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必修5课内写作素材整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1597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必修5课内写作素材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必修1必修5课内写作素材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必修1必修5课内写作素材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必修1必修5课内写作素材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必修1必修5课内写作素材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必修1必修5课内写作素材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必修1必修5课内写作素材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必修1必修5课内写作素材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必修1必修5课内写作素材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必修1必修5课内写作素材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必修1必修5课内写作素材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1必修5课内写作素材整理.docx

《必修1必修5课内写作素材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必修5课内写作素材整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1必修5课内写作素材整理.docx

必修1必修5课内写作素材整理

必修1课内素材:

1,《沁园春,长沙》中诗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阔景色,不禁触景生情,和自然的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从而进入深沉的思索:

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一群“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应用指南:

这则素材内容丰富,富有豪情,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如“青春”,“希望”,“责任”,“高度”,“意气”等相关的话题,材料或命题作文。

对于提升文章主旨,使文章充满激情,会具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联系毛泽东诸多的诗词名句,灵活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对于深化文章内蕴会有重要作用。

范例片断:

如果说雏鹰腾飞苍穹要经历风雨的击打,那么搏击长空的意气就是它犀利的双眼;如果说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万里奔跑的锤炼,那么奔腾万里的意气就是助其翻越千山万水的铁蹄。

人,欲傲立于世,成为一代雄主,立一世伟业,那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毛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用过,原句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也正是这“书生意气”让他成就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他成为了永垂史册、青史留名的伟大领袖,这足见“意气”二字如太极,生四象,生万物。

2,《小狗包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时期的社会现实,现在包括所有的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就象我们经常教育下一代不要忘记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建设史、中国近现代史一样。

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成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

应用指南:

这则素材比较富有震撼力,可变换说法,结合有关巴金的感动中国颁奖辞“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应用于与“爱憎”、“忘记与铭记”、“人生态度”、“勇气”等相关的话题、材料或命题作文中,但要注意如何巧妙变换角度,融入自己的文章,力求做到水到渠成。

引用时拓展要适度,角度把握要准确,联系实际进行思辨。

同时,巴金的敢于说真话、勇于解剖自己的度量和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范例片断:

(2007年高考全国卷2满分作文“温暖人间”前四段)

在茫茫人海间,与我们认识的人很少。

但无论熟悉还是陌生,总会有“帮助”温暖我们的心。

对亲人的帮助是相濡以沫的支持与关爱;对朋友的帮助是心有灵犀的默契与配合;对路人的帮助是细致入微的关怀和一个搀扶。

帮助无处不在,它沁透在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变成呼吸的氧气,支持着我们的生命。

文坛巨匠巴金曾说:

“我的生活目标,无一不是在帮助别人,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每颗心都得着光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得着幸福,每个人的发展都得着自由。

”这个用《家》《春》《秋》等著作来慰藉苦难中向着和平的人们的心,唯一的生活目标是帮助别人,不管使用充满爱意的文字,还是用实际的爱心行动,确实给在寒夜中前行的人带来了温暖和光明。

一生都在帮助别人的人会得到人们的尊重和热爱,就像巴金留给人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将被人们永远铭记在心中。

而“帮助”也成为人们前进的灯塔,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带去温暖并让温暖这颗火种撒满人间,点燃这个社会的每个角落。

(点评节录:

…………文中引用课本中关于巴老的相关素材,能够加以引申拓展,值得考生借鉴…………)

3,《游褒禅山记》一文表面是写作者游览华山洞的见闻和感受,实际上是在抒发他“深思”和“慎取”。

他的勇于探索事物真相的宏伟抱负与进取精神,要传递给读者的是“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这样的金玉良训。

应用指南:

这则素材应用比较广泛,可以应用到与“志向”、“理想”、“信念”、“实现目标”、“意志力”等有关的话题、材料或命题作文中,尤其是议论类问题更为适合,可以通过拓展和延伸,转化成更为切题的材料,扣准角度,灵活变通。

范例片断:

俗话说: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历史上大凡有成就的人,无不在事业上具有顽强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向着既定的目标,义无反顾地迈进,从而成就美好的理想。

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王安石在游览褒禅山之后,写出了自己人生路上的深刻感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没有明确目标,不能坚定自己的志向,力足而不至,正是人生事业成功路上的一大遗憾。

