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天安门广场苏教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0875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3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天安门广场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天安门广场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天安门广场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天安门广场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天安门广场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天安门广场苏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天安门广场苏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天安门广场苏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天安门广场苏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天安门广场苏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天安门广场苏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天安门广场苏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天安门广场苏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天安门广场苏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天安门广场苏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天安门广场苏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天安门广场苏教版.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天安门广场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天安门广场苏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天安门广场苏教版.docx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天安门广场苏教版

6、天安门广场

教学要求:

   ⑴学会本课1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生字,不仅要注意读准字音,辨析字形,还必须书写正确、工整。

   ⑵读懂每一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意思。

   ⑶认真阅读课文,赏析重点片段,并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了解天安门就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

   ⑷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段。

 

  

 第一课时授课时间(9月24日)总课时数(18)周三

学习目标:

⑴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⑵说出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同学们知道我国的首都北京有哪些风景名胜吗?

⒉那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广场是那个广场吗?

⒊板书课题,简介“天安门”。

二、初读课文

⒈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⒉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部分容易读错的生字词,强调“矗、曙、政”等字的读音。

 ⑵重点字词的记忆训练。

“碑”的关键笔画“ノ”,“袖”的偏旁是“衣字旁”,“沸”字右半边的正确笔顺。

 ⑶轮读有关生字词,要求读正确;教师范写部分生字,学生描红。

 ⑷指名读课文,引导读顺长句,教给停顿方法。

三、多种形式,再读课文,熟悉内容

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

层次,质疑问难

 五、讲读第一段

  ⒈指名读,其余思考:

   这段讲了什么?

  ⒉讨论:

  这一段讲了什么内容?

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⒊朗读。

 六、作业

  ⒈朗读课文。

  ⒉抄写生字,注意间架结构。

第二课时授课时间(9月25日)总课时数(19)周四

 学习目标:

 ⑴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⑵能背诵课文4—6段。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领袖 宣告 纪念碑 雕梁画栋

    政府 沸腾 博物馆 尽收眼底

    进一步强调“袖、博、沸、碑”的正确书写

 二、讲读课文2、3自然段

 ⒈指名读2、3段

  ⑴天安门广场是什么样的?

(讨论后回答,理清方位)

   完成课后第四题。

  ⑵出示挂图,重点理解文中的方位词“北端、前、两旁、中央、南端”,同时注意观察点的不同。

 ⒉小声读课文的2自然段,你觉得天安门怎么样?

是从哪儿看出它雄伟壮丽的?

 重点理解“雕梁画栋、潘龙花纹、挺拔”等词,同时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体会天安门的壮丽。

在此基础上朗读。

 ⒊自由朗读第3段,想象文中所描写的宏伟的天安门广场。

  ⑴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他的壮观?

讨论自学。

  ⑵理清有哪些建筑物,分别如何描写,抓住“眺望、矗立、高大、金光闪闪、巍峨壮丽”等词,读中评析。

 三、讲读课文第四段

 指读,为什么说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⑴“向往”是什么意思?

 ⑵看图激情,毛泽东主席是怎样宣告?

训练朗读。

 ⑶想象广场上的群众,再次体会“无比向往”的含义。

 ⑷齐读第4自然段。

 四、讲读5、6自然段

 ⒈小声读,分别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什么时候的情景?

 理清两段的主要内容分别是①清晨升旗仪式;②节日之时。

 ⒉再读第5自然段,升旗仪式怎样进行的?

 画出最振奋人心的句子,“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体会句子中的深刻含义。

 训练朗读。

⒊小声读第6自然段。

 ⑴通过朗读评析指导,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生情,同时积累丰富的词汇。

 交流:

谁能把我们带到节日的天安门广场?

 你们看见了那热闹的场面了吗?

 哪些词语和句子让你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画面?

 在读中重点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华灯初放、彩灯辉映”等词的意思及所描绘的意境。

⑵背诵第六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课堂练习

   ⒈练习背诵。

   ⒉课后小练笔:

描写一处景物,要求按方位顺序。

  板书设计:

              1、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  新中国的象征    意

          雄 纪念碑  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 义

          伟 纪念堂  节日到来 美丽热闹 非

          壮 博物馆            凡

          丽 人民大会堂

复备栏

 

学生去过北京的只有一人,讲起来比较困难

 

这几个字特别难写,提醒学生注意

 

本课主要是县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读出民族自豪感,以及明白身兼得重任

 

总起全文的作用让学生理解透。

反复讲了三遍,特别是后进生多提几位。

这是四年级写作文最基本的构段方式,抓牢、抓实。

 

“栋”右边的“东”会多加一横,提醒

 

方位顺序学生空间想象比较差,在黑板上反复模拟你讲解。

 

抓住重点词理解

 

弄清“天安门是心中股噢的象征”的意思。

人们“无比向往”的原因。

反复读1、2、3自然段理解。

 

穿插讲解国旗班战士如何升国旗的,其间他们付出了多少?

