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0106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自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自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自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自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自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自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自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自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自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自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自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自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残.docx

《自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残.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残.docx

自残

劳教人员自伤自残是劳教人员破坏监管改造秩序、逃避惩罚的极端形式,这种违法犯罪给监管秩序带来极大的危害,造成不可估量的潜在威胁。

近几年来,随着劳教所监管条件的不断改善,劳教脱逃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然而围绕劳教人员自伤自残的事件却没有减少,相反还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为什么在监管条件日趋改善,管理方式日趋文明的今天,还有那么多劳教人员自伤自残呢?

本文从劳教人员自伤自残的动机出发,对劳教人员的自伤自残心理作一浅显的分析,并指出预防及对策。

一、劳教人员自伤自残的动机的形成:

动机是指推动和维护人的活动的心理动因。

一个人的动机,总是同他满足自己的需要紧密相关的,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推动人去行动,以满足需要的内心起因。

人的任何活动都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达到一定的目的。

动机是激励人行为的内部动力。

①目的是人通过自己的行为所希望达到的后果;②动机产生于人的需要,需要激发动机。

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根据需要的对象,可将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根据需要的起源来划分,可归纳为两个方面:

①人所共有的生理心理需求。

劳教人员同样有着人所共有的生理心理需求,这类需求包括吃、喝、休息、娱乐、御寒、性生活等。

②人所共有的一般的社会心理需求。

这在劳教人员中也同样存在,这类需求包括:

劳动、学习、交往、友谊、自尊心、好胜心、对家庭的眷恋、对友谊的渴求、不同程度的道德感、某些行为习惯和定势等。

人的需求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不平衡是绝对的、无限的,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具有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人能根据社会客观情况不断建立新的平衡,而不具有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人平衡被打破,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违法犯罪动机。

(一)由生理心理需求引起的自伤自残动机。

生理、心理的需求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个人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在其大脑中的反映。

需要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和一切积极性的源泉,换言之,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某种需求。

个体如果没有需要,生命也就停止了。

1、好逸恶劳,贪恶所外生活的需求引起的自伤自残动机。

近几年来,劳教所物质生活水平与过去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改善,但是和外面社会相比仍有天壤之别,特别是不少劳教人员在社会上过贯了灯红酒绿的生活,怕苦怕累,好逸恶劳思想严重,对劳教所清苦、枯燥、约束严格的生活不能习惯。

过分留恋和追求从前所外的生活方式。

如果这种需要和恋旧心理长期占据在其心理结构中,一旦被激发,在脱逃无望的情况下,便会促使劳教人员形成自伤自残的动机。

2、为满足性的需要所引起的自伤自残的动机

由于有性淫乱史,性体验较深刻,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其意识活动中,性表象仍不时闪现,频繁地出现性冲动。

劳教人员教期较短,这类需要诱发自伤自残动机的劳教人员现阶段并不常见。

劳教人员张××因嫖娼而被劳教。

经常以剪贴画报上的女人图象,翻阅小说里男欢女爱的细节描写来寻求代偿性满足。

在改造过程中,表现不好而被延长劳动教养期限,不能兑现给女友亲自过生日,在承诺的时间内厮守在一起而无望,不惜以自伤自残来要挟干警。

(二)由社会性需要引起的自伤自残动机

1、情感的需要所引起的自伤自残动机

人是社会的人,离不开亲人和朋友的支持。

劳教人员在劳教所内失去了人身自由,在情感上对家庭表现出极大的关切,特别是对父母、妻子、儿女的情感十分眷恋,一旦家中发生家庭变故或其他情况(如父母亡故、妻子离婚、女友分手等),劳教人员的人际关系走到最低谷,从而导致心境恶劣,亲情的断裂也折断了劳教对前途的希望。

