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0703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docx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选择题

1.近日香港凤凰卫视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

“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后,它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福利制度可消除贫富差距

B.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好处

C.福利制度可缓和社会矛盾

D.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结果

2.罗斯福上任的头四个月里,工业生产指数就由59上升到100,股票债券爬出了低谷,小麦、玉米和其他产品的价格也都开始回升,饱受大萧条折磨的农民又多了几百万美元的收入。

罗斯福新政中直接针对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问题的措施主要是(  )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C.用行政手段调控农业

D.依法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

3.下图中的著名政治家说: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的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这表明()

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

B.用提高国家垄断程度的办法来消除经济危机

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

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扩大国营经济成分

4.下表为美国《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中部分削减的内容及金额(单位:

10亿美元)。

据此可知美国政府政策调整的依据是(  )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

B.“经济复苏”局面的出现

C.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失灵

D.“福利国家”政策的破产

5.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它们都()

A.充分发挥了计划经济特有的优势

B.完全忽视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C.以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为出发点

D.运用政权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6.英国人称“从摇篮到坟墓都可得到保护”是指(  )

A.经济发达,高枕无忧

B.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C.军队强大,无惧外敌

D.大规模国有化政策

7.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有250万青年参与,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

史学家认为此项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

其原因是(  )

A.调整农林结构并降低了产品价格

B.基本解决就业并消除了危机隐患

C.将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D.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8.“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

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的理论能被认可,离不开当时的历史背景。

下列关于该理论产生背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尝试

B.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C.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日本的挑战

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

9.美国历史学家洛克腾堡说:

“1933至1938年这六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巨变。

”“制度上的巨变”主要表现是(  )

A.实行计划经济

B.普遍推行国有化

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社会福利成为公民权利

10.有历史学家把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称为“疯狂的20年代”。

其依据应该是当时美国(  )

A.两党派斗争激烈

B.经济危机、社会动荡

C.经济社会盲目发展

D.政府强化对经济的干预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著作《全球通史》中说:

“在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威斯汀豪斯公司的股票从151上升到286,通用电气公司的股票从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

实业家、学究式的经济学家和政府领导人都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

”这段材料实际上揭示了()

A.美国股票市场存在虚假繁荣景象

B.美国金融证券业正处于发展的高峰

C.金融证券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支柱

D.金融证券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

12.194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1946年政府将800家公司收归国有;1947年政府在电力、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

这表明(  )

A.英国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B.英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滞胀

C.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D.社会主义在西方建立起来

13.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

“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

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

”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

①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②发起声势浩大的“蓝鹰运动”

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④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4.爆发于美国的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迅速波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

这是因为(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作用

B.美国向其他国家倾销商品转嫁危机

C.一战后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被削弱,严重依赖美国扶持

D.美国为应付危机撤回大量对外投资,影响了这些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

15.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

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

“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

”一时之间,“计划”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美国取经最成功的案例是(  )

A.胡佛面对经济危机的做法

B.罗斯福新政

C.发展“新经济”

D.优先发展重工业

16.20世纪30年代美国纽约曾流行一首儿歌: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

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其不能够反映出的情况是(  )

A.美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

B.华尔街股市崩溃引发了经济危机

C.胡佛总统采取的政策恶化了经济危机

D.表现了美国人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

17.1929年美国总统胡佛在白宫宣布:

“……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

”这说明胡佛总统(  )

A.继续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

B.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打击不严重

C.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

D.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

18.1929年10月,一场以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的经济危机,在美国本土爆发。

这场危机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包括(  )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激化 ②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③贫富悬殊④狂热的股票投机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9.罗斯福和胡佛经济政策最大的区别是(  )

A.保留自由企业制度

B.克服美国经济危机

C.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D.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0.钱满素在《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讲到:

“罗斯福新政对自由主义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自由主义深陷危机之时,罗斯福因为标榜而延长了它,挽救了它。

他也深刻地改变了自由主义的内涵……”这里的“深刻地改变了自由主义的内涵”指的是(  )

A.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B.放弃了自由资本主义制度

C.改变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21.罗斯福新政中实行了一种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寡而征收的累进税。

如:

对5万美元以上纯收入和4万美元以上遗产征收税率为31%,500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征收税率为75%的税。

