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15889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要点.docx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要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要点.docx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要点

1、路线平面:

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2、路线纵断面;沿道路中线的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在立面上的投影即是路线的纵断面

3、路线横断面;道路中线上任意一点的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横断面。

4、路线设计:

指确定路线空间位置和各部分几何尺寸的工作

5、路线平面设计:

在路线平面图上研究道路的基本走向及线形的过程。

6、路线纵断面设计:

在路线纵断面图上研究道路纵坡及坡长的过程。

7、路线横断面设计:

在路线横断面图上研究路基断面形状的过程

1)极限最小半径.各级公路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安全行车的最小允许半径。

2)一般最小半径.各级公路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安全、舒适行车的最小允许半径。

4)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圆曲线半径较大时,离心力就小,可以不设置超高,而设置与直线段相同的双向横坡的路拱形式

8、平曲线:

在平面线形中路线转向处曲线的总称,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9、圆曲线:

道路平面走向改变方向或竖向改变坡度时所设置的连接两相邻直线段的圆弧形曲线

10、缓和曲线:

平面线形中,在直线与圆曲线、圆曲线与圆曲线之间设置的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11.行车视距定义:

为了行车安全,驾驶员能随时看到前面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相撞,这一必需的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1)停车视距:

指驾驶人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后,采取制定措施使汽车在障碍物前停下来所需要的最短距离

(2)会车视距:

在同一车道上两对向汽车相遇,从相互发现时起,至同时采取制动措施使两车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3)错车视距:

在没有明确划分车道线的双车道道路上,两队向行驶的车辆相遇,发现后即采取减速避让措施安全错车所需的最短距离。

(4)超车视距:

在双车道公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从开始驶离原车道之处起,至可见逆行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

(4)动力因素.在海平面上,满载的情况下,汽车行驶中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能力。

表明了爬坡及加、减速的能力,反映了汽车的重要行驶性能

12道路横断面:

是指中线上各点沿法向的垂直剖面,它是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线所组成的

地面线:

是表征地面起伏变化的线

设计线:

是根据技术标准确定的不同构成部分及其宽度和横坡度的规则线

13路拱:

为了利于路面排水,将路面做成由中央向两侧倾斜的拱形

14、超高:

为抵消车辆在平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式

15、选线定义:

根据路线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等因素,通过全面比较,选择路线的全过程。

16、卵型;用一个回旋线连接两个同向圆曲线的组合

17、凸型;两个同向回旋线间不插入圆曲线而径相衔接的组合

18复合型;两个以上同向回旋线间在曲率相等处相互连接的线形。

19C型;同向曲线的两回旋线在曲率为零处径相衔接的线形组合

20平曲线最小长度一般情况以6秒行程控制

21圆曲横向力系数越大,则汽车行驶的稳定性越差。

22线的最小长度一般要求有3s的行程。

23停车视距构成1)反应距离2)制动距离3)安全距离

24牵引力必须等于各项行驶阻力之和,这是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

附着条件是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

25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主要有三个因素限制,即汽车行驶的缓和冲击、行驶时间、视距要求。

26城市道路横断面组成主要包括:

行车道、分隔带、绿带及人行道。

27公路横断面组成1行车道2路肩3中间带4边坡5边沟

28路拱的形式:

抛物线形直线接抛物线形折线形

29影响道路的主要自然因素:

地形、气候、水文、地质条件、土质及植物覆盖等

30沿溪线布线要点为:

河岸选择、线位高度选择、跨河地点选择

31直线的优点1、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2、通视条件好;3、便于测设;4、汽车在直线上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操作简易。

32直线的缺点1直线线形多难与地形相协调,长度不当,破坏线形的连续性,也不与线形设计自身协调。

2过长的直线易使驾驶人感到单调、疲倦。

3难以目测车间距离。

33宜采用直线线形的路段:

(1)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或山间的开阔谷地;

(2)市镇及其近郊,或规划方正的农耕区等以直线条为主的地区;(3)长的桥梁、隧道等构造物路段;(4)路线交叉点及其前后;(5)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