4,读《赤壁赋》,你会觉得自己处于一种月光水色的笼罩之中,聆听一个哲人向你阐述人生的道理。

令我们折服的是作者在走出监牢到达流放之地几乎丧失人身自由的情况下,一点也不灰心丧气,反而那么坦荡、旷达,具有强烈的生活信念。

作者融情于大自然,得人生旷达胸怀,在大自然里寻找精神的愉悦,感悟自我,在自我里品味生命的真谛。

应用指南:

应该说,和苏轼有关的作文素材历来为经典,在诸多的高考优秀作文中应用。

与《赤壁赋》相关的作文素材可以以此为起点挖掘拓展,应用到“人生颜色”、“感悟人生”、“挫折”、“生命的意义”、“人生的关键”、“个性”等话题、材料或命题作文中。

注意材料的选取角度,注意不同文体的选取方式。

范例片断:

(2007年高考全国卷1优秀作文“成长路上的跌倒”前六段)

雏鹰,在风雨中历练双翅,总有被树干划伤的时候;小海燕,在风浪中如何矫健,也总有被骤雨打湿羽翼的时候。

成长中的我们,总会遇到坎坷,总会摔在地上,面对家长的期望,学校的焦灼,社会的责任,我们应该怎样做?

我们要学会勇敢面对,学会克服困难,在失败中学会成长。

还记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仙李白吗?

记得他大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吗?

记得他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时的不屑吗?

面对困难,我们要拥有像李白那样的自信去面对困难,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赢得成功。

还记得“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行者吗?

还记得那个在赤壁之上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东坡吗?

他豁达,他大度,他用平淡去面对愁苦的人生,,让愁苦从他悟性非凡的心中只作穿行而从不停滞。

面对困难,我们要拥有苏东坡一样超然的智慧,要用平常心去面对,以不变应万变的心灵去接受上帝的赐予——苦难。

(点评节录:

本文作者并未落入俗套而是开篇用比兴手法,由“雏鹰”、“小海燕”联想到“成长中的我们”,并引出话题“应该怎样做”,接着作者从“勇敢面对”、“拥有自信”、“拥有智慧”、“拥有一种良好的心态”等几个角度回答了“我们应该怎样做”。

在回答的同时,联系课本中古今名人:

李白、苏轼…………一个个人物缓缓向我们走来,用他们的诗歌…………诠释“面对困难”时的选择。

必修2课内教材

1,《就任北大校长的演讲》,五四时期的北京大学,群贤荟萃,人才济济,既有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也有保守派的代表人物。

这么多人能够聚集在一起,为中国的文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都要归功于一个人——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

当时,尽管蔡元培倾向于新文化,他对旧文化却并未简单的否定和抹煞,而是认为“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这是这种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理论,加上一系列的锐意改革,使得北大面貌焕然一新。

应用指南:

这则材料可应用于“包容”、“融合”、“和谐”等话题作文中。

作为中国高等学府,有着百年历史的北京大学,之所以得到世人的尊敬和仰慕,成为莘莘学子和文人学者的聚贤之地,其中有一点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兼容并包”。

“兼容并包”体现了北大的自信,体现了北大的自强,体现了北大的民主。

正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样,只有将各种精华拿来吸收,方能常新常活。

范例片断:

孔子曰:

“教不倦,仁也。

”他把“仁者爱人”的精神倾注在学生身上,对学生充满了深厚的感情。

我国近代教育家从康有为、梁启超到蔡元培、李大钊、陶行知无一不是怀着深厚的情感去培育学生,给后人留下了无数感人的事迹。

蔡元培“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和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都是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爱。

2,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描写了一种境界:

于世俗中寻求内心平和的精神世界,不被肤浅的繁华所惑,始终追求自我达成的信仰。

瓦尔登湖畔景色优美,梭罗的精神以此为寄托,以自身实践对物欲横流的世界进行着反驳。

他代表着一种精神,而并非仅仅是一种生活态度。

这种精神,在今天对我们更有指导意义。

应用指南:

这则素材具有代表性,梭罗与中国的陶渊明颇有相似之处。

但也有不同特点,可应用于“个性”、“精神家园”、“自我与他人”、“人与自然”等相关话题与材料作文中。

应用时可以拓展梭罗的相关资料,加之引用中国的一些富有代表性的文人的诗句,进行比较阐述,效果更佳。

范例指引:

(2007年高考北京卷满分作文“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令人陶醉的诗句,往往不是能够凭借枯燥的艺术理念讲清楚的。

