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平台.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1484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平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平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平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平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平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平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平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平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平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平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平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平台.docx

《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平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平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平台.docx

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平台

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平台

 

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平台

海洋环境影响报告表

(简本)

 

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共10.5t/a。

(6)机械维修产生的机修棉纱,产生量约0.5t/a。

施工技术人员居住在附近民房,施工现场不产生生活污水;所有施工机械的维修均在定点修理厂进行,施工现场不产生含油污水及机修棉纱;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运营期,主要污染物包括:

(1)场馆工作人员、参观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污水产生量为545.6t/a,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氨氮、SS,年排放量分别约为0.16t、0.12t、0.02t、0.19t。

(2)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为CO、THC、NOx,废气年排放量分别2.57t/a、0.21t/a、0.79t/a。

(3)道路扬尘,年产生量约为1.9t/a。

(4)参观人员车辆噪声,噪声值在65~78dB(A)之间。

(5)场馆工作人员、参观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等,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30.8t/a。

运营产生的生活污水由化粪池收集并预处理后定期由槽车送无棣县鲁北凌霞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进行处理;汽车尾气及扬尘采取绿化、洒水等措施;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4项目与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1)与《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本项目位于“滨州旅游休闲娱乐区”(代码A5-1),主要建设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平台,项目用海符合《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对该海域的功能定位和管理要求。

(2)与《滨州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的符合性分析

根据《滨州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本项目位于“大口河东风景旅游区”(代码A5-1-1),作为自然保护区科普宣传、环保教育的基地,同时也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项目用海符合《滨州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

(3)与《山东省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定方案(2013~2020年)》的适宜性

工程建设不占用海洋生态红线区,项目用海符合《山东省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定方案(2013~2020年)》的管控要求。

(4)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其中之一为海洋文化旅游业。

打造海岸旅游带:

逐步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形成以沿海城市、旅游度假区为主体,以近岸风景名胜区为支撑,以温泉旅游……东营和滨州湿地等旅游资源为重要补充,与海洋旅游带协同发展的海岸旅游度假连绵带。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包括生态旅游业: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资源整合,突出神奇黄河口、生态大观园……古贝壳自然遗迹等产品。

本工程主要建设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系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平台项目,提供一个关于保护区及海洋生态的宣传、教育、展览、科普平台,丰富当地生态、文化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服务功能。

因此,本工程建设符合“黄蓝”规划。

(5)与《滨州港总体规划》的适宜性分析

大口河港区位于大口河河口东岸。

主要为周边工业企业所需的原材料和产成品提供运输服务,兼顾周边社会公共服务功能。

本工程位于大口河港区东北侧,项目不在大口河港区划定界限范围内。

项目的建设将为自然保护区提供展览展示平台,不影响大口河港区规划功能的发挥。

(6)与《滨州旅游十三五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滨州旅游十三五规划》提出发展贝壳海岸度假旅游极:

“以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龙头,整合北部沿海旅游及相关产业资源,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和养生产业,整体塑造“贝壳海岸”旅游品牌。

项目结合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特点,打造符合地域性的特色展馆,设计外型似“花蛤”贝壳的科普馆及与造型与之呼应的海洋牧场动态监视馆、贝壳堤剖面博物馆,是“贝壳海岸”旅游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7)与《无棣县贝壳堤岛与湿地生态旅游区建设规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无棣县贝壳堤岛与湿地生态旅游区建设规划》,漳卫新河右岸入海口防潮堤后方区域重点建设综合服务区、生态观光区和休闲娱乐区三个功能区,发展成集观光体验、科普教育、休闲垂钓、亲海近海、渔家风情于一体的生态特色旅游综合体。

项目建设集宣传、展示、科普等功能为一体的自然保护区宣教平台项目,符合该旅游区建设规划。

(8)与《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6~2025年)》符合性分析

根据《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6~2025年)》,宣传教育是自然保护区的重要功能之一。

宣传教育规划中提出“自然保护区的宣传、教育工作是自然保护事业极为重要的一环。

”重点项目建设规划中提出“建设宣教中心工程。

项目建设宣教平台,进行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展览展示、海洋生态科普教育,是满足《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6~2025年)》要求的需要。

 

二、项目所在海域环境状况概述

1水质环境

2013年5月5日水质调查选取pH、悬浮物、COD、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铜、铅、锌、镉、砷、石油类作为水质调查项目及评价因子。

调查结果显示:

该海域COD、石油类、无机氮、铜、锌和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

COD超标率为11.8%,位于工业与城镇用海区的23、31号站位超标,位于保护区的27、28号站位超标。

石油类超标率为5.9%,位于保护区的28号站位超标,位于旅游休闲娱乐区的29号站位超标。

无机氮超标率为76.5%,位于农渔业用海区的1、3、6、9、10、15、16号站位超标,位于港口航运区的8、20、25、26号站位超标,位于保护区的11、12、13、18、19、27、28号站位超标。