34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应注意的问题

(1)在直线上纵坡不宜过大,因长直线再加下陡坡更易导致高速。

(2)长直线与大半径凹竖曲线组合为宜,可以使生硬呆板的直线得到一些缓和。

(3)道路两侧过于空旷时,宜采取植不同树种或设置一定建筑物、广告牌等措施,以改善单调的景观。

(4)长直线或长下坡的尽头的平曲线,除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必须符合规定外,还必须采取设置标志等安全措施。

35圆曲线的特点1、任一点的曲率半径常数,曲率常数。

2、任一点都不断改变方向,比直线更能适应地形的变化3、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往往比直线上行驶多占用道路宽度。

4、汽车在小半径圆曲线内侧行驶时,视觉条件差。

视线受到路堑或其它障碍物的影响较大。

5、可循性好、线形美观

36在确定圆曲线半径时,应注意:

(1)一般情况下宜采用超高为2%~4%的圆曲线半径

(2)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于圆曲线最小半径的“一般值”。

(3)地形条件特殊困难而不得已时,方可采用圆曲线最小半径的“最小值”。

(4)应同前后线形要素相协调,使之构成连续、均衡的曲线线形。

(5)应同纵面线形相配合,必须避免小半径圆曲线与陡坡相重合。

37最小曲线长的控制理由1、操纵安全,汽车在曲线上行驶,若曲线短,则驾驶员操作方向盘频繁而紧张,高速行驶下是危险的。

2、减小离心力的变化率3、当偏角很小时,产生错觉

38缓和曲线作用1)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2)超高及加宽过渡3)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行驶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39缓和曲线的形式1)回旋线2)三次抛物线3)双纽线

40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

1、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不过大2、行车道外侧因超高产生的附加坡度不过大3、行驶时间不过短4、满足视觉的要求

41缓和曲线参数A值的确定;以离心加速度的变化率来确定最小缓和曲线参数A从视觉条件要求确定A

42平曲线线形设计一般原则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行驶力学上的要求是基本的,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对高速路应尽量满足3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4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5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

43附着系数φ值的影响因素有:

1)路面的粗糙程度和潮湿泥泞程度;2)轮胎花纹和气压;3)行驶车速;4)荷载

44汽车行驶对路线的要求1、保证汽车在路上行驶的稳定性2、尽可能提高车速3、保证公路上的行车畅通4、尽量满足行车舒适

45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1.平原地形的纵坡应均匀、平缓。

2.丘陵地形的纵坡应避免过分迁就地形而起伏过大。

3.山区的沿河线,应采用平缓的纵坡,坡长不宜超过规定的限值,纵坡不宜大于6%。

4.山区的越岭线纵坡应力求均匀,不应采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坡度,更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夹短距离缓坡的纵坡线形。

越岭展线不应设置反坡。

5.山区的山脊线和山腰线,除结合地形不得已时采用较大的纵坡外,在可能条件下应采用平缓的纵坡。

6纵坡设计应对沿线的自然条件,如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考虑,最大限度地保证路基的稳定和道路交通的畅通7填挖平衡是纵坡设计的重要控制因素,尽量就近移挖作填以减少借方,节省土石方数量和其他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

8.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6纵坡设计的基本规定1最大纵坡度2高原坡度折减3平均纵坡4最小纵坡5)合成坡度6坡长限制7缓和坡段8桥上及桥头路线的纵坡9隧道部分路线的纵坡

47平、纵线形组合的设计原则1.视觉上自然地引导驾驶的视线,保持视觉的连续性。

2.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使线形在视觉、心理上保持协调。

3.排水顺畅,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

4.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坡度,注意线形与自然环境的配合与协调。

减轻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

48平、纵线形组合的基本要求(方法)1、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宜相互对应,且稍长于竖曲线2、合成坡度的设计应与线形组合设计相结合3、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应使线形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相配合、协调4平曲线缓而长,且竖曲线坡差小于1%时,平曲线中可包含多个竖曲线。

