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转换资料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人教必修4.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12184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转换资料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人教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转换资料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人教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转换资料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人教必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转换资料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人教必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转换资料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人教必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转换资料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人教必修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转换资料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人教必修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转换资料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人教必修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转换资料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人教必修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转换资料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人教必修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转换资料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人教必修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转换资料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人教必修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转换资料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人教必修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转换资料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人教必修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转换资料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人教必修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转换资料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人教必修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转换资料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人教必修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转换资料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人教必修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转换资料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人教必修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转换资料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人教必修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转换资料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人教必修4.docx

《高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转换资料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人教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转换资料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人教必修4.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转换资料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人教必修4.docx

高考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转换资料3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新人教必修4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高考典题回顾

例1(2010·江苏卷)针对中小学办学中存在的偏离国家课程计划、片面追求升学指标、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过长等问题,2009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五严”规定。

这表明(  )

A.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理论创新决定实践创新

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准确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针对问题,实施新的规定,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矛盾分析法,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A、B项均错误,C项正确,但不符合材料,因此选D。

例2(2010·福建卷)北极熊变瘦了!

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

下列选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

①水集鱼聚,木茂鸟集 ②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③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④物我一体,心物一体

A.①③          B.②③

C.②④D.①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为组合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生活与哲学中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等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

“北极熊减肥”与全球气候变暖,污染增多有着密切联系,鱼离不开水,鸟以林居,也体现了这一哲理,①当选。

自然界也是普遍联系的,③当选。

②④没体现这一观点,故排除。

例3(2010·江苏卷)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这对于加快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的提升,完善全国沿海地区的生产力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这表明(  )

①搞好局部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政府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实行调控 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④政府努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A.①④B.①②

C.②③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以江苏本土化材料为背景,考查阅读材料信息分析归纳能力。

材料信息“江苏沿海地区的发展”对长三角和全国的意义,体现的是局部对整体的意义,①符合,③不符合材料,通过《规划》是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属经济手段,②错误,④符合材料,体现了材料主旨,因此选A。

例4(2010·重庆卷)火山喷发使欧洲许多机场关闭,因此带来这些地区陆路交通的繁忙。

有科学家认为,本次火山喷发还可能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火山喷发(  )

A.是欧洲陆路交通繁忙的内因

B.对交通和气候的影响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C.可能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体现了事物间的主观联系

D.作为一种自然灾害,是对人类诸多不道德行为的警示

答案:

B

解析:

本题以火山喷发为背景,考查联系的有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火山喷发引发交通繁忙,甚至气候变化,体现联系的普遍性。

A、C、D本身错误。

例5(2010·四川卷)“竹竿效应”源于对果农收摘果实的观察,果农常用竹竿收取有刺大树上的果实,只有竹竿最长的才能收得最多。

“竹竿效应”蕴含了应将关键因素作为“竹竿”,“竹竿”有多长,水平就有多高的道理,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结的,要善于全面分析和处理矛盾

③全局和部分是相互制约的,要学会处理好关系全局的决定因素

④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要学会有效促进事物从量变到质变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为组合选择题,主要考查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矛盾的观点等知识,考查学生把握关键信息和判断分析能力,“竹竿效应”强调要抓住关键因素、抓住主要矛盾,①正确,“只有竹竿最长的才能收得最多”说明处理好部分,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整体效果,③正确,②④材料没体现。

例6(2010·全国卷Ⅱ)原产于美洲的巴西龟引入中国后,被不少人当成宠物饲养。

然而,研究发现,繁殖力和捕食能力都很强的巴西龟一旦进入野生环境,就会掠夺本土龟类的生存资源。

使本土龟类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之一。

呼吁人们警惕巴西龟的侵害,这一警示的依据是(  )

①尊重自然固有的客观联系,不能人为地干预生物的生存条件

②认识生物间的制约关系,不要人为地改变自然界固有的生态平衡

③认识环境的具体联系,尊重生物原有的生存条件和环境

④保护本土生物的生存环境,应防备和消灭最危险的入侵物种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阅读材料信息和把握关键信息的能力。