这些诗句往往是一种细腻的、微妙的、独特的人生体验。

而这种体验,不要说外人难以体察,就是作者本人,当他处于另一种境遇,眼前所见的是另一幅图景的时候,恐怕也难以复制出当初诗中所蕴藏的那一份情思吧。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坦诚地说,我是第一次知道这两句诗,然而一首真正美好到极致的诗,却并不太需要读它的人先了解时代背景、创作动机、诗人的生平遭遇等等,我们完全可以仅仅凭借一颗跳动着的心去感受,凭借一双敏感的耳朵去倾听。

换言之,好诗与上天联系的更为紧密,而与作者倒可以层层剥离开来。

因而我们只要能听懂上天的倾诉和人间永恒不变的乐音,我们就可以无限靠近诗句中所传达出的那份永恒不朽的感动。

读这样的诗句需要静下来,放下手中的俗务,松开心灵的桎梏,然后,想象……如丝的细雨,轻轻的沾湿穿透春日薄如蝉翼的衣衫,如酥油一般滋润肌肤。

缓缓的,如松软的雪地上一颗被挤碎的樱桃,红色的汁液渗出,渗到雪花的每一缕机理,在它六角形的每一个尖尖上,凝结成每一个细小而饱满的红色珠子。

而皮肤如泥土般,而令人体察不到的微弱呼吸,吐纳着那柔滑的水滴,渐渐的,你身体的每一个角落,便都有了雨水的存在。

那些雨水并非凭空生出的死水,它们有着自己的生命,或许曾摇摆过嫩绿的水草,或许曾有鱼儿在水中吐过泡泡,或许是一泓清泉绕过岩石青白色的脊梁,它们蒸腾、凝结,在天空中听着鸟儿的歌声,然后那自然孕育的跳跃的灵魂,便随细雨沁入了你的身体。

在这一刻,我们还只是一个孤零零、硬邦邦的个体吗?

我们同大自然灵与肉的亲密接触不就在不经意间实现了吗?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两位伟大的诗人:

陶渊明和梭罗。

我注意到他们的诗文中,似乎特别强调农耕之乐,强调自给自足,用自己的双手去盖房子、种粮食果蔬、畜养家禽家畜。

而他们的伟大之处则正在于此:

他们超越了单纯的懒汉闲夫式的隐士情结,而构建了一套更为纯朴、更为谦逊真诚的与大自然亲近的人生哲学。

因而,陶渊明摆脱了魏晋名士张狂不羁、折磨肉身、痛饮狂歌、最终服药而死的悲惨结局。

而梭罗则没有向他的后辈一样,或充满“迷惘”,或深信“垮掉”,最终在仇恨、纵欲与郁郁寡欢中被粗砺的现实吞没。

是大自然,充满善意,怀抱博大胸襟的母神,拯救了他们在人世间伤痕累累的身躯,然后用她甘甜的乳汁和轻暖的抚摸平息了他们内心的愤世嫉俗的怒火。

他们无疑是幸运的。

但如果不是听从了上天的旨意,一心一意地将自己的心脏贴在大地上,于山川同呼吸,与草木结友伴,他们又怎能在浑浊的世上,为后世留下一颗纯白无限的冰玉之心,又以其感悟自然的卓越作品彪炳千秋呢?

用真心去感悟自然吧!

有了那份心动,读诗,你是知音;倾吐,你就是诗人。

(附1,阅卷点评:

本文视角独特,见解不凡。

作者超然于试题所提示的角度之外,另辟蹊径,从诗句的品读入手,从容而优雅地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到感悟。

作文考试好比跳水比赛,当众多考生纷纷选择三米台,五米台入水的时候,是什么推动这位考生选择了十米的高度呢?

是“反弹琵琶”之类的写作技巧,还是“材料出新”之类的写作意识?

我看都不是,让他走上十米跳台作轻松一跃的,是他丰厚的文学积累、独立的思考习惯与丰富的人生感悟。

作文是记录思想的,有深广的情怀,才有高品位的文章。

“好诗与上天联系的更为紧密,而与作者倒可以层层剥离开来。

因而我们只要能听懂上天的倾诉和人间永恒不变的乐音,我们就可以无限靠近诗句中所传达出的那份永恒不朽的感动”,“用真心去感悟自然吧!

