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课内现代 文练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1480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课内现代 文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八上课内现代 文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八上课内现代 文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八上课内现代 文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八上课内现代 文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八上课内现代 文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八上课内现代 文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八上课内现代 文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八上课内现代 文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八上课内现代 文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八上课内现代 文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课内现代 文练习.docx

《八上课内现代 文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课内现代 文练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上课内现代 文练习.docx

八上课内现代文练习

《芦花荡》

二、《芦花荡》

55---63段

(一)

1.语段选自小说《芦花荡》,作者是著名作家孙犁。

2.读文段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qiú(泅)dèng(瞪)剥(bāo)藏(cáng)

3.这几段文字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

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动作、神态描写突出了老头子机智勇敢的性格。

]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语段的主题思想。

[记叙了老头子用计将鬼子引进陷阱,并消灭鬼子,替大菱报了亿的壮举,歌颂了老头子智勇双全,爱憎分明的英雄行为。

]

5.“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

这里为什么写老头子张皇失措?

[“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这里是老头子为了诱惑敌人上当故意装害怕的样子,表现出老头子的机智。

]

6.文段交代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有什么用意?

[为后面写水下藏有钩子埋下伏笔。

]

7.“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

[用“找”写出了老头子设计陷阱的巧妙,也写出敌人的胆怯和愚蠢。

]

8,“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表达效果?

 

答:

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老头子痛打敌人的情景,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

9.写老头子敲打鬼子时,为什么又写“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这里的景物描写烘托了老头子为大菱报仇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

也表明美丽的荷花淀是不容侵犯的,如果有人来犯,必然没有好下场。

]

10.试揣摩藏在芦花下的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并写出来。

[别看他这么大年纪,真是老英雄啊!

我真是小看了他。

你看他,毫不畏惧、足智多谋。

剥莲蓬吃,是在引诱鬼子。

水上有血,水下顶有机关!

他驾船的本领神了,好像牵着鬼子的鼻子在转。

他真有本事,不用枪,一个人就能对付十几个鬼子,叫鬼子只有挨打的份,没有还手的力。

老英雄砸得好,狠狠砸!

大菱的仇算是报了,回去告诉大菱,让她知道这英雄的故事,早日养好伤,向老英雄学习,打败日本鬼子。

]

(二)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

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

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

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

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

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南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

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

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

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

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11.选文第一段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既点明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又为人物出场作铺垫,点明人物活动的场所。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那种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烘托了出来,充满了意志和力量。

]

12.文中加点的“敌人的愿望”指什么?

[防止有人给苇塘的队伍运送粮草,企图扼杀苇塘内的抗日队伍。

]

13.文中划浪线的句子表现了老头子什么性格?

[充满自信的性格。

]

14.选文写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主要表现在什么上?

用自己的话概括。

[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

]

15.请在选文中画出“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的语句,并且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

“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每天夜里……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

“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点明了老英雄性格的核心。

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

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功过都是由这一点发出来的。

]

16.概括选文的内容

[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及老头子这一英雄形象。

]

17.加横线的段落对人物进行了什么描写?

表现了人物什么特点?

[外貌、神态;写出老头子老当益壮,充满活力。

]

18.“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这句话中的“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否换成“干瘦得像老了的枯树”?

为什么?

[不能。

原句表明老头子虽瘦却精神饱满,充满活力、无所畏惧;改句贬义色彩太浓,有损人物形象。

4.怎样理解“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一句?

 [通过交代老头子的眼睛特点,赞美白洋淀人民。

]

5.加点词语“过于”是什么意思?

用在这里是否含有贬义?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过于”有非常的意思,老头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

另一方面,确实有过头的意思,大女孩子之所以受伤,跟他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是有关系的。

这些都是他过于自信以致有点麻痹的表现。

“过于自信和自尊”,是老头子性格的核心,他的功与过,都由此生发。

]

6. 结合全文,分析一下“老头子”为什么能“像没事人”一样,心情悠闲地“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其中的“事情”指的是什么?

[老头子乐观、自信。

“事情”指如何消灭鬼子,保障部队供给等。

]

7.选文最后一段,“敌人发了愁”的原因是什么?

[他们的封锁落了空: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

]

8.苇塘里传出的歌声表现了苇塘中的人什么样的精神风貌?

据此,你有什么感受?

[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只有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胜利。

]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飞渡过30万人。

④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⑤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

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⑩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1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1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13)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1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1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

(1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17)我军前锋,业已②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这则消息的“电头”是________,“导语”部分是第________句(只填序号)。

主体部分是第________句。

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________。

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

________。

1.(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②、③—(17)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锐不可当 

2.第⑤句能否改为:

“现在,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多一半,剩下的23日可渡完。

”为什么?

第(16)句中“歼灭”与“击溃”,“占领”与“控制”这两组词在句中能换吗?

为什么?

