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事局最新版《综合基础知识》讲义.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90094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26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人事局最新版《综合基础知识》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重庆人事局最新版《综合基础知识》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重庆人事局最新版《综合基础知识》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重庆人事局最新版《综合基础知识》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重庆人事局最新版《综合基础知识》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重庆人事局最新版《综合基础知识》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7页
重庆人事局最新版《综合基础知识》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7页
重庆人事局最新版《综合基础知识》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7页
重庆人事局最新版《综合基础知识》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7页
重庆人事局最新版《综合基础知识》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7页
重庆人事局最新版《综合基础知识》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7页
重庆人事局最新版《综合基础知识》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7页
重庆人事局最新版《综合基础知识》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7页
重庆人事局最新版《综合基础知识》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7页
重庆人事局最新版《综合基础知识》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7页
重庆人事局最新版《综合基础知识》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7页
重庆人事局最新版《综合基础知识》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7页
重庆人事局最新版《综合基础知识》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7页
重庆人事局最新版《综合基础知识》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7页
重庆人事局最新版《综合基础知识》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7页
亲,该文档总共9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人事局最新版《综合基础知识》讲义.docx

《重庆人事局最新版《综合基础知识》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人事局最新版《综合基础知识》讲义.docx(9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人事局最新版《综合基础知识》讲义.docx

第一编政治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

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建立,经过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9年10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了全面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其伟大胜利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建立。

从此,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统一的工人阶级的政党。

中共二大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正确的奋斗目标。

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举行反共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疯狂地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

从1927年8月1日起,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武装起义,在全国广泛开展了反对国民党的斗争,并深入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

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广泛开展土地革命,革命根据地得到很大发展。

但由于党内“左”倾领导的错误指挥,红军未能打破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

1934年10月10日晚,红军8万余人分别自瑞金、雩都等地出发,开始进行长征。

1935年1月红军攻克遵义城,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解决了当时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会议最后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闻天

代替博古负党中央的责任。

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全面抗日战争正式爆发。

根据国共谈判达成的协议,在陕北的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8省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改编后的八路军,立即开赴前线对日作战。

9月25日,115师取得了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对日作战的胜利。

从1941年到1943年,敌后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

为了战胜严重困难,坚持敌后抗战,中共中央先后提出十大政策。

在这些政策中,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是两个中心环节。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七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大会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使全党在思想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七大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

至此,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争取实现国内和平,建立一个民主的联合政府。

从8月29日开始,到10月10日结束,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撕毁“双十协议”和“停战协议”,以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从1947年

3月开始,国民党军队分别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

在陕北,毛泽东采取“蘑菇”战术与敌周旋,将敌人拖得精疲力竭之时,集中优势兵力,寻机将敌人各个歼灭。

在山东解放区,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于5月进行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精锐主力军整编74师,挫败了敌人对山东的重点进攻。

1948年秋,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及时抓住战略决战的有机时机,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历时142

天,消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蒋介石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

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

会议提出了彻底推翻国民党统治,迅速夺取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分析了全国胜利后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提出了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

会议还特别提醒全党要防止骄傲自满情绪,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

二、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斗争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在全国人民努力恢复国民经济的时候,我们还开展了抗美援朝运动,土地革命运动,“三反”、“五反”运动。

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胜利完成。

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对社会主义改造方针、政策的确定,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从而在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97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和人民今后的主要任务。

这就是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大会实际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这是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成果,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

1957年4月,中国共产党根据党的建设的实际情况,在全党开展了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

在整风运动中,由于对极少数人的右派言论的认识的偏差,党对阶级斗争的形势作了过于严重的估计和判断,导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把一批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错划为右派分子。

1958年,我们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严重泛滥开来。

1961年1月,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开始转入调整的轨道。

1962年1月,党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

1971年9月13日,林彪叛逃事件的发生,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1977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华国锋在政治报告中,总结了党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任务。

但这次大会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因而没有从根本上着手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

文章发表后,在全党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开始把人们从多年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三、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努力及其取得的辉煌成就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

《决议》还对建国以来的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作出了正确结论,并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

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论断。

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十三大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方针,确定了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重要的南方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断。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四大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

党中央坚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方针,加大了改革开放的步伐。

根据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我们成功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

