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美与共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学案苏教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1359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美与共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学案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美与共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学案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美与共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学案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美与共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学案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美与共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学案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美与共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学案苏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美与共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学案苏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美与共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学案苏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美与共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学案苏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美与共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学案苏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美与共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学案苏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美与共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学案苏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美与共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学案苏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美与共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学案苏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美与共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学案苏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美与共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学案苏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美与共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学案苏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美与共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学案苏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美与共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学案苏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美与共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学案苏教版.docx

《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美与共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学案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美与共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学案苏教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美与共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学案苏教版.docx

高中语文第3单元文明的对话问题探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美与共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学案苏教版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美美与共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憎恨(  )  骇人听闻(  ) 热忱(  )

盛气凌人(  )谦逊(  )糟粕(  )(  )

酝酿(  )收敛(  )相得益彰(  )

欺凌(  )便捷(  )悠闲(  )

媲美(  )气氛(  )束缚(  )

[答案] zēnɡ hài chén línɡ xùn zāo pò niànɡ liǎn zhānɡ línɡ jié yōu pì fēn fù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蔓

 

(2)乘

(3)壳

(4)烙

[答案] 

(1)màn wàn 

(2)chénɡ shènɡ (3)ké qiào (4)lào luò

2.语境辨析法

(5)苹果中国官网悄(  )悄降低了iPhone8G版本的售价,不知道这次悄(  )然降价是什么原因,不过便宜了终归是好事。

(6)盛(  )老师盛(  )情邀我去她家做客,并帮我盛(  )饭。

(7)银行(  )发行(  )股票,报纸刊登行(  )情。

(8)薄(  )荷油味不薄(  ),很受欢迎,但要薄(  )利多销。

(9)十位选手的水平参差(  )不齐,但每位选手都有一名供其随时差(  )遣的球童。

[答案] (5)qiāo qiǎo (6)shènɡ shènɡ chénɡ (7)hánɡ xínɡ hánɡ (8)bò báo bó (9)cī chāi

二、写对字形

(1)

  

(2)

(3)

(4)

(5)

(6)

[答案] 

(1)渺 缈 眇 

(2)忱 耽 眈眈

(3)崇 祟 (4)贬 砭 (5)讦 奸 (6)沏 砌

三、积累词语

1.明确词义

(1)重蹈覆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绝无仅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言过其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骇人听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妄自菲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纷至沓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相得益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2)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

形容非常少有,极为稀有。

(3)说话过分,不合实际。

(4)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5)过分地看轻自己。

(6)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7)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示各自的好处。

(8)自己不想要或不愿意的,就不要施加给别人。

现多指应该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多为别人着想。

2.理解辨析

(1)蔓延·曼延

“蔓延”指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曼延”指连绵不断,偏指静态的。

(2)攻击·攻讦

“攻击”的意思比较宽泛,指进攻或恶意指责他人;“攻讦”指揭发别人的过失或阴私而加以攻击(多指因个人或派系利害矛盾),有特定的适用前提。

[语言运用]

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和成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

传统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具有钳(gān)制思想、束傅行动的本性,常常造成突飞猛进的局面。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钳(qián) 傅-缚 突飞猛进-原地踏步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不同,它不具备有形的实体,不可捉摸,仿佛无所在,但它却无所不在,____________________。

A.也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之中,既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

B.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也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之中,既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

C.既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之中,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

D.既存在于一切传统文化之中,还在你我的灵魂之中,也存在于一切现实文化之中

C [根据语意连贯原则,“既……也……还……”,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要想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首要的条件第一应该是各自能够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心态,就是中国古人所谓的“君子之风”。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语义重复,去掉“第一”。

[资料链接]

美国近代科学史的奠基人——乔治·萨顿

乔治·萨顿(1884—1956),美国科学家,近代科学史的重要奠基人,生于比利时。

他将科学史视为沟通科学与人文的最好的桥梁。

他通过一生的努力,奠定了科学史学科的基础,建立起科学史的教学体系,被人们

称为“科学史学之父”。

他也是新人文主义的先驱,他一生为清除地域和民族偏见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代表作是《科学史导论》。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

费孝通(1910—2005),汉族,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著作有《生育制度》《乡土中国》及译文《文化论》《人文类型》《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等。

 