解答时注意题干信息,“巴西龟一旦进入野生环境”和限制性要求“依据”。

①与材料不符,材料启示我们要干预巴西龟的生活,④“消灭最危险的入侵物种”的表述是错误的,因此排除①④,选②③,故B项正确。

思维互动启迪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考点归纳

考点一、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考点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1)联系的含义。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具有普遍性。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2.联系的客观性

(1)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联系的分类:

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①人类产生之前就已存在的联系属于自在事物的联系。

②人类产生之后的联系,即属于人类实践产物的联系叫人为事物的联系。

(3)联系的客观性的方法论要求。

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

(1)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2)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

不同的联系对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作用不同,因此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时,既要注意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外部条件。

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关注事物外部条件。

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3)联系的多样性的方法论要求。

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重点分析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在联系的观点上,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

一是把联系的普遍性理解为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直接的联系,从而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二是把联系的客观性等同于联系不可改变,如果人们试图建立新的联系,就是对联系的客观性的否定。

这两种认识之所以错误,是因为:

(1)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

但并非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的、直接的联系。

普遍联系只是说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与周围的事物(不是所有事物)相联系的。

(2)联系的客观性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因此,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要把普遍联系原理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联系的客观性告诉人们,不能用主观臆造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的联系,但并不是说联系永恒不变,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实际上人们可以创造条件,改变或创造出新的联系,这并不违背联系的客观性。

2.准确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世界的普遍联系的关系

(1)二者的区别:

二者的内容和地位是不同的,前者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是唯物论回答的问题;后者说明的是世界的状态“怎么样”,是辩证法研究的问题。

(2)二者的联系:

①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出发,就必然要承认世界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因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表明,世界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都是物质的不同形态、属性、形式和机能的联系。

②没有物质的统一,就没有联系;没有联系,也就无法统一。

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和联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一致的。

③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和世界的普遍联系原理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3.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关系问题

(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

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这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并不是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人们只有遵循事物本身的必然联系进行活动时,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如,我国进行的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改革,我们正在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与我国的商品经济社会原本就存在着必然联系。

改革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3)既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又承认人发挥自己的能力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思维辨析

1.关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与实质核心

(1)联系、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诸规律、范畴则是从不同方面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联系、发展的观点也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

(2)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③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④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2.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思考

(1)哲学上的联系与具体联系的关系。

哲学上讲的联系是对万事万物具体联系的抽象与概括,是一种抽象联系。

它与其他联系的关系是:

抽象联系是具体联系的抽象与概括,具体联系是抽象联系的具体表现。

简单地说就是一般与个别或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正确理解联系的条件性。

①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产生、发展,又在一定条件下趋于灭亡。

任何具体联系都依赖于一定的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联系的性质和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这就是联系的条件性。

②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把握事物的条件。

一方面,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可以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或者创造所需要的条件,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另一方面,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或创造条件。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存在,才会产生某种联系。

(3)关于联系观点的比较。

联系普遍性所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联系的条件性强调的是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易错明辨

1.辩证法只能与唯物主义结合,形而上学只能和唯心主义结合。

(×)

[明辨]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都是既可以和唯物主义结合,又可以和唯心主义结合。

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所以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

[明辨]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因为矛盾是联系的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3.联系具有普遍性,因此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

[明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

每个事物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部分或环节,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但承认联系具有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联系又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只有具备条件,事物之间才会发生联系,否则就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从而陷入唯心主义泥潭或诡辩论。

4.联系具有客观性,因此具有不变性。

(×)

[明辨] 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是不矛盾的。

对联系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唯物主义,又要坚持辩证法。

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以坚持事物客观性为前提。

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的客观联系。

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

所以,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不能改变联系。

5.联系的多样性等同于联系的普遍性。

(×)

[明辨] 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事物的联系也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

而联系的普遍性则是说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现象和过程这样或那样地联系着,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任何事物、现象、过程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

联系的多样性是指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有着不同性质的联系、必然联系和间接联系、本质联系和现象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而联系的普遍性讲的是联系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6.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

[明辨] 联系是普遍的,但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7.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

