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新K12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堂达标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第1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1251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最新K12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堂达标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第1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最新K12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堂达标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第1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最新K12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堂达标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第1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育最新K12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堂达标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第1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育最新K12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堂达标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第1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教育最新K12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堂达标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第1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教育最新K12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堂达标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第1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教育最新K12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堂达标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第1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教育最新K12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堂达标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第1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教育最新K12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堂达标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第1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最新K12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堂达标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第1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docx

《教育最新K12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堂达标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第1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最新K12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堂达标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第1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最新K12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堂达标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第1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docx

教育最新K12政治人教版必修3课堂达标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第1课时《传统文化的继承》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1课时 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2.继承性的表现。

(1)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的继承。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

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

中国传统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中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

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说:

“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

三千多年以来,玉的质地、形状和颜色一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的灵感。

”儒家学说赋予玉以“德”的内涵,“君子比德于玉,温润而泽”。

这种寓德于玉、以玉比德的观念,成为中国玉器久盛不衰的精神支柱。

中国玉文化既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同时也培养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如“宁为玉碎”的民族气节,“化干戈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等。

玉文化的发展体现了传统文化什么特征。

提示:

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民族性。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的作用。

(1)积极影响: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消极影响:

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就起消极作用。

 

在日渐强劲的城市化浪潮中,很多城市古建筑在远未濒危时就被拆除了,这不仅是浪费,更是对城市文化传统的“屠杀”。

失去了文化传承的城市是文明残缺的城市,看不见历史的城市是文化的“死城”。

这启示我们在城市化进程中应当怎么做?

提示:

要重视对传统建筑的继承,认识到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2)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具体做法:

①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②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德行之一。

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意思是说,孝顺长辈、尊敬兄长是能够爱别人的前提和根本。

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变成“愚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枷锁。

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孝敬父母,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的义务和责任,是现代家庭中调节上下辈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

(1)上述材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请简要说明传统文化对当代人们生活的影响。

提示:

(1)传统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特点。

(2)①在今天,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②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1.“身如竹叶心如水,不带江南一线归”。

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强调为官始终清廉,刚正不阿。

今天我们继续强调领导干部要清正廉洁,但又赋予了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容。

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传统思想对当代人的价值观念仍有影响 ④传统文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解析:

材料强调传统文化对今天的人们还有深刻影响,且不断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体现了①③;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文化的民族性,②与题意无关;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发展,故④表述不科学。

答案:

B

 

2.“杯小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中国的酒文化有千年的历史。

中国人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说法,然而今天众多的酒驾惨案却不得不让人们反思我们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可见()

A.传统文化对今天的中国社会发展仍具有积极的影响

B.经济、政治的变化决定着传统文化的发展

C.对待传统文化必须要“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

D.面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解析:

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批判地继承,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不科学。

答案:

D

 

3.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和独特风格。

以故宫建筑群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建筑()

①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②具有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 ③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以传统绘画为代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传统绘画属于传统文艺,④错误,排除。

故答案选A项。

答案:

A

 

4.《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

每逢重阳佳节,很多单位组织敬老活动。

这表明()

①透过传统节日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 ②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④传统习俗有助于培育文明风尚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由“重阳佳节”可知,①③符合题意;由“组织敬老活动”可知,②符合题意;材料中讲的是传统节日,而非传统习俗,此外对待传统习俗要具体分析,故④不能入选。

答案:

A

 

5.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浸透了所有中国人、所有海外同胞的心田。

中华文化具有比血更强的凝聚力,它能够把全世界中华儿女的心连在一起。

不尊重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这主要是因为()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

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解析:

材料强调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是尊重传统文化的原因。

答案:

D

 

 

一、选择题

1.中国的传统绘画与诗赋、散文、楹联、书法以至篆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形成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传统,成为与西方艺术风格迥异的东方艺术的代表形式之一。

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解析:

由与西方艺术风格不同可知,体现了民族性,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2.虽然《大闹天宫》依然能唤起很多人美好的记忆,但“《西游记》都看了几百遍啦”这句话足以让现在的儿童文学家汗颜。

孩子的评价很残酷:

“我不要看孙悟空,我就要看哈利·波特!

”这表明()

A.我们的古老文明已经完全失去竞争力

B.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使其不适应现代文明

C.我们的文化需要与时俱进

D.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不容易为世界所接受

解析:

A、B、D三项本身表述有误;由“都看了几百遍啦”可知,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3.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

这种观点()

①忽视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②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 ③否认了文化继承的必要性 ④承认了文化发展的可能性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显然是只看到了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而忽视了它的积极作用,①②正确;这一观点不承认传统文化存在积极的一面,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必要继承传统文化,③正确。

答案为A项。

答案:

A

 

4.封建社会宣扬的“君权神授”的思想,其实质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

现如今,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这一变化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②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 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传统文化会因时而变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君权神授”的思想是维护封建君主利益;现在我们坚持依法治国,其实质已发生了根本变化,这说明我们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的基础上又发扬光大,也说明“法治”在不同时代实质不同,故②③④正确;而材料未讲民族性,故①不选。

答案:

D

 

5.京剧理论家刘连群说,越是科技发达、经济走向全球化,一个国家就越重视对本民族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

之所以要重视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因为()

①传统民族文化是至高无上的,是优越于其他民族文化的 ②没有民族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民族文化就不能丰富发展 ③传统文化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传统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析:

本题强调重视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二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据此可知,②④符合题意;①③表述错误,应排除。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

然而,在西方“愚人节”“圣诞节”等传统节日的侵蚀渗透下,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

结合材料,说说作为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有什么共同特性?

对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

答案:

(1)①这些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传统习俗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习俗也会起阻碍社会前进,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①既不能一概保留,也不能全部抛弃。

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②对于祖国的传统习俗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③对于西方传统习俗要充分吸收其有益成果,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民族文化只有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享世界文化创新的成果。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