在逃脱无望的基础上,处于情感的需求,产生自伤自残的动机,如劳教人员张××,与母相依为命,在得知母亲去世的情况下,感情无从寄托,生活产生绝望,产生自伤自残。

彝族劳教吉××,性格比较孤僻,加之又不讲卫生,许多劳教学员都不愿与之交往,也不愿与之同室居住,人际关系陷入最低谷。

在习艺车间乘包夹人员不注意,吞食铁钉而自伤自残。

2、逃避惩罚的需要引起自伤自残动机

这种需求引发的动机,在现阶段劳教人员中较为常见,自伤自残可以导致所外就医或所外执行,从而逃避法律的惩罚或追究。

劳教人员文××因有轻微的脑供血不足,不符合所外就医的条件。

该员为达到目的,不惜自伤自残。

3、安全需要所引起的自伤自残动机

安全是人最重要的基本要求,劳教人员作为人也毫无列外的。

如果劳教人员中有牢头狱霸行为,使劳教人员长期处于被欺凌的角色,而在隐蔽的情况下,为了逃避这种欺凌,维护自己的安全就极易产生自伤自残的动机。

如劳教人员赵××,因年龄小,身体弱,长期被劳教人员欺负,觉得没有出路,进而自伤自残,其目的是通过自伤自残的方式来引起民警和领导对他的关注,从而解决被欺负的问题,使之得到有效的保护。

4、某些行为习惯的需求引起自伤自残的动机

人的行为习惯从心理学上讲,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劳教人员由于长期在社会上形成怕苦怕累、好逸恶劳的行为习惯,而劳教人员的这种行为习惯形成动力定型,同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习艺劳动是劳教场所教育挽救劳教人员的一种必要的、扶助的手段,而劳教所内的反差是少数劳教人员甚至不惜自伤自残来达到抗拒劳动的目的。

5、报复的需要引起的自伤自残的动机

劳教人员报复的对象往往使劳教所的值班员、同教中出卖自己的“叛徒”、欺负自己的劳教,这类劳教人员出于报复的需要,在某些特殊的场合(如生产车间),借助于一些特殊的工具(如榔头、剪刀等),乘所报复对象不注意,先将其刺伤,然后再自残,已达到报复的需要和满足。

二、心理特征

外在表现:

情绪明显焦躁不安、行为怪异、进入抑郁状态、沉默少语、食欲不振、失眠、孤僻自闭。

劳教人员的心理特征直接表现为矛盾的心理斗争、一方面他自己有强烈的需求,另一方面所归队纪的约束是个体意识到自伤自残的后果,这两种动机的斗争是劳教人员心理十分矛盾。

劳教人员在自伤自残定型后,都会产生很强的防卫心理、对自己的行为保密,就是民警找其谈话劳教人员也不愿意多谈,而一旦在特殊的场合、特殊的时间,便实施自伤自残。

三、预防和对策

(一)加强心理健康卫生教育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还应是在肉体、精神和社会方面的完全良好。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劳教人员心理的问题与病态反映逐渐凸现出来,这不仅影响和支配着劳教人员违法犯罪行为的产生,也阻碍着劳教人员重新社会化的进程,开展心理健康卫生教育,使劳教学员能从中学习认识和接纳自己,帮助劳教人员去认识自己的需要、心理的困扰,尊重其积极性,挖掘其改造潜力,是一种促使劳教人员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

劳动教养工作的目的就是将劳教人员改造成“守法公民”这一目标。

这就需要在运用常规手段改造劳教人员的同时还必须进行一定的心理健康卫生教育。

(二)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特征与核心。

以人为本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劳教工作民警层面,要充分依靠广大民警,大力发扬主人公精神,充分调动广大民警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他们自觉把自己融入劳教管理工作之中,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对劳教之间发生的问题和所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地解决和处理,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是劳教人员方面。

要维护劳教人员的合法权益,使劳教人员自觉地融入到改造当中,从而达到教育、感化、挽救的最佳效果。

(三)建立预防应对机制

1、预防的措施主要有两点:

(1)进攻性措施。

是劳动教养管理机关在对劳教人员心理进行预测的基础上,通过积极的管理与教育改造手段,消除劳动教养人员的自伤自残心理,将劳教人员自伤自残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2)防守性措施。

是指强化劳动教养场所管理工作,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完善安全设施,防止劳教人员自伤自残。

2、运行机制

运行活动是体系实施的关键工作,又确定运行程序和管理制度后,运行过程应该施加控制,尤其是重要安全因素的活动进行控制,采取积极适当的措施减少它们可能对安全造成的隐患。

如劳教人员在自伤自残前,表现的特征在思想上有波动,主管警官的工作力度显得尤为重要,主管警官主动实施了谈心、交流等行为,就可以消除潜在的危机;如对打架的学员,在处理程序上,就不能只停留在两人不再打架的层面上,而应该在制止的基础上,找到大家背后的深层原因,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法,避免事故恶化。

对吸毒人员自残行为的调查与对策

2009-5-277:

46:

51  姚水源  杜新忠戒毒、禁毒专业网  阅读165次

 

