在输入血及血制品、脂肪乳剂后或停止输液时应及时更换。

7.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

8.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

9.应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三.培训与管理

1.置管人员和导管维护人员应持续接受导管相关操作和感染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并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2.定期公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一BSI)的发生率。

四、循证医学不推荐的预防措施

1.常规对拔出的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

2.在穿刺部位局部涂含抗菌药物的药膏。

3.常规使用抗感染药物封管来预防CR-BSI。

4.全身用抗菌药物预防CR-BSI。

5.为了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6.为了预防感染而常规通过导丝更换非隧道式导管。

7.常规在中心静脉导管内放置过滤器预防CR-BSI。

4.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持有部门:

临床科室

制定部门:

满洲里市中蒙医院感染管理科

执行时间:

2013年6月1日

一、插管前

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应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使用。

3.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

成年男性宜选16F,女性宜选14F。

4.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二、插管时

1.使用0.05%~0.1%聚维酮碘(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黏膜,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程序如下。

(1)男性:

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擦净包皮及冠状沟。

(2)女性:

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肛门。

2.插管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黏膜损伤。

三、插管后

1.悬垂集尿袋,不应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

2.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

3.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应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4.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尿路感染。

5.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

6.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以后应消毒。

7.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

8.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时,应更换导尿管。

9.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

10.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定期更换导尿管可以预防导尿管相关感染,不提倡频繁更换导尿管。

建议更换频率可为导尿管2周1次,普通集尿袋2次/周,精密集尿袋1次/周。

11.应每天评价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

四、其他预防措施

1.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宣教。

2.定期公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发生率

第二篇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5.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持有部门:

手术室

制定部门:

满洲里市中蒙医院感染管理科

执行时间:

2013年6月1日

一、填写通知单

已知具有感染或传染性的手术患者,手术医师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

二、手术安排

1.感染性手术应安排在感染性手术专用手术间内实施,条件受限时则应安排在当日最后一台。

2.有条件的医院,患有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手术患者应安排在负压手术间内进行手术。

三、患者转送

1.患有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应戴外科口罩。

2.患有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应更换清洁患服并使用敷料覆盖裸露的感染部位;转运过程中,应避免不必要的停留。

四.隔离措施

医务人员应在遵循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病原菌的传播途径遵循相应隔离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一)术前

1.普通手术间应开启动态空气净化器;负压手术间应查看负压表负压值并记录,一般不得低于一5~一10Pa。

2.将手术间内本次手术不需要的物品移到室外。

3.若手术患者患有烈性传染病,可准备一次性铺单、手术衣及卫材用品等。

4.患者转运床上粘贴隔离标识,手术间门口根据病原菌的传播途径悬挂相应的隔离牌,如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

5.若为甲类传染病患者,手术人员在日常手术着装外应加穿抗湿的防护服;若为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手术人员应戴呼吸防护器(如N95口罩);若可能发生体液暴露,应穿抗湿防护服和鞋套,戴防护面罩。

6.手术间外应配备1名巡回护士,以便传递短缺物品。

(二)术中

应始终保持手术间房门关闭,负压手术间应经常观察其负压维持情况,必要时联系工程人员协助处理。

(三)术后.

1.手术中未使用的物品使用清洁包布集中打包,由手术间外护士使用清洁污衣袋收纳,注明感染性标识后,由相关部门按照相应标准操作规程处理。

2.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操作流程应遵循卫生部CSSD相关规范要求。

3.普通手术间,医务人员在手术间按照规定脱卸防护用品,负压手术间,医务人员在缓冲间脱卸防护用品。

脱卸防护用品时应严格遵循《个人防护装备(PPE)穿脱标准操作规程》。

(四)环境清洁

1.空气:

普通手术间动态空气净化器应继续开启至少30min;负压手术间负压循环应继续开启至少30min,并使用相应有效浓度的消毒剂喷洒消毒回风口过滤网,消毒时间达到30min以后再拆卸清洗。

2.物体表面:

清洁消毒人员应按照相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的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

先使用清水擦抹各种物体表面,注意擦拭顺序应从污染较轻的表面到污染较重的表面;再使用相应浓度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保留30min以后再使用清洁抹布清除残留消毒剂。

3.地面:

地面有明显污染时,应先使用消毒剂覆盖消毒,再按照常规清洁消毒程序处理。

6.接台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持有部门:

手术室

制定部门:

满洲里市中蒙医院感染管理科

执行时间:

2013年6月1日

一、物品

1.标本:

由专人使用清洁的容器或标本袋运送至标本间。

2.废弃物:

将分类收集的固体废弃物,通过污染走廊或采取隔离转移措施,运送到污物间;将液体废弃物通过专用池直接倒入下水道(有完善污水处理系统的医院),或者消毒后倒人下水道。

每日清洁消毒容器。

3.医疗器械:

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立即置于整理箱内,通过污染走廊和通道或采取“隔离转移”措施运送至CSSD进行集中处理。

4.手术床单位:

立即拆除床单、被套等织物,置于抗湿污物袋内,通过污染走廊或采取隔离转移措施,运出手术间。

手术床、床栏等没有明确污染时,清水擦拭即可;被血液体液污染时,还应消毒。

5.仪器表面:

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仪器表面如按钮、操作面板等,应用75%乙醇擦拭或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要求进行保洁、消毒处理。

6.常用诊疗用品:

如听诊器、血压计等,没有明确污染时,清水擦拭即可;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必须消毒。

二、地面

当无明显污染时,清水擦拭即可;被血液体液污染时,还应消毒。

三、人员

1.手术人员应在手术间内脱掉手套、手术衣,非接台手术人员洗手后方可离开手术室;接台手术人员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再按要求更衣、戴外科手套。

2.接台麻醉师和巡回护士等应重新洗手,根据需要戴手套。

3.口罩:

手术人员应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一次性使用防护口罩、防护面罩,口罩潮湿或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四、空气

1.普通手术室:

有人情况下应使用对人体无毒无害且可连续消毒的方法,无人情况下可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2.洁净手术室:

清洁工作应在净化系统运行下进行。

负压手术间应在负压下持续运转15min后再进行。

清洁工作完成后,不同级别手术间应运行一定时间达到自净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台手术。

五、清洁用具

1.不同区域的清洁用具应专区专用,用后专池或专室清洗、消毒、晾干。

2.抹布应做到每清洁一个单位物品(物品表面)一清洗,不得一块抹布连续擦抹两个不同医疗表面。

3.每个拖布清洁面积不宜超过20m2,清洁过程中应随时清洗拖布或更换清洁的拖布,不得一把拖布连续擦拭两个不同的手术间。

4.洁净手术间的清洁用具应使用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制作。

5.清洁与感染手术室用洁具应分室(卫生处置室)分池(抹布与拖布分高低水池)清洗。

7.洁净手术室空气净化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持有部门:

手术室

制定部门:

满洲里市中蒙医院感染管理科

执行时间:

2013年6月1日

洁净手术室的监测包括工程验收检测和日常监测,工程验收检测分竣工验收和综合性能全面评定检测。

各项监测资料应保存完好,记录存档。

一、工程验收检测

1.竣工验收检测:

是指建设方对经过施工方调试使净化空调基本参数达到合格后的洁净手术室的施工、安装质量的检查认可。

(1)由施工方负责完成。

(2)检测项目:

1)通风机的风量及转数;2)系统和房间风量及其平衡;

3)系统和房间静压及其调整;4)自动调节系统联合运行;

5)高效过滤器检漏;6)洁净度级别。

2.综合性能全面评定检测:

洁净手术室投入运行前应进行综合性能评定,由第三方对已竣工验收的洁净手术部的等级指标和技术指标进行全面检测和评定。

(1)必须由卫生部门授权的专业工程质量检验机构或取得国家实验室认可资质条件的第三方完成。

(2)检测项目:

1)截面风速;2)换气次数;3)静压差;

4)洁净度级别;5)温湿度;

6)高效过滤器抽查检漏(1级洁净用房抽查比例应大于50%,其他洁净用房应大于20%);

7)噪声;8)照度;

9)新风量;10)细菌浓度。

3.注意事项:

(1)工程验收检测时,应先测风速风量和静压差,最后检测细菌浓度。

(2)不得以空气洁净度级别或细菌浓度的单项指标代替综合性能全面评定。

(3)不得以竣工验收检测代替综合性能全面评定检测。

(4)竣工验收和综合性能全面评Ⅰ定的检测以空态或静态为准。

二、日常监测

1.每天通过净化自控系统进行机组监控。

2.空气细菌浓度监测:

(1)静态监测:

每月对各级别洁净手术室至少进行1间静态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

(2)动态监测:

每月对各级别洁净手术室监测1次,

3.静压差:

运行动态监测,在手术开始时,直接读取手术间门外仪表数据或用液柱式微压差计现场测定。

4.相对湿度:

Ⅰ级每2日监测1次,Ⅱ~Ⅳ级每周监测1次;在手术缝合时由室内仪表直接读取。

三、年检

实行静态检测,每1~2年1次,应测项目为截面风速(I级)、换气次数(Ⅱ~Ⅳ级)、洁净度、沉降菌细菌菌落总数、静压差、新风量。

检测方法按GB50333的规定执行,应由有资质的工程质量检验检测单位进检测。

8.无陪护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

持有部门:

新生儿病房

制定部门:

满洲里市中蒙医院感染管理科

执行时间:

2013年6月1日

一、建筑布局

1.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临近,周围环境安静、清洁。

2.应当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

3.分设医疗区和辅助区,医疗区包括普通病室、隔离病室和治疗室等;有条件可设置早产儿病室。

辅助区包括接待室、清洗消毒间、配奶问、新生儿洗澡间(区)等。

有条件的可以设置哺乳室。

4.床位数应当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每床净使用面积≥3m2,床间距≥1m。

5.每个房间内应至少配备1套有效、便捷的洗手设施。

二、人员管理

1.应当根据床位设置配备足够数量的医生和护士,其中医生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3:

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6:

1以上。

2.医务人员,包括辅助人员上岗前应接受医院感染相关预防与控制基本知识培训。

3.医务人员患有皮疹、腹泻、呼吸道综合征及传染病等感染性疾病时应离岗或调岗。

有条件的医院应接种流感、麻疹、腮腺炎、风疹和水痘等疫苗。

4.非本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人室,所有人员入室前应做手卫生。

三、环境管理

1.保持空气清新,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min,必要时要开启空气净化消毒器。

2.手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各种仪器表面、门把手、洗手池、床头桌等,每日湿式擦拭不少于2次,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擦拭。

3.地面每日湿式擦拭不少于2次,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擦拭。

4.窗台、墙面定期湿式擦拭,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擦拭。

5.清洁用具专室专用,标识清楚,使用后分开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四、物品管理

1.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由(CSSD)集中回收处理。

2.婴儿保温箱使用后应终末清洁消毒,使用中应每日更换湿化液,湿式清洁恒温内外表面,特殊感染患儿(包括多重耐药菌)还应消毒。

每周或遇污染时应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3.雾化器、防护面罩、氧气管、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4.患儿使用后的奶嘴、奶瓶清洗干净后,首选热力消毒,必要时选用压力蒸汽灭菌。

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保存奶制品的冰箱应定期清洁与消毒。

5.被服、衣物等应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

患儿出院后床单位应进行终末消毒。

五、隔离措施

1.在诊疗过程中应当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并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操作规程》、《隔离技术标准操作规程》以及《无菌操作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2.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

3.对患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4.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应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隔离措施。

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六、监测

开展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新生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门报告,并积极配合相关调查与控制。

9.产房医院感染管理

持有部门:

产房

制定部门:

满洲里市中蒙医院感染管理科

执行时间:

2013年6月1日

一.建筑布局

1.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邻近,周围环境安静、清洁。

2.分设医疗区和辅助区,医疗区包括分娩室、待产室、治疗室,辅助区包括无菌物品存放间、洗手池、办公室、产妇接收区、污物间、卫生间。

3.墙壁、地面、天花板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洁与清毒。

二.人员管理

1.医务人员,包括辅助人员上岗前应接受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知识培训。

2.医务人员患有皮疹、腹泻、呼吸道综合征及传染病等感染性疾病时应离岗或调岗。

有条件的医院应接种流感、麻疹、腮腺炎、风疹和水痘等疫苗。

3.诊疗过程中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有体液暴露危险时应戴防护面罩、穿防水围裙和防护鞋。

4.接生或助产前应按照手术人员要求进行外科手消毒、戴口罩和帽子、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5.非本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所有人员入室前应做手卫生。

三.环境管理

1.保持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次,每次≥30min,通风不良时可安装空气净化消毒器。

