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第43讲 文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0676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8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第43讲 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第43讲 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第43讲 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第43讲 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第43讲 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第43讲 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第43讲 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第43讲 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第43讲 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第43讲 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第43讲 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第43讲 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第43讲 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第43讲 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第43讲 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第43讲 文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第43讲 文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第43讲 文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第43讲 文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第43讲 文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第43讲 文档.docx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第43讲 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第43讲 文档.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 第11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第43讲 文档.docx

版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第11单元生物技术实践第43讲文档

考点一 植物的组织培养

1.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

试管苗

2.菊花的组织培养过程

(1)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因素

①选材:

一般选择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生的侧枝。

②培养基:

常用MS培养基,其主要成分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常需要添加植物激素。

(2)实验操作过程

制备MS固体培养基:

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

外植体消毒:

→→→

 ↓

接种:

始终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对接种工具要用火焰灼烧灭菌,将菊花茎段插入培养基中时注意不要倒插

 ↓

培养与移栽:

在18~22℃的无菌箱中培养,得到试管苗后进行移栽

3.月季的花药培养

(1)被子植物的花粉发育过程

小孢子母细胞→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双核期→花粉粒

(2)产生花粉植株的两条途径

(3)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

①主要因素:

材料的选择和培养基的组成。

②月季花药培养一般选择单核期。

[诊断与思考]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可得到稳定遗传的植株( × )

(2)培育草莓脱毒苗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 √ )

(3)脱分化过程不需要植物激素,植物激素只有在再分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 )

(4)由于植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所以菊花的组织培养实验中选材不会影响实验的结果( × )

(5)制备好的MS培养基用于植物组织培养时,需要加入植物激素( √ )

(6)被子植物的花粉发育要经过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双核期和单核期等阶段( × )

(7)单倍体植株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两种途径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配比( √ )

(8)如果通过植物组织培养从愈伤组织中提取某种成分,应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 √ )

2.菊花的组织培养中,一般选择菊花的何种器官或组织作为培养的材料?

提示 一般选择未开花植株的茎上部新萌生的侧枝作为实验材料。

3.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完善下列表格中的内容:

(1)使用先后顺序与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关系

使用顺序

实验结果

先生长素,后细胞分裂素

有利于分裂但不分化

先细胞分裂素,后生长素

细胞既分裂也分化

同时使用

分化频率提高

(2)用量比例与根、芽的分化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比值

结果

比值高时

促进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

比值低时

促进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

比值适中

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

4.鉴定花药发育所处时期,什么样的材料适合用醋酸洋红法或焙花青-铬矾法?

提示 如果所用材料的细胞核容易着色,则采用醋酸洋红法,如果不易着色,则采用焙花青-铬矾法。

5.植物组织培养的两种途径中,脱分化之后的操作有何不同?

提示 如果经过脱分化形成的是愈伤组织,则要及时将愈伤组织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进一步分化形成植株。

如果经过脱分化形成的是胚状体,则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即可(该培养基不是分化培养基)。

题组一 菊花的组织培养

1.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形成的幼芽细胞不具有细胞全能性

B.在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加入聚乙二醇,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利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外植体的细胞壁有利于脱分化的发生

D.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将影响愈伤组织分化的方向

答案 D

解析 幼芽细胞含有本物种全套遗传物质,具有细胞全能性;愈伤组织细胞含有细胞壁,加入聚乙二醇不能诱导细胞融合,因此不能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可用于原生质体融合;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比例的不同将诱导愈伤组织向不同方向分化。

2.为了探究6BA和IAA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MS培养基中加入6BA和IAA,配制成四种培养基(见下表),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结果如下表。

培养基编号

浓度/mg·L-1

m/%

n/个

6BA

IAA

1

0.5

0

76.7

3.1

2

0.1

77.4

6.1

3

0.2

66.7

5.3

4

0.5

60.0

5.0

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培养基中无机盐的元素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上述培养基中,6BA属于__________类生长调节剂。