  我看守所近年来收押的吸毒人员中出现一个新的动向,吸毒人员入监后常自诉:

上腹部不适疼痛。

追问病史,供述自吞“异物”。

经市人民医院X线摄片证实所吞异物有铁钉、鞋底跟部金属衬片、金属拉链扣、塑料钮扣、玻璃碎片、游戏机铜板、打火机、铜芯电线等。

一旦发生胃肠穿孔或大出血继发感染,势必危及生命,急需住院抢救,增加民警看管压力,打乱正常的监管秩序,增加地方财政开支,增加死亡率,因此需引起全国各看守所、戒毒所、劳教所,及办案单位的高度重视。

  一、吸毒人员自残的原因

  1、毒品参与人体的生理生化代谢,一旦染上,很难戒断,不少吸毒人员刚开始仅是追求一种感官刺激,初吸后使人产生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从而一发不可收,从吸食到静脉注射,从开始少量到逐步增量,越吸越上瘾,导致心理变态,人格扭曲。

毒瘾一旦发作,先出现兴奋症状,烦躁,谵妄,面部潮红,心动过速,并可有恶心呕吐。

而后迅速进入抑制期,呈现面色苍白、紫绀、感觉迟钝,呼吸缓慢,瞳孔显著缩小,进而昏迷,若不及时救治,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由于单靠主观意志不能自控,因此吸毒者用自残方式转移毒发症状。

  2、逃避专政机关打击。

有些吸毒人员被办案单位抓住后,利用在留置室期间,民警、联防人员不注意,吞服异物,以致到看守所已成事实。

  3、吸毒人员家庭出现裂痕,缺少家人关爱,自暴自弃,丧失戒毒的勇气和重新做人的信心,觉得成为被社会遗弃的人,于是不惜以身试残,以求解脱。

  二、吸毒人员自残的特点

  1、吸毒人员在行拘、刑拘、劳教期间,互相“传授经验”、“交叉感染”,以对抗司法机关的惩罚,钻人道待患的空子。

  2、自吞异物年轻化、女性化。

以往吸毒人员自吞异物以男性为主,现已出现向女性化、年轻化蔓延的趋势,2002年以来我所收押的女吸毒人员就有类似倾向。

  3、吸毒人员中多数是“二进宫”、“三进宫”。

长期吸毒导致精神空虚,体力不支,除了吸毒外,犯罪呈现多向性,吸毒者多数无正当职业,好逸恶劳,同时对毒品的依赖性非常强烈,于是就不顾一切从事以贩养吸、以卖养吸,结伙盗窃、诈骗、抢劫等侵财性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4、复吸人员自残比例上升:

他们害怕劳教,在被控制自由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寻找释放条件,在关押期间吞牙刷、汤勺、用开水烫,蒙骗管教、医生,想外出就诊,伺机逃跑。

  5、极少数吸毒人员因好奇吸食海洛因等毒品,涉毒不深,被关押后,情绪波动较大,加上亲属的不理解和责骂,认为出去以后无脸见人,遭到社会的歧视,在极度悲观的心理影响下自残。

  三、预防与对策

  1、我所收押的吸毒人员绝大多数自残行为发生在来所之前,因此杜绝源头自残是一项根本性的预防措施,各办案单位涉毒案例比较分散,而看守所收押相对集中。

建议各地看守所领导在市属科所会会议、各级监管处会议上互通信息,条块反馈,双管齐下,要求各基层派出所、办案单位把好第一关。

因为绝大多数吸毒人员在未采取强制措施前,一般不会发生自残行为。

从我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吸毒人员具有一定的反侦查能力,事先在衣服或隐蔽处藏匿异物,一旦被抓住,乘办案人员不注意,自吞异物,增加看守工作难度。

  2、把好收押关,新入监人员在办理收押手续时,要严格检查所有衣服,仔细体检,严禁佩带金属饰品,消除衣、裤拉链头,禁止家属与吸毒人员接触,对外界送入的每件物品严格检查,防止夹带。

  3、不定期清监。

由于在押人员家属每天都有衣服、棉被、其他生活用品、食品等送入号监,数量多,包装食品不宜打开,为防止在号监内发生自残,不定期清监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此项举措使吸毒人员摸不到规律,从而及时发现杜绝监内自残的发生。

  4、在押人员之间建立耳目。

24小时进行夹控,同号监人吃住生活在一起,便于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向管教人员汇报,是防止吸毒人员利用号监内生活用具自残的又一预防措施。