讲解时教室里鸦雀无声。

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再次读4、5自然段。

 

出示后问出现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读来琅琅上口。

而且结构严谨,层次井然,表达十分精确明了。

让四年级孩子读这篇课文,我想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建筑物。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

,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壮观”二字非“天安门广场“莫属。

天安门红墙黄瓦、雕梁画栋,金水桥、汉白玉华表高贵依然,民族风采熠熠生辉!

作者又用了一系列方位词将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逐一勾勒,又用“雄伟壮丽、格外挺拔、巍峨壮丽、遥遥相对”等词语将它们一一描述,一幅壮美画卷尽现眼前,让人惊叹、让人折服。

只有朗声诵读才能表达我们内心赞叹、崇敬之心。

2、认识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翻开历史的画卷,天安门记着新中国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这是历史的声音,这是民族的声音,更是胜利和希望的声音。

“一唱雄鸡天下白”!

在这里,劳苦大众迎接新生,在这里,一个古老而崭新的民族开始崛起,在这里,欢乐和信心开始升腾……人们记住了这里:

天安门!

人们记住了这一天:

1949年10月日。

从那一天起,五星红旗就与旭日一同升起。

天安门广场永远热情无比——“鲜花与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这里真的沸腾了!

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此如红日冉冉上升,日益富强,日益伟大,永远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3、赏读课文,细细品位

作者谴词造句十分精妙,大量成语、比喻和象征手法、对偶的运用,都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

我们除了赏读文章,更要学习消化运用,例如:

学当小导游介绍天安门广场的各个景点,仿照第五自然段,用上方位词,描写一处景点。

补充资料

、天安门溯源

天安门位于北京市区中心的,它是中国的象征,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天安门,原是明、清两朝的正门,明永乐十八年

(公元1420年)建成,当时为三层楼式木牌

坊,名叫承天门。

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为今天的样式,更名为天安门。

天安门城楼为重檐歇山式屋顶,上覆黄琉璃瓦,成排的斗拱、大小梁枋以及天花藻井上绘有金龙彩画和吉祥图案,正脊、垂脊末端有鸱吻和仙人走兽,楼内六十根巨柱排列成行,方砖铺地一平如砥,南面有菱花格扇门三十六扇,全楼内外油饰一新,色彩绚丽。

在封建时代,天安门是北京城最高的建筑,通高九丈九尺,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加上正脊的鸱吻,通高三十三点七米。

城台用四十八斤重一块的大城砖筑成,建在近五尺高的石筑须弥座上,整个城台高三丈九尺。

城台上建有木结构双檐城楼,宽九间,进深五间,面积达二千平方米。

城台下有五个券门,中间是正门,最高大,过去只有皇帝可以进出;其余四个依次减小,供不同级别的人进出。

天安门前有一条玉带般的金水河,河上建有七座秀丽的汉白玉石桥,城门前后的两侧各有一对雕刻精美的华表和石狮。

这些精心的设计装饰和天安门融为一体。

从前,天安门是封建朝廷举行“颁诏”大典的地方。

后来,天安门前成为人民举行爱国民主运动的集会场所。

1919年的“五四运动”,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都是在这里集会游行,而后向全国各地扩展。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亲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二、发生在天安门的重大历史事件

19

00年(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血洒天安门;

1919年,“

五四”运动发源地;

1926年,天安门前的“三.一八”;

1935年,“一二.九”学生爱国救亡运动联队伍终于来到了天安门广场;

1949年,群英相聚天安门,开国大典——不朽的丰碑;

1949年、1959年、1999年,天安门广场的三次改、扩建;

1984年,国庆三十五周年大阅兵;

1988年,开放的天安门城楼;

1991年,庄严隆重的新升旗仪式诞生;

1994年,新式礼炮振国威;

1997年,香港回归夜;

1999年,欢庆祖国五十华诞旷世盛典,澳门回归;

2001年,申奥成功,沸腾的天安门广场。

三、国旗,和太阳一齐升起

  2分07秒,是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从地面升到杆顶的时间。

您可知道,为了这2分07秒,国旗班的战士付出了怎样的劳动?

