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小学英语向下延伸至三年级之课程纲要.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01678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民小学英语向下延伸至三年级之课程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国民小学英语向下延伸至三年级之课程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国民小学英语向下延伸至三年级之课程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国民小学英语向下延伸至三年级之课程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国民小学英语向下延伸至三年级之课程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国民小学英语向下延伸至三年级之课程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国民小学英语向下延伸至三年级之课程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国民小学英语向下延伸至三年级之课程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国民小学英语向下延伸至三年级之课程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国民小学英语向下延伸至三年级之课程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国民小学英语向下延伸至三年级之课程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国民小学英语向下延伸至三年级之课程纲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国民小学英语向下延伸至三年级之课程纲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国民小学英语向下延伸至三年级之课程纲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国民小学英语向下延伸至三年级之课程纲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国民小学英语向下延伸至三年级之课程纲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国民小学英语向下延伸至三年级之课程纲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国民小学英语向下延伸至三年级之课程纲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国民小学英语向下延伸至三年级之课程纲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国民小学英语向下延伸至三年级之课程纲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民小学英语向下延伸至三年级之课程纲要.docx

《国民小学英语向下延伸至三年级之课程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民小学英语向下延伸至三年级之课程纲要.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民小学英语向下延伸至三年级之课程纲要.docx

国民小学英语向下延伸至三年级之课程纲要

國民小學英語向下延伸至三年級之課程綱要

一、基本理念

隨著地球村時代的來臨,國際間政治、經濟、文化往來頻繁,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顯。

從資訊、科技、工商業、乃至高等教育,英語已成為國際交流的重要溝通工具。

此外,透過英語文學習,學習者能適切回應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活動和增進多元文化的了解與尊重,並進而使用英語能力為二十一世紀的生活作準備,更被引述為世界公民的必要素質。

為配合政府國際化的政策,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政府正大力推動各個階段的英語教育,加上社會各界的殷切期盼,英語教學遂規劃九十四學年度起提前至國小三年級開始實施。

國民中小學英語課程旨在奠定國人英語溝通能力的基礎、提昇英語學習的動機與興趣、涵泳國際觀、獲致新知,以期未來能增進國人對國際事務的處理能力,增強國家競爭力。

本課程強調營造自然、愉快的語言學習環境,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基本溝通能力。

上課宜採輕鬆活潑、互動的教學模式;教材內容及活動設計宜生活化、實用化及趣味化;體裁宜多樣化。

除強調個別語言成分之外,更應強調聽、說、讀、寫四種技能的培養,透過多元教材與活動練習,循序漸進,讓學生藉由同儕及師生的互動,多方面接觸英語,並實際運用,而非由老師單向灌輸文法知識。

為了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且不增加學習負擔,教材的份量及難易度宜適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吸收能力應勝於教學進度的考量。

二、課程目標

國民中小學英語課程的目標為:

1.培養學生基本的英語溝通能力,俾能運用於實際情境中。

2.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方法,俾能自發有效地學習。

3.增進學生對本國與外國文化習俗的認識,俾能加以比較,並尊重文化差異。

三、分段能力指標

英語科課程分為國小及國中兩階段︰

國小階段︰國小三、四、五、六年級。

國中階段︰國中一、二、三年級。

以上兩階段的教學同時注重聽、說、讀、寫,不過本課程希望能運用兒童在發音學習方面的優勢,於國小三、四年級的啟蒙階段強調聽、說的學習,讓兒童藉由豐富的英語聽、說的學習,奠定良好的英語口語溝通基礎。

然而即使是在啟蒙階段,讀、寫活動並未偏廢,而是適時融入課程,讓學生藉由接觸簡易的閱讀材料,以及適當的臨摹及填寫字詞等練習,自然體驗語言的不同形式,以收聽、說、讀、寫四者相輔相成的效果。