5、竖曲线半径宜大于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以上

49平、纵曲线形组合的基本要求1、当竖曲线与平曲线组合时,竖曲线应在平曲线之内,且平曲线应长于竖曲线2、保持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均衡3、平曲线缓长、纵断面坡差较小时可不要求平、竖曲线一一对应

50平、纵线形设计中应注意避免的组合1、避免竖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

2、避免将小半径的平曲线起、讫点设在或接近竖曲线的顶部或底部。

3、避免使竖曲线顶、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4、避免出现驼峰、暗凹、折曲等使驾驶员视线中断的线形

51道路线形与景观的协调配合1.应在道路的规划、选线、设计、施工全过程中重视景观要求2.尽量少破坏沿线自然景观,避免深挖高填3.应能提供视野的多样性4应进行综合绿化处理,避免形式和内容上的单一化5.条件允许时,适当放缓边坡,使边坡接近地面形状,增进美观

52纵断面设计的一般原则1、满足纵坡和竖曲线的各项规定2、纵坡均匀平顺。

3、结合沿线自然条件确定设计标高4、纵断面设计与平面线形和周围地形景观相协调。

5、争取填挖平衡、降低工程造价。

6、以路线的性质要求为主,适当照顾当地运输、农业机械、等方面要求。

53纵断面设计的方法和步骤1、准备工作2、标注控制点3、试坡4、调整5、核对6、定坡7、设置竖曲线

54纵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设置回头曲线地段,拉坡时先定出该地段的纵坡,后从两端接坡。

在回头曲线地段不宜设竖曲线。

2、大、中桥上不宜设置竖曲线,桥头两端竖曲线起、终点应设在桥头l0m以外,3、小桥涵允许设在斜坡地段或竖曲线上,应尽量避免出现“驼峰式”纵坡,4、注意平面交叉口纵坡及两端接线要求。

道路与道路交叉时,一般设在水平坡段,其长度不应小于最短坡长规定。

55纵断面图的绘制

•纵断面图可看成由两部分组成:

上部和下部,上部:

主要用来绘制地面线和纵坡设计线。

标注竖曲线及其要素;坡度及坡长水准点位置、编号和标高;桩号等。

•下部:

用来填写有关内容,自下而上填写

(1)超高

(2)直线及平曲线(3)里程桩号(4)地面高程(5)设计高程(6)填、挖高度(7)坡度/坡长(8)土壤地质说明

56平曲线加宽原因1、汽车曲线上行驶时,前后轮轨迹不重合,占路面宽度大。

2、由于横向力影响,汽车可能出现横向摆动。

3、行驶中车辆偏离行车道

57加宽缓和段的长度

(1)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加宽缓和段用与缓和曲线相同的长度。

(2)不设缓和曲线,但设有超高缓和段的平曲线,可用与超高缓和段相同的长度。

(3)即不设缓和曲线,又不设超高的平曲线,加宽缓和段应按渐变率为1:

15且长度不小于10m的要求设置

58路肩的作用:

(1)支挡作用;

(2)临时停车或堆料;(3)增加有效行车道宽度;(4)提供道路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5)精心养护的路肩,能增加公路的美观

59中间带的作用

(1)将上、下行车流分开,减少车祸,降低公路中线附近的交通阻力,提高通行能力。

(2)可作设置公路标志牌及其它交通管理没施的场地,也可作为行人的安全岛使用。

(3)分隔带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防止对向车辆灯光眩目,还起到美化路容和环境的作用。

(4)分隔带两侧的路缘带可引导驾驶员视线,从而提高安全性与舒适性

60选择路拱大小与形状应考虑的因素:

1)排水顺畅;2)行车安全;3)不同的路面类型和行车道宽度,应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采用不同的路拱坡度

三、超高过渡方式:

1.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

(1)绕路面内边缘旋转:

一般用于新建工程。

(2)绕路中线旋转:

一般用于改建工程及城市道路(3)绕路面外边缘旋转:

可在特殊设计时采用。

2.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

(1)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

中间带宽度较窄的公路可采用;

(2)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

各种宽度中间带的均可采用(3)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车道数大于4条的公路可采用

(一)超高方式图绘图规则:

(1)按比例绘制一条水平基线,代表路中心线。

(2)绘制两侧路面边缘线。

用实线绘出路线前进方向右侧路面边缘线,用虚线绘出左侧路面边缘线。

(3)标注路拱横坡度。

向前进方向右侧倾斜的路拱坡度为正,向左倾斜为负。

(一)公路横断面设计内容1、确定设计横断面各部分尺寸2、确定路基各部分高度面设计;3、路基横断面形状设计4、边坡坡度确定;路堤及路堑边坡,土质与岩石边坡

5、横断面面积计算及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一)土石方数量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1)填挖方数量分别计算

(2)土石方应分别计算(3)路基填、挖方数量中应考虑路面所占的体积(4)大中桥位处所占的路基土石方应扣除

(一)土石方调配原则

(1)先横向后纵向调配,就近利用,以减少运量;

(2)考虑桥涵对施工运输的影响,不跨沟调运;(3)必须根据地形情况和施工条件,选用适当的运输方式,确定合理的经济运距,以分析用土是调运还是外借。

(4)高向低调运(5)经济合理(6)不同的土石方应根据工程需要分别进行调配,以保证路基稳定和人工构造物的材料供应。

(7)土方调配对于借土和弃土应事先同地方商量,妥善处理。

(二)土石方调配方法1、完成与复核土石方数量计算,注明可能影响运输调配的桥涵位置、陡坡、大沟等。

2、弄清各桩号间路基填挖情况并作横向平衡,明确利用、填、挖数量3、根据施工方法和可能采用的运输方式,确定合理的经济运距。

4、结合沿线纵坡和自然条件,本着技术经济和支农的原则,具体拟定调配方案。

5、经过纵向调配如仍有填缺或挖余,应会同地方政府确定借土或弃土的地点与数量

二、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1.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研究,经多方案论证、比选,定最优路线方案2.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3.处理好选线与农业的关系4.路线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5.弄清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影响6.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7.对于路幅宽,可根据地形,合理采用上下行车道分离的形式设计。

二、平原区路线布设要点1正确处理道路与农业的关系2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联系3处理好路线与桥位的关系4正确处理新旧路的关系5注意土壤水文条件6尽量靠近建筑材料产地

二、山区公路的基本形式1、沿河(溪)线:

沿河岸布置的路线2、山腰线:

沿山坡半腰布置的路线3、山脊线:

沿山脊分水岭布置的路线4、越岭线:

横跨山脉的穿越路线

二、沿溪线的优缺点1)优点①路线走向明确②线形较好③施工、养护、运营条件较好④服务性能好⑤傍山隐蔽,利于国防2)缺点①受洪水威胁较大②布线活动范围小③陡岩河段,工程艰巨④桥涵及防护工程较多⑤路线布置与耕地的矛盾较大⑥河谷工程地质情况复杂

二、沿溪线布设要点1.河岸选择1)地形、地质及水文条件2)积雪和冰冻地区的影响

3)考虑城镇及居民点的分部2.路线高度低线位、高线位3.桥位选择

二、适合于设置回头曲线的地形:

(1)直径较大、横坡较缓、相邻有较低鞍部的山包或平坦的山脊2)地质、水文地质良好的平缓山坡3)地形开阔,横坡较缓的山沟或山坳

二、回头展线应注意的问题1、回头曲线间距应尽可能大,以分散回头曲线、减少回头个数2、回头曲线执行单独指标3、回头曲线路段纵坡应先确定,然后从两侧接坡4、回头曲线段不能作为缓和坡段使用

二、决定山脊线方案取舍的条件:

(1)分水岭的方向不能偏离路线总方向过远

(2)分水岭平面不能过于迂回曲折,纵面上各哑口间高差不能过于悬殊(3)控制哑口间山坡的地质情况较好,地形不过于陡峻凌乱(4)上下山脊的引线要有合适的地形可以利用。

