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15893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7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地理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地理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地理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地理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地理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地理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地理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地理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地理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地理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地理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地理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地理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地理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地理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地理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地理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

《地理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docx

地理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

惠州市200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某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测物体的日影的长度和方位(左下图,北京时间)及北极星的仰角来确定当地的位置(右下图)。

据此回答1--3题。

1.该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A.115°E,27°NB.125°E,36°N

C.115°E,63°ND.125°E,27°N

2.该小组考查的地区位于

A.华北平原B.江南丘陵C.河西走廊D.珠江三角洲

3.图示季节,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赤道以南非洲热带草原草木葱茏B.松花江开始进入结冰期

C.尼罗河正处于枯水期D.北京的昼长比长沙长

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下面MN两点之间连线的地形剖面图只有一幅是正确的,该图是

A.A图B.B图C.C图D.D图

5.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判断甲城市的海拔应该是

A.1600米B.1300米到1400米之间

C.1400到1500米之间D.1400米

读我国某河流域略图,完成6-8题。

6.图中甲河为

A.汉江B.西江C.松花江D.渭河

7.甲河干流的南、北支流比较,南岸支流

A.流程长,较稀疏B.流经地区坡度较大

C.水质清,无结冰D.流经地区多为红壤

8.图中虚线最不可能是

A.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界B.一月均温0℃等温线

C.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D.年800mm等降水量线

我国在2005年新增9处国际重要湿地,其中4处在云南;分别是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分别为图中①、②、③、④四处)。

在20世纪80年代初,纳帕海周围山上的原始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为开垦田地、扩大牧地,人们设法排干湖水、降低水位,致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

当年勘察人员仅调查到残存的100余亩沼泽地、数十只黑颈鹤。

读图完成9—12小题。

9.图中4℃等温线向北突出,主要原因是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B.受河流流向的影响

C.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D.受热带季风的影响

10.与图中四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涵养水源效果好

D.都濒临长江,常因长江洪水泛滥而积水

11.下面有关恢复湿地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改变当地地质结构和土壤性质B.利于区域性水资源的调蓄

C.利于改变大区域的大气环流形势D.有利建设野生食用禽兽基地

12.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A.利用湿地种植水稻,发展粮食生产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

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技术手段。

读下图,回答13-15题。

13.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最主要的能源,在甲、乙、丙、丁四城市所在省区的探明蕴藏量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14.丙城市在交通方面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可行的有

①发展地铁、轻轨②大力发展公交运输

③鼓励大排量私家车的发展④以天然气替代汽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5.乙城市所在省区的优势能源不包括

A.太阳能B.地热能C.水能D.天然气

读右区域图,回答16-18题。

16.2007年5月下旬,太湖出现大面积蓝藻暴发,给一些城镇的用水带来了严重影响。

有关蓝藻暴发的原因,正确的叙述有

①气温回升快,藻类繁殖迅速;

②降水较少,太湖水更新慢;

③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大量排入太湖;

④连日暴雨,洪水带入大量污水。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下面所列地区与图示区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相同的是

A.巴黎盆地   B.墨累---达令盆地   C.美国中部平原   D.朝鲜半岛

18.洋山港正在扩建,洋山港与上海港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

A.水域条件   B.陆域条件    C.腹地条件    D.城市依托 

读下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图,回答19-20题。

2000年(灰色轮廓)和2050年(白色轮廓)

19.2000年与2050年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的共同特点是

①人口总量庞大②人口老龄化十分严重

③少年人口男性多于女性④老年人口女性多于男性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据图判断,到2050年我国的人口状况是

A.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约4亿B.将面临青壮年劳动力就业困难

C.出生率降至零,导致人口负增长D.青壮年劳动力社会负担减轻

(二)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读某海域等深线和表层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完成21—22题。

21.根据等深线和等温线所示信息,图示海域可能位于

A.南半球大陆的西岸

B.北半球大陆的西岸

C.南半球大洋的东岸

D.北半球大洋的东岸

22.流经该海域的洋流可能是

A.巴西暖流B.东澳大利暖流

C.秘鲁寒流D.本格拉寒流

 

读北半球某地天气系统示意图(图A、图B)。

回答22-23题。

 

            图A              图B

23.A、B两幅图中,位置相同或气团性质相同的地点有

A.①和bB.②和aC.①和dD.④和b

24.下列关于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A四地中①地气温最高B.图B中城市盛行上升气流

C.图A中④地未来受暖气团控制D.图Ba-d四地均存在连续性降水

近年来,中国油脂压榨企业对进口大豆的利用量越来越多,部分原因如下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回答25—26题。

2006年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有关数据比较

2006年数据

装运成本

元/吨

产量

千克/亩

出油率

生产成本

元/吨

国产大豆

75元

110

16%--17%

1592

进口大豆

25元

178

19%--22%

美国1395

巴西984.4

25.我国大豆的生产成本和装运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的大豆种植业多为小农经营,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