  5、做好心理疏导。

对复吸人员密切观察他们的心理动态,用戒毒成功的事例鼓励他们与毒品决裂。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认识到自残达不到目的,彻底放弃侥幸心理,主动配合戒毒,为他们回归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6、帮助生理戒毒。

吸毒人员被收押后,由于人身自由被限制,原有吸食毒品的来源被控制,犯瘾后会出现上述一系列症状,可用复方地芬诺酯片及美沙酮等替代治疗,帮助其度过生理戒毒期。

  7、加强社会帮教,多渠道安置戒毒人员,使他们生活有出路,鼓励他们自食其力,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

当地政府、街道、各级帮教组织在他们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尽可能帮助解决,从而激发他们戒毒的信心和决心,使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方针落到实处。

  8、一旦发现吸毒人员自吞异物,以保守治疗为主,可让其吞炒韭菜(不必切断)等粗纤维食物,从而包裹异物,以便从肠道排出;同时观察血压、心率、脉搏、呼吸、腹部体征,以及大便情况,如出现急腹症、送医院急诊为妥,尽可能避免应自残而导致的死亡。

戒毒人员自杀、自伤自残成因及预防对策

2007-7-1716:

00:

32  冯先荣王品松    阅读516次

 

   摘要 通过一个时期某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戒毒人员自杀、自伤自残基本情况的分析,从心理、生理等角度阐述了戒毒人员自杀、自伤自残的主要原因,提出改进戒毒管理、提高戒毒医疗水平、加强对戒毒人员教育等一系列预防对策。

   关键词 戒毒人员 自杀 自伤 自残 原因 对策

   强制戒毒所的职责是限制吸毒成瘾人员自由,对吸毒人员进行戒毒治疗和法制道德教育,使其戒除毒瘾。

确保安全,是强制戒毒所开展管理、治疗等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在强制戒毒实践中,戒毒人员自杀和自伤自残是安全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

本文主要根据某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近期发生的戒毒人员自杀和自伤自残事件,分析戒毒人员自杀和自伤自残的原因,提出相关的工作对策。

   一、戒毒人员自杀和自伤自残的基本情况

   2001年1月至2002年6月,某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共收治戒毒人员4523人,发生戒毒人员自杀、自伤自残事件83起,其中自杀未遂3起,自伤自残80起。

涉及戒毒人员83人,占该期间收治戒毒人员的1.9%。

   

(一)实施自杀、自伤自残的戒毒人员情况

   

   1、性别:

男性50人,占自杀、自伤总人数的60%;女性33人占40%。

   2、年龄:

最大为36岁,最小为16岁,23岁以上的有75人,占自杀、自伤总人数的90%。

   3、成份:

初吸人员为34人,占自杀、自伤自残人数的41%,复吸人员为49人,占59%。

   4、文化程度:

均为初中以下,绝大多数为小学或文盲。

   

(二)自杀、自伤自残的方式

   1、自杀的方式:

主要是悬梁自尽和割腕自杀,具有致命性。

   2、自伤自残的方式:

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主要有:

   

(1)吞食异物:

有74.6%的自伤自残人员将铁钉、螺丝、门窗风钩、生产材料等物吞进体内。

   

(2)刃伤:

自伤自残人员用磨尖的牙刷柄、筷子、磨锋利的牙膏皮、敲碎的玻璃块切割自己。

   (3)其它:

火烫、撞墙等。

   (三)自杀、自伤自残的发生时间及后果:

83起自杀、自伤自残中有72起发生在入所后,有11起发生在入所前。

其中涉及的戒毒人员有38人需要到医院进行手术处理,其余的经过简单的治疗就能痊愈。

   二、戒毒人员自杀、自伤自残的成因

   戒毒人员自杀、自伤自残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戒毒人员自身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戒毒人员家属及社会对戒毒人员的影响、强制戒毒所管理不善等因素,都单独或综合地导致戒毒人员实施自杀、自伤自残。

通过对83起自杀、自伤自残事件的调查及有关资料,我们发现,导致戒毒人员自杀、自伤自残的成因主要有:

   

(一)企图逃避强制戒毒或劳动教养

   一些戒毒人员为达到所外戒毒目的,在装疯卖傻,假装有病未能得逞的情况下,不惜故意伤害自己的身体,企图籍此摆脱强制戒毒。

一些复吸的戒毒人员不甘于劳动教养,通过自伤自残,寄望戒毒劳教所拒收,从而逃避劳动教养。

此外,戒毒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涉嫌贩毒、抢劫、盗窃等刑事犯罪,为了逃避制裁而自伤自残,乃至以自杀。

