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9课 秦统一中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0376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1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9课 秦统一中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9课 秦统一中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9课 秦统一中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9课 秦统一中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9课 秦统一中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9课 秦统一中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9课 秦统一中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9课 秦统一中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9课 秦统一中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9课 秦统一中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9课 秦统一中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9课 秦统一中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9课 秦统一中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9课 秦统一中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9课 秦统一中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9课 秦统一中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9课 秦统一中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9课 秦统一中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9课 秦统一中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9课 秦统一中国.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9课 秦统一中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9课 秦统一中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9课 秦统一中国.docx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1.秦王嬴政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最终灭掉六国,统一天下的时间是(  )

A.公元前475年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30年D.221年

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诗中描述了嬴政(  )

A.十年征战,统一全国B.自称皇帝,君临天下

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3.2017·北海市期末测查秦朝时,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之下掌管监察事务的中央政权机构是(  )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

4.2017·柳州市期末考试右图是秦朝为了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政治制度,它是(  )

A.分封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中央集权制

5.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作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

秦始皇此举旨在(  )

A.维护国家统一B.实行暴政统治C.保障社会稳定D.实现君主专制

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

“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

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

7.公元前209年,邯郸人去集市买米,要用的货币是(  )

           A        B       C      D

8.秦朝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对我国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

A.派蒙恬北击匈奴B.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

C.建立郡县制D.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9.右图是一位同学复习中国古代史时绘制的某朝代“疆域四至”示意图,这个朝代是(  )

A.秦朝

B.周朝

C.商朝

D.夏朝

10.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学习辉煌的秦王朝。

【天下一统】

材料一 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人民安居乐业),立号为皇帝。

——铜方升铭文

(1)“皇帝”是谁?

“尽并兼天下诸侯”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定国建制】

材料二 秦朝创立了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皇帝的权力,同时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加强统治的措施。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加强统一】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了秦朝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什么措施?

有什么意义?

1.B

2.A [解析]题干中是李白的诗句,反映的史实是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

3.B 4.D

5.D [解析]秦统一六国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因此,秦始皇此举旨在加强集权,实现君主专制。

故选D。

6.B [解析]秦朝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这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7.A 8.C 9.A

10.

(1)秦始皇。

统一全国。

(2)创立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建立郡县制。

(3)统一货币、统一文字。

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巩固统一。

2019-2020【预习提纲】人教部编历史·七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

【预习提纲】部编历史·七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秦统一中国

【Part1】预习填空

一、秦灭六国

1.原因:

①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顺应民心;③商鞅变法后实力超群;④嬴政重用人才。

2.时间:

公元前230年开始灭六国——          年建立秦朝

3.人物:

        

4.顺序:

秦先后攻灭    、   、   、   、   、    

5.都城:

咸阳(今陕西西安)

6.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1.最高统治者:

称为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2.中央政府:

设     、     、      ,分管       、军事和        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3.地方政府:

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        ,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长或县令。

郡县制的意义:

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          的基本模式。

4.影响:

加强封建统治;巩固国家统一;为后世历代统治者所沿用。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文化上:

统一文字,把        作为通用全国的文字。

作用: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

2. 经济上:

①统一货币,为             。

②统一        制度,

作用:

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

3.加强交通:

①陆路: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②水路:

开凿        ,沟通了湘水和漓水,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4.长城: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西起        东到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5.疆域: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6.焚书坑儒:

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的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以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          ”。

影响:

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控制,摧残了文化。

 

预习填空答案:

一、公元前221;嬴政;韩、赵、魏、楚、燕、齐;第一个;

二、皇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行政;监察;分封制;郡县制;地方行政;

三、小篆;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车同轨;灵渠;临洮;辽东;“焚书坑儒”。

 

【Part2】小试身手

1.梁启超:

“天下之统一,势也。

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

2.小明想要参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都城遗址,那么他应该去下列哪个地方(  )