(2)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3)从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________号培养基。

(4)为了诱导该菊花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入________(填“6BA”或“IAA”)。

答案 

(1)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细胞分裂素 

(2)IAA浓度 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和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 0~0.5mg·L-1 (3)1 (4)6BA

解析 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在培养基中加入的无机盐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6BA是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由于该实验探究的是6BA和IAA对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而6BA的浓度在各实验组中相同,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IAA浓度,取值范围是0~0.5mg·L-1,因变量是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即表中的m和n。

再生外植体数乘以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即为丛芽总数,计算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是1号培养基。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生长素用于诱导细胞的分裂和根的分化,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出不定芽,因此为了诱导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6BA(细胞分裂素类生长调节剂)而加入IAA(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

题组二 月季的花药培养

3.如图是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的两种途径,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图中的a是愈伤组织

B.①和②过程的实质相同

C.选择的花药在花粉发育过程中越早越好

D.整个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增殖方式只有有丝分裂

答案 C

解析 图中的a代表愈伤组织,①和②表示分化和再分化。

无论是分化还是再分化,它们的实质都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选择的花药太早或太晚都不利于培养,处于单核期的最好,尤其是单核靠边期,故C错误。

整个培养过程中无减数分裂,所以细胞增殖方式只有有丝分裂。

4.如图表示被子植物花粉的发育过程,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利用月季的花药离体培养产生单倍体时,选材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在__________________期花药培养的成功率最高。

为了选择该时期的花药,通常选择__________________的花蕾。

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法;但是对于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的植物,需采用__________________法,该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________色。

(2)图中所示的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则①的基因型为________,②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

(3)⑦、⑧所指的结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者的基因型是否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单核(靠边) 完全未开放 醋酸洋红 焙花青-铬矾 蓝黑

(2)AaBb Ab或aB或AB或ab

(3)花粉管细胞核 生殖细胞核 相同

解析 

(1)被子植物花粉的发育要经历小孢子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双核期等阶段。

材料的选择是花粉植株能否培养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同一植物的不同生理状况诱导成功率都不相同,选择月季花粉的最佳时期为完全未开放的花蕾。

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方法是醋酸洋红法,但是对于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的植物,需采用焙花青-铬矾法,该法能将花粉细胞染成蓝黑色。

(2)已知图中所示的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则①花粉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其减数分裂产生的②小孢子的基因型可能为Ab或aB或AB或ab。

(3)图中⑦、⑧是由花粉粒进行分裂产生的两个核,分别是花粉管细胞核和生殖细胞核;由于两者来自于同一个花粉粒的有丝分裂产生的,所以两者的基因型相同。

1.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因素

(1)培养材料

①不同植物的影响:

不同的植物组织,培养的难易程度差别很大,容易进行无性繁殖的植物也容易进行组织培养。

②同一植物发育状况、保存状况的影响:

同一种植物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等对培养也有影响,幼龄、保存时间短的植物材料容易培养成功。

(2)无菌条件:

培养基上有细菌等微生物存在时,它们比植物细胞生长、繁殖得更快,而且它们会产生毒素,使培养的植物细胞很快中毒腐烂,因此在培养过程中要求进行一系列的消毒、灭菌,并且要求无菌操作。

(3)植物激素:

在配制好的MS培养基中,常常需要添加植物激素。

其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性激素。

2.植物组织培养和花药离体培养的比较

比较项目

植物组织培养

花药离体培养

理论依据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基本过程

脱分化→再分化

影响因素

选材、营养、激素、温度、pH、光照等

外植体

体细胞

生殖细胞(花粉粒)

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培养结果

正常的可育植株

高度不育的单倍体

操作流程

制备MS固体培养基→外植体消毒→接种→培养→移栽→栽培

选材→材料的消毒→接种和培养→筛选和诱导→移栽→栽培选育

考点二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1.提取玫瑰精油实验

(1)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

(2)实验流程

鲜玫瑰花加清水,水蒸气蒸馏―→油水混合物分离油层除水玫瑰油

2.提取橘皮精油的实验

(1)方法:

一般采用压榨法。

(2)实验流程:

石灰水浸泡→漂洗→压榨→过滤→静置→再次过滤→橘皮油

3.胡萝卜素的提取

(1)胡萝卜素性质:

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

(2)提取方法及流程

①方法:

萃取法,石油醚最适宜作萃取剂。

②实验流程:

胡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

(3)鉴定方法:

纸层析法。

[诊断与思考]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压榨和萃取等,根据提取的芳香油的用途选择提取的方法( × )

(2)用柑橘和柠檬作为材料不适合用水中蒸馏的方法进行提取( √ )

(3)萃取是利用了芳香油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进行提取的一种方法( √ )

(4)提取玫瑰精油时,玫瑰与水的质量比是4∶1( × )

(5)提取橘皮精油时,要将橘皮在石灰水中浸泡5h,目的是防止压榨时滑脱( × )

(6)由于胡萝卜素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以采用萃取的方法进行提取( √ )

(7)胡萝卜粉碎后可直接进行萃取( × )

(8)水溶性和水不溶性有机溶剂都可以用于提取胡萝卜素( × )

(9)蒸馏法的实验原理是利用水将芳香油溶解出来,再把水蒸发掉,剩余的就是芳香油( × )

(10)影响萃取效率的因素除了萃取剂的性质和使用量之外,还有原料颗粒的大小、紧密程度、含水量、萃取的温度和时间等( √ )

2.玫瑰精油为什么适合用水中蒸馏进行提取?

提示 因为玫瑰精油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能随水蒸气一同蒸馏,且不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等,所以适合用水中蒸馏法进行提取。

3.在水中蒸馏的操作中,如何避免加热时发生暴沸?

提示 蒸馏烧瓶下垫石棉网,并向液体中加入几片碎石或瓷片。

4.下图为水蒸气蒸馏的装置图,请指出该装置中的两处错误。

提示 错误1:

蒸馏瓶中的液体量太多,应占烧瓶容积的1/3~2/3。

错误2:

进水口和出水口装反,下方的是进水口,上方的是出水口。

题组一 植物芳香油提取方法的比较

1.某同学设计的提取玫瑰精油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A.在②步中使用水气蒸馏更简便易行

B.在操作时可向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片碎瓷片防止暴沸

C.提取精油时,向混合物中加入NaCl更利于油水分层

D.加入无水Na2SO4,再用过滤法可除去分离的油层中的水分

答案 A

解析 由于玫瑰精油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在②步中使用水中蒸馏更简便易行;在操作时可向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片碎瓷片,目的是防止暴沸;提取精油时,为了促进油水分层,要向油水混合物中加入NaCl;分离的油层还含有一定的水分,需加入无水Na2SO4,再用过滤方法将其除去。

2.某植物园中种植的有菊花、玫瑰等花卉,还有葡萄、橘子等水果,其中玫瑰、橘子都可以作为植物芳香油提取的原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________、压榨和________等。

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植物原料的特点来决定。

(2)玫瑰精油适合用__________________提取,其理由是玫瑰精油具有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的特点。

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不是纯的玫瑰精油,而是__________________。

经冷凝管冷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分出________层和水层。

如果蒸馏过程中不进行冷却,则精油提取量会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橘皮精油的提取原料是橘皮,但橘皮易焦糊,宜采用________法提取橘皮精油,其中将橘皮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蒸馏 萃取

(2)水蒸气蒸馏法 油水混合物 油 部分玫瑰精油会随水蒸气挥发而流失

(3)压榨 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

解析 

(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压榨和萃取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植物原料的特点来决定。

(2)玫瑰精油具有易挥发、难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的特点,适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蒸馏时收集的蒸馏液不是纯的玫瑰精油,而是油水混合物。