上述83起自杀、自伤自残事件当事人中,有72人表示不愿强制戒毒或劳动教养,占自杀、自伤自残人员总数的86%。

   

(二)不堪承受戒断症状及病痛的折磨

   由于强制戒毒,吸毒人员机体业已形成的代偿平衡破坏,少数戒毒人员出现严重的戒断症状,苦不堪言。

与此同时,戒毒人员情绪往往失控,极易出现冲动行为,如撞墙等。

部分吸毒人员本身疾病缠身,有的为治病而吸毒,有的因吸毒而染病,吸毒时,毒品的魔力掩盖了吸毒者疾病的主观症状,而一旦戒毒,疾病的症状便暴露无遗,特别是患有艾滋病等严重疾病的戒毒人员,身心俱疲,自感苦海无边,往往选择伤害自己甚至以求一死。

今年4月26日,刚进所一天的戒毒人员杨某趁管教不注意突然撞向大门玻璃,虽被及时制止,但已造成轻伤。

事后据本人反映主要是因为难以承受戒断症状的痛苦所致。

   (三)被家庭朋友抛弃而失去生活的信心

   吸毒,对于吸毒者家庭的危害往往是灾难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

吸毒者被强制戒毒,普遍担心被亲人和朋友遗弃。

“失去亲人,失去自由,泪水化作苦水流,从今后无颜不再见亲人面……”,这是绝大多数吸毒人员被强制戒毒后的真实心理。

尤其是青少年和女性戒毒者,一旦失去来自家庭的关怀和温暖,他(她)们强烈地感到无助而绝望。

由此,一部分戒毒者以自伤自残来争取家庭和朋友的同情,一部分戒毒者则在走投无路中决意自杀以求一了百了。

聋哑戒毒人员潘某在戒毒期间因从未有父母的看望而一时想不开,就吞食一支吃饭的筷子。

   (四)逃避同室戒毒人员的欺凌 

   2001年1月至2002年6月,某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收治的4523名戒毒人员中,1899名戒毒人员曾有“前科”,占收戒人数的42%。

这些人劣迹斑斑,入出看守所、监狱、劳教所和戒毒所,并将不良风气带到强制戒毒所。

部分强制戒毒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老戒毒人员欺压新戒毒人员现象。

少数戒毒人员不堪承受同室戒毒人员的欺压,通过自杀、自伤自残与同室戒毒人员作消极抗争,或以此引起管教民警的注意。

某市某县公安局强制戒毒所曾发生7名戒毒人员连续3次殴打戒毒人员曾某致死事故,充分反映了戒毒人员欺压戒毒人员的严重性,该所一位企图自杀的戒毒人员曾说“与其被同室的戒毒人员打死还不如自己自杀”。

   (五)对吸毒成瘾的后悔、内疚而形成的极度自责

   吸毒成瘾者一般具有矛盾心理,既有对毒品的强烈渴求,又有摆脱毒品强烈渴望。

吸毒者被强制戒毒后,在清醒和良知面前,深深后悔沾染了毒品,深感对不起家庭和亲人,从而陷入极度的自责中,不惜以自杀求解脱,或以自伤自残表达强烈的戒毒决心。

小王姑娘是一个来自丽水山区的戒毒人员,6个兄弟姐妹中有4人吸毒,家庭陷入困顿。

本来连父母亲在内的全家人在温打工,倘能摆脱毒品,或许还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但是,小王无法摆脱毒魔的控制,当被再次送入戒毒所时,负罪之心油然而起,去年9月的一天中午,趁同室戒毒人员睡觉时,用牙刷柄刺向自己的右眼角,幸被及时发现和救治,才未酿成大祸。

   此外,强制戒毒所工作人员在管理工作中方式、方法简单、粗暴,甚至对戒毒人员变相施暴,也极有可能导致戒毒人员自杀、自伤自残事件的发生。

   三、戒毒人员自杀、自伤自残的预防对策

   戒毒人员自杀、自伤自残,不仅影响强制戒毒场所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危及强制戒毒所安全,而且严重损害公安机关的声誉,后果严重。

做好戒毒人员自杀、自伤自残的预防工作,必须针对强制戒毒人员的不同特点,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形成严密的防范体系。