國中階段除了持續地培養基本聽說讀寫的能力外,更強調英語的實際運用,發揮其工具性功能,藉以吸收新知、幫助個人身心發展。

本課程的分段能力指標分國小、國中兩階段加以規劃,並依語言能力、學習英語的興趣與方法、及文化與習俗三方面加以敘述。

其中語言能力的陳述涵括聽、說、讀、寫以及語言綜合應用能力五項。

‹說明›1.能力指標編號:

第一個數字代表能力類別,第二個數字代表學習階段,第三個數字代表流水號。

2.國小階段部份能力指標以斜體字標示者,代表該能力指標較為基本,應該優先在國小三、四年級達成。

3.九年一貫英語科教學應涵蓋以下所有的能力指標,惟表中標有*號者,表示各校在針對學生的能力特質或各校的不同時數規劃課程時,可就該項能力指標選取或自行研發深淺、份量不同的教材,進行適性教學。

(一)、語言能力

1.聽

國小階段

1-1-1能聽辨26個字母。

1-1-2能聽辨英語的語音。

1-1-3能聽辨課堂中所習得的詞彙。

1-1-4能聽辨問句和直述句的語調。

1-1-5能聽辨基本的單字、片語、及句子的重音。

1-1-6能聽辨句子的節奏。

1-1-7能聽懂常用的教室用語及日常生活用語。

1-1-8能聽懂簡單的句子。

1-1-9能聽懂簡易的日常生活對話。

*1-1-10聽懂簡易歌謠和韻文的主要內容。

*1-1-11能藉圖畫、布偶及肢體動作等視覺輔助,聽懂簡易兒童故事及兒童短劇的大致內容。

國中階段

延續國小階段的基礎,繼續發展以下各項能力:

1-2-1能辨識簡易詩歌的節奏與音韻。

1-2-2能辨識不同句子語調所表達的情緒和態度。

1-2-3能聽懂日常生活對話和簡易故事。

*1-2-4能辨識對話或訊息的主旨或目的。

*1-2-5能透過視覺上的輔助,聽懂簡易影片和短劇的大致內容。

2.說

國小階段

2-1-1能說出26個字母。

2-1-2能唸出英語的語音。

2-1-3能說出課堂中所習得的詞彙。

2-1-4能以正確的語調說出問句和直述句。

2-1-5能以正確的重音及適當的語調說出簡單的句子。

2-1-6能使用簡單的教室用語。

2-1-7能以簡易英語介紹自己。

2-1-8能以簡易英語介紹家人和朋友。

2-1-9能使用基本的社交禮儀用語。

2-1-10能作簡單的提問、回答和敘述。

2-1-11能吟唱和朗讀歌謠韻文。

2-1-12能以簡易英語看圖說話。

*2-1-13能根據圖片或提示以角色扮演作簡單的對話。

*2-1-14能參與簡易的兒童短劇表演。

國中階段

延續國小階段的基礎,繼續發展以下各項能力:

2-2-1能使用主要的教室用語。

2-2-2能以簡易英語參與課堂上老師引導的討論。

2-2-3以簡易的英語表達個人的需求、意願和感受。

2-2-4能以簡單的英語描述日常生活中相關的人、事、物。

2-2-5能依人、事、時、地、物作提問和回答。

*2-2-6能依情境及場合,適切地表達自我並與他人溝通。

*2-2-7能參與簡易的短劇表演。

*2-2-8能以簡單的英語介紹國內外風土民情。

3.讀

國小階段

3-1-1能辨識印刷體大小寫字母。

3-1-2能辨識課堂中習得的詞彙。

3-1-3能使用字母拼讀法(phonics)中基本常用的規則讀出單字。

3-1-4能看懂簡易的英文標示。

3-1-5能辨識故事、韻文、歌謠中的常用字詞。

3-1-6能看懂簡單的句子。

3-1-7能了解英文書寫格式,如字間空格、句首大寫、由左到右、上而下及句尾適當標點符號。

3-1-8能跟著老師或錄音帶正確地朗讀課本中的對話和故事。

*3-1-9能藉圖畫、圖示等視覺輔助,閱讀並了解簡易故事及兒童短劇中的大致內容。

*3-1-10能藉圖畫、書名或上下文做簡易的預測或推論。

*3-1-11能活用字母拼讀法(phonics)的規則讀出單字。

國中階段

延續國小階段的基礎,繼續發展以下各項能力:

3-2-1能辨識英文字母的連續書寫體(cursivewriting)。

3-2-2能用字典查閱字詞的讀音及意義。

3-2-3能看懂常用的英文標示和圖表。

3-2-4能用適切的語調、節奏朗讀短文、故事等。

3-2-5能了解課文的主旨大意。

3-2-6能了解對話、短文、書信、故事及短劇等的重要內容與情節。

*3-2-7能辨識故事的要素,如背景、人物、事件和結局。

*3-2-8能從上下文或圖示,猜字意或推論文意。

*3-2-9能閱讀不同體裁、不同主題的簡易文章。

*3-2-10能了解並欣賞簡易的詩歌及短劇。

4.寫

國小階段

4-1-1能書寫印刷體大小寫字母。

4-1-2能書寫自己的姓名。

4-1-3能臨摹抄寫課堂中習得的詞彙。

4-1-4能臨摹抄寫課堂中習得的句子。

4-1-5能拼寫一些基本常用字詞(至少一百八十個)。

4-1-6能依圖示填寫重要字詞。

4-1-7能掌握英文書寫格式寫出簡單的句子。

國中階段

延續國小階段的基礎,繼續發展以下各項能力:

4-2-1能填寫簡單的表格及資料等。

4-2-2能依提示合併、改寫及造句。

4-2-3能寫簡單的賀卡、書信(含電子郵件)等。

*4-2-4能依提示書寫簡短的段落。

5.聽說讀寫綜合應用能力

國小階段

5-1-1能正確地辨識、唸出與寫出26個英文字母。

5-1-2能聽懂及辨識課堂中所習得的英語詞彙。

5-1-3在聽讀時,能辨識書本中相對應的書寫文字。

5-1-4口語部份至少會應用三百個字詞,書寫部份至少會拼寫其中一百八十個字詞,以應用於簡易的日常溝通中。

5-1-5能聽懂日常生活應對中常用語句(如問候、致謝、道歉、道別等),並能作適當的回應。

*5-1-6能依文字或口語提示寫出重要字詞。

5-1-7能活用字母拼讀法(phonics)了解英語拼字與發音間規則的對應關係,並能嘗試看字發音,聽音拼字。

國中階段

延續國小階段的基礎,繼續發展以下各項能力:

5-2-1畢業時,學生應至少學會一千二百個字詞,並能應用於聽、說、讀、寫的溝通中。

5-2-2能轉述別人簡短的談話。

5-2-3能聽懂日常生活對話、簡易故事或廣播﹐並能以簡單的字詞、句子記下要點。

5-2-4能看懂故事及簡易短文,並能以幾個簡短的句子述說或寫出內容大意。

*5-2-5能看懂日常溝通中簡易的書信、留言或賀卡、邀請卡等,並能以口語或書面作簡短的回應。

*5-2-6能看懂並能填寫簡單的表格、資料。

*5-2-7能翻譯簡易的中英文句子。

(二)、學習英語的興趣與方法

國小階段

6-1-1樂於參與各種課堂練習活動。

6-1-2樂於回答老師或同學所提的問題。

6-1-3對於老師的說明與演示,能集中注意。

6-1-4主動溫習、預習功課。

6-1-5運用情境中非語言訊息,如圖示、肢體動作、語調、表情等幫助學習。

6-1-6樂於接觸課外英語教材。

6-1-7不畏犯錯,樂於溝通、表達意見。

6-1-8主動向老師或同學提出問題。

6-1-9在生活中有使用英語機會時,樂於嘗試。

6-1-10在生活中接觸英語時,樂於探究其涵意並嘗試模仿。

6-1-11運用已學過字詞之聯想以學習新的字詞。

6-1-12樂於參與有助提昇英語能力的活動(如英語營、詩歌朗誦、短劇表演或比賽等)。

*6-1-13具有好奇心,並對老師或同學討論的內容能舉出示例或反例。

6-1-14主動做完老師交待的作業。

*6-1-15主動查閱圖畫字典。

*6-1-16會在生活中或媒體上注意到學過的英語。

國中階段

以國小階段的學習興趣與方法為基礎,進一步加以提升增強:

6-2-1樂於接觸英語電影、歌曲、廣播、書籍等。

6-2-2對於世界各地民情文化有興趣,並樂於找機會接觸。

*6-2-3樂於嘗試閱讀故事、雜誌及其他課外讀物。

6-2-4了解基本英文閱讀技巧,進而提升閱讀的興趣與能力。

6-2-5對於教學內容能主動複習並加以整理歸納。

*6-2-6利用簡單工具書(如字典),主動了解所接觸英語的內容。

*6-2-7主動從網路或其他課外材料搜尋相關的教學資源,與老師及同學分享。

(三)、文化與習俗

國小階段

7-1-1能認識課堂中所介紹的國內外主要節慶習俗。

7-1-2能了解我國主要節慶的簡易英語表達方式。

7-1-3能了解一些國際社會的基本禮儀。

7-1-4能認識外國風土民情。

國中階段

以國小階段對文化習俗的了解為基礎,進一步發展以下知能:

*7-2-1能以簡易英語介紹中外風土民情。

*7-2-2能了解國際社會的基本說話禮儀。

*7-2-3能從多元文化觀點,了解並尊重不同的文化及習俗。

四、分段能力指標與十大基本能力的關係

九年一貫課程強調國民教育階段應培養學生十項基本能力(見下表)。

各學習領域的分段能力指標,須儘量符合新課程的十項基本能力的內涵。

英語在我國為外語,國小、國中階段實為英語教育的起步階段,此時期英語課程的主要目標在於奠定基本的英語溝通能力、培養英語學習的興趣與方法、以及增進中外文化的了解。

國小、國中的英語課程教學時數有限,內容十分淺顯,難以直接闡揚、培育十項基本能力的內涵。

但透過教學內容中的主題、溝通功能、及課堂中的人際互動,英語課程所培養的能力仍有助於達成此十項基本能力的精神或內涵。

 

九年一貫英語課程所發展的能力或態度與十項基本能力的對應,列舉數例如下:

基本能力

英語課程透過主題、溝通功能、教學活動可培養之能力或態度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了解身體部位之說法。

了解如何以簡易英語表達個人之興趣與嗜好。

了解如何以簡易英語描述個人之外表與個性。

了解如何以簡易英語描述日常生活作息。

了解如何以簡易英語描述個人專長。

認識不同的職業類別。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欣賞英語之音韻節奏。

吟唱和朗讀簡易歌謠及韻文。

欣賞簡易兒童故事。

欣賞簡易文學作品。

欣賞簡易卡通影片。

欣賞簡易廣播、電視、電影等節目。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培養英語之基本能力,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使用簡易教室用語。

參與課堂口語練習。

使用簡易英語參與課堂討論活動。

使用簡易英語從事日常生活對話。

使用簡易英語介紹自己、家人和朋友。

使用簡易英語表達個人需求與感受。

使用簡易英語表達個人意見。

使用簡易英語分享個人經驗。

使用簡易英語描述生活中相關之人、事、物。

使用簡易英語進行提問、回答和敘述。

使用簡易英語回應或解釋別人所說的話。

使用基本的社交禮儀用語。

了解英美人士之溝通方式。

依情境場合,使用簡易英語適切表達自我,與他人溝通(如問候、同意、道歉、告別等)。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透過英語學習,培養對人權、兩性、及弱勢族群之尊重。