其直接目的是为了(  )

A.抑制贫富分化B.稳定金融秩序C.保护私有财产D.摆脱经济危机

二、综合题

2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让胡佛始料未及的是,这次“萧条”居然发展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胡佛似乎显得不知所措,但还是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其中包括:

(1)设立周转基金用于资助农场主组建销售合作组织,确定最低销售价格。

(2)成立谷类稳定公司,力图通过收购多余的粮食来制止价格的下滑。

(3)会见市长和州长,督促他们加速公共工程项目建设。

(4)设立国家信贷公司、紧急就业委员会,以期通过自愿联合来解决问题。

(5)支持通过减税议案,降低个人和私人企业的所得税。

(6)成立复兴金融公司,为银行、保险公司、农场抵押公司以及铁路公司提供贷款。

(7)建立住宅贷款银行,对有房产抵押的建筑与贷款公司、储备银行和保险公司给予贴现。

(8)扩大信贷资金,保证商业实体和个人享用更多的贷款。

……

——摘编自[美]加里·纳什《美国人民:

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胡佛总统(1929~1933年3月在任)的前财政部长梅隆说:

“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社会制度在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引自《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强调危机发生的原因在于美国采取了错误的货币政策。

萨谬尔森则强调危机是由一系列偶然事件促成的,胡佛始终强调危机起源于欧洲,而欧洲学者则强调美国对欧洲的冲击。

——引自卢文璞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 美国工人的工资在危机期间下降40%,1932年相当于1900年的水平。

20年代曾获得经济大师称号的胡佛这时被人们称作“饥饿总统”,在美国当时流传一首歌谣: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

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

——引自《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1)欧美对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理解有哪些主要观点?

(2)材料一、二反映出,当时美国人对危机的看法在哪些方面达成了共识?

有何共同缺陷?

(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和前两则材料有何内在联系?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可以看一看极端的情形,假设我们大家把收入全部储蓄起来,完全停止花费,毫无疑问,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失去工作,而且不久我们也不会再有收入以供花费。

那时就不会有任何一个人得以增加一便士的财富,最终我们全都得饿死。

……就全国范围来说,我同样希望能看到一些宏大的计划付诸实施:

几天前我曾在报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一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

……——凯恩斯(1931年)

材料二 下面是胡佛在大萧条期间的言论:

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

实际上并没有人在挨饿。

比如,那些失业游民现在比他们一向吃得还好。

纽约有一位流浪者在一天之内吃了10餐。

问题出在心理上,并不是美国经济有什么毛病;只要喜剧演员多向人们说笑话,就可以解决问题。

材料三 下面是罗斯福在大萧条与新政实施期间的言论:

我们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

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

我们将调整我国经济,使之尽快结束现有失业,然后采取英明措施使失业现象不再出现。

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

我们所寻求的只是我们经济制度中的平衡——即工农业之间的平衡以及工资收入者、雇主与消费者之间的平衡。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2)从材料二来看,胡佛认为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3)结合材料指出罗斯福认为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为此他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

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

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

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

1935年提出《社会保险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

《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3)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也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答案】A

【解析】社会福利制度虽然能够通过社会资本的再分配缓和社会矛盾,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富不均。

故A表述错误。

2.【答案】C

【解析】题干要求的是直接针对“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问题”,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是直接解决这一问题的,其他分别属于金融、工业和立法方面的措施。

3.【答案】A

【解析】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但并没有改变私有制的本质,所以“旧秩序”是指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新应用”实指改自由竞争为国家干预。

4.【答案】C

【解析】 根据题中的表格数据可知,《1981年综合预算调整法》决定在1982年、1983年、1984年削减医疗、社会保险、住房补贴,并且削减的数额逐年增加,1973年的美国经济“滞胀”局面的出现,说明凯恩斯主义理论(国家干预经济)的失灵,因此美国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正确。

5.【答案】D

【解析】两场改革都体现了国家运用政权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故选D项。

A项两场改革都不符合,B项不符合中国改革开放,C项不符合罗斯福新政。

6.【答案】B

【解析】注意“保护”一词,这种“保护”,是一种社会保障,是社会福利制度。

7.【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信息未体现调整农林结构并降低了产品价格,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基本解决就业并消除了危机隐患,且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据题干材料“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和“有250万青年参与,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可知将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无法体现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故D项错误。

