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0141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余光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余光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余光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余光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余光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余光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余光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余光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余光中.docx

《余光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光中.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余光中.docx

余光中

余光中《乡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朗读,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并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能够通过赏析诗歌中的字词来体会诗歌的意蕴。

3.能够展开联想想象,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乡愁的画面。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以诵读为基础,重在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2.能通过诗中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理解诗中的情感、把握主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造情境、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而乡愁又是中国诗歌史上历久常新的主题。

许多诗人都曾表达过那最让人牵肠挂肚、费尽思量的思乡之情。

不必把栏杆拍遍,在唐诗的峰峦中苦苦寻觅;也不必细说从头,在宋词的柔波里轻轻荡舟,单是课本上余光中先生的这首小诗就足以让我们感受一番乡愁的韵味。

(看屏幕)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以明月来寄托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如李白的《静夜思》,尤其诗中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集中表达了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

思乡是诗歌永恒的主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看他是怎样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二、朗读吟诵——感受诗歌音乐美

我们说诗歌是文字跳动的音符,而欣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

好,下面让我们一起奏响第一乐章:

朗读吟诵——感受诗歌音乐美。

请大家欣赏配乐朗诵,在欣赏的时候,老师要求大家注意节奏和重读音,并用心体会诗歌的情感。

(课件展示、学生欣赏)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简介作者

(看屏幕)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离开大陆。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成为他诗歌作品中重要的内容。

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

他说:

“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2.学生先自读本诗,熟悉诗歌内容。

3.指名读,师生共评。

(在这个环节里,要指出节奏和重音的处理原因)

引出本诗歌朗诵的基本要求:

本诗感情是忧郁深沉的,所以语速要稍慢且舒缓。

重音和节奏的处理如下:

(看屏幕)

四节,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

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前三节与第四节间,约停2秒。

读的时候要配合相应想象。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啊”轻声)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语调稍微提高)

母亲/在里头(语气要转激烈,“在里头”可拖音)

而/现在(语气转平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那头”拖长音,表现深深的惆怅和期盼)

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学生个别示范。

让学生结合要求进行评价。

当我们的耳畔响起这揪人的旋律时,当我们凝神聆听这声情并茂的朗诵时,我们的心中油然而生出的是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

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一下。

可是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愁绪呢?

我想同学们看了这个背景资料,也许会有所了解。

(余光中,台湾诗人,散文家。

祖籍福建永春。

1928年出生于南京,少年时在外求学,过寄宿生活,1948年迁往香港,1950年去台湾。

直到1992年大陆台湾互通往来,才第一次返回大陆。

由于台湾和大陆长期阻隔,诗人流浪于海外,游子归乡之情是他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乡愁》写于1972年。

)(课件展示)1

1972年,当时的台湾与大陆之间仍不可以公开互相来往。

但是很多台湾人,包括海外的游子,都是身在海外,但心在大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柔情而又不失真挚的《乡愁》。

余光中先生有如此的经历难怪他有此愁绪。

好,有了这样一番体悟之后,我们再来朗读诗歌是不是会有一些不一样呢?

(学生齐读)

大家读得比前面有进步,但似乎仍然有些美中不足,是不是还有什么真挚的情感隐匿在诗歌的字里行间,没有被我们所发现呢?

让我们每人都随身携带一个探测器,进入诗歌欣赏的第二乐章,这就是:

咬文嚼字——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三、咬文嚼字——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学生思考:

(1)乡愁原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这首诗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

明确:

诗人在诗歌中用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代表着漂泊、隔离和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诗人抽象的恋国思家的乡愁。

感情是层层深入的,先是母子别,夫妻别,再是生死别,故国别,诗人由个人情感,上升到民族情感。

(2)这四种对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有什么特点?

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

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正是用这些面积小重量轻的词语,来反衬乡愁之浓郁。

(3)全诗共四节,在结构形式上有何特点?

明确:

①“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这种表示时间的时序语句,不着痕迹的表现时间变化,情感增强。

②“乡愁是……”的反复出现,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

③“这头”“那头”“里头”“外头”自然显示了空间的隔离,反复使用营造出一种低徊掩抑、如泣如诉的气氛。

请同学们从诗歌中找出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前后左右,一边讨论,一边圈点批注。

要做到手中有笔,心中有书。

(课件展示)

2.如果学生寻找的内容有局限性,可以设计这样几个小问题进行引导:

(1)诗人的这种感情是不是突发偶感?