透過英語學習,培養對家人、朋友及社區之關懷。

透過英語學習,培養環保觀念。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認識中外節慶習俗。

了解中外風土民情。

欣賞簡易兒童文學作品,藉以了解他國文化。

了解國際社會禮儀。

欣賞、接納不同之文化習俗。

培養國際觀。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利用有效之外語學習方法安排規劃英語之學習。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認識一些生活常見的科技、資訊用語。

利用科技提昇英語學習興趣。

利用網路查詢資料。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使用字典及其他工具書查詢資料。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培養利用英語解決問題之能力。

五、實施要點

(一)、教材綱要

國民中小學英語科教材的內容取材應涵蓋以下幾個部份:

1.主題與體裁

英語科課程應符合趣味化、實用化及生活化的原則,並適度納入本土教材。

教材所涵蓋的主題層面宜多元,以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主題﹐如家庭、學校、食物、動植物、節慶習俗、職業、旅遊、運動、休閒等為主要內容,並儘量呼應十項基本能力的精神,以順應時代潮流,涵詠現代公民的素養。

教材編寫及活動設計亦應多樣化,並融入各種不同的體裁,如歌謠、韻文、賀卡、便條、書信、簡易故事、幽默短文、短劇、謎語、笑話、卡通、漫畫等。

(詳見附錄一)

2.溝通功能

國小國中所應培養的溝通能力屬於基本常用者,包括日常交談、社交應對等一般人際溝通的語言能力。

依其功能可分為問候、感謝、道歉、同意、請求、問路、打電話等類別。

(詳見附錄二)

3.語言成份

(1)字母︰教材中英文字母教學包括印刷體大小寫及連續體大小寫。

國小階段只須學會印刷體,國中階段須會辨識連續體書寫的文字,但平日的書寫仍以印刷體為主。

教師書寫黑板或批改習作,亦盡量採用印刷體。

(2)發音︰國小初學階段除了單音的聽說模仿外,發音教學應注重音的組成、音節、重音的練習,並將英語的基本語音適時融入單字中介紹。

教師應善用字母拼讀法讓學生熟悉字母與發音的對應關係,並能主動看字讀音。

音標本身僅是一種學習工具,可用來幫助學生在面臨不熟悉的詞彙而又無法靠字母拼讀法的對應規則協助發音時,藉由查閱字典中的音標讀出字音。

音標教學宜在國中階段開始實施,此時學生對英語語音已具基本聽與說的能力,而字母符號的建構亦較穩固,開始學習音標符號,較不致於與字母混淆。

(3)字彙:

為了顧及教材的銜接及避免使用艱深詞彙,國中小英語教材編寫所用的字彙宜稍加界定,以免各版本的教材所使用的字彙差異過大。

因此本課程綱要提供了一份常用一千二百及二千字參考字彙表(詳見附錄三)。

本字彙表的制定係參考多種字彙來源,包括民國八十三年教育部發布的「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參考字彙表、韓國小學課程綱要參考字彙、上海九年制課程綱要詞彙表、日本初中英語教材常用字彙、數種國內外兒童英語教材常用字彙、LTTC「全民英檢初級檢定二千字彙參考表」,以及民國八十四、九十、九十一年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公佈的高中英文參考詞彙表中的最常用字詞,和CollinsCOBUILD最新字典(1995,2001)所制定的最常用英文字彙表﹙該字典是根據TheBankofEnglish語料庫編制的﹚,綜合彙整,輸進電腦,建立一詞庫及字頻表後,並參考美國、英國、南非、及日本等國最常用英文字彙,最後再依我國中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生活經驗,英語學習目標,及外語學習環境等因素﹐由編輯、諮詢委員多次討論、研商後,加以篩選調整完成。