传统审视者——庞朴

庞朴(1928-2015),江苏淮阴人,中国现代学者。

主要著作有《沉思集》《稂秀集——中国文化与哲学论集》《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公孙龙子研究》《儒家辩证法研究》等。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在上古和中古时期,东方曾经建立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东方科学对西方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但18、19世纪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西方科学迅猛发展,东方在科学技术及物质文明方面与西方差距越来越大,这种局面在许多西方人头脑里产生了骄傲和轻视东方科学文化的思想,本文就是针对这一现象写的。

《美美与共》

1990年12月,在就“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主题进行演讲时,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总结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箴言”。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20世纪80年代,随着外国尤其是港台新儒学的兴起,再加上改革开放以后比较宽松的政治思想环境,在中国内地兴起了一股文化热。

学术界普遍对即将过去的一个世纪进行反思,试图总结中国长期革故鼎新运动中的经验教训。

在文化探究方面,理论界也比较活跃。

有人提出了“回归传统”的口号,读经、复兴儒学成为一时的风尚。

在这种背景下,庞朴针对这种种现象,于1991年4月写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文,从文化学的角度,做出了分析。

[文本鉴赏]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本文通过对东西方科学的关系及东方科学在发展人类文明方面的作用的论述,指出西方科学仍然需要东方科学,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为真理服务,更完满地实现人类的使命。

《美美与共》

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倡导从现在起就必须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文章通过阐述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内容、特点及利害关系,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决裂,将过去彻底砸烂,而是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构筑未来大厦。

[答案] ①东西方的融合 ②相得益彰、共同繁荣

③(虚) ④双重性

[文本深读]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一、阅读课文第1~3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章第2段“在很大程度上,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一句有何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东西方文明的关系,也形象地说明了“实验科学”是东西方文明的共同产物。

2.作者认为希腊文明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引用这一事例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原因:

妄自尊大,盲目排外。

目的:

证明中心论点“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说明了尊重外来文化的必要性,告诫那些排斥东方文化的人不要重蹈覆辙而要引以为戒。

二、阅读课文第4~7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作者为什么说“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

他们大多数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西方文明没有经过历史的考验,它将进步,将衰退,抑或灭亡?

西方的文明中有许多不健康的因素,能延续与否,还不一定。

②尽管科学方法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它也还不是十全十美的,科学方法的利用也会产生两种局限:

第一,这种方法不能永远使用;第二,这种方法很容易被错误地应用。

三、阅读课文第8~10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碰头”一词的使用有何巧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碰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东西方文明必然相遇。

作者由此在下文中再次强调东方文明所带来的深远的历史意义。

5.“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句话包含了哪些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光明”一词运用了双关、隐喻的修辞手法,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比喻来自东方的真理。

文明始自东方,科学的种子,包括实验方法和数学,都是来自东方的,而科学方法则产生于西方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这句话说明如果东方的思想和西方的法则完美地结合,必然会使世界文化大放异彩。

《美美与共》

四、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6.什么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

7.要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境界需要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摒弃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需要两个方面的改变: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需要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闭关排外的心理;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需要克服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的心理。

8.为什么要“美美与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是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文化心态,是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对人们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提出的精神要求。

9.本文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举例论证。

如举唐朝的时候,日本善于“美人之美”,达到了双赢的结果,很好地支持了作者“美美与共”的主张。

(2)引用论证。

如倒数第二段引用孔子的哲学思想,告诉人们应该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异文化。

(3)对比论证。

如第三段通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对待不同文明的态度的对比,论述了达到“美美与共”这一境界的困难。

10.有人认为:

“只要各美其美,就能实现天下大同,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文化的个性和特征,都有自己文化的精华,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这些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文化,共同构成了多样性的世界文化。

因此,要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并保持好本民族的文化。

(观点二)在当今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情况下,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它们不仅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而且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观点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各国人民、各族人民相互尊重,共同维护、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变得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五、阅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11.文章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分别写了“传统文化”“文化传统”“财富和包袱”,这样分别阐述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样写由浅入深,将深奥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

先从要说明的概念入手,详细阐释概念的内涵,使得后面的说理深入透彻,水到渠成。

12.“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两个概念有着怎样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角度

传统文化

文化传统

概念落脚点

“文化”

“传统”

内容形式

表现为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表现为一种抽象的精神意识,或者是一种共同的心理状态,即一种民族精神。

表现特点

时代性、民族性。

惰性、渐变性。

作用

应运而生,在发展过程中,有的与时俱进,有的播迁他邦,有的昙花一现,作用不一样,但均是合理的。

总体上说既是一种惰性的力量,又是一种无声的指令,凝聚的力量,集团的象征,是社会稳定、国家巩固的基础。

发展变化

有的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有的消亡,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