1997年7月1日,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1999年12月20日,中国和葡萄牙政府在澳门如期举行了政权交接仪式。

澳门的回归,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行了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大会通过的新党章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999年,党中央统揽全局,领导全国人民胜利进行了三次重大政治斗争。

一是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轰炸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斗争。

二是对李登辉“两国论”的批判。

三是揭批“法轮功”的斗争。

2000年2月,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十六届一中全会选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

2003年,两千多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的取消,极大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4年,党中央明确提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5年,在全党开展了保持中共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2006年,党中央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精神支撑。

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深刻全面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并将其写入党章。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大会首次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中同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

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大会还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次大会向全中国和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节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理论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和根本宗旨

中共十八大修改的党章再次重申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路线

中共十八大修改的党章明确规定: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段的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三、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党的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党的各项任务的可靠保证。

党的作风反映着、影响着党。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的优良作风。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特别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着重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我们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还要重视和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四、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和党的团结统一

十八大修改的党章规定:

“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

”党的纪律主要包括:

党内生活和党的活动的基本原则;党的各种重要法规;地方各级党组织制定的具体条例,制度和规定;国家所颁布的宪法、法律、法令等。

胡锦涛把党的纪律概括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军队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五个方面。

认为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是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原则是全党团结的思想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纲领和路线是全党团结的政治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组织原则是全党团结的组织基础。

五、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和党的干部

十八大修改的党章规定:

“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是申请入党的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党章规定:

“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

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这些是共产党员的根本标准,是对共产党员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是共产党员区别于普通群众的根本标志。

党的十八大修改的党章中明确规定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和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干部选拔标准。

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基本方针。

第二章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开始萌芽、初步发展、走向成熟和继续发展等阶段。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的理论等内容。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一,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

当时时代的主要特点是战争与革命。

第二,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产物。

第三,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从此,中国工人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和领导阶级。

第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人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1915年兴

起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人和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渊源。

第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前提。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阶段

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发展而达到成熟。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论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1942年至1945年间开展的整风运动,使全党对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的毛泽东思想有了进一步认识。

毛泽东思想在党的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后的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发展。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和1997年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作的报告,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作出了完整和准确的概括。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凡是在实践中被证明是错误的理论观点和政治口号,无论是出自毛泽东个人的言论还是党的文件,都不属于毛泽东思想。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1.将中国资产阶级区分为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并指出了前者是革命的对象,后者是革命的动力。

2.科学分析了中国农民阶级及其各个不同阶层,指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农民是“中国工人的前身”,、“中国军队的来源”、“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力量”,“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3.指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内容,农村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

4.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加上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就成为中国革命的“三个

主要的法宝”。

上述思想,集中体现在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著作中。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1.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2.制定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采取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制定了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

3.提出了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

4.创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

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5.提出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存在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思想。

6.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此外,毛泽东还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可能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的两个阶段的设想,提出了经济体制和管理制度改革的初步设想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许多新政策、新方针,提出了“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的思想与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等等。

上述思想,集中体现在毛泽东的《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著作中。

(三)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毛泽东规定了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规定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即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指出了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

毛泽东还提出了一套人民战争的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是:

在战争全局上,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以

游击战、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以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适时进行战略转移。

上述思想,集中体现在毛泽东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论持久战》、《战争和战咯问题》、《目前的形式和我们的任务》等著名军事著作及有关重要的讲话中。

(四)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毛泽东精辟论证了政策和策略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总路线、总任务得以正确贯彻执行的保证;提出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毛泽东还在统一战线和领导同盟者及对敌斗争等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

其中在统一战线和领导同盟者方面主要有:

坚持求同存异,既统一又独立的原则;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提出在同顽固派的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提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二是对被领导者给予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以政治教育,等等。

在对敌斗争方面主要有:

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要掌握斗争的主要方向,不要四面出击;对敌人要区别对待、分化瓦解,实行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策略;对被打倒的反动阶级成员和反动分子,只要他们不造反、不捣乱、都给予生活出路,让他们在劳动中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反动统治区域,把合法斗争与非法斗争、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白区工作和革命根据地工作结合起来,在组织上采取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反对急性和暴露,等等。

上述思想,集中体现在毛泽东的《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论政策》、《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