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这一点,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

(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

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时间序词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2)作者是如何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情感表达出来的?

(结合意象来谈)

(3)请大家注意在这四个名词前都有一个形容词:

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我们把这几个形容词去掉读一读看看好不好?

为什么?

(邮票虽小,却承载了母子深情;船票虽窄却联系着夫妻之间浓浓的恋情;矮矮的坟墓盛不下生死离情之痛;海峡虽浅,隔断的思乡哀愁却是如此之深。

所以这几个形容词不但不能去掉,读的时候,还应该重读出来。

(4)海峡是否真的很浅?

我们在学习哪首诗歌的时候也讲到了“浅浅”这个词?

(《天上的街市》“我想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天河宽不宽?

这里的海峡宽不宽呢?

哪个词能看出来?

(“一湾”,写出了宽广,好像绕来绕去,非常曲折,作者非常想回家看看,但是他宽广而又曲折的回家之途,叫作者怎能不愁?

)那么怎样抚平作者心中的伤痕呢?

(祖国统一,大陆与台湾不再分离)  一般来说,诗歌的跳跃性比较强,诗歌是读不尽的,它还需要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用情感去填补其中的空白,去那美丽的画面中飞翔。

这就是欣赏诗歌的第三乐章:

联想想象——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四、联想想象——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一道天然的海湾,隔断了海峡彼岸同胞回乡的脚步,却锁不住他们浓浓的乡思和望乡的歌声。

或许是一朵浮云,或许是一段乐曲,或许是一幅画面,都能串成优美的诗情。

诗中有画,这是多数抒情诗所共有的一个特点。

请同学们一起静思片刻,然后选择这首小诗的任何一小节,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你细腻、优美而又抒情的笔触描绘出属于你心中的那一幅优美图画,不少于150字。

(课件展示)教师示范一:

“夕阳西下,我坐在沙滩的礁石上,倾听着来自远方的声音。

夕阳就像是一团熊熊的火焰,似乎永不燃尽,但我知道,夕阳会离我远去,就像这海浪一样,有一天我也会听不到它的声音。

一串串脚印在沙滩上,望不到边,那正是我走向家乡的路。

我问苍天,向着大海母亲喊道:

‘妈妈!

’可是我却听不到任何的回答。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我听见了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这海浪是来自祖国的,可对面的亲人们,你们听见这里的声音吗?

教师示范二:

深秋的傍晚,村口,小路向远方延伸……一位少年,目光坚定,背着一个大包,步履匆匆……一位母亲,满脸伤感,提着一个行李箱,吃力地跟着……只听见他们脚下的落叶嚓嚓地响。

到了分手的路口,不能再送了。

少年停了下来,母亲也缓缓放下箱子。

母亲盯着少年的脸,悠悠地说:

“别忘了来信。

”少年用力点点头。

片刻,母亲再次提起箱子,慢慢递给少年:

“路上小心,晚上不要忘记加衣服……”少年没有回答,提起箱子转身走向前方。

母亲还在原地,她的眼光随着少年的背影一起一伏。

母亲久久伫望,目光深情而又专注,夕阳的余辉给她的面孔添上了一圈朦胧而美丽的光晕……

请同学们停下手中的笔,让我们一起聆听最精彩的想象。

学生结合写作要求进行评价。

五、课堂小结

诗中有音乐,诗中有图画,诗中还有语言与新奇的美,正是这一切构成了诗歌的情景交融,使整首诗充满了意境之美。

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它们共同传递出的情感是一种淡淡的忧伤。

这里有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恋国之思。

我们发现,作者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借助这些意象所要表达的已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忧伤,更是一种民族的忧伤,国家的忧伤。

所以说,虽然是一种淡淡的忧伤,却是一浓浓的意境之美啊!

(课件展示)

让我们一起再次通过朗读吟诵,来体会诗歌中所蕴涵的崇高的情感。

(学生齐读)

很好。

听,这样一首时时在耳边浮现的歌曲,这样一段轻轻在耳边萦绕的旋律,正是余光中作词,罗大佑谱曲并演唱的《乡愁四韵》。

让我们静静聆听一分钟吧!

(课件展示)

实在不忍心打断我们同学满是“乡愁”的思绪。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