2.⑤句不能这样更改。

“现在”与“至发电时止”比,不如后者概念确切;“多一半”与“2/3”比,表达含混,模糊不清;“剩下的”所指不明(是人?

是物?

),“余部”是军事术语,贴切,得体。

(16)句中的词语都不能互换。

“歼灭”指“全部消灭”,“击溃”指“被打击而逃散”,“占领”指“彻底得到”,“控制”指“拥有主动权。

”这两组词的后一个在程度上都不如前者深,当然不能互换。

 

3.第(11)句中,战犯汤恩伯对长江防线作了两点判断,实际情况又如何呢?

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加以剖析。

3.“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课文中相应的句子是“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但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说明敌军外强中干,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汤恩伯认为“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课文中相应的句子是“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便说明敌军不堪一击,反衬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决胜千里。

用事实说明我军的胜利已成定局。

国民党大势已去,即使是非常坚固的防线也无济于事,任何人也无法改变当时的局势。

 

4.“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其原因是什么?

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30字以内)

4.我军锐不可当(或英勇善战)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敌军厌战。

(此题意思对即可。

) 

5.这篇新闻中属于议论的句子是哪几句?

这些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5.⑧⑨句 揭示事物本质,长我军士气,灭敌人威风,增强文章的思想性。

   

(一)如果可以这样爱你

①母亲坐在黄昏的阳台上,母亲的身影湮在一层夕照的金粉里,母亲在给我折叠晾干的衣裳。

她是来我这里看病的,看手。

她那双操劳一生的手,因患风湿性关节炎,现已严重变形。

②我站在她身后看她,我听到她间或地叹一口气。

母亲在叹什么呢?

我不得而知。

待到她发现我在她身后,她的脸上,立即现出谦卑的笑,梅啊,我有没有耽搁你做事?

③自从来城里,母亲一直表现得惶恐不安,她觉得她是给我添麻烦了。

处处小心着,生怕碰坏什么似的,对我家里的一切,她都心存敬意,轻拿轻放,能不碰的,尽量不碰。

我屡次跟她说,没关系的,这是你女儿家,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母亲只是笑笑。

④那日,母亲帮我收拾房间,无意中碰翻一只水晶花瓶。

我回家,母亲正守着一堆碎片独自垂泪,她自责地说,我老得不中用了,连打扫一下房间的事都做不好。

我突然想起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女孩时,打碎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一只暖水瓶,我并不知害怕,告诉母亲,是风吹倒的。

母亲把我上上下下检查了一遍,看我伤了没有,而后揪我的鼻子,说,还哄妈妈,哪里是风,是你这个小淘气。

我笑了,母亲也笑了。

现在,我真的想母亲这样告诉我,啊,是风吹倒的。

而后我搂住她说,哪里是风,原来是妈妈这个小淘气。

母亲却没有,尽管我一再安慰她没事的,母亲还是为此自责了好些天。

⑤送母亲去医院,排队等着看专家门诊。

母亲显得很不安,不时问我一句,你要不要去上班?

我告诉她,我请了假。

母亲愈发不安了,说,你这么忙,我哪能耽搁你?

我轻轻拥了母亲,我说,没关系的。

母亲并不因此得到安慰,还是很不安,仿佛欠着我什么。

⑥轮到母亲看病了,母亲反复问医生的一句话是,她的手会不会废掉。

医生严肃地说,说不准啊。

母亲就有些凄然,她望着她的那双手,喃喃自语,怎么办呢?

出了医院,母亲跟我叹着气说,梅啊,妈妈的手废了,怕是以后不能再给你种瓜吃了。

我从小就喜欢吃地里种的瓜啊果的,母亲每年都会给我种许多。

我无语。

我真想母亲伸出手来,这样对我说,啊,妈妈病了,梅给我买好吃的。

我小时病了,就是这样伸着手对着母亲的,我说,妈妈,梅病了,梅要吃好吃的。

母亲就想尽办法给我做好吃的。

有一次,母亲甚至卖了她珍爱的银耳环,给我买我想吃的鸭梨。

带母亲上街,给母亲买这个,母亲摇摇头,说不要。

给母亲买那个,母亲又摇摇头,说不要。

母亲是怕我花钱。

我硬是给她买一套衣服,母亲宝贝似地捧着,感激地问,要很多钱吧?

我想起小时,我看中什么,总闹着母亲给我买,从不曾考虑过,母亲是否有钱,我要得那么心安理得。

母亲现在,却把我的给予,当作是恩赐。

⑦街边一家商场在搞促销,搭了台子又唱又跳的,我站着看了会儿。

一回头,不见了母亲。

我慌了,大家不识一个的母亲,如果离开我,她将怎样的惶恐?

我不住地叫着妈,却见母亲站在不远处的一棵梧桐树下,正东张西望着。

看见我,她一脸惭愧,说,眼神不好,怎么就找不到你了,你不会怪妈妈吧?