我们认为,预防戒毒人员自杀、自伤自残的对策主要有:

   

(一)严格执法,严厉打击自伤自残歪风,营造健康向上的戒毒氛围

   1、完善制度。

公安机关要根据国务院《强制戒毒办法》和公安部《强制戒毒所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和强制戒毒所工作实际,制订惩处戒毒人员自伤自残的规定,对自伤自残的戒毒人员进行坚决打击,不让戒毒人员因自伤自残而得到任何好处。

今年4月,某市公安局为了制止自伤自残现象的蔓延,专门制发文件,规定劳教对象自伤自残的,一律加重处罚,不准办理保外就医。

今年上半年某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对22名较严重的自伤自残者进行必要的医疗处理后,全部依照规定严肃处理,有力地遏制了戒毒人员自伤自残蔓延势头。

   2、强化教育。

要加强对戒毒人员的法制教育,广泛宣传国家关于强制戒毒工作的有关规定,纠正戒毒人员中存在的错误认识。

要组织戒毒人员开展反自伤自残专题教育,让戒毒人员认清只有自觉接受强制戒毒,才是拯救自己的唯一选择。

自伤自残,只有更加损害自己身心健康,无益于自己,无益于家庭,无益于社会,到头来只是自食其果。

   3、区别对待。

对于自杀者,要进行及时的救治,并努力化解其消极心理,防止事故的发生;对于吞食异物的,在检验和确诊后,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必要的处理,不能迁就戒毒人员的不合理要求,更要防止戒毒人员趁到医院看病而实施逃跑;对于确需手术治疗的,要努力取得医院的配合与支持,尽可能在戒毒所进行治疗,避免让戒毒人员因出所治疗而沾到便宜。

   4、强化激励。

要建立健全对戒毒人员的考核激励机制,对于表现好的戒毒人员实行奖励,从而调动戒毒人员遵章守纪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戒毒氛围。

   

(二)加强医疗科研工作,提高戒毒医疗水平,促进戒毒人员身体康复

   1、提高医疗水平。

强制戒毒所要重视和加强戒毒医疗工作,改善医疗设施,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探索有效戒毒办法,努力减轻戒毒人员戒断症状,最大限度地消除戒毒人员痛苦。

某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的医务人员采用美沙酮、丁丙诺啡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戒毒人员实施戒毒治疗,在消除迁延性症状方面效果明显,受到戒毒人员的欢迎。

   2、改善医疗服务。

强制戒毒所医务人员要把戒毒人员当作病人对待,增强责任感,提高服务质量。

要善于把握戒毒人员的病情,认真诊断,制订科学的治疗方案;要关心戒毒人员,做到每日巡诊,交接清楚,不贻误治疗时机,使戒毒人员在得到戒毒的同时,其它躯体疾病也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三)努力取得社会、戒毒人员家庭和亲人朋友的配合,使戒毒人员树立改过自新的信心

   1、加强宣传。

强制戒毒所要积极向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强制戒毒的法律法规,通过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戒毒所,举办戒毒人员演出,推出吸毒人员戒毒成功的典型事例等途径,努力消除社会对戒毒人员在升学、就业方面的歧视,使吸毒人员坚信戒毒成功后还能够回归主流社会,防止吸毒人员破罐破摔,在毒品的泥潭中越滑越深。

   2、做好沟通。

强制戒毒所要通过家属会见、召开戒毒人员家属座谈会、邀请戒毒人员家属到所参观等方式,介绍戒毒人员在所的生活、学习情况,教育戒毒人员家属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戒毒人员与其家属间的亲情,使戒毒人员心理不断得到抚慰。

   3、共同帮教。

对于悲观绝望的戒毒人员,强制戒毒所要动员家属一起开展工作,解决戒毒人员的困难,消除戒毒人员的心理压力,帮助戒毒人员树立摆脱毒瘾、走向新生的信心与勇气。

   (四)改善对戒毒人员的管理工作,杜绝戒毒人员欺压戒毒人员现象

   1、实行面对面管理。

强制戒毒所工作人员要深入病区,严密控制戒毒人员,督促戒毒人员落实一日生活制度和行为规范,维护良好的病区秩序,防止戒毒人员打架斗殴。

   2、坚决打击各种违纪行为。

强制戒毒所对各种违反所纪所规的行为,要坚决查处,根据情况进行批评教育或警告;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给予治安处罚;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发挥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