國小國中階段的教材,宜優先從常用一千二百字詞﹙即參考字彙表中有畫底線的字詞﹚中選取編纂。

若需要加深或加廣時,可從參考字彙表的其餘字詞中選用。

為了使教材編寫具有彈性空間,教材編纂時亦可視其必要性斟酌選用本表以外的字彙。

學生完成國小階段的英語教育,口語部份應至少會應用三百個字詞,書寫部份則至少會拼寫其中一百八十個字詞。

國中畢業時,學生應至少學會一千二百個字詞,並能應用於聽、說、讀、寫溝通中。

為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各教學單元的新字詞,可依其在該單元的重要性,區分為「應用字彙」(wordsforproduction)和「認識字彙」(wordsforrecognition)。

兩者的界定如下:

凡是出現在每課主教材及相關的主要練習活動中的字詞,皆應列為「應用字彙」或「認識字彙」,兩者的區隔主要是以該字詞在理解課文及練習活動的重要性而定。

若該字詞與該課主題關係密切、攸關教材內容的了解且為常用字詞者,則歸為「應用字彙」;反之,則歸為「認識字彙」。

教授這兩類字彙時,對學生所要求的掌握、精熟程度略有不同。

「應用字彙」部分,學生必須了解其字義、聽懂讀音,同時需能在書面或口頭溝通中正確拼讀書寫,並在適切的語境中使用該字詞。

而「認識字彙」部分,學生只要了解字義、聽懂讀音,以幫助了解文句語意,不必拼讀、書寫或於口語溝通中運用的字詞(至多僅作為口語練習之用)。

(4)句型結構:

國小國中教材可採用的句型,應以基本常用為主(詳見附錄四),避免冷僻、抽象的文法知識的灌輸。

句型結構的呈現應循序漸進、由簡而繁,讓學生透過有意義的情境了解語意,經由語意的了解,進而建構語言規則並熟悉句型。

句型結構呈現的順序應考量教材內容的完整性與趣味性,作適度調整。

國中與國小兩階段所介紹的句型應有良好的銜接。

並適時重複,讓學生有充分的機會練習所學的句型,進而能靈活應用。

(二)教材編纂原則

國小國中的英語教材包含平面教材及視聽教材。

各種教材的編製以學生的興趣及需要為依歸,內容應實用、淺顯、生動活潑且有趣。

編製教材宜參考分段能力指標及附錄中所列的主題、體裁及溝通功能,以落實英語課程目標。

國小階段的教材內容及活動設計重視聽、說能力,培養簡易的讀、寫能力。

國中階段應力求聽、說、讀、寫四種能力均衡發展。

教材編撰時,每單元宜提供生活化的情境,並融合主題、句型結構及溝通功能加以編寫。

活動的設計宜多元,並強調溝通式活動,以增進學習語言的興趣並培養基本的溝通能力。

每單元的活動宜環繞主題或溝通功能加以設計,字彙、片語、句型的介紹應採循序漸進,由易漸難螺旋向上的模式,並適時安排複習單元,提供學生反覆練習的機會。

介紹過的主題、溝通功能或文法句型,之後仍可以較高層次的應用方式再次出現。

教材的主題應與學生的生活密切配合,體裁宜隨著學生年齡及英語能力的增長呈現多元的風貌。

內容以淺白易懂與趣味化為原則,儘量將歌謠、對話、韻文、書信、故事、短劇等融入教材之中。

生活化的主題搭配不同的體裁,提供學生多樣化的語言情境,豐富學習內容、提昇學習的興趣,以增進學習的效果。

(三)教學方法

英語科教學要成功,首重在學校及班級如何營造出一個豐富的英語學習環境,讓學生置身其中,以自然的方式學習英語。

教學的實施應配合目標進行,並透過多元化的平面及視聽教材,包括錄音帶、錄影帶、電腦多媒體、書本、圖片等,引導學生接觸童謠、歌曲、節奏韻文(jazzchants)、簡易故事、卡通等,來訓練學生聽與說的能力。