突然有泪想落,多年前的场景,一下子晃到眼前来,那时我不过四五岁,跟母亲上街,因为贪玩,跑丢了。

当母亲一头大汗找到我时,我扑到她怀里委屈得大哭。

母亲搂着我,不住嘴地说,妈不好,妈不好。

而现在,我的母亲,当我把她“丢”了后,她没有一丁点委屈,有的,依然是自责。

⑧我上前牵了母亲的手,像多年前,她牵着我的手一样,我不会再松开母亲的手。

大街如潮的人群里,我们只是一对很寻常的母女。

如果可以这样爱你,妈妈,让我做一回母亲,你做女儿,让我的付出天经地义,而你,可以坦然地接受。

(选自《读者》2007原创7)

1、文中回忆了作者儿时的几件事情?

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2、文章第①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为后文哪些内容埋下了伏笔?

3、“她间或地叹一口气。

母亲在叹什么呢?

”文中母亲为什么叹息?

请发挥你的想象,推断母亲的心理。

4、“如果可以这样爱你,妈妈,让我做一回母亲,你做女儿,让我的付出天经地义,而你,可以坦然地接受。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答案

(一)1、三件事情:

①小时候,我打碎了家里的一只暖水瓶,母亲不但没有责备,反而安慰我。

②母亲卖了她珍爱的银耳环,给我买我想吃的鸭梨。

③我因贪玩跑丢了,母亲反而自责。

2、带母亲去医院看病。

3、示例:

女儿工作那么忙,还要照顾生病的我。

我的到来影响到女儿的工作了吗?

我该尽自己的所能帮女儿做些家务。

城里生活花钱很多,女儿还要为自己看病,是不是会维修服务女儿造成拖累?

4、这句话写出了对母亲的挚爱。

因母亲在自己家拘谨而自责;渴望母亲理解作为子女的一片孝心。

阅读记叙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20分)

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①刚搬入新居的一天,外面响起一阵敲门声。

从猫眼里往外看:

一个陌生人。

他的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眼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

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问道:

“你找谁?

”只见那人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

他从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递过来,用一种近似乞求的语气说:

“同志,我是在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②“什么事?

你说吧。

”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香烟,一脸狐疑地看着他。

③见我态度和缓,他一激动脸涨得更红了,语速急促地说道:

“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寒假了,他就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了。

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的漂亮房子。

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他到您家看看吗?

房子盖了许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对孩子说清楚。

”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然后,一脸企盼地望着我。

④我恍然大悟。

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为了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个心细的父亲!

我点头答应了。

⑤他见我爽快地答应了,激动地说:

“谢谢!

谢谢!

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

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脑子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以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了啊!

”这位民工的脸上满是喜悦,眼神里也荡漾出一种快乐。

⑥几天后,他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

那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皮肤黝黑,身体结实,还有一双很亮的眼睛。

见到我,小男孩有一种怯生生的神情。

⑦父子俩套上我递过来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

也许是第一次踩木地板,他们的步子迈得格外的轻缓。

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目光中有一种扭捏的拘谨。

做父亲的好像在努力显示出一种老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道:

“叔叔家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所在的建筑公司盖的。

当时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

你看,这面墙上原来还留有一个洞口,为的就是运送砖块、水泥方便,待房屋建好后,再将这洞口堵上。

哦,对了,我的中级技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⑧他竭力地想向孩子描绘出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

儿子听了,不停地望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瞬间直了许多。

⑨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只不过让这对父子进了我的新房看了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

就这一下子,我感到我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周遭氤氲着一种温暖。

⑩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只听到孩子对他父亲说:

“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就好了。

”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羡慕和向往。

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

“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

不要乱想了。

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⑾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

19、通读全文,说说民工父亲的“幸福”指什么?

(3分)

20、文中的“我”对民工父亲的态度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的变化?

(6分)

21、联系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3分)

“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文中父子的两次握手,意味有什么不同?

22、民工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写出三个方面即可)(3分)

23、结合上文,展开合理的想象,将第⑾段孩子要说的话续写出来。

(50字以内)(5分)

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

19.①父亲终于实现了带孩子看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的愿望。

②父亲感到自己能进入城里人家,感受到一种城里人家的暖。

③父亲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别人的尊重。

④儿子为父亲感到自豪和骄傲,父亲感到幸福。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3分)

20.起先“警惕”、“一脸狐疑”(不信任)后来“恍然大悟”、“点头答应”(理解),最后感到“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了”(感动)。

21、第一次握手,写出了父子俩刚进“我”家里时那种拘谨、不安、扭捏的心理,并表现父子相互间的鼓励与安慰;第二次握手表现了孩子为父亲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22.示例:

①他是一个既细心又富有爱心的父亲。

例如他克服种种困难,乞求城里人让孩子看自己在城里盖得房子。

②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有上进心的农民工。

例如他对儿子说:

“我负责砌墙,……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

”“……我的中级技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23、示例:

“怎么不可能?

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好的房子,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