2.每台分娩后应湿式擦拭地面及产床周围的各种物体表面,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擦拭。

3.窗台、墙面定期湿式擦拭,有明显污染时使用清洁剂或消毒剂擦拭。

4.清洁用具专室专用,标识清楚,使用后分开清洗消毒晾干备用。

四.物品管理

1.产床上的所有织物均应一人一换,感染性疾病患者和明确感染性物质污染的织物应分开收集、标识明确。

不应在产房内和走廊上清点脏污织物。

2.接触患者的所有诊疗物品均应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3.脐部护理使用的敷料及脐包应无菌,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4.备皮用具首选一次性物品,否则应采取有效的消毒处理方法。

5.接送产妇的平车保持清洁,隔离产妇使用后应立即消毒。

五.隔离管理

对有潜在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隔离分娩。

医护人员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

分娩结束后房间应严格进行末消毒处理。

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10.婴儿保温箱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持有部门:

新生儿病房

制定部门:

满洲里市中蒙医院感染管理科

执行时间:

2013年6月1日

一、基本要求

1.应有1~2个备用婴儿保温箱用以周转清洁消毒。

2.婴儿保温箱使用后应终末清洁消毒,使用中应每日湿式清洁恒温罩内外表面,特殊感染患儿(包括多重耐药菌)还应消毒,每周或遇污染时对婴儿保温箱进行彻底清洁消毒。

3.报废婴儿保温箱应进行终末清洁消毒后再进行处理。

4.婴儿保温箱的清洁消毒顺序为先清洗普通婴儿保温箱,后清洗特殊感染新生儿使用后的婴儿保温箱,清洁消毒后应对清洗槽、地面等环境进行清洁消毒。

5.消毒剂浓度及使用时间,应根据污染程度和产品使用说明决定。

6.婴儿保温箱湿化水应用灭菌水或新鲜冷开水,每日更换。

潮湿地区或季节(相对湿度55%-65%,早产儿婴儿保温箱湿度60%-70%)时,湿化槽内可不加水

7.婴儿保温箱的空气过滤材料至少应2个月更换一次,破损时随时更换,做好记录。

8.清洁消毒后备用的婴儿保温箱应放在辅助区,注明清洁消毒日期、失效日期、清洁消毒人员姓名及检查人员姓名。

推荐有效期为2周,可仅擦拭恒温罩内外表明。

9.使用中的婴儿保温箱应注明开启日期。

二、终末或彻底清洁消毒流程

1.先拔掉婴儿保温箱电源,推至清洁消毒间,湿式擦拭电线后将电线盘起挂好。

2.抽屉式水箱与固定水箱,均应先放掉箱内残水后在清洗、浸泡消毒。

3.取下恒温罩上输氧孔的塑料套、操作窗的塑料密封套、输液软垫,清洗、浸泡消毒。

4.取出婴儿床,清洗、消毒。

5.取出床搁板上密封条,清洗、浸泡消毒。

6.取出床搁板,清洗、消毒。

7.婴儿保温箱若为箱外加水式,则逆时针拧下箱体外面的加水杯或用螺丝刀卸掉,用小刷或棉签刷洗加水杯内壁,然后将加水杯放入水箱内和水箱一齐清洗、消毒后冲进,晾干备用。

8.拔掉温度控制仪插头,拧开温度控制仪面板上旋钮,取出温度控制仪、栅栏插拭。

9.用毛刷或湿棉签逐个插拭风轮叶片,再按顺序安装风机。

10.取下空气过滤器盖板,取出空气过滤网,用清洁剂漂洗、冲洗,晾干;注意不能揉搓滤网。

11.擦拭空气过滤器盖板里面表面及空气输入管内外部。

12.擦拭恒温罩内、外表面,机身内、外表面和机架。

13.更换手套,将所有浸泡消毒的物品取出、冲洗、擦干。

14.按拆卸的反顺序逐个装回。

安装时注意部件放置的位置、方向,旋钮应锁紧,密封条四周应确保密封。

15.安装完毕,插上电源,测试性能是否良好。

11.新生儿沐浴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持有部门:

新生儿病房

制定部门:

满洲里市中蒙医院感染管理科

执行时间:

2013年6月1日

一、沐浴间(区)基本设施要求

1.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