有了那份心动,读诗,你是知音;倾吐,你就是诗人”这些精当的表述,其美主要不在于语言形式,而在于意蕴的独到与深度。

第三段,作者以细腻的文字,记录了品位诗句时的种种想象:

先写雨入肌肤,再写肌肤的吸纳,接下来以大段笔墨表明沁入人体的不仅是雨滴,更是自然的精灵——将文思从诗句的品位自然推进一层,赞颂了自然对人类的滋养。

全段想象丰富,语言优美,充分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情。

(附2,2007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

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

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3,曹操与《短歌行》。

曹操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诗语言质朴,感情深沉,格调苍凉悲壮。

他胸怀大志,为实现一统天下的伟大抱负,自强不息,求贤若渴。

《短歌行》一诗,抒发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可以说是“英雄的怀抱,诗家的歌咏”。

应用指南:

有关曹操的作文素材范围大,内涵深。

这则素材拓展面较广,可以引发出许多方面的话题素材,如可以应用到“生命的价值”、“机遇”、“压力”、“伯乐与千里马”的相关话题、材料和命题作文中。

还可以联系曹操的身世加以延伸,那么这则素材的应用面就更加广泛了。

应用指南:

“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无不表现出曹操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高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现出他广阔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怀。

4,屈原与《离骚》。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在《离骚》一诗中,作者塑造了一位顶天立地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作品以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积极顽强的斗争精神给一切追求光明、坚持正义的士人以精神上的巨大感召。

应用指南:

这则素材历来为高考作文经典素材,使用频率较高,应用范围较广,可以应用到“爱国”、“个性”、“超越自我”、“人格”、“追求”、“梦想”、“表现自己”等相关的话题、材料和命题作文中。

应用时针对不同的话题要求,截取适合的角度生成作文素材融入自己的作文中,可以联系社会、个人、进行情感渲染,为文章增添气势。

范例指引:

(2007年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传递的力量”节选)

一切事物都在传递中繁衍。

——题记

人们的思想感情在那微渺的感动中和真情中被传递;奥运精神在那风雨不惧的生活中和运动员在运动场上紧张激烈的拚搏中被传递;知识在那辛勤劳动的园丁中被传递……

………………

………………

是谁搅动了一江春水?

是屈原站在汨罗江畔,那是他在生命最后一刻,“亦与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高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抱石坠汨罗江,生命沿江而下,传递了两千多年的辉煌,于是我们听到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更看到了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语!

鲁迅先生说过:

“唯有民族魂是最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会真进步。

”显然,这种需要一代代人传递的民族魂就是“重大义,轻生死”的生死观;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就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大无畏精神。

在中华民族的版图上,传递着先辈的爱国精神,我们不必为古人独怆然而泪下,因为,此时接力棒已传递到我们手上了。

………………

………………

传递,使祖先们伟大的爱国精神被流传;传递,使平凡而又深刻的感动被流传;传递,使高尚而又纯洁的品质被赞颂。

一切事物就在传递中渐渐发现,渐渐繁衍……

(附,2007年高考广东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

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要求:

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边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00年6月14日,著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在北京青少年科学宫对50多名中学生谈治学“秘诀”,把它概括为12个字:

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

后不久他在母校苏州中学与同学们座谈时又谈到这12个字。

理解这12个字的含义,按要求作文。

要求:

1、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题目自拟,书写认真,卷面整洁。

 

在一位画家的屋里,我见到墙上挂着一张非常特别的画。

那是一张被装裱起来的白纸,在中间偏左的位置,有一块黑渍。

我不明白这块黑渍到底算什么生花的妙笔,被画家挂在墙壁正当中最为显要的位置上,我琢磨了很长时间,头脑里仍是一片空白。

我向画家请教。

画家说:

“我的这幅画叫‘快乐’。

”“‘快乐’?

我不明白。

”在我的记忆中,没有哪个画家能画出快乐来。

画家说:

“中间这块黑渍是痛苦,每个人看到这幅画时,都是只看到这块痛苦的黑渍,却看不到背景里的快乐。

我们的生活不就是这样的吗?

多少快乐我们都视而不见,却被微小的痛苦遮住双眼。

”我说:

“那就把画中的‘痛苦’去掉吧!

”画家说:

“没有痛苦,我们更见不到快乐。

”我明白了,我们的眼里,总是盯着痛苦,而快乐常常是被我们忽视了的那一部分。

读了上述材料,你一定有所感悟,请以“快乐”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埃尔米塔日博物馆藏品多达300多万件,有一个细心的人计算下,要是每件展品看一分钟,需要5.7年。

一个人的生命以分钟计的话,会是多少呢?

一个80岁的生命,是4207.68万分钟;折合成日子呢,是29220天。

人的生命约是三万个日子,仿佛就是我们手中的三万支蜡烛——每天清晨点燃一支,夜晚熄灭……这些日子怎么不值得我们好好珍惜呢?

请以“善待日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