铜超标率为20.6%,超标站位为保护区的11、12、13、18、19、27、28号站位。

锌超标率为29.4%,位于农渔业用海区的9、15号站位超标,位于保护区的11、12、13、17、18、19、27、28号站位超标。

铅超标率为2.9%,仅位于保护区的27号站位超标。

其余各站位各评价因子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中相应的海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2沉积物环境

2015年5月沉积物质量调查选取有机碳、硫化物、铜、铅、锌、镉、铬、砷、汞、石油类等10项作为沉积物调查项目及评价因子。

调查结果显示:

各评价因子均未超过所在海域的沉积物质量标准,表明监测海域目前沉积物质量良好,无污染现象。

3海洋生态环境

(1)初级生产力

2015年5月调查结果显示,各调查站位的叶绿素a浓度介于0.01~0.55μg/L之间,平均值为0.13µg/L,最大值出现在32号站位。

(2)浮游植物

2015年5月调查共采到浮游植物41种,其中硅藻37种,甲藻4种。

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03;均匀度指数平均为0.70;丰富度指数平均为0.44。

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处在正常范围之内,表现良好,浮游植物多种共存,丰富度、均匀度均在允许范围内。

(3)浮游动物

2015年5月调查结果显示:

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9种,其中原生动物2种,腔肠动物5种,节肢动物出现23种,毛颚动物出现3种,浮游幼虫16种。

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02;均匀度指数平均为0.54;丰富度指数平均为1.16。

调查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较为正常,调查期间海域环境质量状况较好。

(4)底栖生物

2015年5月调查结果显示:

调查海域内共鉴定出底栖生物53种,其中纽形动物1种,多毛类动物出现22种,棘皮动物出现2种,甲壳类动物出现14种,软体动物出现14种。

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31;均匀度指数平均为0.85;丰富度指数平均为0.66。

调查海域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较为正常,调查期间海域环境质量状况较好。

三、项目对环境、资源、海域功能和其他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概述

1项目用海对海洋水文动力、地形地貌冲淤环境环境的影响分析

工程位于大口河河口南侧的潮间带高地,不占用河道岸线,工程所在海域位于废弃荒滩,水深2m,由于项目位于堤坝围合的区域内,与外侧海域基本隔绝,工程建设对附近海域潮流场、地形地貌冲淤环境基本没有影响。

2项目用海对水质环境的影响分析

工程位于潮间带高地现状荒滩,工程施工期产生的悬浮泥沙主要在堤坝围合的废弃池内扩散,池内水文动力较弱,基本处于静水状态,悬浮泥沙产生后会快速沉降在堤坝附近区域,不会对池内的水质产生明显影响。

防潮提及池塘堤坝的阻隔使工程所在海域基本与外海隔绝,施工产生的悬浮泥沙不会扩散到外侧水体,项目运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垃圾等妥善处置,不向海域排放。

故工程建设对其附近海域的水质环境基本没有影响。

3对海洋沉积物环境的影响

工程周边海域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各评价因子均未超过所在海域的沉积物质量标准,监测海域沉积物质量良好,无污染现象。

本工程主要是建设宣教平台,工程建设所需土石方由滨州市华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土石方符合《围填海工程填充物质成分限值(GB30736-2014)》,均为无毒无害,不会对沉积物环境造成影响。

4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工程位于潮间带高地的废弃荒滩,现状水深2m,工程建设将直接掩埋部分滩涂区,施工过程可能对潮间带生物造成一定影响,造成工程区内的生物资源量的部分损失。

在回填土方的过程中,水流向未回填区域,水生生物将适应新的环境,因此,工程回填形成陆域过程对该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项目位于防潮堤及围海堤坝的围合区域内,与保护区、大口河、漳卫新河以及外侧海域基本隔绝,同时,项目施工和运营期的污水污染物统一收集处理,不向周边海域排放,不会对周边海域的生态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5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分析

(1)对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分析

由于工程位于保护区西边界外,不占用保护区,不会对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工程位于养殖池堤坝内以及防潮堤的内侧,与保护区海域基本隔绝,工程建设不会对保护区内水动力环境和地形地貌冲淤环境产生明显影响,也不会对贝壳堤岛地貌产生影响。

施工期间加强管理,产生的污水和垃圾均统一收集后处理,严格控制向海域排污和乱仍垃圾,避免会对保护区造成不利影响。

运营期项目在场馆及保护区附近设施禁止鸣笛、车辆限速等标识,对车辆进行合理疏导,做好绿化的维护,最大限度减少对保护区的噪声影响。

对产生的生活污水、垃圾合理收集处理,不向海域排放,不会对保护区的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项目建成后,通过宣传教育、展览展示、培训等活动,提供一个科学、系统、全面的自然保护区展示平台,让广大群众、游客对保护区、贝壳堤岛、海洋牧场等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宣传力度,唤醒群众环保意识,对于保护区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对周边养殖区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位于大口河河口南侧、大济路西侧的潮间带高地,原有池塘多年前已废弃,现状为废弃荒滩。