8.【答案】A

【解析】罗斯福新政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大规模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而“货币主义”理论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为A。

9.【答案】C

【解析】罗斯福新政放弃自由放任政策,政府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A、B说法错误;D只是加强干预的表现之一。

10.【答案】C

【解析】美国20世纪20年代金融投机、过度消费等现象严重,使社会呈现出虚假繁荣的局面,社会经济出现盲目发展的现象。

11.【答案】A

【解析】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是虚假繁荣,材料不能说明B、C、D三项,而题干中的“实际上”暗示了A项正确。

12.【答案】C

【解析】从题干材料看,英国政府把一些大型重要企业收归国有,是政府干预经济的表现。

13.【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干材料的最后一句“让一无所有的人能够得到保障”。

结合所给选项分析,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和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都与之相符合。

14.【答案】A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这就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业生产密切相关,一个国家的危机往往会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故选A项。

15.【答案】B

【解析】1936年斯大林模式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其主要特征,这对于处在经济大危机中的西方国家,是一种“行得通”的新型经济模式,所谓“计划”就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选B。

A是自由放任政策未能有效克服经济危机,与题意不符;C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时间不对;D项明显不符合题意。

16.【答案】B

【解析】儿歌反映了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但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不能很好地缓解危机。

而B项华尔街股市崩溃是经济危机开始的标志,引发危机的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供需矛盾的突出。

17.【答案】D

【解析】题干显示胡佛总统在经济危机爆发后被迫采取了一些干预经济的措施。

A、B、C在题干中无法体现。

18.【答案】D

【解析】一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但“自由放任”政策助长了资本家的盲目生产,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贫富悬殊、狂热的股票投机也破坏了经济的正常运行,最终造成危机的爆发,故选D。

19.【答案】C

【解析】胡佛当政时推行的经济政策仍然是“自由放任”,而罗斯福推行的经济政策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故C项正确。

20.【答案】A

【解析】新政前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占主导地位,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从而改变了自由主义的内涵,进入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的时代,故A为最佳选项。

21.【答案】A

【解析】从题干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收入越多,征收赋税的比例越大,这样的做法可以起到抑制贫富分化的作用。

22.【答案】胡佛采取的反危机措施说明他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并不是一味地坚持“自由放任”政策;这些措施虽然无法应对空前严重的危机,但还是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胡佛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但只是杯水车薪,无法摆脱危机。

尽管如此,还是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23.【答案】

(1)梅隆认为经济危机无法遏止,它的发生与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必然联系。

弗里德曼认为美国错误的货币政策导致了危机的产生。

萨谬尔森则强调危机是由偶然事件引起的。

胡佛认为欧洲的危机影响了美国。

欧洲学者强调美国对欧洲的冲击。

(2)在经济危机的严重危害问题上达成共识。

共同缺陷:

都没有认识到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3)正是前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对经济危机缺乏本质的认识,才延长了经济危机的持续时间及其危害性。

【解析】回答第

(1)问,要从材料中提取相关的信息,对他们各自的观点扼要概括。

回答第

(2)问,要说明他们对经济危机的危害有所认识,但都没有找到危机发生的根源。

认识不到危机发生的根源,也就不能主动地去避免危机,减轻危机的危害,因此,危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第(3)问根据前两问回答。

24.【答案】

(1)原因: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方法:

人们多消费,政府出资举办公共工程以缓解经济危机。

(2)原因:

社会心理问题。

办法:

政府继续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舒缓人们的紧张情绪。

(3)原因:

经济发展中的失衡。

措施:

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解析】材料一反映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的原因是生产和消费的矛盾。

材料二胡佛认为经济危机的原因是社会心理问题。

材料三反映罗斯福认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经济发展的失衡。

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结合设问,条理作答即可。

25.【答案】 

(1)内容:

“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禁用童工。

原因:

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

(2)国家立法。

(3)同意第一种观点:

“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同意第二种观点:

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实行改革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前提下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解析】 第

(1)问,根据对社会保障的理解,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来回答。

(2)问,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定为一种制度,有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3)问,为开放性试题,不论选哪种观点,只要理由充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