教學時應儘量以英語進行,以增加學生聽說的機會,並突破由教師作單向知識灌輸的模式,儘量透過情境化的活動、同儕與師生雙向互動的練習,讓學生從活動中學習。

教學應盡量由意義的建構出發,先處理整體的理解與表達,交代情境、目的、對象後,再進行較局部的語言成分的練習,語言的整體和局部應並重。

此種由上而下的過程可使零碎的語言練習活動,如文法練習或拼讀練習等,較具意義。

國小階段的聽力教學宜注重語意理解,口說教學也以語意表達為主,並利用圖示、肢體動作等視覺輔助,增進學生對語意的掌握。

閱讀方面,對於常出現在每課主教材中的字詞,學生應盡量使用字母拼讀法的規則嘗試拼讀或認字。

此外,盡量經由簡易有趣的故事及短文,讓學生在有意義的語意環境下學習識字,建構句子概念和了解英文書寫形式。

書寫方面的教學,應提供學生臨摹、抄寫活動,再透過重要字詞填寫和造句培養基本的寫作能力。

國中階段應延伸聽、說、讀、寫及整合能力的訓練,利用菜單、時間表、行程表、地圖、指標、報章雜誌等各種實際生活資料進行口語及聽力活動。

閱讀方面,應增加不同主題和題裁的教材,以提高閱讀興趣、增強閱讀能力,並幫助學生發展處理訊息的閱讀策略和能力。

寫作能力的培養,應循序漸進從合併、改寫、完成句子、造句到書寫簡單的段落。

國中小階段教學皆應強調適時複習,實際應用,不要求死背強記,以提高學習的興趣和效果。

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學習的年限加長,將衍生學生程度參差的現象,老師應該在時間、資源允許的範圍內,儘量針對學生的程度實施適性教學。

除了以學校行政措施(如能力分組、社團活動等)因應外,老師在課堂中更應以靈活的教學技巧(如增刪教材、變化活動或問題難度等)儘量照顧學生不同的需求。

對於程度兩極的學生,或進行補救教學協助其迎頭趕上;或提供適當的課外補充教材,個別指導以求加深加廣、持續精進。

九年一貫課程教科書編寫開放後,必然產生不同版本教材間的銜接問題,國小、國中兩階段之間,尤其如此。

國中老師必須在學生入學之初,安排一段國小國中教材銜接期,規劃課程,協助學生順利轉進至國中新教材。

然而,同一階段(國小或國中)之內,同一屆學生應該儘量使用同一系列教科書,確保前後教材銜接順利,避免滋生無謂困擾。

若同一階段內必須中途更換教科書時,學校也應規劃課程,進行新舊教材的銜接教學。

(四)教學評量

教學評量建議採用多元化的評量模式。

評量要根據教學目標並能反映學習成果,學習成果一般可分為:

知識、思考、技能、和情意等類別,評量方式除測驗外,更應涵蓋學生作品的呈現。

國小階段可多採取形成式評量,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評量其個別的進步情形,將學生的各項學習活動表現詳加記錄,儘量將相關作品整理成個人檔案,且將學生的學習態度、認真程度等同時都列入評量範圍,作為評量的參考。

學習成果不一定全採用分數,亦可以質的敘述方式呈現。

聽與說的評量儘量以上課的口語練習、角色扮演、配對、小組互動表現為依據,少作紙筆測驗。

國中階段的評量,應配合教學目標,兼顧發音、字彙、文法等各種語言成份及聽、說、讀、寫、和綜合溝通能力的評量。

除了筆試方式的評量外,可兼採聽力與口說測驗等方式,此外平時上課的表現、作業書寫與繳交狀況、學習態度等皆可列入評量考核範圍內。

(五)教學資源

英語教學應儘量結合平面教材、各種視聽媒體以及教具,讓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皆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除教科書外,應有配套的教學指引、學生習作及錄音帶/CD。

此外,亦可研發教具及輔助教材,如生字卡、圖卡、情境圖、圖畫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