  天安门广场的国旗必须和太阳一齐升起。

但是每天太阳出来的时间不一样,怎样掌握升旗时间?

国旗班从天文台索取一年365天太阳升、落时间表,把每月上、中、下旬各定一个升旗时间。

即使如此,还要根据气候变化,时时修订。

战士们的生活秩序全被打乱了。

盛夏酷暑,前半夜很难入睡,后半夜刚刚有些朦胧,就得起身整装,因为4时33分太阳在地平线露头,国旗也得同时升上22米高的旗杆顶。

风狂雨猛,雪飘雹打,太阳也悄悄升起来了,但是五星红旗却依然按日出时间稳稳地升起。

您可以想象,国旗班的战士是多么辛苦。

  每年,都有一些新战士被选到国旗班。

他们进班后都要接受严格检查,稍有不符合的地方,就要进行艰苦的矫形:

脖子向前探的,睡觉不能用枕头;腿并不拢的,要躺在床上用绳子把腿捆住;两肩不平的,要将肩和画在墙上的水平线平行,贴墙站着;胯外凸的,在腰里扎一根木棍……

  新战士们自觉自愿地磨练自己,直到练出标准的军姿。

 冬天,天安门广场寒风凛冽,国旗班的战士们觉得穿棉衣驼背鸡胸,手短腿短,与庄严的国旗太不相称,升旗时有损祖国形象。

于是,他们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升国旗时轻装上阵。

即使在滴水成冰的日子里,他们升旗时里面也只穿绒衣裤,戴单军帽、白线手套,腰扎皮带。

  你看,升旗电钮按动了,3名升旗战士昂首并踵,挺胸收腹,向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他们威武雄壮的形象给庄严的时刻增添了光彩。

四、相关图片

天安门前

的汉白玉华表

庄严的升旗仪式

 

礼花飞舞

练习设计

5天安门广场

班级姓名成绩

一、看拼音写词语

lǐng  xiù   xuānɡào   fèiténɡ      

(        )(        )(        )    

zhuānɡyán       jìniànbēi       huī  huánɡ

(        )(        )(        )

diāoyiánɡhuàdònɡ   hónɡqiánɡhuānɡwǎ

(           )(          )

二、四年级了,你的词汇量一定更加丰富了吧?

咱们来比比看,谁组的词多。

博()()()

政()()()

费()()()

三、比一比,再组词

栋()袖()政()

冻()抽()征()

沸()淡()壮()

佛()谈()状()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分类

()梁()栋()紫()红

五彩()()()()壮丽

()()黄瓦()()锦簇

1.描写建筑物的词语:

2.描写花草等植物的词语: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天安门是的象征。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

人民领袖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

从此,天安门广场成了全国人民的地方。

2.课文第三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天安门广场上有代表性的建筑物。

它们分别是、、、

和,是按方位顺序写的。

点明位置的词语有、、。

六、连一连

雄伟壮丽的        青  松           装  点        墓  碑

高大挺拔的        人民大会堂     题  写         家  园

翩翩起舞的        人  群            举  行        典  礼

七、选词填空

宽广 宽大 宽阔

1、汽车在()的公路上穿梭来往。

2、()的会议厅内,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四百多张椅子。

3、()的田野一望无际。

八、请在下面方框内画上你们学校的方位示意图,再借助方位词,用一段话介绍你们学校。

九、拓展与延伸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

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中广场,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首。

现在,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到这里参观、游览。

坐落在广场北端的天安门城楼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虽饱经沧桑却依旧朝气蓬勃、威严四仪。

聪明娃

你去过“天安门广场”吗?

去过的写写自己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没有去过的,选择文中的一幅插图,想象

假如当时你就在那里,会是怎样的情景(你会看到些什么?

想到些什么?

)呢?