一)平原、微丘区定线步骤1、定导向点2、试定路线导线3、初定平曲线4、定线

二)上岭、重丘区定线步骤1、定导向线

(1)确定路线方案

(2)定匀坡线(3)定导向线

2、修正导向线

(1)平面试线

(2)设计理想纵坡(3)一次修正导向线(目的是用纵断面修正平面,避免大填大挖)(4)二次修正导向线(目的是用横断面最佳位置修正平面,保证路线稳定)3、定线

一、直接(实地)定线的工作步骤1、分段安排路线2、放坡,定导向线3、修正导向线4、穿线交点5、插设曲线6、纵断面设计

四、直接定线与纸上定线的比较

(一)纸上定线的特点1、优点:

精度高、准确性好。

2、缺点:

需要较长的周期,并且需要精度较高的大比例尺地形图。

(二)直接定线1、优点:

速度快、效率高。

2、缺点:

定线精度差。

(三)直接定线的两个根本弱点1、研究地形的不彻底性2、平纵配合问题难以彻底解决。

1、道路是一个三维空间的实体。

它是由路基、路面、桥梁、涵洞、隧道和沿线设施所组成的线形构造物。

2、路线:

是指道路中线的空间位置。

1、路线平面:

道路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

1、动力性能:

指汽车所具有的牵引力所决定的汽车加速、爬坡和最大速度的性能

2、制动性:

指汽车强制停车和降低车速的能力

二、越岭线布设要点:

一)垭口选择、1.垭口位置选择:

基本符合路线走向2.垭口标高选择:

标高较低的哑口3.垭口展线条件选择:

选择的哑口两侧山坡要有展线条件4.垭口的地质条件选择:

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哑口二)过岭标高的选择三)垭口两侧路线的展线

2、山脊线的特点:

(1)优点:

土石方工程量小;水文和地质情况好,桥涵较少。

(2)缺点:

线位较高,一远离居民点,不便于沿线工农业生产服务;筑路材料及水源缺乏、曾加施工困难;地势较高,空气稀薄、有云雾、易积雪、结冰等,对行车和养护不利等

二)山脊线的布线要点1、控制垭口选择,分水岭顺直,起伏不大时,每个垭口均可作控制点2、侧坡选择,在坡面平缓、整齐、顺直,路线短捷,地质稳定,无支脉横隔的向阳的山坡布线较为理想3试坡布线,固定控制点间布线,应力求距离短捷,坡度和缓

丘陵区定线平、纵线形及其配合,注意以下几点:

1、平面

平面上不强拉长直线,尽量利用与地形协调的长缓平曲线。

2、纵断面

路线采用起伏坡形是为缩短里程或节省工程量,但切忌起伏太频繁、太急剧,坡度要用的缓和些,避免形成锯齿形和短距离的“驼峰”和“陷洼”;陡长坡段要插设缓和坡段。

3、平、纵面的配合

长陡下坡尽头避免设小半径平曲线。

平、竖曲线的位置及大小关系应符合相关规定

1、公路的分级:

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

2、“7918”网:

高速公路网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18条东西横向组成。

3、“五纵七横”:

5条南北纵线和7条东西横线。

4、公路等级的选用:

根据公路的功能、路网规划和设计交通量、结合项目所在地综合运输体、社会经济确定。

5、城市道路的分类: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之路。

6、道路设计起控制作用的因素:

技术依据、自然条件、交通特性、道路网。

7、设计速度(计算行车速度):

是指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几何要素、路面、附属设施)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8、设计速度是决定道路几何形状的基本依据。

道路的曲线半径、超高、视距等直接与设计速度有关。

同时也影响车道宽度、中间带宽度、路肩宽度等指标确定。

9、设计小时交通量:

将一年中所有8760个小时交通量按其年平均日交通量的百分数大小顺序排列,以第30位小时的交通量作为依据。

它是确定车道数、宽度、评价服务水平的依据。

10、道路红线:

是指城市道路用地和城市建筑用地的分解控制线。

11、道路建筑界限:

是指为了保证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规定在道路的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部容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侵入的空间范围、

12、平面线形三要素: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13、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时,在发生横向倾覆之前先产生横向滑移现象,在此在道路设计中应保证汽车不产生横向滑移,同时也就保证了横向倾覆的稳定性。

14、极限最小半径:

是指为了保证车辆按设计速度安全行驶所规定的圆曲线最小半径。

15、一般最小半径:

各级公路对按设计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舒适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16、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

当圆曲线半径较大时,离心力的影响较小时,路面摩阻力可以保证汽车有足够的稳定性,这是可不设超高,设置与直线上相同的双向横坡路拱形式。

17、缓和曲线的作用:

曲线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超高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现形美观。

18、缓和曲线的类型:

回旋曲线、三次抛物线、双扭线。

19、道路平面设计成果:

道路平面设计的表格(直线、曲线及转角表;逐桩坐标表)、道路平面设计图。

20、纵断面图上两条主线:

一条是地面线,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来点绘出来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它反映了沿中线原地面的起伏变化情况;另一条是设计线,它是设计者经过技术上、经济上以及美学上等多方面比较厚定出的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几何线,它反映了路面的起伏变化情况。

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坡线和竖曲线组成。

21、汽车的行驶阻力:

空气阻力、道路阻力(滑动阻力、坡度阻力)、惯性阻力。

22、汽车的行驶条件:

必要条件(驱动条件):

T≥R=Rw+Rr+Ri

充分条件:

T≤§Gk(§:

附着系数;Gk驱动轮荷载)

23、为什么要有坡长限制:

⑴最大坡长限制的表现:

行驶速度显著下降;易使水箱开锅,导致汽车爬坡无力甚至熄火,下坡行驶制动次数频繁,易使制动器发热失效,甚至造成车祸,影响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⑵最小坡长限制的表现:

从汽车行驶平顺性要求,如坡长过短,使变坡点增多,汽车行驶在连续起伏路段产生的增重和减重变化频繁,导致乘客感觉不适,车速愈高愈明显;纵坡太短上坡不能保证速度行驶要求,下坡不能减缓制动;从路容美观、相邻竖曲线的设置和纵面视距等也要求坡长要有一定最短长度。

24、合成坡度:

是指道路纵坡和横坡的矢量和;但应注意排水要求。

25、竖曲线:

是指在道路纵坡的变坡处设置的竖向曲线。

作用是满足行车平顺、舒适及视距的要求。

26、爬坡车道:

是指设置在陡坡路段上坡方向右侧的专供慢车行驶的附加车道。

27、避险车道:

是指在长陡下坡路段行车道外侧增设的共速度失控车辆驶离正线安全减速的专用车道。

28、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类型:

单幅路、双福路、三幅路、四幅路。

29、路肩的作用:

保护和支撑路面结构;供临时停车使用;作为侧向余宽的一部分,能增加驾驶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尤其在挖方路段,可增加弯道的视距,减少行车事故;提供养护作业、埋设地下管线的场地;对未设人行道的道路,可供行人和非机动车使用。

30、路拱:

为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将路面做成中央高于两侧具有一定横坡的路拱形状。

31、平面线形加宽是指为满足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路面、路基宽度,小于等于250M时,即R≤250M的圆曲线。

32、加宽过渡:

比例过渡、高次抛物线过渡、回旋线过渡。

33、平曲线超高:

为了抵消或减小车辆在平曲线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路拱形式。

34、超高过渡方式:

⑴有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

绕中央分隔带中线旋转(适用于中间带较窄和中等超高率)

绕中央分隔带边线旋转(适用于各种情况)

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适用于车道数大于4的公路)

⑵无中间带:

绕内边线旋转、绕外边线旋转、绕中线旋转。

35、行车视距:

为了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方相当远的一段路程,一旦发现前方路面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