A.河南安阳  

B.河南洛阳

C.陕西咸阳  

D.河南登封

3.“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里的“一人”指的是“皇帝”,“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4.秦朝拥有绝对权力、决定国家重大事务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皇帝

5.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标识用的字体在秦朝时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

这种字体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草书  

D.楷书

6.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

A.铲形币       

B.刀形币

C.圆形方孔半两钱    

D.蚁鼻钱

7.大型纪录片《长城•中国的故事》全面展现了长城的雄姿和周边优美的环境。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是(  )

A.辽东、临洮   

B.鸭绿江、嘉峪关

C.山海关、嘉峪关  

D.山海关、临洮

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皇权至高无上

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书同文,车同轨

9.秦始皇采纳李斯“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的建议,在地方上推行(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厂卫制

 

小试身手答案:

C  C  D  D  B  C  A  B  B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题

第10课练习题

1.“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始于(  )

A.夏朝B.西周C.汉朝D.秦朝

【分析】本题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切入点,考查秦朝的统一。

【解答】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故选:

D。

【点评】本题以秦朝的统一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天下六合铸就大秦瑞气,巨星陨落化为一声叹息,你长袖一挥,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报怨。

”材料诉说的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位统治者,这位统治者是(  )

A.商纣王B.秦始皇C.汉高祖D.禹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统一。

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后称秦始皇)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解答】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天下六合铸就大秦瑞气”可知是秦朝的统一。

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后称秦始皇)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它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重点掌握秦朝的统一。

3.在中国,国家大一统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始于(  )

A.炎黄部落的形成

B.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

C.西周实行分封制

D.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秦汉统一国家的形成,知道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统一国家形成的开始。

【解答】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西汉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行了大一统的局面,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统一国家形成的开始。

故选:

D。

【点评】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4.“打虎拍蝇”反映了党中央在惩治腐败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政策措施,既形象又深刻。

秦朝在中央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锦衣卫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在中央政府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故秦朝在中央负责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

故选:

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相关知识点。

5.万里长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和创造力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临洮一咸阳B.东海一陇西

C.临洮一函谷关D.临洮一辽东

【分析】本题考查秦长城的起止点。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解答】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统一,秦朝时期秦始皇派蒙恬在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

D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秦朝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6.1975年12月29日,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大量竹简,其中《秦律十八种》等为秦帝国的法律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竹简上书写的是下列哪种文字(  )

A.甲骨文B.小篆C.帛书D.金文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把握秦朝统一文字的措施。

【解答】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

所以1975年12月29日,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大量竹简,其中《秦律十八种》等为秦帝国的法律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竹简上书写的是小篆。

故选:

B。

【点评】准确识记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

7.《剑桥中国史》说,……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期也可能是一件好事。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经过了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继续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地作了修正。

材料中说的“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是指(  )

A.分封制B.郡县制

C.中央集权制度D.行省制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需要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材料中说的“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是指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郡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等等。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8.如果你生活在秦朝,遇上当时的一位官吏,你认为这位官吏说的以下哪些话是可信的?

(  )

①我刚刚拜会了我县的县令

②官府用小篆字体发布了告示

③官府要征发一批人去修灵渠

④李斯将军率军在北方击退了匈奴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秦朝时期在北方击退匈奴的是蒙恬,不是李斯。

①②③说法均是可信的,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熟练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9.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从如图“秦朝疆域图”中提取的历史信息准确的是(  )

A.秦朝推行的是郡县制,最南边是南海郡

B.青岛西海岸新区在当时隶属琅邪郡管辖

C.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秦开凿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统治。

秦朝为了抵御匈奴修长了长城。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从如图“秦朝疆域图”中提取的历史信息准确的是秦长城西起临洮郡,东到辽东郡,ABD都不能准确从图上得出。

故选:

C。

【点评】从地图上得出正确的信息。

掌握秦朝长城的两端及作用。

10.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空,去游览秦朝的都城,当我们想买一些生活用品时,我们应该使用的货币是(  )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秦的统一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识记秦朝的圆形方孔半两钱。