[明辨] 两种联系都是客观的。

8.人能够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说明联系具有主观性。

(×)

[明辨] 联系具有客观性。

9.哲学上讲的联系就是具体联系的总和。

(×)

[明辨] 哲学上讲的联系是对万事万物具体联系的抽象与概括,是一种抽象联系。

它与具体联系的关系是:

抽象联系是具体联系的抽象与概括,具体联系是抽象联系的具体表现。

简单地说就是一般与个别或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考点训练

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  )

A.是否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B.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

D.是否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答案:

B

解析:

此题较容易,只要教材内容熟,就能选出B。

2.漫画中的小男孩违背了(  )

①联系的普遍性 ②联系的可变性 ③联系的客观性 ④联系的条件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B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联系的理解。

联系具有客观性、条件性,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小男孩把自己的成绩和朝韩冲突挂钩,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故选B项。

3.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专业市场创造了“买全国、卖全国”的商机,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了共享式销售平台和场所,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交易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逐步形成覆盖全国、辐射全球的商品营销网络,成为推动浙江省农村工业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主要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样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D.整体与部分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答案:

B

解析:

“买全国、卖全国”体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推动事物发展,故选B。

A、C、D不符合题意。

第二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考点归纳

考点三、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第一,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第二,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第一,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第二,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考点四、系统优化方法

1.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从属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系统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1)含义: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基本特征:

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方法论要求

(1)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2)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的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3)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4)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重点分析

1.正确把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整体

部分

区别

(1)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2)整体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3)整体统率部分

(1)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2)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3)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联系

(1)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

(2)部分是整体的部分,任何部分离开整体,它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3)二者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要求

(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1)联系的观点是说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每个事物都与它周围的事物处于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之中,这些对它发生影响和制约的事物就是它存在和变化的条件。

条件不同,事物的性质、状态和功能就会不同。

所以,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只有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3)我们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反对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例如:

“下雨好不好?

”如果脱离一定具体条件是难以判断的。

只有把握了它的条件,才能作出科学的判断。

久旱适甘霖,是件好事;连续不断的洪水,就是一件坏事。

3.如何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1)从认识方面来说,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在联系中把握各个部分,在联系中把握事物整体,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和准确的认识。

(2)从实践方面来说,系统优化方法要求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着眼于整体功能状态的优化,力求系统的最佳效应。

系统的性质是要素、结构、环境三者的函数,其中结构起着关键的作用。

所以,要十分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协调有序,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思维辨析

1.关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要注意的

(1)整体大于部分,但不是说整体功能一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当部分以合理有序状态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不合理的无序的状态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一定意义上”指出了两者的共同点,但两者不能画等号。

虽然两者都强调整体性、相互依赖性,但系统还强调层次性、有序性。

2.“四位一体”与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十七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

这一拓展,彰显出中国经济社会将朝着协调均衡可持续的更高层次发展。

仅从发展经济学角度看,那将是由粗转精的高质量增长,是中国经济从低端向中高端发展的一大飞跃。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最伟大的成就,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其中,就蕴涵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思想。

具体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易错明辨

1.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

[明辨] 整体是指由事物的各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

部分是指组成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要素及其发展全过程的某一阶段。

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其区别是二者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当各个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状态及结构形成整体时,各部分原有的性能得不到发挥,力量削弱,甚至相互抵消,这时整体功能就会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对此应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

[明辨] 这两对关系不能完全等同,因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是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即两对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都是相互依赖等方面,而系统中讲的层次性原则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没有。

考点训练

1.在国际外汇市场上,美元交易占整个市场交易的86.3%。

一旦美国的金融和经济出现动荡(经济危机、美元贬值等),必然引起全球经济的波动。

这体现了(  )

A.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

B.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D.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检测考生对相关哲学道理的理解和运用。

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是因为美元在国际外汇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体现了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D正确。

特别注意这么一种说法:

关键部分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这是不正确的,必须是“在一定条件下”。

2.在新形势下,加快提升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促进这一地区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这表明(  )

A.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B.整体对部分具有统率作用

C.部分的功能影响着整体的功能

D.部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