试着写下来。

十、佳作欣赏

人民英雄纪念碑

你奠基在天安门广场上。

白玉的基础。

花岗石的台阶。

用白玉竖立起来的,你的高耸的身躯。

圣洁而庄严,壮丽而雄伟。

你像巨人一般地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上。

你的上面是北京的天空,北京的蓝水晶一般的天空。

从那蓝水晶一般的天空里,北京的阳光永远照耀着你。

你奠基在天安门广场上。

你像巨人一般地屹立在天安门广场

上。

你的上面是北京的蓝水晶一般的天空,你的白玉的身上披着北京的金色的阳光。

你的一边是人民大会堂,我们的琼楼玉宇般的人民的宫殿:

那里的灯,比星星灿烂,比太阳明亮。

你看啊,我们的党和毛主席培养出来的英雄,从祖国各地和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当代英雄,潮水一般地走进人民大会堂,向党汇报自己的光辉的成就,接受党的检阅,接受党的新的战斗的号令……

(呵,人民大会堂每天早晨向你问好!

你的又一边是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它们讲述着我们历代人民的不屈的斗争和不朽的创造,讲述着我们的党和毛主席领导人民革命的先辉的胜利!

你看呵,首都的人民从祖国各地和各条战线上来的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地走进博物馆,他们在那里重温我们的过去,他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现在,他们勇气百倍地奔赴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更加灿烂的未来。

(呵,首都的历史博物馆,首都的革命博物馆深情地注视着你!

而你的对面是巍峨的天安门和它的门楼。

门楼上的国徽永远照耀着你。

呵,门楼上的红旗,在北京的东风里呼啦啦地飘扬,在向你招手。

你奠基在天安门广场上。

白玉的基础。

花岗石的台阶。

用白玉竖立起来的,你的高耸的身躯。

你的四周,种植着数不清的松树。

千古常青的松树,形成翠绿的海洋围绕

着你,散发着芬芳。

你像巨人一般地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上。

你巨大的白玉的身躯,金色的字闪闪发光。

我们敬爱的毛主席亲自题了字。

毛主席的亲笔题字用黄金镌在你的白玉上: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人民永远纪念着你。

你流芳百世。

你永远为人民所景仰!

案例反思:

师;同学们,读了这些词,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生沉默一会,有生陆续举手)

生1:

老师,这些词都是描写节日的欢乐场面的。

师点头表示同意。

生2:

老师,这些词前面三行是写景物的,后三行是写人们的活动。

师:

(很激动)这个同学,你真了不起!

懂得节日的广场除了景美还有人欢,同学们,你们还能说说类似描写热闹的词吗?

(生纷纷举手,很兴奋)

生:

张灯结彩、欢天喜地、喜气洋洋、人山人海、车水马龙……

师:

这么多描写热闹场景的词,聪明的同学们,请你们选择其中一些词说一段话,好吗?

(生思考,个别生动笔写)

生1(上课比较好动)国庆节到了,街上人山人海,到处张灯结彩,花灯齐放,礼花飞舞,人们个个喜气洋洋、在纵情歌唱。

师大大表扬,生很得意。

生2:

(一直举手);中秋节到了,街上到处张灯结彩,人们纷纷出来赏花灯,有的在翩翩起舞,有的在纵情歌唱,鲜花和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好一派沸腾的场面。

……

师:

此时此景,我们可以用这段话中的哪两个词来概括?

(师画出:

辉煌、沸腾)

师:

你们知道“辉煌”“沸腾”什么意思吗?

生1:

“辉煌”意思是到处很都和华丽漂亮。

“沸腾”指人们都在欢呼,跳跃。

师:

同学们,如果你此时在天安门广场,你最想干什么?

生又纷纷举手

生1:

我想唱歌。

师:

你要唱什么歌?

生1(高兴):

我要唱周杰伦的歌。

生2:

我要拍手,欢呼。

生3:

我不走,留在那儿。

(师补充:

真是留恋忘返)

……

师:

多么辉煌,多么沸腾的时刻,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和节日的北京欢腾吧!

把这个美景和欢乐记在心里吧!

全班齐读

教后感:

“节日的广场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这个看似浅显的提问,却是起了“牵一而动全身”的作用。

正因为我以问导读,以读促思,以思促说,才有了学生直面文本,充分读书的动力,我不由想到,当今越来越多的教师,为了所谓课的拓展,不断的引入相关的链接知识,而忽视了文本本身的挖掘,本末颠倒,这是不对的。

“此时此刻,你如果你在广场,你最想干什么?

”这个问题抛出,引起了学生极大兴趣,产生要说的冲动,学生纷纷敞开心扉、自由倾吐,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使自己的情感和文本作者的情感一致,有了这样的情感铺垫,朗读这段时,学

生的情感才能达到饱和。

所以读书时,学生的表情是兴奋的,目光的热烈的,真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