项目位于堤坝围合区域内,施工期产生的悬浮泥沙主要在池内扩散,池内水文动力较弱,与外侧水域基本隔绝,不会对养殖区的取水水质产生不利影响;项目施工期及运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污染物均不外排入海,不会对养殖池的养殖活动产生明显影响。

项目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禁止在大风等恶劣天气时施工,避免在周边养殖池换水期间施工,禁止乱扔垃圾,杜绝此类人为因素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从而避免对周边养殖业带来的潜在危害。

(3)对盐田的影响分析

工程周边的盐田主要分布在漳卫新河西侧以及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及实验区内,盐田与工程的最近距离为1.5km,位于工程西侧。

无棣县境内的盐田主要通过泊埕河沿岸的扬水站取水,河北省境内的盐田主要通过漳卫新河、板堂河沿岸的扬水站取水。

项目位于潮间带高地堤坝围合区域内,施工期产生的悬浮泥沙主要在池内扩散,不向海域排放,不会对盐田取水口产生影响,项目建设不会对盐的结晶过程造成影响,不会对盐田晒盐过程产生影响。

因此,项目建设不会对周边盐田的正常运营造成不利影响。

(4)对大口河、漳卫新河、板堂河的影响分析

工程位于大口河河口南侧的潮间带高地内,依托现有堤坝和道路建设,池内水与外侧海域基本隔绝,不会对大口河、漳卫新河地形地貌冲淤环境产生明显影响,项目不占用大口河、漳卫新河岸线,不会对其行洪排涝产生影响。

施工期及运营期产生的废水和固废均统一收集、妥善处理,不向海域内排放,不会对河流造成不利影响。

(5)对现有民房的影响分析

现有民房位于项目北侧400m,项目施工期及运营期不会对其大气环境、声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施工过程中应文明施工,严格限制施工时间,运输物料过程中应加盖篷布,减少扬尘的产生,项目运营期间产生的道路扬尘及汽车尾气污染物影响很小,不会对现有民房居民的生活产生明显影响。

 

四、环境保护对策措施要点

1施工期

优化施工方案,确保项目施工的科学、合理性;对可能发生不利影响因素的范围与程度进行评估,制定监测与应对措施;严格遵守施工程序,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减少粉尘、扬尘的产生量;严禁向海域内排放污水;严格控制项目用海范围与施工作业范围,加强管理,避免对保护区、养殖区等造成影响。

施工技术人员居住在附近民房,施工现场不产生生活污水;所有施工机械的维修均在定点修理厂进行,施工现场不产生含油污水及机修棉纱;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2运营期

运营产生的生活污水由化粪池收集并预处理后定期由槽车送无棣县鲁北凌霞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进行处理;加强绿化,定期洒水;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

 

五、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本工程为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宣教平台项目,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3F科普馆1座、2F海洋牧场动态监视馆1座、2F贝壳堤剖面博物馆1座、封顶式场前游廊、门卫、配电室等。

项目建成后,将作为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宣传教育、展览展示平台,成为海洋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项目用海总面积0.6768hm2,用海类型一级类为旅游娱乐用海,二级类为旅游基础设施用海,用海方式一级方式为填海造地,二级方式为建设填海造地。

申请用海期限40年。

项目总投资513.13万元。

施工期主要污染物为:

施工人员产生生活污水;施工机械产生的机修油污水;施工过程产生的粉尘、场地扬尘;陆域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机修棉纱。

运营期污染物主要为:

场区工作人员及参观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参观人员车辆产生的道路二次扬尘和汽车尾气及交通噪声;生活垃圾。

施工技术人员居住在附近民房,产生的生活污水由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于农田灌溉,施工现场不产生生活污水;施工机械定点维修厂进行维修,施工现场不产生机修油污水和机修棉纱。

运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由化粪池收集并预处理后定期由槽车送无棣县鲁北凌霞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进行处理,不向海域排放;车辆产生的场界噪声符合《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3类声环境功能区噪声排放限值;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理,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

根据环境现状调查,项目所在海域海水水质评价因子中无机氮超标较为严重,部分站位COD、石油类、铜、锌和铅镉、锌、铅超标,海洋沉积物质量良好,生态系统稳定。

工程位于大口河河口南侧、大济路西侧的潮间带高地,且工程位于防潮堤以及围海堤坝的围合区域内,工程施工不会对周边海域的流场、地形地貌冲淤等条件产生明显影响,施工期产生的悬浮泥沙主要在废弃池内扩散,与外侧海域无水质交换,产生的污染物均经妥善处理,不随意外排,项目运营后主要进行自然保护区的宣传、展览、展示、培训等活动,产生的污废水合理处置,不外排,不会对周边的盐池、养殖区、保护区等目标目标造成明显影响。

项目用海与《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的功能定位和管理要求相兼容,项目用海符合《滨州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符合《山东省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区划定方案(2013~2020年)》管控要求。

项目建设对海洋资源环境的影响较小,对周边相关产业没有明显影响。

项目建设单位应切实落实报告表提出的建议和相关措施,切实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综合分析,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项目建设可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