【解答】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规定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铜钱为统一全国货币。

图示中的D为圆形方孔半两铜钱。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熟练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1.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道:

“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

”“他的好处”包括(  )

①统一六国

②推行郡县制

③修建陵墓

④统一货币、度量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为加强封建统治,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①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秦巩固统一中国的措施有(  )

①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②统一货币

③统一度量衡

④北筑长城、南修灵渠

⑤统一文字

⑥实行分封制

⑦百家争鸣

⑧诸侯争霸

⑨商汤灭夏

A.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C.⑤⑥⑦⑧⑨D.①②⑤⑥⑧⑨

【分析】本题以秦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统治和巩固统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秦加强统治和巩固统一中国的措施。

【解答】秦朝建立后,政治上,为加强封建统治,秦始皇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大权。

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上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交通运输上统一车轨,开通灵渠。

国防上抵御匈奴侵犯,修筑长城。

B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秦加强统治和巩固统一中国措施的相关知识点。

1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其中“中央集权”指的是(  )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的文字

C.以皇权的至高无上为最基本原则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统一后,为防止出现西周分封制导致的分裂割据,在地方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从而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解答】秦朝统一后,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主要针对地方的管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故D项正确;A、B两项属于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经济文化措施,不属于中央集权政治制度,C项属于专制主义的含义,故ABC项排除。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它包括两个方面,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主要反映皇帝个人专制独裁,中央集权主要指中央对地方的严格控制。

1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

“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B.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C.开创皇帝制度

D.统一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

【分析】本题以《帝国的终结》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秦朝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

【解答】据题干“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可知,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秦朝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为了适应统一的需要,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15.贵族政治下,贵族拥有自己的封地,世代享有特权,实行世袭制的传承方式。

官僚政治下,官员由中央任命,没有封地、衣食,官位不能世袭,属于“流官”。

中国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确定于(  )

A.分封制的实行B.郡县制的实行

C.科举制的实行D.军机处的设立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中国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确定于郡县制的实行。

【解答】贵族政治下,贵族拥有自己的封地,世代享有特权,实行世袭制的传承方式。

官僚政治下,官员由中央任命,没有封地,衣食俸禄,官位不能世袭,属于“流官”。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政治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化。

故中国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确定于郡县制的实行。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你认为下面的情况,哪种不可能是真实的(  )

A.公元前217年某日,身在咸阳的小苏给家人写了一封信,用的是小篆

B.公元前218年某日,一官员称呼嬴政为大王,未受斥责

C.公元前219年某日,某私学教学生学读(诗)(书)

D.公元前220年某日,张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守,负责该郡各项事务

【分析】本题考查中央集权制度。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因而“公元前218年某日,一官员称呼嬴政为大王,未受斥责”说法错误。

注意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书坑儒,“公元前219年某日,某私学教学生学读(诗)(书)”说法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秦朝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17.2017年9月17日“秦汉文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右图的展品上刻着: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

①秦始皇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②统一度量衡;

③焚书坑儒;

④在中央设丞相;⑤统一文字

A.①②④B.③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⑤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秦始皇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统一度量衡,在中央设丞相。

故①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革命”是指(  )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B.世袭制度确立

C.分封制度形成D.禅让制度确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知道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解答】由材料“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

”可知,第一次“革命”发生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B.世袭制度确立是夏朝开始;C.分封制度形成是在西周时期;D.禅让制度确立是在尧舜禹时期。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秦灭六国和秦的统一的相关史实。

19.如图所示为上海博物馆馆藏珍品商鞅方升。

其左壁铭文可证明它为秦国商鞅变法时颁发的标准量器,其底部又加刻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诏令。

由此可以判断(  )

A.商鞅在秦始皇的支持下进行变法

B.商鞅方升是用于丈量长度的工具

C.方升所铸铭文的字体应当是楷体

D.秦始皇以秦国的标准统一度量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