B.我国各大平原区都不适宜种植大豆

C.我国大豆产、供、销社会化程度低

D.我国大豆主要产区分布在我国交通线网稀疏区

26.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合理建议有

A.为谋求利益最大化,我国可以不种植大豆,而全部利用质优价廉的进口大豆

B.延长大豆产业链条,增加大豆产品的附加值

C.完善大豆科研、生产及推广体系,扩大高出油率大豆的种植面积

D.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扩大大豆种植面积

读下列资料,回答27-28题。

 

27.上海近郊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其主要原因是

A.郊区城市化

B.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中心区部分人口迁往近郊区

C.近郊区比市中心区更接近地价最高的商业中心

D.近郊区较远郊区房屋建筑密度小

28.右上图,商业中心中经济活动最为繁忙、内部分区明显的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型图”,读图完成29-30题。

29.根据图示信息,正确的叙述有

A.第一阶段丙国国内对该产品需求少而全部供出口

B.进入第二阶段后丙国该产品的技术水平落后于乙国

C.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今后也会出现减少趋势

D.该产品的生命周期反映了各国技术水平的差异

30.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能够解释产业转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该产业转移路径是由丙国一乙国一甲国

B.该产业是向着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转移

C.该产业转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D.该产业的转移主要反映的是资本转移

 

第Ⅱ卷综合题(共80分)

二、综合题:

本大题共6题,满分80分。

31.(12分)下图为某大洲局部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附近海域的水温(高于或低于)同纬度海域,原因是。

(2分)

(2)举例说明图中山脉对该大洲气候的影响。

(3分)

(3)下列有关乙、丙两地说法,正确的是。

(多项选择)(3分)

A.乙地气候深受西风带影响,气候湿润,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B.乙地有著名潘帕斯草原,地广人稀,是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区之一

C.流经乙区域的河流为密西西比河

D.乙地所在国的圣保罗港为本地区农牧产品出口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

E.丙地位于陆地东侧,为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

F.丙地所在国家的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居世界第一位

G.丙地所在国家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H.丙地所在国家大部分人口集中在水热充足的平原地区

(4)丁地气候类型为,其气候特征为。

(4分)

32.(12分)读下面两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A与右图中B两区域纬度位置大致相同,但自然景观有很大差异,请分别说出A、B两地景观名称及其形成原因。

(6分)

(2)两图中,C农业地域类型是,D农业地域类型是。

试分析D农业地域类型形成原因。

(6分)

33.(13分)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广东省1998—2004年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表

行业名称

增加值构成(%)

1998年

2001年

2004年

新兴产业:

电子,电气,机械,石化

39.4

40.1

41.1

传统产业:

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建材

23.8

20.6

15.24

潜力产业:

森林造纸,医药,汽车

2.0

4.6

6.65

材料二:

2007年10月以来,东莞制鞋、家具、五金等传统企业,出现了往年鲜见的大批量撤退。

亚洲鞋业协会信息显示,2007年前三季度,广东已有大约千家鞋厂及相关配套的企业关门或者外迁。

这些企业相当一部分产品都有海外市场。

(1)说出广东省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

(2分)

(2)东莞外迁的企业多以型工业为主,下列哪些地区很有可能成为其新工厂的迁入地(不定项选择)。

(5分)

A.香港B.广西C.江西D.湖南E.内蒙古

(3)广东正处于产业转型的重要时期,面对产业转型,广东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6分)

34.(14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十一五规划”中指出:

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一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二要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三要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材料二:

在农业部制订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确定了11中优势农产品,这些农产品确定的依据是:

资源和生产条件较好、商品量大、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优势,能够抵御进口冲击的农产品,或在竞争中能够进一步扩大出口的农产品。

材料三:

1990年和2004年我国农业产值构成图。

 

(1)农业区域布局的基本原则是因地制宜,试以黄土高原为例,说明其区内应如何优化农业布局?

(6分)

(2)下列优势农产品与其优势产区搭配合理的有。

(2分)

A.春小麦优势产区——黄淮海平原

B.水稻优势产区——长江中下游平原

C.棉花优势产区——黄淮海平原和南疆盆地

D.油菜优势产区——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

E.甘蔗优势产区——桂中南、滇西南、华北平原

F.甜菜优势产区——松嫩平原、山东半岛

(3)2004年与1990年比较,我国农业产值构成有很大变化,试据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说明这种变化的合理性。

(6分)

35.(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6年12月11日,中国已站到了入世保护期的终点线上。

经过了五年的摸索和历练,中国汽车产量增长3倍,世界排名从第八位上升至第3位。

材料二:

东风汽车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三大集团之一。

1969年遵照毛泽东同志“三线建设”的指示,工厂选址在武当山北麓的十堰。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到九十年代,东风以十堰基地为依托,优化布局的“三级跳”战略构想趋于成形:

第一跳,跳到襄樊,发展轻型车和发动机生产:

第二跳,跳到武汉,发展轿车生产;第三跳,跳到“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发展零部件等生产。

材料三:

“花都汽车城位置示意图”。

(1)东风汽车公司将制造基地布局在十堰的主要社会因素是的需要。

东风汽车公司将“跳”到武汉的主要区位因素是、、等。

(4分)

(2)花都汽车城的形成,体现了工业的现象。

这种布局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降低,最终降低生产成本,以获得规模效益。

(3分)

(3)国际跨国集团在中国投资兴建汽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主要是因为我国、。

(2分)

(4)中国入世保护期已结束,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措施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民族汽车工业?

(4分)

 

36.(16分)读“我国部分能源生产与消费地区分布、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分布特点是。

(2分)

(2)填下表:

(6分)

代号

能源

输送方式

主要目的地

A

B

(3)D、E能源基地的建设,对我国东部能源消费地区大气环境质量起到的影响是

(2分)

(4)我国目前建设的若干石油储备基地布局特点是,这样分布的原因是。

(3分)

(5)为减轻我国石油供应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我们可采取的措施有。

(3分)

参考答案与评分说明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D

B

C

D

B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A

C

D

B

D

A

B

A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共30分)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C

CD

BC

AB

AC

BC

AB

AD

CD

AC

三:

综合题

31.(12分)

(1)低于(1分)有(秘鲁)寒流经过(1分)

(2)(本小题学生举出一例回答合理即可得满分3分)

①山地海拔高,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明显并形成明显的高山气候区;

②山地阻挡,使本大洲西海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太平洋沿岸成南北向狭长带状分布;

③山脉阻挡了东西两侧气流交往,使东西两侧气候截然不同。

如山脉南段西侧为西风迎风坡,降雨多,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山脉东侧为背风坡,降雨少,形成温带荒漠气候。

(3)B、F、G(全对得3分,错选、漏选均不得分)

(4)地中海气候(2分)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2分)

32.(12分)

(1)A热带沙漠景观;B亚热带常绿叶阔叶景观(2分)A地位于内陆,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全年气候干旱;(2分)B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控制,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2分)

(2)混合农业(1分)水稻种植业(1分)D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丰富且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2分)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便于精耕细作;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2分)

33.(13分)

(1)新兴产业和潜力产业比重增加,传统产业比重减少。

(2分)

(2)廉价劳动力指向(2分)B、C、D(全部答对得3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3)进一步加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高层次技术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促进区域性协调发展;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引导珠江三角洲地区原有劳力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工作;加强国际协作与交流。

(每回答1点得2分,满分6分)

34.(14分)

(1)渭河平原与汾河谷地等平原地区建成区域性的商品粮基地及经济作物基地。

黄土高原的塬面、沟谷地带由耕作业为主改为发展果树栽培以及林木生产,做到农林结合;水土流失严重区域要退耕还林还草;牧业由放牧改为圈养为主。

(每回答一点得2分,满分6分)

(2)B、C(2分)

(3)我国耕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3.5%,工业、城市、交通建设的发展,还在一定的程度上占有现有耕地,发展种植业的条件受到一定的限制;我国北部、西北、以及青藏高原区有大面积的天然草原,南方有面积不小的草山草坡,发展牧业的条件很好;我国面临四大海域,近海大陆架面积广,加上有众多的河流以及内陆湖泊,发展海洋及内陆河湖捕捞、水产养殖条件非常有利;近10余年来,我国牧业以及渔业产值比例大幅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对国土资源更合理的开发利用。

(每分析1点得2分,满分6分)

35.(13分)

(1)国防安全(或国家政策)(1分)市场、科技、交通、原料供应、信息通达度、工业联系、工业基础等(3分,任答3点)

(2)集聚(1分)基础设施(1分)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1分)

(3)土地和劳动力廉价(1分)消费市场广阔(1分)

(4)加强对汽车生产的科技投入;培育自主品牌;加强市场营销,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产生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效益等(每答1点1分,满分4分)

36.(16分)

(1)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分布很不平衡(或能源生产和输出主要在中西部地区,能源消费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区)(2分)

(2)(每空1分。

6分)

能源

输送方式

主要目的地

A

天然气

管道

长三角

B

水电

超高压输电

京津地区

(3)可以减少矿物(或化石)燃料的使用,改善城市大气质量(2分)

(4)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1分)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运输便利,利于就近供应(2分)

(5)加紧勘探,开发国内新油田;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国内其他能源;加强技术改造,提高石油利用率;发展节能技术,提倡节约用油(每答1点1分,满分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