随着时间的变化也会变化,也会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这种变化是缓慢的、渐进的。

态度

应该批判地继承。

应该学会吸收、借鉴、整合。

13.为什么说“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既是“财富”又是“包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说“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是“财富”是因为它们是一个民族的根本,是一个民族得以维系下去的精神力量;说它们是“包袱”是因为传统的“惰性”力量会钳制人们思想,束缚人们行动的本性,造成原地踏步的局面,不利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

14.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西洋化,就拿过节来说吧,中国的七夕就不如外国的情人节来得浪漫。

你如何看待中国人过洋节而冷落中国本土节日的现象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年轻人喜欢追求时尚新鲜,所以爱过洋节,这没有什么,只要不过分地浪费金钱和时间在这上面,我想过洋节没有什么不好,对社会来说,还能起到拉动经济的作用。

在我看来,中国近些年与世界接轨的程度越来越高,中国人过洋节反而是中国融入了世界这个大家庭的一个良好表现,只有中国真正地融入世界,世界的大舞台真正接纳了我们这个13亿人口的大国,我们才能继续稳步地向前发展。

(观点二)我们不能一味地只过洋节,而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但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我们现在过洋节,是为了将来能够让外国人也过我们的中国节,我们应该中国节外国节一起过,不应该厚此薄彼,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繁荣。

(观点三)其实过节只是一个形式,只要和家人朋友在一起开心就行,为什么一定拘泥于形式呢?

现代年轻人的思想意识和我们的父母有很大的差别,对我们传统的节日可能根本不知道,加上对西方文化接受的较多,这种现象并不奇怪。

其实父母也不要苛求孩子太多,只要能在传统节日和平常的闲暇时间多看望自己就行了。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辩证分析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文,最大的特点在于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分析问题,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的好处在于避免挂一漏万,防止文章不严密。

例如文章在分析“文化传统”的不足时,在论述“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既是财富又是包袱时,都是辩证分析的再现。

2.写法指导

怎样运用辩证分析的写作手法

一般情况下,对议论中心进行辩证分析,通常要注意以下哲学观点的运用。

(1)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

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

论证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采用静止不变的观点分析,就不可能揭示出它内在的客观规律,就必然违背事理;只有抓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发展中分析问题,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所在。

(2)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分析一个问题时,要注意它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

(3)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

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才能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的片面性。

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它的这一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面;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注意它的反面。

3.迁移运用

对成语“滥竽充数”进行辩证分析,利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续写下面的文段。

(200字左右)

“滥竽充数”新解

家喻户晓的“滥竽充数”故事,过去多用来批评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

这个故事警示后人要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经受住一切考验。

今日再读,竟觉得南郭先生固然可悲,但真正令人深省之处却在于故事中的其他角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示例】 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用人不察,又不懂装懂,给了南郭先生充数之机;乐队队长只取俸禄,不尽职务之责,竟不知队伍中有“竽盲”之实,抑或知而不报,对上级极端不负责任,让南郭先生自在地混了几年;南郭先生身边的“竽师”肯定听得出他不会吹竽,然而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不去或不敢伸张正义,以至于南郭先生愚弄了别人还自鸣得意。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当今地球上的人类,应该比古代人具有更广阔的胸怀、更远大的目光,对于不同文化有更高的鉴赏力,拥有一个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良好心态。

在这方面,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包含深刻哲理的宝贵经验。

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不是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又如“修己而不责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等,这样的格言,都包含了克己、忍耐、收敛的意思。

【应用角度】 “包容”“自省”“忍耐”等。

2.素材应用

学会包容他人,互相欣赏,和平共处。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争端中找寻平衡点,在分歧中求同存异,搁置争议,理解对方,达成共识。

宽容,不仅仅是一种气度,一种风格,还是一种临高望远的大智慧。

海纳百川,山容万树,是一种博大的宽容;“历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是睿智的宽容。

其实无论国家、民族、组织之间,抑或同事、夫妻,甚至陌生人之间,如果都能做到“共美”,这个世界真的就会达到和谐的境地。

[群文阅读]

导读:

“传统”本身“既是财富,又是包袱”。

所以对待传统既不能把它当作神圣的偶像供奉起来,也不能把它当作历史的垃圾,简单地予以抛弃。

应辩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两重属性,从新的视角和层次来理解和再现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弊端,并从中汲取复兴中华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