经冷凝管冷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

如果蒸馏过程中不进行冷却,由于部分玫瑰精油会随水蒸气挥发而流失,则精油提取量会减少。

(3)橘皮精油的提取原料是橘皮,但橘皮易焦糊,宜采用压榨法提取橘皮精油,其中将橘皮干燥去水,并用石灰水浸泡,其目的是防止橘皮压榨时滑脱,提高出油率。

题组二 胡萝卜素提取实验的操作分析

3.作为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哪一项不符合实验要求(  )

A.能充分溶解色素B.与水混溶

C.对人无毒D.易与产品分离

答案 B

解析 作为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具有较高的沸点,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

此外,还需要考虑萃取效率、对人的毒性、是否易燃、有机溶剂是否能从产品中完全除去、会不会影响产品质量等问题。

4.请回答下列有关“胡萝卜素提取”的问题。

(1)从胡萝卜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法。

以下为提取胡萝卜素的实验流程:

胡萝卜→粉碎→干燥→A→过滤→B→胡萝卜素。

其中,A过程叫__________,B过程叫________。

(2)在胡萝卜颗粒的加热干燥过程中,应严格将________和________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图甲为提取胡萝卜素的装置示意图,请指出图中一处错误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

(4)图乙是胡萝卜素粗品鉴定装置示意图。

该鉴定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_法。

图乙中⑤为________,实验过程中点样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图乙的胡萝卜素的结果示意图中,A、B、C、D四点中,属于提取样品的样点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萃取 萃取 浓缩 

(2)温度 时间

(3)应避免明火加热,而采用水浴加热

(4)纸层析 样品原点 快速细致并注意保持滤纸干燥

(5)B和C

解析 

(1)根据胡萝卜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一般用萃取法提取。

(2)新鲜的胡萝卜含有大量的水分,在干燥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温度太高、时间太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

1.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的三种常用方法比较

提取

方法

水蒸气蒸馏法

压榨法

萃取法

实验

原理

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

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

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溶剂获得芳香油

方法

步骤

①水蒸气蒸馏

②分离油层

③除水过滤

①石灰水浸泡、漂洗

②压榨、过滤、静置

③再次过滤

①粉碎、干燥

②萃取、过滤

③浓缩

适用

范围

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

适用于柑橘、柠檬等易焦糊原料的提取

适用范围广,要求原料的颗粒要尽可能细小,能充分浸泡在有机溶剂中

优点

简单易行,便于分离

生产成本低,易保持原料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出油率高,易分离

局限

水中蒸馏会导致原料焦糊和有效成分水解等问题

分离较为困难,出油率相对较低

使用的有机溶剂处理不当会影响芳香油的质量

2.胡萝卜素粗品鉴定过程中的5个易错点

(1)层析时没有选择干净的滤纸,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

为了防止操作时对滤纸的污染,应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滤纸,可以戴手套进行操作。

(2)点样时点样圆点太大(直径大于2mm),会导致最终在滤纸上形成一条线,无法辨认被提取的色素。

点样圆点的直径应为2mm。

(3)将点好样的滤纸卷成圆筒状,卷纸时不能将滤纸两边相互接触,以避免由于毛细管现象导致溶剂沿滤纸两边的移动加快,溶剂前沿不齐,影响结果。

(4)层析液没及样品原点,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造成实验失败。

层析液不可没及样品原点,以免色素溶解于层析液中,使鉴定失败。

(5)没有设置标准样品作对照。

层析液中是否提取到胡萝卜素,可通过与标准样品中的β-胡萝卜素作对比予以确认。

考点三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实验原理

(1)DNA与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

溶解规律

2mol/LNaCl溶液

0.14mol/LNaCl溶液

DNA

溶解

析出

蛋白质

NaC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从2mol/L逐渐降低的过程中,溶解度逐渐增大

部分发生盐析沉淀

溶解

(2)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分离。

(3)DNA与二苯胺沸水浴加热,呈蓝色。

2.操作流程

材料的选取:

选用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

破碎细胞(以鸡血为例):

鸡血细胞→加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用纱布过滤→收集滤液

利用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通过控制NaCl溶液的浓度去除杂质

DNA的析出:

将处理后的溶液过滤,加入与滤液体积相等的、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

DNA的鉴定:

在溶有DNA的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后将试管置于沸水中加热5min,溶液变成蓝色

[诊断与思考]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进行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时,加入洗涤剂后用力进行快速、充分的研磨( × )

(2)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并增加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 × )

(3)将制备的含有DNA的滤液加入60~75℃的恒温水浴箱中保温10~15min,可以将DNA析出( × )

(4)本实验可以用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作实验材料( × )

(5)本实验中两次使用蒸馏水的目的不同( √ )

2.下图为“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的相关操作,请仔细观察并分析①~④操作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①是使鸡血细胞吸水涨破释放出核物质 ②是析出DNA,去除溶于酒精的杂质 ③是使DNA溶解在2mol/LNaCl溶液中 ④是稀释NaCl溶液使其浓度接近0.14mol·L-1,去除溶于低浓度NaCl溶液的杂质

题组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过程分析

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  )

A.取制备好的鸡血细胞液5~10mL注入烧杯中,迅速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的NaCl溶液20mL,同时用玻璃棒沿同一方向快速搅拌5min,可使血细胞破裂,释放出DNA

B.整个DNA提取过程中,两次加蒸馏水的目的都是为了降低溶液中NaCl的浓度,使DNA分子的溶解度达到最低,析出DNA分子

C.整个DNA提取操作中,两次加入2mol/L的NaCl溶液,目的都是使DNA尽可能多地溶解在NaCl溶液中

D.DNA鉴定操作中,只要向溶有DNA的NaCl溶液中加入4mL的二苯胺试剂,即可出现蓝色

答案 C

解析 取制备好的鸡血细胞液注入烧杯中,迅速加入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沿同一方向搅拌,使血细胞破裂,将DNA释放出来;整个DNA提取过程中,使用两次蒸馏水,第一次是使血细胞吸水涨破,释放DNA,第二次是用来稀释NaCl溶液,使DNA析出;在DNA鉴定操作中,DNA遇二苯胺试剂呈蓝色需在沸水浴条件下完成。

2.在DNA的粗提取实验过程中,对DNA提取量影响较小的是(  )

A.使鸡血细胞在蒸馏水中充分破裂,释放出DNA等核物质

B.搅拌时要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轻缓搅动

C.在析出DNA黏稠物时,要缓缓加入蒸馏水,直至黏稠物不再增多

D.要用冷酒精沉淀DNA,甚至可将混合液再放入冰箱中冷却

答案 B

解析 A项的做法是为了充分释放出核中的DNA分子,使进入滤液中的DNA尽量的多;C项是让DNA充分沉淀,保证DNA的量;D项的道理同C项;而B项的操作并不能使DNA增多或减少。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的“2、3、4”

加蒸馏水2次

①加到鸡血细胞液中,使血细胞吸水涨破;②加到含DNA的2mol/L的NaCl溶液中,使NaC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稀释到0.14mol/L,使DNA析出

用纱布过滤4次

①过滤血细胞破裂液,得到含细胞核物质的滤液;②过滤用2mol/L的NaCl充分溶解的DNA,滤去溶液中的杂质;③滤取0.14mol/L的NaCl溶液中析出的DNA(黏稠物);④过滤溶有DNA的2mol/L的NaCl溶液

用NaCl溶液4次

①加2mol/L的NaCl溶液,溶解提取的细胞核物质;②用0.14mol/L的NaCl溶液使DNA析出;③用2mol/L的NaCl溶液,溶解滤取的DNA黏稠物;④用2mol/L的NaCl溶液,溶解丝状物用于鉴定DNA

知识网络 答题语句

网络构建

要语强记

1.无论是菊花的组织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